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殿下何故又反 > 第三章 朝会

第三章 朝会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殿下何故又反!

太极殿。

文武百官陈列两旁。

龙椅上却空空如也。

狗皇帝赵真沉迷声色,懒政怠政。

几个月前,户部尚书裴康裕不知道从哪里整来了一个西域绝色胡姬,狗皇帝更加放飞自我了,终日身陷美人无法自拔。

李戬来京一个月,今天还是第二次上朝。

来了之后,扫视一周。

发现老晋王安插在朝中的几个亲信竟然都不在。

李戬眉头紧皱。

事情更加棘手了。

狗皇帝还没来。

群臣都在议论纷纷。

所有人的目光有意无意的落在了李戬的身上。

李戬竖着耳朵听了一耳朵,基本上都是在讨论李戬被送到卑国当质子的事情。

但是晋王死了的消息还没人谈论。

估计晋王死了的事情知道的人还不多。

大虞王朝左尊右卑。

老晋王在大虞王朝位及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戬替父上朝。

早朝的时候,站在左上角的位置。

右手边站着太师蔡俅。

再往右是右相赵嵩和御史于瑞。

大虞王朝开国皇帝崇武抑文。

所以武官身份高出文官一截。

按理说站位是武左文右。

但是到了靖元帝的时候,这个狗皇帝沉迷于犬马声色,朝中权力分了出去,结果导致那帮文臣当道。

论玩脑子,武官还是稍逊于文官的。

所以靖元年间,大虞王朝又成了崇文抑武的场面。

朝中的站位也从武左文右调了个个儿。

只有老晋王是个例外。

不管什么情况之下,老晋王的身份地位都在那里摆着。

李戬站在最前面闭目养神。

杀父仇人赵嵩就在右手边,怀里抱着笏板,同样闭着眼睛。

太师蔡俅夹在中间,面带微笑。

御史于瑞眉头紧皱,余光时不时的瞥一眼李戬。

啪!

清脆的鞭子抽地声音传来。

太极殿内的吵闹声瞬间安静了下来。

从偏殿方向走出来一个中年人坐在了龙椅上。

中年人看起来四五十岁的样子,面色枯槁,眼袋浮肿,一副肾虚模样。看那个样子就知道昨夜又在打桩。

在他身后跟这个拿鞭子的太监。

啪!

太监拿起鞭子再度抽地发出响声。

尖细的嗓音传出。

“跪!”

哗啦啦!

满朝文武。

除了李戬和太师蔡俅。

其余百官纷纷下跪。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靖元帝赵真抬起手。

“谢陛下!”

群臣纷纷站了起来。

赵真心不在焉道,“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群臣安安静静的不说话。

赵真等了几秒之后,急不可耐的站了起来,“既然无事,那便退朝!”

话音刚落。

赵嵩轻声咳嗽一声。

户部侍郎刘永吉走了出来。

“启禀陛下,微臣有事要奏。”

赵真皱眉,“何事?”

“陛下,豫州旱灾,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请陛下降旨赈灾。”

赵真摆了摆手,“这种小事就别麻烦朕了,赵嵩!”

赵嵩弯腰上前,“臣在。”

“此事你来负责!”

“臣遵旨。”

大家心照不宣的看着这一幕。

说起来是赈灾,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国库一开,里面的粮财摇身一变就成了赵嵩的粮财了,灾民死活跟他有个鸡毛关系。

“还有何事?”赵真急着去后宫打桩,急不可耐的问了一声。

太师蔡俅活动了一下肩膀。

群臣之中又走出一人。

“启禀陛下,云州匪患成疾,请陛下派兵剿匪。”

赵真哦了一声,“哪位将军可愿前去剿匪?”

没人说话。

蔡俅清了清嗓子,在安静的太极殿显得突兀异常。

赵真看向了蔡俅,“这等小事还是交给太师去办吧。”

蔡俅弯腰,“臣遵旨。”

太极殿又一次安静了下来。

赵真急着要走,“若是再无他事要奏,那便退朝!”

