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开局赵构:重铸大宋荣光 > 第十六章 火药方子

第十六章 火药方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开局赵构:重铸大宋荣光!

方才的失败让赵国苗感觉到无比的失望,看这些炮仗的威力,实在是不及自己先前预想的那般好。连个干枯的莲蓬都炸不开,想要把它应用到武器上,显然是有些困难。赵国苗曾经想过自己靠着自己现代人的智慧,能够在一千年前的大宋,刮起一场飓风。他本来以为上天眷顾,自己是那个幸运儿,带着现世的记忆穿越过来,重振大宋朝纲。

赵国苗向来不是一个轻言放弃之人。

他坚信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儿,上天让他穿越过来,总要做点事情不是。如果只是让他随波逐流,依然做那个历史上的赵老九,他又何必穿越过来呢?老老实实在杭州城里做那个为生活所累的小人物,虽没有什么大作为,总也有些用处。

又是一阵头痛传来,他从回忆中惊醒,方才盯着那个燃烧着的莲蓬出神。

“官家。”杨存中小心翼翼的说着,他瞧出这位官家的脸上挂着难掩的失落,虽然不解为何官家放个炮仗也如此上心,但官家的脸上的表情骗不得人。如今这位官家,比之前真诚许多,从脸上的神情便能看出他在想些什么。

“没什么。”赵国苗看杨存中一脸关切的看着自己,心头涌上一阵暖意,这个殿前都指挥使杨存中倒是对自己确实有几分真情在,“只是想些事情。”

虽然这次炮仗的威力不如意,但还有秦桧提起的那两本书,也记载有火药与火枪的制作工艺,制作火枪这条路子总归没有断。

恍惚间,天空一声惊雷炸响。

天上的云由白转黑,雨淅淅沥沥的滴落,大滴的雨落在池塘上,在水面上点出圈圈涟漪。

“杭州还是这么多雨啊,真令人讨厌。”赵国苗喃喃道,他本是个北方人,因为生计来到杭州打拼,杭州哪里都好,只是这一年四季雨实在是多了些,他又总是忘记带伞,于是家里囤了大把现买的雨伞。嘴上虽然这么说,但这种熟悉感还是带给他些许慰藉,让他不那么孤寂。

“官家,下雨了,我们去前方亭子避避雨吧。”秦桧提议道,他本就受伤,又被折腾一通,实在是不想在雨地里淋着。

“这就去。”赵国苗应声道,抬起头,雨滴滴落在他眼睛里,有些干涩。

几人快步走到假山旁的一处亭子歇脚。

亭子不大,依假山而建,前竹后水。古语有云,水之阳又竹无穷极。修的倒是颇具匠心。亭子高旷轩敞,石柱飞檐,古雅壮丽。亭子沿口四周为琵琶形牌科,四方石刻上有浮雕仙童、鸟兽及花树图案。飞檐比赵国苗见过的那些亭子飞的都要更高些,上面蹲坐着些造型颇为滑稽的檐兽。

亭子中间,放着一张石桌,石桌周围放置着几个石墩子。

赵国苗自顾自大喇喇的先行坐下,随行的秦桧与杨存中站在一旁。

“两位卿家不必拘束,快坐下。”赵国苗招呼两人坐下,别人站在自己跟前总让赵国苗觉得压抑。

“谢官家赐座。”杨存中早就想坐下了,只是看秦桧站着,自己也不好意思就那样坐下。毕竟秦相都没坐下,自己这个殿前都指挥使,总不好比秦相先坐下。不过此时赵国苗发话,杨存中不再顾忌秦桧,一屁股便坐在石墩子上。

秦桧倒是有些拘束,眼前这个官家,虽然外貌看着与此前别无二致,但秦桧敏锐的觉察到,官家与此前绝然不同。先前的官家阴鸷无比,总带着阴沉的神情,不像如今这位官家,让人很好猜透他的心思。

秦桧犹豫了一下,还是坐下,“谢过官家。”

雨水落在地面上,花园中的石阶上的灰尘被雨水洗净,雨水顺着石阶间精心设计好的沟壑,汇聚成水流,沿着沟壑一路流淌,最后流进花园中各处植物的根部,蓄成水洼。

“这花园设计的倒是颇为精巧。”赵国苗看着那雨水经过石阶的收集,又重新利用起来浇花,倒是与现代循环利用的理念不谋而合,“这是那位能工巧匠设计的?”

