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尚食:紫禁城的美味爱情 > 第37章 长处

第37章 长处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尚食:紫禁城的美味爱情!

朱瞻基的书架摆放非常凌乱。

子矜将一看便常用的书放在手边,旧书和已写满批注的书放到里侧,其余书籍统一按照部首编排的方法进行排列。

她翻开一本书,却偷偷看向朱瞻基。

朱瞻基扫过来时,她吓了一跳,连忙用书挡住脸,稍过片刻,才悄悄将书移下,露出一双眼睛望过去。

朱瞻基打开食盒,里面是一碗香气四溢的馄饨和一盘精致的糕点。

他也在看子矜,等她察觉到时,他才低下头,只尝了一口馄饨,生气地放下汤勺。

听到清脆的声响,子矜又是一惊。

朱瞻基眸光黯了几分:“肉馅儿不对,不是你做的。”

子衿眉眼低垂,将鬓边的几缕碎发拢到耳后。

她抿了抿唇,抬头对上朱瞻基微沉的眼睛,思索一息,才轻轻出声:“回殿下的话,今夜乾清宫传了馄饨,尚食局备下两份,是由方典膳亲自做的。敢问殿下,有何不对?”

朱瞻基长指微曲,轻轻敲着桌沿,一下一下的,仿佛寺庙里的撞钟声。

“平时用的都是猪臀尖和羊的后腿肉,还特意加了碎荸荠,每口才会有韧劲儿,为什么不提醒她?”

从朱瞻基的角度看,她澄澈明净的眸子轻轻眨了眨,像灵动的小鹿,莫名的撞进人心里。

朱瞻基深深瞧了她一眼,眼底划过一丝莫名的情绪。

子矜意外地望着朱瞻基:“殿下怎会知道?”

他顿了顿,面色沉沉,颇为不满道:“知道平日饭菜多么难吃吗,我一年忍耐过一年,从来不曾说出口,只因口腹之欲非君子所求,可你知道却不提醒,为什么!”

此刻的他,不像是紫禁城里金尊玉贵的皇太孙,倒像是个因讨不到糖果子吃而耍赖抱怨的稚童。

子矜低下头,恭顺道:“殿下,今日的肉馅非常新鲜细嫩——”

朱瞻基故作严厉道:“谎言!因为你是立足未稳的新庖厨,不能公然挑衅典膳的权威。身为庖厨,理应将用膳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你这样敷衍像话吗?”

子衿猛然抬起头来。

朱瞻基清了清嗓子,嗓音淡淡:“自明日起,我一日的膳食,都由你负责,不得假于人手,若有懈怠,一定严惩。”

子衿抿抿唇:“是。”

朱瞻基将馄饨推到一边,静盯着子衿,眸色深深。

子矜会意,上前去收拾碗碟,正当她要收起点心时,朱瞻基突然伸出手来,按住她的手。

子矜本能反应,闪电般地抽回手:“殿下,还有什么吩咐?”

朱瞻基意外之余,目光落在那一小碟鸭油酥烧饼上。

“你做的?”他问。

见子衿点头,他伸手拿起,咬下一口。

“咔嚓--”

一层层香酥的烧饼,入口回味悠长。

他半天没说话,默默吃完了一个。

从头到尾,子衿都低着头。

朱瞻基探过头去看她的眼睛,敏锐道:“你怕我?”

子矜猝不及防望进了对方的眼睛,朱瞻基像是要望进她的灵魂深处,只一刹那,她迅速别开眼。

朱瞻基忍笑,单手支着下巴静盯着她:“你退下吧。”

姚子矜如蒙大赦,匆匆行了礼,逃也似的退出了草舍。

从草舍出来,天色已暗,黑沉沉的仿佛无边的浓墨泼于天际。

突然,一小宦官叠声追上来:“姚姑娘!姚姑娘!”

子矜转过头,笑脸迎人,声音温柔:“怎么了?”

小宦官满脸堆笑:“夜已深了,前路不明,咱家送您回去。”

子矜瞬间明悟,原来是朱瞻基特意叫人送她一程,她下意识回过头,望向草舍的方向。

小宦官一手掌灯,一手做出请的姿态。

子矜这才举步,小宦官走到她的侧前方照明。

子矜发现,在夜风中晃晃悠悠的灯笼,不知何时画上了一只小老鼠,正随着烛火一晃一晃,憨态可掬。

殷紫萍疲惫一天回到宫女所。

远远瞧见子衿一个人坐在门外,望着一盏熄灭的灯笼发呆。

她蹑手蹑脚走上去,从后面蒙眼睛,粗声粗气:“猜猜我是谁?”

子衿眉眼弯弯似月牙:“是世上最讨厌的萍萍。”

殷紫萍一拍她的脑袋,反驳道:“是天底下最可爱的萍萍。”

子矜轻叹了一口气。

殷紫萍好奇地坐在她身旁。

“你要好好把握时机,皇太孙将来可是……啊,真有飞黄腾达之日,你一定要让我做尚食呀!啧,殷尚食,听听都好激动!”

子矜被她逗笑了,一戳她脑门。

“世上唯有自己最可靠,如果实力不足,就算让你当了尚食也坐不稳,还殷尚食!”

殷紫萍双手托着脑袋,沮丧道:“唉,孟尚食说我要发挥长处,我想了一整天,想不明白我的长处到底是什么!”

