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宋何所有 > 襄阳鏖战

襄阳鏖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宋何所有!

蒙古至元五年、南宋咸淳四年七月,忽必烈正式下诏伐宋,以都元帅阿术和刘整两帅各率蒙汉士兵共计十万南下进攻襄阳。

阿术是名将速不台的孙子、兀良哈台的儿子,当年兀良哈台从大理打穿南宋北归后,因为其蒙哥心腹大将的敏感地位,忽必烈没敢再重用他,后来让他长期赋闲。老子虽然不敢用,但儿子阿术是忽必烈一手提拔起来的依然好用,阿术随军征战多年,到了蒙古至元年间已经成为一方统兵大将,此次随军南下坐镇大局。

轮到对南宋熟悉程度,那肯定非“赛存孝”刘整莫属,可刘整毕竟是南宋叛将,不加任何约束就用的话风险太大,选阿术这个威望资历足够高的蒙军统帅同去,表面上是二帅共掌大军,实际上就是刘整负责战术实施,阿术督战兼后勤支持,既能保证军队打胜仗,又不至于失去对汉军的控制。一支军队两名统帅,看似随意实则精妙,安排的恰到好处。

气势汹汹的蒙军九月来到襄阳城下,先是攻占了宋军在城外的金刚台寨的外围军寨,接着在襄阳城西的万山设置了大本营,大军浩浩荡荡开了进来。

蒙军来了,却没有立即发动攻势,而是派使者给吕文焕送了封信,表示如今大军兵临城下,襄阳即将陷落,希望吕文焕弃暗投明献城投降,来蒙古享受高官厚禄。

吕家是将门世家,家里兄弟几个都在南宋末年为将,不可能轻易投降,吕文焕断然拒绝了蒙军的劝降,抓紧加固城防等待蒙军的进攻。

劝降无效,蒙军当月便发动攻势,然而第一轮攻城很不理想:宋军火力太猛,蒙军被压得攻不上去。

宋军的远程武器无非就是神臂弓床子弩,由于北宋灭亡工匠入金后又入蒙,在当时神臂弓和床子弩对蒙古来说已经不是秘密,蒙军也做好了防备措施。可科技随着时代进步,到了南宋末年床子弩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大量装备了升级版床子弩-三弓床弩。

我们在老早介绍床子弩的时候介绍过三弓床弩,这种武器将三张硬弓通过机构结合在一起,转动铰链蓄力,威力更胜原版床子弩,且因为有多股弩道,一次能发射多支箭,射得更远、更多、更狠,把攻城的蒙古人射的伤亡惨重。

强攻攻不下,刘整和阿术下令先收兵休整,可蒙军撤退之后路过襄阳城西一处叫做安阳滩的地方遭遇了宋军水师伏击,吕文焕又派兵夹攻,蒙军阵势大乱,慌忙中阿术摔下马来差点被人砍死,多亏部将拼死保护才打退宋军,阿术捡回一条命。

第一波攻势受挫,刘整停下来了,意识到襄阳城防坚固强攻难以奏效,不如将其围住围死,让他自己不战而降。

然而想围死襄阳并不容易,襄阳北面靠汉水,东西南侧就算围个水泄不通依然有宋军水师源源不断往城里送补给,根本不怕你蒙军围城,想要彻底围死襄阳,就必须切断宋军的水上补给线。

蒙军虽然兵力强大,水战却一直是短板,为了能在水上抗衡宋军,也为了避免被宋军水师压制再次遭遇安阳滩遇袭之事,刘整下令在襄阳就地取材,在蒙军万山大营北侧的汉江南岸建了一座造船厂,日夜不停打造战船,一定要打造出一支强大的蒙军水师。

形势危急,咸淳五年三月,后方的吕文德派出了部将张世杰率水师沿汉江北上救援,蒙军虽强但水师较弱,攻其弱点或许还有一丝胜算,可蒙军主帅刘整实在是太了解宋军了,猜到鄂州方面可能会派水师北上救援,提前在襄阳城南的汉水中打下了“撒星桩”。

所谓“撒星桩”,即在水下打下密集的木桩用来阻挡战船前进,撒星桩打下之后表面上水面看起来毫无异常,可战船一旦进入撒星桩区域便会被木桩架起来搁浅动弹不得,动弹不得之后就只能任人宰割。

奔袭几百里前来救援的张世杰被撒星桩阻挡,完全无法接近襄阳,刘整又派兵在汉水边的赤滩圃埋伏,将行进到此处撒星桩上的宋军战舰尽数俘获,张世杰眼见救援无望,只好率军撤退。

这不是张世杰第一次打败仗,也不是他最后一次打败仗,在此之后我们还要介绍张世杰打的一次又一次的败仗,打败仗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英雄就算打一辈子败仗那也是英雄,有关于张世杰的故事还很长,我们下文里再详细讲述。

