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病秧子,竟成了大明帝师 > 第182章 到底谁有理

第182章 到底谁有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病秧子,竟成了大明帝师!

胖掌柜一声令下,众人都是极为踊跃的捐款。

放在平常,若是京师中来了什么大人物他们兴许都不会如此兴师动众。

甚至是江南富商携巨款到京师来,做棉袄买卖都没事。

而之所以他们会对一个小小的,刚刚起步毛衣作坊,如此兴师动众。

根本原因就是这玩意是真的能颠覆棉袄产业的。

一旦发展起来,后面所有做棉袄的商户都会赚不到钱。

短短半天时间,刘大诚已经募捐到了足足五十多万两银子。

“刘掌柜,这次的事单单只有银子,恐怕是不够。”

胖掌柜并不觉得给刘大夏送去几十万两银子,他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既然毛衣作坊和西山有关,西山又和朝廷有关。

那很有可能刘大夏要面临的东西比想象更多。

“若是可以的话......”

刘大诚眼中划过狐疑之色。

“咱们最好联名请愿,恳请刘尚书代为传达,就说毛衣产业危及棉袄产业,会造成大量的工人失业。”

“如今马上面临寒冬,产业交替的风波朝廷承受不起,只有和朝廷相衡利弊,咱们的胜算才会更大。”

胖掌柜像军师一样,给刘大诚分析其中的猫腻。

刘大夏点点头。

“既然如此,那便邀请掌柜们,来联名上书吧。”

“我起草一份折子,诸位签字。”

他面色严肃,不消片刻,就写完了一份“万民请愿书”。

“刘掌柜,此事便全权委托于你了。”

“那帮做毛衣的实在可恨,竟然将价格做到如此之低。”

“一帮贱民,若是真让他们以毛衣过冬,只怕以后买棉袄的人会越来越少。”

胖掌柜越说越是气愤,口不择言,恶毒的咒骂那些买卖毛衣的人。

旁边几人也说道:

“是啊,古往今来,哪个冬天不是穿袄子过冬的?突然做出个毛衣来,岂不是要了咱们的命?”

“朝廷肯定不会坐视不管的!单我一家作坊就雇佣了数百人,在京郊的作坊更是有将近千人织布做衣,要是放那些人出去了,没活干,这不是要造反吗?”

众人都是义愤填膺。

越说越难听。

说到最后竟然直接开始咒骂,到底是哪个没娘养的造出了毛衣这个玩意,也太可恨了。

刘大诚也同样是咬牙切齿。

“诸位同僚,都把心放在肚子里,此番我定然联合家兄给诸位一个交代。”

“若是不把毛衣彻底消灭,我刘大诚爬着出京城!”

......

三日后。

养心殿,御书房中。

刘大夏把“万民请愿书”送到御案上,待到弘治皇帝看完后。

很快面色就开始变得极为难看。

“那些做棉袄纺织的商人,都要反了吗?”

可刘大夏比弘治皇帝更加义愤填膺。

他满脸正色,苍老的脸上充斥着怒气。

“陛下,羊毛计虽好,可牵扯到的是无数百姓的生死。”

“若是以安内,换取攘外,此计绝非良策!”

“依臣所见,毛衣推广一事必须从长计议,至少这个冬天肯定不能推行。”

他越说越激动。

直接从锦墩上站起来,躬身请奏道:

“陛下,老臣在朝为国效力已有三十年有余,经历无数大事小情,先前陛下都已大局为重,可如今为何会准许这么荒唐的计划执行?”

他说的唾沫横飞,声音极大。

说的弘治皇帝都有些心虚了。

前朝老臣在朝堂上是一股不能忽视的重要势力。

其中兵部尚书刘大夏、首辅刘健、以及次辅,也是吏部尚书的李东阳都名列其中。

他们的门生势力遍布朝野,即便是弘治皇帝也不得不考虑这些人的意见。

弘治皇帝尝尝的叹了口气。

虽说在羊毛计开始实施之前,他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幕。

可真当发生的时候,压力依旧不容小觑。

“刘大人,此计乃是朕连同内阁诸位大臣商议过的,绝非戏言。”

“现在朕已经命人开始推行了,此时终止不仅劳民伤财,更有损与朝廷威仪,若是这样下去,朝廷脸面何存?朕的脸面何存?”

弘治皇帝声音冷淡,想要用态度给刘大夏压力。

可没想到刘大夏竟然更愤怒了。

他红着眼睛,依旧躬身不肯直起腰。

“陛下!”

“古来秦皇汉武能成大业,无不是有身边贤臣辅佐,不论好坏,他们都会考虑言官谏官的话。”

“今日陛下一意孤行,偏听则暗,老臣没能尽到职责,甚是羞愧!”

“既然陛下已经疏远了老臣,那......”

“臣请乞骸骨,致仕务农。”

弘治皇帝下意识的瞪了瞪眼睛。

刘大夏在兵部尚书的位置已经做了十余年,说撂挑子就不干是不可能的。

那个位置一旦换了别人,绝对要出岔子。

他用致仕作为威胁,让自己停止羊毛计推行......还是小觑他的决心了。

弘治皇帝不禁感到一阵巨大压力。

刘大夏如此,那他下面有意见的人估计会更多。

兵部掌管大明军队还有京师诸多事宜,绝对需要亲信把守。

换句话说,刘大夏代表的是弘治皇帝的嫡系大臣,连他都反对......

“此事容朕再考虑一二,刘大人有劳了,请回吧。”

弘治皇帝心灰意冷的摆了摆手,忍不住叹气。

可刘大夏却像是打了鸡血一样。

眼眶通红,竟寸步未退。

“陛下!”

“人有亲疏远近,事分轻重缓急。”

“棉袄产业涉及民众甚广,从北直隶一带到西域棉花种植,到江南棉布纺织,一些列的产业上有无数农民织工。”

“晚一天,便有无数人为之变成流民,饿死街头。”

“寒冬将至,今岁本就比去岁严寒更甚,多少百姓已经流离失所,若是再放任下去。”

“臣恐刁民造反,祸及大明国本啊!”

他言辞诚恳,情真意切,字句言语如同啼血,开口便是家国大义,祖宗根本。

一时间,弘治皇帝竟然被说的哑口无言。

泥人尚有三分火,弘治皇帝脾气再好,让人这样说也是不禁有了三分脾气。

他起身背着手,横眉道:

“既然如此,那边宣太子进宫。”

“朕倒要看看,你们两派到底谁有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