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小饭馆蒸蒸日上 > 第29章 第29章

第29章 第29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小饭馆蒸蒸日上!

“少爷,您怎么过来了?”农田没遮没挡的,李大叔很快就发现了步伐急速的宋子熙。

“刚好看见你,就问问你今天买肉了没有,没有的话我路过屠户家就买一点。”宋子熙看了眼还在哭的何婶儿,像是刚发现一般,问:“何婶儿怎么哭了?”

“少爷放心,肉都买好了。”李大叔说完,拍了下何婶儿的肩膀,道:“瞧你,快别哭了。”

“就是,也不怕孩子们笑话。”李大娘笑着转身对宋子熙说道:“家里因为女儿女婿借粮才渡过难关,今日我得了工钱,就把钱还上,顺便让儿子卖两斤肉来,好让亲家母补补身子。谁知这个眼浅的,一听见有肉吃就高兴得哭上了。”

“娘,才不是这样,我只是……只是……想到你这么念着我,我心里头高兴。”何婶儿也不知道怎么形容现在的感受。

以往想要补贴娘家,婆母又是打又是骂,提起她的娘家,丈夫也嫌弃得不行,巴不得她断了关系才好。上回做饴糖赚了钱,花了三百多文买了粮食布匹回去娘家,婆母天天念叨着要她好好感恩;那日在村里借钱赎侄女,回去就被狠狠打了一顿,要不是宋家说钱让哥哥做工来抵,恐怕丈夫就要打死了她。

本想着近段日子低眉顺眼地讨好婆母,等婆母和丈夫气消了,就再偷些粮食帮补家里,没想到她娘今日过来,竟然要给她钱,还一给就是五百文。

看着丈夫目瞪口呆的样子,她心里头那股堆积许久的闷气,忽然就涌了出来,化成了吐气扬眉的泪水,站在哪儿放声大哭。

宋子熙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也能理解何婶儿现在的感想,换作是他,此时恐怕拿着那五百文铜钱,就要狠狠地砸在何大叔的头上。

周边在田里干活的人,本来只是远远瞧着,一则是不好管别人家事,二则是何婶儿之前借钱那事给闹的,村里人对着两家子都不怎么喜欢。

这时见宋子熙都过去了,也怕这两家人打起来把人家熙哥儿给伤了,三个两个的带着八卦的心,也过去问两句。

李大娘是个会处世的,见着人过来,简单说了这事,然后领着儿子孙子们向众人行了礼,说:“多得大家帮忙,我们这家才不至于散了,我这闺女不懂事,往日总守着你们照顾,实在是感激不尽。我们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就让大郎在屠户那订了点肉,待会儿让孩子们给你们家送去,给晚饭添点味儿。”

李大娘又是感恩又是要送肉的,有几个不喜欢何婶儿的做派,也不喜村里来的生人的,这时也不好说些什么。另外几个妇人都是当了娘的,见着几个娃娃也是心软,之前对何婶儿那点气也就都消了。

“你也就刚得的工钱,家里这么多张嘴巴等着呢,往后都是一个村子的了,有什么事儿大家互相关照就是,不用送什么肉。”

“就是啊,我们也不是不能容人的,你们能安安分分地在这里生活,我们也不会为难。”

“肉你们留着吃吧……”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李大娘却是坚持:“我感念大家的好,那肉也不多,一家就一刀子,且当是见面礼了,你们不收,我这心实在是过意不去。”

她又客套了几句,那些人也应下来了。

饴糖卖了这么一阵子,价格虽然是降下来了,但因为偶尔有城里的来订货,各家各户这收入也很可观。只是从前是日日忙着想怎么填饱肚子,自然也没空考虑旁的,如今温饱不愁了,家中儿女婚事,房子修葺等就都得考虑了。之前抱了鸡回来养着,有鸡蛋吃就已经很不错了,买肉什么的还是不敢想的,李家人如此上道,他们其实也很高兴,这气氛就变得和谐了许多。

见无大事,闲聊了几句,宋子熙便告辞了。

沿路与村民们打招呼,见着母鸡领着鸡崽子觅食,亦见孩童们追逐吵闹。

前方不远处正有一小孩在地上撒野,指着一旁的少女向大人哭闹:“那鸡蛋明明是我的,为何要让给姐姐吃,我不依。”

那大人呵斥他:“不依也得依,你姐姐明日要费力气做那新糖,得好好补一下。”

少女也不管男孩吵闹,当着他面,用力咬了一小口鸡蛋。

男孩哭声更响了,少女含泪半抬着头,既倔强又骄傲。

宋子熙认得她,是给宁锦欣做工的姑娘们里头的其中一个。

他若有所思地继续前行,路过不少人家,听见里头的欢声笑语,忽然会心一笑。

原来,她早就打定了这样的主意。

大河村贫苦,越是贫苦就越是嫌弃女儿家,养个女儿没有力气下地,又要费口粮又要交口赋。可当女儿家有了赚钱的本事,地位就变得不同了,在家中的待遇也因此变得更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看来,她不仅善良,还挺聪慧的。