张世杰败退回去了,但南宋手里还有不少能打的牌,到了咸淳五年七月,吕文德派部将夏贵再次率水师北上救援襄阳。

三月张世杰被撒星桩所隔打了败仗,到了七月难道宋军水师就能飞过撒星桩进入襄阳?并不能,但三月时汉水处于枯水期水位较低,蒙军的撒星桩也是按照枯水期的水位布置的,七月里雨水丰沛汉水进入丰水期水位大涨,宋军水师沿边前行,可以轻松躲过撒星桩进入襄阳。

兵者,诡道也。

来去自如的夏贵给吕文焕送来了大量补给,襄阳守军士气大振。而沿途蒙军在江面上毫无作为也让夏贵产生了一种错觉:蒙军差不多师老兵疲,可以打一打了。

补给物资送了几趟后,夏贵水军在襄阳城东登陆,本想偷袭附近蒙军,却没想到蒙军早就设下了埋伏,就在宋军登陆附近一处叫做虎尾洲的地方伏兵四起先发制人,宋军本想偷袭蒙军却被蒙军来了个反偷袭,顿时溃不成军死伤无数,夏贵慌忙率残兵退回水上撤走。

援军接二连三的失败,襄阳城里的吕文焕坐立不安,城防虽然稳固,可城西的蒙古造船厂日夜不停在生产,一旦蒙军水师成形,襄阳城北被封堵,到时候就只有死路一条。

蒙军的军事压力日渐加剧,可自己这边的支持却倒下了,咸淳五年十二月吕文德病死,吕文焕的坚实后盾没了。

吕文德虽然对堂弟严厉甚至严苛,可长久以来没少提携吕文焕,襄阳城危急时刻也是吕文德不断派兵前去救援,无论如何都给了吕文焕极大的鼓励:只要有兄长在,不会看着弟弟送死。

如今兄长不在了,继任京湖制置使还不知道是谁,还不知道跟自己对付不对付。求人不如求己,为了在绝处逢生,吕文焕决定铤而走险,进攻蒙军万山大营。

蒙军南下大军共计十万,到了万山大营之后刘整和阿术分兵,各自兵力都在五万左右,而当时襄阳城中守军不足两万,无论怎么打都很难是蒙军的对手。

不拼一拼永远没有机会,为了提高偷袭效果,咸淳六年正月某晚,吕文焕率襄阳守军倾巢而出,全军分水陆两路进攻,陆军一万五进攻万山大营,水军数千人从水面进攻造船厂,击破造船厂后上岸与陆军夹击万山大营。

偷袭安排的很有章法,蒙军当时两位主帅刘整和阿术也都不在大营中,可蒙军中还有一名吕文焕没预料到的猛人-张弘范。之前平定李璮叛乱之后,张弘范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忽必烈的赞赏,此次南下也派他率部随军南下。

吕文焕率军来到万山大营发起突袭后,恰逢张弘范在营中驻守,史书没有记载张弘范所部人数,但从两位主帅都不在营中可以推测出张弘范的兵力并不多,最起码与吕文焕相比不占优势。可两军作战决定性因素常常不是兵力对比,张弘范面对宋军偷袭毫无惧色,率所部拼死抵抗。

宋军没想到蒙军一支偏师能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在万山大营外苦战良久始终无法攻破大营寨门,宋军原本就是想要奇袭,打了半天却打成了攻坚战,逐渐不支。张弘范守了半夜之后察觉到宋军攻势减弱便率军从大营中杀出,宋军没想到蒙军还敢反击被张弘范杀进阵中全军大乱,吕文焕见偷袭无望未免蒙军主力回师,只好赶紧率军慌忙撤退。

陆军败了,进攻造船厂的水军也不敢恋战,也草草收兵撤回了襄阳。

援救败了,吕文焕主动出击劫营也败了,吕文焕急,新任京湖制置使李庭芝更急,临危受命来到京湖为的就是拯救襄阳,如今襄阳屡救无果,自己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可无论自己再怎么急,制置使帅府手底下的一帮部将却并不好调派,上任几个月还是没能再次组织起有效的救援。

京湖制置使李庭芝,在南宋末年是个难得的将才。

李庭芝字祥甫,随州人(今湖北随州市),出生的时候家里房顶上长出灵芝,父亲觉得这是上天给儿子的祥瑞,便给儿子取名李庭芝。李庭芝幼年时期就特别聪明,读书识字过目不忘,淳佑元年,年仅二十二岁的李庭芝高中进士,接着回到京湖投奔到孟珙帐下效力,主管机要事宜。

多年跟随孟珙,李庭芝耳濡目染学到了不少用兵之道,也认识到了不少同僚并与之结下深厚友谊,其中就包括贾似道。

孟珙死后贾似道接任京湖制置使,原本孟珙推荐李庭芝任副职,但李庭芝为报孟珙知遇之恩,为孟珙守孝三年。

有情有义的李庭芝没有被朝廷遗忘,好友贾似道后来像做了火箭一样蹿升,孟珙丧期结束后李庭芝又被朝廷起用前往淮西濠州任知州,而当时两淮制置使正是贾似道。

没有无缘无故的起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提拔,用你是因为你是我的人。

贾似道没能给李庭芝提供太多支持,开庆元年忽必烈南下,贾似道紧急赶赴鄂州抵抗,临行前将李庭芝从濠州调任扬州。扬州是淮东核心城市,贾似道在鄂州忽悠忽必烈议和后不久,李璮南下入侵,淮东宋军抵挡不住纷纷开城投降,李庭芝率部从扬州北上,几番血战下来不仅大败李璮,而且还乘胜追击攻下东海(今江苏东海县)等地,罕见的为南宋扩大了版图。