“陛下!臣有事要奏!”

御史于瑞的声音忽然传出。

抱着笏板,阔步向前,一甩绯红官袍前摆,直接跪在了地上。

赵真愣了一下,“于爱卿这是所为何事?”

于瑞高声道,“陛下!辽东战急!卑国大军南下,已掠夺我大虞六座城池,蛮夷残暴,杀伐无度,城中百姓生不如死,命如草芥!请陛下派兵讨伐!”

赵真不耐烦道,“就为这事?”

于瑞猛然抬头,眼神之中尽是失望与悲愤。

“陛下!国土沦丧!大虞百姓沦为蛮夷奴隶,他们可是您的子民啊!您就忍心看着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吗?您就忍心看着大虞王朝的疆土被蛮夷肆意掠夺?”

赵真摆摆手,“这事情朕不是让赵嵩去办了吗?”

闻言。

赵嵩向前一步。

“启禀陛下,微臣已经将事情办妥了。”

赵真指着赵嵩,“听听,赵嵩不是把事情办妥了吗?你这于瑞!一天到晚就知道鼓唇弄舌!”

于瑞回头怒视赵嵩,“陛下!您可知赵嵩是如何解决的事情吗?”

赵真皱眉。

“如何解决的?”

“这软骨头竟然告诉卑国来使,要将世子殿下送去卑国当质子,还要将庆安公主送去给卑国王子当妾,不仅如此,他还同意卑国使臣,再度割出六城,拱手相让!陛下!赵嵩此等做法,就是将大虞王朝的脸面递到蛮夷脚下任其踩踏!泱泱大虞,岂能做出如此断脊之事?”

怒声冲的太极殿顶梁都在震颤。

李戬不由得多看了一眼于瑞。

对这个老头子有点印象。

在这个乌烟瘴气的大虞官场之中算是唯一的清流了。

刚正不阿,虽然是文人,却是非常有骨气。

就连老晋王提起来都得夸上两句。

赵嵩呵呵一笑,“于大人此言差矣,卑国强盛,大虞王朝不敌,这个时候仅用两人六座城就能换来太平,何乐而不为?世子殿下与公主殿下身为大虞王朝的一员,在这种紧要关头,做出点牺牲又有什么?再者,大虞王朝疆土辽阔,少了六座城不值一提!”

于瑞怒发冲冠,指着赵嵩鼻子,“放屁!世子殿下乃是晋王独子!公主殿下乃是世子殿下之妻,晋王为了大虞王朝殚精竭虑!戎马半生!乃是我们大虞王朝的脊梁!让世子殿下去蛮夷之国做质子,这不是寒了晋王之心!自断大虞王朝脊梁?大虞王朝的疆土更是历代先帝将士用鲜血换来,岂能拱手相让?”

赵嵩抱着笏板,老神在在道,“于大人激动什么?晋王为了大虞王朝戎马一生,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但是世子殿下身为晋王之子,寸功未立,岂不是辱没了晋王之名?诸公皆知,我们的这位世子殿下,不学无术,成日欺压百姓,恃强凌弱,已经是对晋王声名造成了不小影响,让他去卑国当质子,我也是为了晋王着想!父子二人皆是大虞王朝的忠臣良将!岂不是一段佳话?”

于瑞拳头砸地,“放屁!大虞王朝兵强马壮,还不至于做出如此下作之事!我们有晋王!岂能惧怕区区卑国?”

赵嵩摇头戏谑讥笑,“于大人可能还有所不知,晋王已死!”

此言一出。

满朝皆惊。

赵嵩往前一步,“启禀陛下,晋王遭贼人暗算,中毒而死!而今凉州群龙无首,微臣请陛下降旨,命凉州总兵李瑁接替晋王之位,掌管凉州事宜,至于辽东战乱,微臣请陛下再降圣旨,遣世子李戬前往卑国为质,公主庆安与卑国和亲,即日启程,另割让辽东六城,以求辽东太平,福泽辽东百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