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靠吃书成圣贤 > 第43章 凭书会上阴谋现

第43章 凭书会上阴谋现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靠吃书成圣贤!

许掌柜恍然大悟,这小东家还真是做生意的料,今日宣传新菜色,风满楼那位还不得气死。

还好他当初没有得罪这位,不然这平遥哪里还有他们如意楼的位置。

只是他没有想到惊喜的还在后面,今日宁安带来的菜色更加的特别,什么经榜题名、蟾宫折桂、连中三元、独占鳌头、五子登科、桂林一枝、大魁天下、昆山玉片、皇榜高中、衣锦还乡,整整齐齐十道菜,就冲这名字就能让一众学子趋之若鹜。

宁安回到厢房门口,萧离和谢玉同时向她看过来。宁安若无其事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见二人还看着自己于是问道:“怎么了?”

“安安,你刚才和掌柜的话我可是全听见了。”

宁安没有刻意瞒着他们,只是谢玉没有想到宁安还有这样的一面。

宁安淡定的喝着茶,她一点也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她身为如意楼的股东,为如意楼出谋划策本就是她应该做的。再说商场如战场,她的手段正大光明为何不能好好利用!

“那又怎么样,虽然机会是别人创造的,但我们如意楼一直靠的是实力和创新。”

“安安对自己的新菜式这么有信心?那待会我可得好好品尝品尝。”

谢玉现在满脑子都是宁家的菜,只是上次走得急,倒是便宜了这只臭狐狸。

宁安傲娇一笑,对于自己的新菜式她很有信心,系统出品,必属精品,虽然菜名是夸张了点,但是寓意好呀,古人不就是讲究好彩头吗?即使今日不是所有人都进店品尝但是一定会起到一个很好的宣传效果。

一直关注着宁安的萧离没有说话,他学着宁安的样子喝着茶,只是不难发现他的嘴角挂着一丝如有似无的笑意。这是他没有见过的宁安,狡猾若狐骄傲如雄鹰,却又有自己的原则,这样很好。

一炷香后凭书会正是开始,风满楼请来了几位当地有名的夫子作为评判者只是让大家意外的是县令大人居然也来了。

虽然县令只是地方官员,但是他却代表着这场凭书会的正式性,所以不少学子暗自猜测这是不是朝廷暗中受意举办的?

“狐狸,你说这县令怎么也来了,难道……”

谢玉没有把话说的十分清楚,宁安萧离二人还是默契的读懂了其中的意思。一场民间发起的凭书会县令怎么会参加,还真是奇了怪了。

“不可能,春试在即朝廷不会这样多此一举。”萧离立刻否认了谢玉的猜测。

“那么就是风满楼背后的人!只是不知道这风满楼背后站的是哪家,狐狸你说会不会是你家?”谢玉玩味的看了一眼萧离,这样的事很像萧家那位的手笔。

“不会。”萧离清冷的开口,对于那位他还是很了解的就这些个歪瓜裂枣他还看不上。

“安安,你怎么看?”

宁安一直看着对面风满楼眉头紧锁,她刚刚通过009听到风满楼掌柜的心声得知今日有不同的地方都在举办凭书会,然后她又从古县令那里知道,古县令只是听命于何知州来参加凭书会却并不知道背后的人是谁。

何知州吗?看来事情没有表面看上去的那样简单!

“安安,安安,你想什么呢?”谢玉见宁安神色凝重也不知道他在思索些什么。

“你们说今日其他县城是否也是如此热闹?”

宁安淡淡的开口,谢玉和萧离同时对视了一眼似乎都想到了什么,如果真如宁安说的那样,那么这件事就严重了。

比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目前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一名来自育才书院名为刘宇宁的学子。

宁安的仔细的观察着,参加这次凭书会的大多都是一些寒门学子,不过想来也是贵族子弟是看不上这样的书会的而且他们也不会在乎那五百两银子。就在大家以为刘宇宁将是本次比赛的第一名时台上却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在下白鹭书院楚齐还请刘公子多多赐教!”

“你们看,那不是楚齐吗,他怎么会去参加这凭书会,不应该呀!”

