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唐:穿越被抓,我给李二画饼 > 第32章 二十四史

第32章 二十四史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唐:穿越被抓,我给李二画饼!

哇,隋唐名将!

男孩子对于当兵打仗总是很感兴趣,历史名将也有研究。尤其是,春秋战国,汉末三国和隋末唐初这三个时段的文臣武将都大致了解。

可惜这位凌烟阁功臣两年后就病逝了,李蒙就叹了口气摇着头。

李世民看到后,皱着眉头问道:“李蒙,你为何摇头叹气?”

这话问的,他也不能当着人家面,说他两年后就噶了呀!

李蒙只好眨着眼睛说瞎话:“臣听过蒋国公的事迹,甚是敬佩,又想到自己现在一事无成,故而叹气。”

李世民看到李蒙眨眼,就明白他所说并非真心话,但是碍于屈突通本人不好直说。就顺着话开解道:“无妨,你还年幼,以后定能拜相封侯!”

“臣定会竭尽全力,为大唐奋斗!”

“善,那你说说你对那工业区域的划分,有什么建议?”李世民又问道。

李蒙就按照计划书上的讲述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要远离城区,远离农田等。

李世民听后点头赞同道:“此事朕允许了,可在灞河与骊山宫南之间选址。今日,你就带人去查看吧。尽快把地方选定,好早日开工。”

“喏!”李蒙答应道就出去了。

他又带着明晖去了农庄,叫上了他的朱堂和梁通,因为这两个人以前是在工部和少府监任职。

在远离长安城之后,道路两边全是一些零散的村庄,一派宁静祥和的样子。

一路上,路边的农田都已经播种完了,百姓们都在做着零碎工作。

快到骊山脚下的时候,农田开始没有了,树木变得多了起来,道路也开始崎岖坎坷了。

李蒙看着道路和灞河的距离,就让明晖停车。

“你们看此处如何?”李蒙指着一片荒地问道。

“这里好像以前有人,应该是战乱都逃荒去了。只是这里地方很大,我们能用完这么一片地方吗?”工部的朱堂问道。

“能,肯定能用完。因为以后我们不再是小作坊做事了,陛下计划在这里开辟一片专门的工业地区,用来进行造纸,炼钢等。”

“炼钢?李寺丞可是还知晓那炼钢之法?”梁通疑惑道。

“对,知道一点。此炼钢之法的效率很高,并且炼钢需要的地方也很大。”

“那不知道一年能产多少钢?”

“具体多少不好说,但是每年几十万斤还是有的。”

“什么,究竟是何种炼钢之法,产量竟然能如此之多?”梁通深吸了一口气,问道。

“此炼钢之法需要石炭等一些东西,所以现在还需要做前期准备。”

“石炭?可是那石炭引燃之后会有毒气,如何使用?”

“是有毒气,把毒气派出去就行了。你别管这个了,到时候我自会处理。”

“好,那我等会尽快让人把此处清理出来,不知李寺丞对这里如何规划?”

“先清理,之后我给你们一份图纸,按照上面的要求建造就行。对了,到时候把这里的道路也要拓宽,加厚。”

“喏。”

“行了,回去了。你们今天就开始带人清理,我去设计规划图,还有一应器具的图纸。”

选完地址,李蒙和众人回去了。

他就在左春坊完善图纸和计划,其他人开始组织徭役清理选址的地方。

在他快要吃完饭的时候,李世民又来了,这次是他一个人来的。

李蒙很无奈,他已经把所剩不多的调料分给李世民了,还教了御厨很多做菜方法。

他还是不明白,李世民为什么还要来他的小院子蹭饭。

原以为李世民只是来蹭饭的,没想到他来是有正事询问。

李世民吃着餐后水果问道:“朕让弘文馆的学士看了你们那时候的书籍,确实发现里面有很多新式学问,从浅到深。朕也能大概了解一些,如果现在就开始推广那些学问,可会有什么问题?”

看到李世民在认真询问,李蒙也就开始思考着,他想到了在古代读书最大的难题。

他就说道:“陛下,想要百姓都能读书识字,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自从汉朝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一直到现在,所读的书大多数都是儒学,把它视为正统思想。

“然而它却桎梏人们思维,让人们把其他的学问当做是歪理邪说。

“而且大多数的学问都是修身养性的知识,真正对实际生活实用的技术却不被提倡,有的还会说唱奇技淫巧。

“尤其是现在的学问书籍,大多数都是被世家门阀账掌握。想要推广就很难!”

李世民听了他的分析也是赞同道:“那你可有什么建议?”

李蒙想了想,就提出了建议:“我的建议是直接做出来,现在要改变人们对于学习内容的看法很难,让百姓和读书人自己去分辨,事实胜于雄辩。

“我承认现在的学问对于修身养性,培养人的品格很好。但是,对于格物致知,却没是很少研究,或者说不被人们重视。

“所以,陛下只要等,那些后世的东西拿出来之后,就一定会有人对他感兴趣的。

“因此,就需要提高那些技艺高超的工匠待遇,适当封赏,让他们可以心无旁骛的研究各种东西。让人们看到学习不止当官能封妻荫子,做一些技术研究也能光宗耀祖。

“还有就是,寻找一批小孩,从现在就开始培养,让他们同时接受两种学问,让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周围的人。”

李世民认真听完之后,也是大为受益,说道:“此言在理!倘若是你若做出了那辆货车,就一定会有人对此事感兴趣的。”

“陛下圣明!”

“对了,朕想起来了。”李世民忽然坐直了身子,问道:“今日你在说蒋国公的时候必定不是说的真话,你可有什么事情不好当他面说?”

“呃……既然现在他不再,那我就直说了吧。两年后,蒋国公就会逝与洛州任上。”

“你确定吗?”

“真的,我很确定。而且,过几年去世的人也挺多的。杜如晦也就剩四年了吧!”

“什么!克明怎么会这么早就……那你可知道是何原因吗?”

“应该是早年跟随陛下征伐,积劳成疾的原因,具体的我也不清楚。他去的年龄比陛下还小呢,都没有五十岁。”

“你那些书籍里就没有具体记载吗?”

“我记得好像有一套二十四史吧,可能弘文馆的人还没有读到,那一些书籍可是有成千上万本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