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塘村的风流往事 > 第43章 山上粮丰油水足

第43章 山上粮丰油水足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塘村的风流往事!

晚上,熙风想了很多,最后想想还是觉得应该先到高岭山上去看看,再决定搬与不搬。

第二天一大早,熙风跟渌云商量要不要上山。她没有什么想法,不知道要不要去,全凭他做主,他说去就去,不去就不去。

熙风于是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没吃早饭,他跟春莹就向高岭山出发了。

眼下正是浓秋时节,太阳还没有露脸,山顶雾蒙蒙的,把山峦遮的若隐若现,仿佛人间仙境,这就是那一脚跳到大江塘的仙女曾驻足的地方啊!

熙风虽然以前到春莹家里走亲戚走过好多次这条曲曲折折的山路,两边还是一样的荆棘丛生,甚至霸到了路上,但是,今天的感受却是与以往的任何一次都不同。

可能今天见到的风景与以往不同,又或许今天多了一层期待吧!

到了山顶,视线便豁然开朗,一座土坯房坐落于山峦一块空旷的平地上,房子两边以杉树为柱,以杉树皮为顶,盖了两个棚子。

左边的棚子堆放着柴火和杂物,右边的棚子设有猪栏,棚子里面犁、耙等种田的工具一应俱全,还有砻谷机和石磨。

屋子前面有一个小水塘,可以到里面洗衣洗菜。

房子周边林木、灌木和杂草丛生,但在四周挖了四条天沟作为防火线。

熙风和春莹到屋子前面的时候,古长远正在猪栏喂食。

看到大舅哥来了,古长远立马丢下手中的瓢子,过来跟熙风打招呼,把他迎进屋。

这个屋子跟熙风家里的房子样式差不多,只不过小了一号,没有后门。

前厅和后厅中间隔着一个木屏,前厅放着饭桌,后厅打一口灶做饭。两边是房间,前头与后头共四间房。

两个孩子在左边的后头房床上睡觉。

春莹走进房间把两个孩子叫醒,到灶下忙活着泡油圆,两个孩子起来看到一个外人在家里,变得有点拘束。

古长远要孩子们叫舅舅,两孩子没好意思叫出来,笑一声蹦蹦跳跳屋外玩去了。

熙风也走到外面,这时候雾气散了,站在上面俯瞰,山下的情况一目了然,风景非常好。

村庄的房子很小,人就跟蚂蚁一样。

呼吸着山顶的空气,有种凉凉的清新感,让人很舒适,心情也舒展开来,暂时忘却所有的烦恼和压力。

熙风看到两个孩子在一边的空地上玩“踢斗子”的游戏,走过去逗他们玩,一会儿就混熟了。自己的童真也上来,想跟孩子们拼个高低,却被春莹出来叫吃饭打断了。

吃完饭,古长远拐着脚带熙风到山上转转,主要是看看几十亩农田和木子树。

熙风跟在古长远后面,看着他驼着背一瘸一拐的走着,忽然对他产生了一股敬意,虽然身体条件不好,但是把家养的很好,山里的人大部分都能吃苦,身上有一种硬气。

山上的木子树长满了大大小小的木子,成片成片的把树枝都压弯了。木子还没完全成熟,掉落在地下的木子不多。

古长远跟熙风说,每年差不多割完晚稻之后就要到木子树下面铲土,铲出一条条小巷,把周围的杂草全部清干净,等木子成熟了就会掉在土巷上面,到时候去捡就方便了。

两年不铲,木子树就会被杂草包围,到那时候,木子岭就算是废掉了。

高岭山的农田主要在周围的山坳里,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地方。

有些地块肥沃,有些地块却是沙地。

大部分放水都比较方便,可以直接接到山泉水或径流。

古长远又告诉他哪些田种一季合适,哪些田种两季合适,又跟他说了怎么放水比较便捷。

最后,古长远带他回到房子附近看了菜园,菜园很大,现在里面种着萝卜、红薯和白菜。

高岭山上一年四季,一应物资基本可以自给自足,缺少什么东西到龙城圩上购买也方便。

熙风初上山时,感受着山里的风景,呼吸着山里的空气,已有了好感,后面看到家里一应家具都很齐全,生活方便。

至于独门独户生活在这里的寂寞,他觉得可以克服,退一步想,万一受不住再回去也没啥,于是决定要搬上山来。

其实,熙风决定搬到山上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时峰下村也是群集劳作挣工币,而高岭山上的这单独一户也是归峰下村管。

峰下村的农田已经收归村里,由村生产队耕种。

高岭山的这些农田离峰下村虽不是很远,却要翻山越岭,十分不便,本来这也是庵里的财产,于是峰下村将这些农田名义上归村群集所有,但却仍由山上的农户耕种,所得的粮食完成统购粮后全部归自己所有,而山上的人家也不分山下村里的群集粮。

熙风心里面算了一笔账,五十多亩地种下的粮食养活一家人是绰绰有余的,还能将多出的粮食卖给官家,换成现钱积攒下来,这在不违背官府法令的前提下,是一个挣钱的好路子。

熙风愿意搬上山来住。

春莹很高兴,想立即就搬下山去,然后让熙风搬上来。但熙风觉得现在晚稻已经收割,田里没什么事,而且家里菜地还有一些东西要收,不急着上山,等明年开春种早稻之前再搬。

春莹觉得熙风反正已经答应搬上来,也不急在这一时。于是也不强留,反正自己可以先搬下山去。

过了两天,古长远下山收拾好了自己在村里的房子,并跟村组长商量好加入村生产队的事。

古长远和春莹两人觉得就这样下山有点对不起花老板的委托,于是又在山上住了一段,给山上的木子树除了草,然后收了木子。

到年关的时候,春莹提出想到山下过年,于是古长远便和她收拾好东西带着孩子们下山了,结束了山上孤独的生活,开始了山下群集的日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