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崇德的森林 > 第35章 喜大普奔

第35章 喜大普奔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崇德的森林!

三十五

喜大普奔

又到一年毕业季。

同学们纷纷在同学录上写下对每个同学的祝福语。每个人分配的学校都不一样,基本上,哪里来的生源,就会分回哪里去。

秦静也分了回来,他女朋友张琳非要跟他一起走。

秦静并没有分到崇德乡中心小学教书,而是去了十三大队村教学点。而张琳去了崇德寺乡新村小学。

教委的目的是用师范毕业生来提高村小的教师队伍质量。毕竟现在各地农村的村小都还是民办教师为主。

秦静没能进中心小学,他父亲秦建国很遗憾,但是这个农村老汉也没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这样的结果。

而秦静的叔叔秦建设就不能干着急了,因为他的儿子秦元,明年就要读小学了。他还想让秦静来教他儿子呢。毕竟秦静是本乡本土的师范科班出身的教师,又是自家侄子,他信得过。

秦建设经营这么久的砖生意,在外面已经混的是风生水起。也认识了不少人。他甚至对外面公开说他是矸砖厂的副厂长。要拉砖都可以找他。

秦建设对秦静说:你先去十三大队村小教学一年,相当于给自己的履历润色一下。其他的他来想办法,找机会再给他调回中心小学来。

经过半年的少管所管教,金勇给放回来了。

在放他之前,少管所的管教问他还想不想读书?可以给他找工读学校学习。免得出去之后一无所长。

金勇早就不喜欢读书了,理所当然的拒绝了管教的好意。

回到家后,金勇就暂时呆在家里,父亲金德福让他不要再出去惹事。

金德福恨这个大儿子不争气。本来他马上就要退休,金勇不进少管所的话,就可以顺利接他林场的班。

现在金勇被管教过,接不了班了。他只好让小儿子金伟不读书了,安排金伟接他的班。他们家可舍不得林场这份正式的铁饭碗。

本来金伟还差一年才18岁。按规定是不能接班的。但是金德福在林场工作了三十年,勤勤恳恳,子女是有顶班资格的。他也苦苦哀求林场领导让他小儿子来接他的班。

现在的人头脑已经被时代激活了,都想着找更能挣钱的工作。再加上林场这种枯燥乏味的守林工作,也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进来。林场也需要有体力更年轻的人来奉献青春。所以林场同意了金伟来接班这份守林场的工作。

像金勇这样不安分的人,确实不适合林场的工作。

茉莉给刘有禄写来喜报信。她果然生了个男娃。刘有禄收到信,按时间算,孩子都该满月了。信中茉莉告诉刘有禄,孩子爸给孩子取名叫邓波。

刘有禄回信恭喜茉莉。她又去街上有缝纫机的人家,亲手给孩子做了一套棉背心,棉帽子,棉袜子。

再去农科院拿菌种,顺带过去的时候带着这些礼物去看茉莉。

刘有禄用赔偿金还完了贷款,这半年她感觉一身轻松。虽然她家的口蘑种有一部分被绿霉感染了,但是她淘汰掉这部分,用剩下的部分菌种,生产出来优质的口蘑和黑木耳。在崇德寺乡她家也算是首家生产口蘑的种植户。在物以稀为贵的情况下,还是卖了一些钱。她又用这部分钱继续投入生产。

刘有禄现在很少搭顺风车去农科院拿菌种。平时就在秦建国或者张慧芳家分一点菌种。他们去拿菌种的时候,多拿一点回来给她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崇德寺乡越来越多的人家开始种植木耳和菌类。木耳的价格便受到了影响。

张慧芳和大儿子秦刚产生了分歧。鉴于木耳价格下降,秦刚要放弃种木耳,他想转而栽种大蒜。

大蒜作为冬季的小春作物,比小麦和油菜经济价值高。天蓬县其他地区已经在推广栽种。

秦刚听到宣传,于是跟妈妈建议种植大蒜。而张慧芳不同意,家里建造好的高温灶,湿温棚,接种箱等设备花了那么多钱,说不干就不干了。这些钱不就打水漂了吗?她骂秦刚是败家玩意儿。

秦刚说:“要是又有人愿意做,可以包给谁做。这样就可以收回成本了。”于是他放出消息,说他想不种木耳了,要把家里的设备包租出去。

这天,黄英杰来找到秦刚,他要租他家的设备和场地种木耳。他说他是洋沙村黄家沟的,他们那里都是种木耳的。他自己有成熟的技术,他有钱能给到一个很好的租金,让张慧芳无法拒绝。

让张慧芳没想到的是,黄英杰接手后,从种植菌种的门类和产品的价格上,都死盯着刘有禄家。以他黄家的财大气粗,他要让刘有禄家干不下去。

只不过张慧芳现在并不知道黄英杰的这个阴谋。

这是后话。

麻柳坡另一边的石灰窑,杨万里按照王忠全的要求下,逐渐开始张罗生产了。只要石灰窑从开始点火到石灰出窑这一个月,这麻柳坡整条路上青烟缭绕乌烟瘴气。甚至整个乡都弥漫着呛人的味道。

杨万里的石灰窑开的太多,急需要人手,金勇又开始去给杨万里帮忙了。

生产出来的石灰,洗灰池要不了那么多,杨万里就准备就地开卖。

童国梁不拉石灰的时候,就给杨万里负责销售。忙不过来的时候金勇也会帮忙销售接待。

现阶段进入了一个社会转型期。一般人家,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土坯房,已经破败到不能住人了。也只有像刘有禄这样的贫困家庭,因为经济原因还坚持住破旧的土坯房。

而其他人家,不管是兄弟长大了分家也好,还是经济改善手里有钱了也好,都想着修建宽大明亮的青砖瓦房。甚至有的人家连猪圈也修青砖瓦房。于是石灰和砖瓦的需求就日益旺盛。

而在金黄县红渠沟乡,宋家的果树经过嫁接后,经过这一年多的成长期,开始挂果生产了。

果然,结出的果子品质优良更大更甜。而这样的结果让同村的村民后悔不迭。都直呼后悔当年没有跟宋家一起改良品种。

王红梅把结出的果子,选出好的来。第一时间拿到乡农机站,请他们品尝。又准备了一部分寄给高教授。

寄的果子,不管是给高教授品尝也好,还是给高教授做研究用也好。王红梅觉得很有必要让高教授知道,她家嫁接的果树最终结出的果子的品质如何。

这也算是感恩高教授。

这一年,总归大家都是喜大普奔好事不断的一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