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病秧子,竟成了大明帝师 > 第50章 给钱!

第50章 给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病秧子,竟成了大明帝师!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其中有猫腻。

大夫不傻,当然也看出来了。

可说什么自己也不能再卷入旋涡里了。

于是便匆匆奉上药,又叮嘱一番后,识趣的找了借口跑到后屋去了。

......

国子监。

诚心堂里,苏策离开之后。

班里立马炸开了锅。

一帮子监生们都议论起苏策的事。

前几日和寿宁侯起争执,闹得沸沸扬扬,整个诚心堂无人不知。

众人都担心的不得了,生怕苏策出事。

同学一场,感情深厚,更何况他还给学子们免费出题。

此中恩情,大家都记在心里。

其中杨慎最是焦急。

他清楚张鹤龄是什么人,苏策被叫走了,只怕凶多吉少。

于是,便也和学正告了假,匆匆离开,要去给苏策帮忙。

去苏策家的道,他早就已经轻车熟路了。

走着走着,他察觉到几分不对劲。

平常卖菜卖肉的很多,百姓来往都不少,怎么今天熙熙攘攘,没见几个人?

就连小贩吆喝的声音也不多,人都哪去了?

杨慎疑惑的左顾右盼,终于在前面,发现了不少人正在苏策家附近围观。

“坏了坏了!”

他的心沉到了谷底,加快脚步,急匆匆的赶过去。

生怕苏策在寿宁侯手上出了岔子。

他不敢往下想,越发觉得心往下沉。

不知不觉,杨慎握紧了拳头。

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万一......苏兄真的遭遇了不测。

那自己必须要为他报仇雪恨!

古人的情谊观就是如此简单。

在车慢,马慢,人也慢的年代,每一份恩情都值得人牢记在心。

更何况,在朝夕相处中。

他早就将苏策当成了知己。

之前苏策出的习题,杨慎也经常拿回家里琢磨,时常被其中用心的地方给打动。

在他看来,苏策是世间为数不多,真正胸怀大义之人。

这种人要是折在了寿宁侯的手里,简直......

想着想着,他脚下愈发轻快。

穿过人群,挤到苏策家的门口之后。

杨慎刚想叫他,却愣住了。

张鹤龄,张延龄兄弟俩正在树下的躺椅上,俩人都歪着脑袋,嘴唇发紫的眯着眼睛。

“啊?”

他发出了和许多人一样的声音。

苏策则是坐在对面的板凳上,不紧不慢的喝着茶水。

“呀,杨兄来了?”

“坐吧。”

他笑盈盈的,哪有半点危险的样子?

现在换成杨慎摸不着头脑了。

“苏兄,这......”

苏策耐心的把来龙去脉给杨慎讲了一遍,丝毫不顾及张鹤龄张延龄二人的感受。

听的他俩羞愧难当。

而杨慎则是面色古怪。

没想到苏策的本事居然有那么大。

解释完,苏策耐心的给他倒了杯茶水,转向张鹤龄,问道:

“国舅爷,治好没问题,就按我刚才说的数,你看成不成?”

杨慎寻思了一下。

心想给人治病收钱,倒也是应该的。

结果张鹤龄用尽身上最后的力气,虚弱的骂道:

“五千两......你怎么不去抢......”

杨慎愕然,下巴都快掉地上了。

“啊?”

苏策瞥他一眼,那表情分明是再说:你大惊小怪什么?

他说道:

“五千两,买两个国舅爷的命,不值吗?”

“还是说,就觉得自己该贱卖?”

张延龄则细声说道:

“哥......掏了吧......咱不差五千两......”

这话放在平时,张鹤龄都能被气的吐血。

可眼下,却半点力气没有,只能生无可恋把头歪过去。

好像再多看苏策一眼,自己就会暴毙当场。

苏策放下茶杯,站起来,背着手,凑到张鹤龄头转过去的方向。

“哎呀,接下来的病症,我说,你听着,看看我说的对不对?”

“口中苦涩,唇齿发麻?”

张鹤龄感觉自己嘴好像错位了。

牙不是牙,舌不是舌。

明明大承气汤中几味药都是是甜的,却丝毫没有味觉。

心里顿时一惊。

“胸闷气短,肚里翻腾?”

张延龄感觉自己肚子里好像有哪吒闹海,上上下下全都不得劲。

“还有......”

“眼前发黑?”

如此一说。

张鹤龄当即察觉到,眼前暗暗一片。

他弱弱的喊了声张誉,问道:

“现在......什么时辰了......”

“是不是天黑了?”

张誉戚戚然答道:

“老爷,正午午时,日头正高呢。”

张鹤龄已经翻白眼了。

似乎已经看见灵魂出窍,飘上天去了。

可一想到,自己平常做的那些事,只怕是要下十八层地狱。

一时间,悲戚难当。

“苏公子......三千两行不行......”

杨慎差点笑出来。

他可清楚,这位大明国舅爷究竟有多少钱。

少说每年几万两进账是有的。

怎么性命攸关了,还讲价呢?

张鹤龄发觉,苏策说的那些症状,似乎都对上了。

他不敢再耽搁,最后只能咬咬牙,说道:

“好,那就五千两,张誉去取银子,苏公子快治病吧。”

苏策却摇摇头。

“一人五千两。”

“若只有五千两,那你就选一个让我治。”

张延龄一听,怕了,忙不迭插嘴道:

“有,有,我也有钱,先给我治!”

苏策笑的春风得意。

不由得感叹。

还是救人治病赚钱快,辛辛苦苦制盐才多少银子?

如今说话的功夫,一万两银子就进账了。

天下哪有如此好做的买卖?

杨慎在一边听的心惊。

那可是足足一万两银子啊。

自己父亲在朝中为官数年,每年俸禄才堪堪几百两。

苏策眨眼的功夫就一万两到手。

忽然,他好像对苏策有了一点新的看法。

似乎苏兄的身上,还有一点劫富济贫的侠义?

张誉匆匆忙忙的出门去筹集银子。

一万两的现银,即便是国舅爷也没办法说掏就掏。

张鹤龄难受的厉害,问道:

“什么时候治病,苏公子,快点吧......要不行了......”

苏策立马正色道:

“嗯?”

“一万两银子的买卖,怎么能草率?”

“当初买你的盐山,没人作保,让你来我家闹。”

“这次我长记性了。”

“来,杨兄,今天你来当保人。”

“咱们,写借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