子衿不忍她接二连三地唉声叹气,于是为她解惑:“你出身市井,熟悉民间饮食,那才是最丰富的宝库。所谓“杂”,这就是你的长处。”

殷紫萍震惊地望向子衿。

子衿盯着灯笼上的小老鼠,不知在想些什么,竟有些出神了。

良久,她才轻声开口:“苏月华出身庖厨名家,擅烹天下食材,精通各大菜系,她的长处在于‘博’,所以王司膳命她完善失传的古谱,从古籍中出‘新’,此事非她不可。”

殷紫萍哇了一声,看向子衿时,是满心满眼的钦佩:“子矜,原来你都看在眼里啊!”

子衿弯了弯眉眼:“当局者迷,胡司膳让我求‘异’,我的‘异’又在哪里呢?”

殷紫萍歪着脑袋,轻声叹气:“可不是,你从前以药烹肉,还受到陛下称赞,都怪那王司膳,无端把人痛骂一顿,逼你整日束手束脚,还求什么‘异’!”

子衿猛然站起,开口喃喃:“以药烹肉?我知道了!”

翌日,残星稀疏,东方才现出鱼肚白,苏月华已经在大厨房调理鸡蛋清和鸡蛋黄了。

“你在做什么?”王司膳突然走到她背后。

苏月华停下手中动作,侧过身子,看向王司膳,解释道:“师傅,我在做金银豆腐汤。依据前代记录,煎豆腐色泽金黄,鲜豆腐洁白如银,才有金银豆腐汤的叫法。这一次,我想试着用鸡蛋清和鸡蛋黄来做——”

王司膳满意点头,又问:“近日看典籍,可有什么心得?”

每每提及那本典籍,苏月华便会兴高采烈。

她半眯着眼思忖一息,才道:“从前以为雪花蟹斗源于芙蓉蟹,原来宋代宫廷便开始烹制蝤蛑,元代已有蜜酿蝤蛑,或许这才是雪花蟹斗的源头。”

王司膳一边指点她这道菜的做法,一边娓娓道来。

“华夏饮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秋战国,鲁菜咸鲜味纯。川菜源于蜀地,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汉初粤菜用料广博,渐渐声名鹊起。闽菜善烹山珍海错,以汤独步天下。唐宋以后,苏浙双秀并举,精致风雅,撑起“南食”半壁江山......”

此刻的大厨房里,伴随着王司膳的话,众人蒸、煮、烤、酿、煎、炒、熬、烹,各地菜色,汇于一堂,锅碗瓢盆,叮当作响。

姚子矜正在认真处理鸡肉。

另一边,方含英小声责备禾黍:“郭侧妃遣人来说,服了你送去的阿胶糕,总是喉咙干痛、腹胀不适,你用的是陈年阿胶么?”

禾黍一脸的不开心,小声嘀咕:“瞧您说的,新阿胶火气太盛,退火的陈年阿胶才能供给主子,我哪能连新陈阿胶都分不出呢?”

方含英面露难色,一抬头见胡司膳到了,连忙行礼,拉走禾黍:“你同我来!”

子矜将他们的话听在耳中,手上动作不由慢了。

胡司膳走到姚子矜身侧,取过旁边小巧的酒坛子,笑了笑:“做鸡酒汤?”

“是。”子衿行礼,“庄妃娘娘有手足冰凉之症,我想取鸡、酒和姜制汤,味醇滋补,又有驱寒之效。”

胡司膳眼角微微扬起:“用江米酒,可开胃生津、活血祛瘀,尤其适合产妇。但你要治手足冰凉之症,更宜用高粱酒。”

她又亲自示范给子矜看,在鸡汤内加入八两高粱酒,配上一两枸杞子,然后加入姜葱去腥。

“中华医药同源,药膳更是久负盛名,就如王司膳所言,生病要对症下药,用药膳亦然。譬如郭侧妃,虚不受补、脾虚气滞,更宜先清补,就算陈年阿胶,也轻易用不得,偏她不听劝告,才会出问题。一定要记住,因人而异、因时而择、因地制宜,岂有不分体质和病情随意调理的呢?”

子衿明悟,乖巧点头:“是,我明白了。”

角落里,殷紫萍正在做蛋烧麦。

勺子淋上熟鸭油,加热后开始摊蛋皮,晃动勺子时一不小心,蛋皮拖长了一角,她刚要补救,后脑勺挨了一下,疼得她轻“嘶”了声。

刚一转身,便瞧见孟尚食静立于她身后。

“孟尚食。”殷紫萍暗暗惊讶。

孟尚食将人推开,丢了摊坏的蛋皮,灵巧地晃动着勺子,经过她手摊出的蛋皮大小匀称,片片精致。

众人都围了过来,皆在心底暗暗惊叹孟尚食的手艺。

孟尚食以蛋皮为烧麦皮,动作迅速地包裹虾仁等馅料,随后将青菜末轻轻点在烧麦口,上蒸笼。不多时,热气腾腾的蛋烧麦便出锅了。

她又浇上一层卤汁,旋即以绿色蔬菜拦腰系好。

殷紫萍望着巧夺天工的蛋烧麦,惊得瞪圆了眼。

孟尚食转过身,环视众人:“味道再好,品相不佳,只是伙夫,当不了庖厨!你们都记好了么?”

众人齐声应是。

殷紫萍怔怔地盯着那道蛋烧麦,心中震撼不已。

静默片刻,孟尚食继续道:“暹罗、苏门答剌、占城、爪哇等国使臣不日将抵达京师,入住会同馆。陛下恩旨赐宴,光禄寺将筹办三千余人的宴会,至于尚食局么——”

众人都期待着她往下说,孟尚食微微一笑:“光禄寺有命,为来访使臣们筹备日常膳单。”

话落,众人面面相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