宋子熙脑海中,浮现出宁锦欣指导姑娘们时那认真的模样,脸上的笑容越发加深了。

……

次日一早,李大娘带着巧儿早早就来了。

宁锦华给开的门,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轻声道:“今儿早上做糖的事先歇歇吧,五妹妹昨夜又在捣鼓些新东西,现在还没起呢。大娘你若是得空,帮我去隔壁村屠户那买两刀子肉来,要痩的,我想给五妹妹熬点肉汤。”

“哎,肉汤好,我现在就去。”李大娘瞧着宁锦华手上拿着剪刀,便道:“二姑娘可是在做衣裳?巧儿女红还算不错,让她帮着纳几双鞋底吧。”

宁锦华知道巧儿是有些力气的,她摸了摸巧儿的手,也不算太粗糙,想着纳鞋底的确是费劲,也就同意了。

她这几日正做着宁锦欣的夏衣。

五妹妹为了这个家忙得都顾不上睡觉,她也想要帮忙,可力气终究比不上村里的姑娘们,想了想,干脆就专心缝新衣和鞋子。

四郎现在日日都要去宋猎户家念书,听熙哥儿说过些日子还得到镇上的书店瞧瞧去,这鞋子必定是要备着几双来的;且新买回来的几匹好料子软得很,做里衣再舒服不过了,五姐儿又是个挑剔的,天天都要洗澡,内衣也换洗得勤,不多做也不行。

巧儿的女红也是学得不错的,手上也有劲儿,厚厚的鞋底一针下去,也不见吃力。宁锦华看了她几眼,也就专心做自己的事了,里衣的布料柔滑得很,她得自己做才放心,省得别人的手粗,坏了料子双方都为难。

正缝着袖子呢,却瞧见宁四郎回家来了,颇有点意外:“怎么今日回来这么早?”

她话刚说完,就注意到四郎肩上的担挑,满满一箩筐的东西。

宁锦华翻了翻,不仅有两刀子肉、几包药材、两块豆腐,几把蔬菜;还有十几只鸡蛋,一尾大鱼,一罐子枣酱,一大堆杂七杂八的干货,甚至还有拇指大小的黑糖。

宁四郎瞧了瞧四周,下意识压着了声音,道:“五妹妹还没起吧。”

“还没。”宁锦华刚提起那尾鱼,就被耍了一脸的水,巧儿连忙接了过来,寻了个盘子装了水,给养着了。

宁四郎轻手轻脚地把其他东西拿了出来,轻声说:“我想着五妹妹这些天累坏了,就去秦伯伯那买点补身子的药材,正好有几个婶儿在和秦大娘唠嗑,听说是要给五妹补身子的,非得塞给我这些,还不肯收钱。”

村里人现在就没哪个说不感谢宁家的。

以往宁老爷给村里的男娃开蒙,也给他们饭食,但毕竟不是每家都有孩子,有孩子的也不全是男娃,村里人大多数是对宁家敬重;但如今宁锦欣教会他们做饴糖,又教了女娃儿做新糖,家家户户手上都有了钱,不论男女老幼皆吃上了饱饭,这就不仅是敬重而已了。

再有那些学了新糖手艺的姑娘,回家后迫不及待地露了一手,家里人瞧着简单也跟着做了些,最后却发现同样的法子做出来的,味道居然不一样。

经过那些姑娘们解释才知道,这新糖要做出来是容易,可熬糖时对火候的把握,对糖浆浓稠度的掌控都十分讲究,就连配料的用量与搓糖的技巧,这些都是经过宁锦欣多次试验研制,才得出来的。

而这些,宁锦欣都一点不留地,全教给了她们。

没有人不知道配方的重要性,多少给别人当学徒的,累死累活做了几年,实在熬不住回家来,什么都没学到。得到师傅配方的,哪个不是做牛做马地伺候了师傅一辈子,最后给师傅送终之后才得到手?

凭着这些手艺,日后就算外头有人做出了同样的味道来,这段时间也够他们赚一大笔了,于村民们来说,宁锦欣这可是天大的恩情。

那几个在秦老爹家唠嗑的妇人,听见宁四郎说宁锦欣这几日身子都给累坏了,一个个都急得不行,飞奔着回家拿出家里存着能补身子的东西,都拿过来给宁四郎。

这个说着鱼汤补身子,那个说着肉汤剁碎熬汤最好,一群闻声而来的妇人,将宁四郎围个严实,七嘴八舌地指导他这些东西要怎么做汤。

宁四郎只觉一堆声音涌了过来,根本听不清她们说的什么。

懵了好一会儿,他才带着笑意,把这些人的好意接到手中,虽然耳朵在发痛,但心情却异常的好。

这日子呀,真的是好起来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biqu50.cc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iqu50.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