谢玉嘀咕着,楚齐他还是了解的,此人是出了名的读书狂人,为人十分低调,除了读书好似没有任何东西能引起他的兴趣。他怎么会参加这样的书会?

“难道他也想……”

不对不对,楚齐的才学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若他参加春试必定榜上有名,他大可不必如此心急。

况且他一向不喜结交权贵应当不是为名才对。谢玉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一个才学同狐狸不相上下的人若为名他早就行动了。难道是为了那五百两?

“也许是有什么苦衷吧!”宁安淡淡的开口。

结果毫无悬念楚齐以一首《咏雪》和一篇《治水论》力压一众学子夺得这次书会的第一名。

“真是可惜,本以为刘兄这次十拿九稳谁知道半路却冒出个楚齐!”同行的一个学子替刘宇宁抱不平。

“楚公子才华横溢,又来自白鹭书院,输给他在下心服口服。”刘宇宁看着高台上的楚齐袖中的拳头握了握眼神晦暗不明。

“也对,白鹭书院历来就压育才书院一头,听说这楚齐还是他们天甲班的,有如此才学也不奇怪。”同行的学子说道。

听了同伴的话刘宇宁又往高台看了一眼,随后冷漠的说了一声“走吧”。

书会结束,就在人群将要散去时如意楼门口却响起了一阵锣鼓声,几个小二抬出一块大大的牌匾。

人群一头雾水,这如意楼是要干什么呀,上面写的是什么呀?

“各位父老乡亲,今日乃腊八佳节又逢凭书会如此盛况,小店今日推出十道特色菜。此特色菜乃小店专为各位学子所研制,希望各位都能学有所成,早日心想事成!小店今日一律八折,就当在下提前给诸位道喜了。”

许管事贵带着一贯的笑容,舌吐莲花,态度诚恳,不少学子都被吸引了过了来。当大家看到牌匾上的菜名时心中是又疑惑又好奇。

“掌柜的,你确定上面写的是菜名?”一个贵家公子好奇的问道。

许管事摸了摸自己不太长的胡须脸上依旧挂着笑,笑容里颇有几分自得。“那当然,若公子不信可进店一试。”

“哦,既然掌柜的这样说本公子今日非试不可了。”

那位贵家公子走了进去,有了第一位就会有第二位,就冲着这些菜名就足以让一众学习动心。

眼见着一个个学子进了如意楼,风满楼内一双满是阴霾的眼睛死死的盯着如意楼的方向,此人正式风满楼的掌柜贾三。

“掌柜的,原先准备的东西还拿出来吗?”一个店小二跑到贾三跟前问道。

“拿什么拿,没看到人都到对面去了吗,没眼力的东西,还不快滚!”贾三控制不住的在小二身上踢了一脚,店小二忍着巨痛退了出去。

“想不到我辛辛苦苦举办的书会居然给了他人做嫁衣,姓许的,我跟你没完。”

“来人……”

和风满楼的冷清不同,此刻如意楼内坐满了人,起初大家都是冲着菜名来的,当一盘盘特色菜端上卓时所有人都被它的味道所折服。

“天啦,这菜也太好吃了吧。”

“这如意楼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菜也太特别了吧。”

……

惊叹声赞美声充满了整个如意楼,许管事拨弄着手里的算盘,脸上的笑容真的是想藏都藏不住。今日过后如意楼的新菜式算是侧底打响了名号,如意楼也侧底成为平遥县最附盛名的酒楼。

临近天黑三人一同回到寝室,谢玉的脑海里还时不时想起那些菜。

“安安,你说你这些菜式是怎么想到的,难道你是天上的厨神下凡!不对不对,你学问还那么好,难道是文曲星?”

“什么厨神,什么文曲星,宁兄你们在聊什么?”

不知何时,古思源出现在三人寝室门口,而他的身后居然跟着王郎。

萧离不动声色的挑眉,什么时候他们二人走到了一起?

