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百炼尘仙 > 第10章:用心良苦老学政

第10章:用心良苦老学政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百炼尘仙!

等到宋守郁等人进入司晨府学的时候,里面已经到了不少学子了,司晨府今年新进的生员基本上已经到的差不多了。

府学里有差役恭敬的向各位生员说着要求,需先排好队伍陆续去教官处登记,登记好后还是回到此处等候学政大人过来。

登记的教官都是府学或辖下县学抽调过来的教谕,穿的都是非常正式的服饰,其实非常。宋守郁心底暗暗感谢了一下早晨提醒自己的那个差役,不好的话现在恐怕是要出丑的。

宋守郁和曹寒山排在队列中,当周围的人得知他的名字后,便都道了声惭愧,不敢排在宋守郁这个案首前面。推托不过,无奈,宋守郁只得站到了队伍的最前头。

时辰一到,教官便开始正式审核各生员的亲供,宋守郁排在了首位,自然是第一个上去填写亲供的。

坐在对面的教官将宋守郁填写好的亲供检查了一遍,又取出一份加盖有关防的资料,从中抽取出宋守郁的那一份,两相对照,见没有错误,便点了点头,拿起桌角放着的印鉴,“啪”的一声,用力的按在了宋守郁的亲供上。

“好了,亲供自有人会送至提学官处,而后会按籍贯分配入学。你且退去一旁等候学政大人训话。”

“下一位。”

宋守郁退到院内,站在那儿无所事事的发着呆,不禁有些思绪飘忽。

再说另一边,驿道上换过一次马的驿卒已经策马进了蜀锦镇,随身携带着的就是今年新进生员的喜报,身后跟着的是数位身着黑红服饰的衙役,满脸喜色,手上拿着铜锣,唢呐等等,不一而足。

此时正是快到晚饭的时辰,刚从地里收工回来的人们,远远的就看到五六位红衣衙役策马而来,刚过了海棠桥便在镇口的一颗大树上挂上了一串鞭炮,用火折子点燃了引线,随后就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了起来。

紧接着就是锣鼓喧闹,唢呐齐鸣。

“官爷,这是咋地了?”一位大胆的农人凑上前去询问道。

“恭喜恭喜,恭喜你们镇上的宋公子院试高中案首,考上秀才了。”当前的驿卒解释着。

闻言,农人扛起锄头边喊边跑,向着镇东头跑去。“老宋,老宋。你家儿子考上秀才了。”

一路上越来越多的人听到了消息,闲着也是闲着,不少人自发的跟了上去看热闹。

小镇东头,还是那座不大的泥房,有炊烟缓缓升起。宋母在院子里活着面,今晚准备吃饺子的。下了工回来的宋父带着女儿在数鸡,看一看有没有还没回来的鸡。正数着呢,“嘎吱”一声,自家院门就被人推开了。

“老宋家的,别活了,有好事,快把院子收拾收拾,有好事了。”推门进来的正是扛着锄头一路跑过来的农人。跑的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的。

“你才别活了呢,好端端的怎么跑来骂人呢?”宋母回怼了一句。

“不是,我是让你别和面了。快收拾收拾,真的有好事啊!”

“那你说话说清楚啊,咋地了,有什么好事?”

“你家老大考上秀才了。好像还是个什么案,听报喜的官差说的好像比秀才还牛气。”

“中了?”虽说宋母一直对宋守郁说的都是尽力就好,仿佛对中秀才这件事不是很在意,可谁家父母不是望子成龙,都想着自家孩子能一路高中呢?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所谓人生四大喜事,

便是如此。

“恭喜恭喜,恭喜贵府宋公子高中院试案首,提学官大人钦点了宋案首为廪生。”

“恭喜贵府宋公子高中案首,日后必定连中三元,捷报频传。”

伴随着鞭炮声、锣鼓声、唢呐声,报喜的差役好话不要钱的从嘴中说出来。

宋父宋母高兴的笑的像两朵花一样,连忙把报纸的差役请进院内,又赶紧跑进屋里包了几封红包散给差役。

差役接了红包,也是欢喜,不要钱的好话更是说个不停,院内一片其乐融融,好不热闹。

再说府学的院子里,已经录好亲供的新进生员们终于等到了学政大人。

学政看着大约五十出头的模样,但是精力还是很旺盛的,站在那儿不苟言笑,气场还是很强的。

“好,好,天佑我大炎,人才济济啊!”学政眼神扫了一圈院内排好队的生员们,满意的点了点头。

“晚生见过学政大人。”宋守郁随同在场的诸位生员恭敬的行礼。

“免礼免礼,今日你等才是首要的,老夫本当避尔等一头的。”学政往下压了压手,示意众人不必行礼。

“今日乃士林之幸,迎来了尔等;乃尔等之幸,入我士林。然自见着不明,自足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无长。”

“巍巍大炎,浩浩其行。赐尔荣光,降尔大任。我大炎国之繁盛,颇赖士林之传承。小雅,四书五经等天下之文章皆出自士林俊彦之手。隐士起于草莽,俊彦拔于坊间,虽欲走中山之径尚不能得,纷纷去世为官,谋天下之福祉。以致上贤下惠,文鼎诗盛,富丽一时。唯愿尔等,再接再厉,积极进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谨遵学政大人训诫。”在场生员皆再行一礼。

学政看向众人,满意的点了点头,突然问了一句:“汝等中人,何人是宋守郁啊?”

尽管微微诧异,宋守郁还是躬身行礼,“拜见学政大人,学生正是宋守郁。”

“你且上前来。”学政朝着宋守郁招了招手。

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要他上前?

“我就说这宋守郁得案首肯定有猫腻。”

“原来是学政的后辈,难怪能得案首。”

院内排着队伍的生员们有人在心中这样想着。也有人只是好奇的看着,想知道学政大人为何独独让他上前。

宋守郁在各色的眼神中走到了学政的跟前。学政捋着长须劝勉道:“我观此次院试之结果,你年最幼,且被取为案首。善为文,诵读击节亦具文采。今后自当发奋努力,切不可自以为善而忘乎所以。需知天道酬勤,温故知新。万万不要辜负了老夫对尔之期待。”

学政自是用心良苦,怕宋守郁年纪小,心不定,容易骄傲。

“学生当谨记学政大人教诲。”宋守郁深深的鞠了一躬。

学政对于宋守郁的表现也是很满意。

录了亲供之后,便是拜孔大典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