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病秧子,竟成了大明帝师 > 第12章 强买强卖

第12章 强买强卖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病秧子,竟成了大明帝师!

不同于御书房外的“针锋相对”,最近苏策的日子过的很是惬意。

毕竟是整个大明的顶尖教育学府。

国子监的教学环境极好,夫子们的水平也不错,讲课深入浅出,鞭辟入里。

让他这个现代人听的也是津津有味,并且还结交到了新朋友。

“苏兄,之前你入学考试的文章,我后来还专门去找监正要过来,拜读了一番。”

“手笔真当是精湛,尤其是八股引得那一段,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苏策愣了愣,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

“监正眼拙没看出来,倒是被杨慎兄看出来了。”

“不过,你也同在诚心堂,文章也是甲等,说不定你水平还在我之上呢。”

杨慎乃是后来“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更是写词和散曲的大家。

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在国子监碰上他。

这种在历史上留名的大家,和眼前如此活泼的少年郎对比起来。

有种奇妙的反差感。

让他感觉意外的同时又很是惊喜。

苏策不着痕迹的把这事圆了过去,同时也暗中抬了杨慎一手。

也正是因为他说话的水平颇高,所以杨慎才愿意和他一同相处。

身为当今东阁大学士,太子之师杨廷和的儿子。

杨慎自幼便和不少官宦之后打过交道。

见过不少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角色。

在他看来,整个国子监中,能有苏策这种水平的,一巴掌数得过来。

杨慎也正是喜欢结交这种有能力的人。

而对于苏策“引用”苏轼的文章,他也不会去揭发。

都是人精,谁也不会去做这等害人不利己的事。

“苏兄还是抬举我了,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

他笑着摆摆手,接着说道:

“不过也是稀奇,身为国子监监正,都没看出来你引的内容。”

“看来偌大的官场,也不是人人学问都做的那么好。”

这一点倒是说到苏策的心头上了。

“确实如此,不过做官的学问,不只是通晓经典这些。”

“能力才是第一位的。”

杨慎扬了扬眉毛。

多少士子都一门心思做学问,能想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单凭这一句话,就足够看出来苏策和那些死读书的士子们不一样。

杨慎不由得暗中更加高看了苏策一眼。

身为“官二代”,他识人的眼力也更毒辣些。

心想现在就能想通这些,那以后他必然是有所作为,是能当大官的。

“也对,能力第一。”

“不说这些了,都是些官场的门道,现在还没轮到咱们。”

“说点有意思的吧。”

“不知苏兄来京城之后,有没有听过什么皇家趣闻?”

“杨兄请讲。”

杨兄呷了一口茶水,润润嗓子,笑着说道:

“我还是听闻家父提起的。”

“说是太子顽劣,时跑出宫去,动不动就做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来。”

“最近也不知是怎么了,似乎在那里学了什么东西,让陛下龙颜大悦。”

“回头就奖励了詹事府的那些人,搞得他们一头雾水。”

“也不知太子是遇见谁了,竟然比詹事府的那群夫子们还厉害。”

“我看,这些赏赐,都该给那位高人才对。”

苏策以前也是略微了解过一些关于明武宗,朱厚照的一些事。

历史上的这位皇帝喜好打仗。

还是大明最后一位亲自上阵出征的皇帝,甚至还亲手斩杀了一个鞑靼蛮子。

很是勇武。

思忖片刻后,他说道:

“有理,都说民间出高人,我看这位才是真正的大才,皇帝陛下应该让他进宫去。”

“那位高人才是真正的王佐之才。”

杨慎点点头,极为认同。

“看看这国子监的监丞,再看看那高人。”

“高下立判啊。”

“他不能在朝中做官,真是陛下的损失!”

聊着聊着。

苏策发现自己和杨慎很是投缘。

尤其是对方思考问题的方式,身为古人。

能想到这时诸多的不足之处,杨慎也能算得上是可以有清晰的思考能力的人了。

表面上苏策只是一个少年,但实际上是成年人的思考模式。

很多问题他都能看到不足。

现在有一个和自己看法同样的人,自然话就多了不少。

放学时分。

因为杨府在国子监附近,两人同是外宿。

于是放学后,便结伴出了门。

外面,杨家的马车已经早早的候着了。

“苏兄,在下家里安排了马车,若是你不嫌弃,不妨让我送你一段?”

杨慎平常因为成绩不错,再加上又比较早熟。

就难免有些瞧不上周围的人,一来二去,朋友就少了。

不过,他对自己看得上的朋友很大方,对觉得有潜力的人更大方。

在他看来,苏策说话有分寸,情商也高,这种人以后肯定是人中龙凤。

只是看面色,似乎他身体不是很好,也算是美玉有瑕了。

“多谢杨兄好意,我家不远,平常多走走,就当是活动活动身子了。”

“杨兄请回吧。”

“苏兄,不嫌弃的话,你我同行可否?”

“能结识到你这样的朋友,真算是你我之间的缘分了。”

平常总是车接车送,杨慎其实也觉得很无趣。

似乎是和苏策聊的投缘的关系,这一天在国子监待的感觉时间过得飞快。

让他都有点舍不得分别了。

再加上自己也好久没有在京城里走走逛逛,杨慎便要和苏策一道走走。

“也好,那就一道走走吧。”

杨慎对着自家的马车夫摆了摆手。

“你们在后面跟着吧,我要同苏兄一块走走。”

同窗之谊,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十分珍贵的。

在求学的年纪,学生们都不会有太多的心机。

结交朋友也更多是看合不合自己胃口,功利的心思不会掺杂太多。

在这个时代,书信慢,车马慢,情谊也慢。

任何一段友谊都值得倍加珍惜。

两人在前面走着,身后嗒嗒的马蹄和铜铃声跟着。

本来是一副和谐的场景。

可前面忽然传来的一句话,打破了风景。

“我说卖一文钱就卖一文钱!”

“你哪那么多破事?”

“买你东西是瞧得起你!”

街边菜摊上。

一个穿着不知是哪家衣裳的家丁,恶狠狠的训斥旁边的妇人。

瓜果蔬菜撒了一地,引来周围不少人围观。

卖菜的妇人手里死死的攥着一根白萝卜。

任凭家丁怎么抢,就是不肯撒手。

她哭喊着说道:

“求您高抬贵手吧,我这菜本来就卖三文钱,小本生意,求您别再逼我了!”

“我全家老小都指望卖菜的摊子活了,饶了我吧!”

杨慎眉头一竖。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就强买强卖。

这还是京城吗?这还是天子脚下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