宁安脸上的笑容减了几分,从二人出现的那一刻她就感受到了一股侵略般的目光,她很肯定那目光来源于王郎。她强压下心里的不适,看向了二人。

“没什么,我们只是在讨论今日的凭书会。”

“哦,今日的凭书会三位也在场?好可惜,如此盛会,我二人却无缘一观。”

说话的是王郎,他一边走一边向宁安靠近,萧离谢玉见状纷纷向前,挡住了王郎的靠近。

“你说话就说话,靠这么近干嘛?”谢玉见不得王郎一副假正经的模样,他有什么心思在场的都一清二楚,只是安安是他护着的人,哪是他人能肖想的。

听了谢玉的话王郎也不生气,只是朝二人身后的宁安看了看,撩了撩自己的头发,摆出一个自认为风流倜傥的姿势,随后呵呵一笑。

“二位如此紧张干嘛,在下并无恶意。”

“我管你有没有什么恶意,只是我对脏东西很是敏感,谁知道你身上有没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你……”

谢玉的话说得很直白,王郎就是想装也装不下去。只是二人身后的势力不小,不能彻底的撕破脸。

王郎气哄哄的离开了房间,留下一脸尴尬的古思源。

古思源也没有料到谢玉会如此不给王郎面子,随后说了声“抱歉”只能跟着离开。

本以为经过此事王郎会不断找三人的麻烦,没想到第二天王郎根本就没来书院上学。

几天过后,宁安无意中听说王郎骑马摔断了腿,没有个两个月是来不了书院的。听了这件事后,宁安脑海里就出现了萧离的那句话“阿修放心,他不会再出现在你面前了。”

时间过得很快,火炕在大雍北部地区如火如荼的修建着。百姓们出门遇上个熟人都会问上一句“哎,你家有火炕吗?”而且火炕也使得部分人掌握了一门新的手艺,给家里带来了收益,而宁安的威望值也达到了六十万。

年关将至,书院已经正式放假,宁安同萧谢二人道别后就驾着马车回到了王家村。

“宁五叔回来了”

“宁五叔回来了”

村外几个孩童在见到宁安后纷纷叫喊起来,宁安现在在王家村就是偶像一样的人物,因为他不但长得好,学识好,人品也好!短短两个月内他就给王家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宁安也十分的大方,凡是在场的孩子都分到了一份糖果,很快宁安回来的消息就传片了整个王家村。

知道宁安今天要回来,邓氏从早上起来就频繁出院子望一望,直到宁安的身影出现在家门口她才彻底放下心来。

“娘,我回来啦!”

“回来了就好。”

邓氏仔细的打量了一番宁安,脸上挂着抑制不住的笑意,她的安儿长高了,长大了。

“孩子他娘,五郎这不是回来了吗,就你一天到晚瞎担心。”

宁老爹见邓氏满心满眼都是孩子,心里有点小小的郁闷,也没见玉梅什么时候为他担心过。

“什么叫就我瞎担心?也不知道今天是谁上了五次厕所,看了七次雪情,还往村口跑了三次。”

自己的心事被说出来,宁老爹一脸的窘迫。他是男人,自然不能像女人一样将什么都挂在脸上,他得装得稳重一些,才能在儿子孙子面前树立威信。只是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心事不但邓氏看出来了,就连最小的宁天霜都看出来了,谁叫他们都期盼着宁安回来呢。

宁安微微勾了勾唇角,不敢笑得太明显,心底却暖洋洋的,对于这个便宜爹也是越来越喜欢,这就是亲人之间的牵挂呀,这种感觉很不错。

两日过后就是除夕,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个月终于在除夕的前夜雪停了。宁安带着几个孩子在院子外堆了两个大大的雪人,村里的其他孩童见了也纷纷造仿,弄的村民们哭笑不得。只是今年在宁安的帮助下,家家户户有了存银,日子没有那么苦了,所幸就由着他们去吧。

除夕一早,宁家人都早早的起床,女人们忙着厨房的事务,男人们负责将院子里里外外打扫个干净。这个时代还没有纸,不然宁安定是要写上几幅春联挂上的。午饭前是祭祀先祖,大家一致决定由宁安点上那代表传承的油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