赶跑李璮后,李庭芝在扬州休养民生,轻徭薄税开办学堂,疏浚大运河以方便往来商船。当时不少从山东河南南逃的人都留在扬州生活,短短几年之间扬州一派欣欣向荣的热闹景象。

好花不常看,好景不常在。李璮之乱平定后,忽必烈再次兴兵伐宋,此次战事从襄阳开始,贾似道此时已经在朝中担任首相,亲信吕文德死后,为了挽救危局,贾似道选中了最可靠的亲信李庭芝前往京湖拯救襄阳。

咸淳五年十二月吕文德病死后不久,李庭芝急赴鄂州上任,可来了之后吃惊的发现,京湖一带仅剩的兵力都在部将范文虎手里掌握着,而范文虎他却指挥不动。

当时经过张世杰、夏贵等人救援,鄂州的后备兵力已经快被打光了,而范文虎也并非完全不去救援,实际上早在李庭芝赴任京湖制置使之前,范文虎也曾率军去襄阳试图救援,却被蒙军击败,只好退了回来。

李庭芝来到鄂州,要求范文虎集中剩余全部兵力再次救援襄阳,被范文虎拒绝,理由搞笑得很:没有朝廷诏书,不敢轻易进军。

制置司是个军方部门,军队只有一把手有资格接受朝廷诏书调遣,像范文虎这种区区部将根本就没资格看诏书,只能无条件服从军令。普通的部将敢这么跟制置使说话早被砍了,但范文虎不是普通人,除了京湖守将外他还有一重身份-贾似道亲信。

你李庭芝是领导亲信,我范文虎也是领导亲信,谁怕谁?

仗着贾似道的支持,范文虎公然抗命,不仅抗命,还带着小妾天天饮酒作乐,不鸟李庭芝。

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能做到制置使这种封疆大吏的都不是一般人,面对不停调遣的范文虎,李庭芝干脆把事儿做绝,从两淮调来了十万大军。

李庭芝此前长期驻守扬州,两淮是他的基本盘,两淮水师多为李庭芝嫡系部队,既然范文虎不肯打,那调听话的部队来打就是了,经过数月集结,咸淳七年五月两淮十万水师沿长江来到鄂州,怎么打,什么时候打,就等李庭芝一句话。

关键时刻范文虎服软了,领导不是没实力,十万大军都开过来了自己再耍横怕不是要被领导砍了祭旗,于是向李庭芝主动请缨,愿意率军北上救援襄阳。

范文虎是京湖旧将,此前也几次救援襄阳,以当时京湖形势而言也找不出比他更合适的将领前往襄阳,李庭芝见范文虎愿意出征了也不再计较过往,派他率本部和两淮来的兵力十余万北上救援襄阳。

范文虎率领十万大军,以为自己很强大很了不起,气势汹汹的杀向了襄阳,殊不知就在此前人家刘整在万山北的造船厂也造出来了五千艘战船,训练了七万名水军,蒙古水师已经初具规模,足以与宋军水师一战。

三日不见尚且要刮目相看,范文虎一年多没跟蒙军交战了,对蒙军的印象依然停留在不习水战上,不吃大亏才怪。

咸淳七年六月,范文虎率大军沿汉水北上来到襄阳南侧一处叫做鹿门的地方,遇上了蒙古水师。南宋时候的蒙古水师不是今天我们嘲笑的蒙古海军,那时候人家是真有水师,而且战斗力很强,战舰冲向宋军万箭齐发万鼓齐擂,气势一下子就压了过来。

蒙古人在地面打仗喜欢用骑兵前后左右不同方向撕扯敌人阵型,打水战的时候也带入了这种战术思想。水师对垒的同时,阿术派人在宋军水师后方主力沿江两侧放箭投石,攻击其侧面,又在一处叫做会丹滩的地方包抄其前锋部队。

本以为水面上遇不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却没想到突然在水面上和岸边同时遭遇多重包围打击,宋军很快陷入了混乱。紧急时刻范文虎不敢拼死作战,而是趁夜色放弃全军自己跑路,第二天宋军一看主帅跑了更是无心恋战,在蒙军攻击下全军溃败,十万大军仅剩残部退回鄂州,蒙军俘虏宋军士兵、俘获宋军辎重不可胜计。

此战之后,宋蒙军事实力悬殊再度拉大,宋军水师失去优势,蒙古水师强势崛起,在军事上再无伐宋阻力;而就在当年十一月,忽必烈又主导了一场政治事件,使得他必须加紧伐宋,必须统一天下。

元朝建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