杨存中与秦桧对视一眼,两人有些诧异,这花园,是官家南迁定都临安后亲自设计的,当时可是官家颇费了一番心思,为何如今却不记得此事?莫非真是摔坏了脑袋?

“官家,这是绍兴二年时您亲自设计的。”秦桧说道。

赵国苗有如石化一般,自己本来是随口说一句缓解一下尴尬的气氛,没成想竟然问出一个暴露自己的问题,他脑子有如电转,立马说道,“朕这次摔跤之后,忘记许多人事,秦相倒是记得颇为清楚。有秦相在,是我大宋之幸。”

秦桧得官家夸奖,却没有感到高兴,如今这位官家,总归是与自己相熟的那位颇有不同,实在是让人难以捉摸。

虽然心里翻江倒海般的在思索,秦桧面上却没有露出半分,“官家忧心国事,这等小事,忘记也颇为正常。”

亭外雨越下越大,雷声震天。

雨水顺着飞檐汇聚成大股的水流,砸向地面,溅起大片的水花,几人湿了裤脚。

三人听着亭外的雷雨声,各怀心思,陷入了尴尬的沉默当中。

赵国苗实在是不喜欢这种尴尬的氛围,率先开口道,“存中卿家,方才那些炮仗可还有剩余?”

杨存中听到官家叫自己,慌忙回过神来,他从怀里掏出剩下的炮仗,放在石桌上,“官家,还有几根。”

赵国苗拿起其中一根炮仗,仔细观察起来,他想知道这炮仗与自己以前的那些有什么不同,也好做出改进。

“这炮仗看着跟我以前用的也没什么不一样啊?”赵国苗嘀咕着,手上这根炮仗,也是用纸卷成的,两头用陶土混合着木屑堵住。

宋代已经大量采用竹子造纸,造纸工艺已经相当精湛,因此这炮仗外观上也除了引线与现代不同,其他的完全一样。

“不如拆开来看看。”赵国苗看不出门道,便要动手去拆。

“这等粗活,怎么能劳烦官家亲自动手。”杨存中见赵国苗要动手拆炮仗,赶忙说道,“官家想要什么样子,尽管吩咐,粗活由臣下做便是。”

“存中卿家,只需把这鞭炮从两头拆开来便是。”赵国苗点点头,人真是,到哪都需要有眼力见,这杨存中堂堂殿前都指挥使,可比自己前世遇到的那些打工人会舔多了。

杨存中干净利落的把炮仗拆开,还细心的将卷纸摊开来,平放到桌上。

“这炮仗里面的内容果然不一样。”赵国苗看着摊开的炮仗,发现与自己先前使用的那些果然不同——这炮仗里卷的火药,呈膏状,黏糊在一起,全然不是自己熟悉的那种灰色的粉末。

赵国苗捻起一撮,放在鼻子前闻了闻,味道倒是差不多,想来是某些成分的配比不同,若是能知道火药的配方,不断调试,应该能做出真正的爆炸性的火药出来。

“秦相为何一言不发?这可不像秦相的作风。”赵国苗放下火药,见秦桧从方才便一直低头不语,问道。

“这老小子坐在那一声不吭,不知道憋着什么坏呢?”赵国苗心想。

“官家,没什么,臣身子不大舒服。”秦桧赶忙回话,他一直在想如何对付这位官家,如今这官家,对北伐关系暧昧,又放出话来想保下岳飞。若是保下岳飞,议和不成,自己与金人谈崩,如何做得这安乐宰相?

“瞧秦相的脸色苍白,确实像是不舒服。一会儿雨停了朕着太医再给秦相瞧瞧。”赵国苗看着秦桧,秦桧脸上血色全无,苍白的紧,倒不像是说假话。

“谢官家抬爱,臣无大碍。”秦桧答谢道。

秋日的雨,来得快去的也快,几声雷声响过,雨渐渐止息,转瞬间乌云散尽,太阳自云端透出,天已然放晴。

几人在花园中平静而行。

雨水洗过的石阶,有些滑腻,几人走的颇为小心。

回到殿中,赵国苗看着面前堆着的两大麻袋的炮仗,脸色不太好。费了半天功夫,却是一场空。

杨存中与秦桧站在一旁,不敢上前说话,被官家的脸色吓到。

“官家,您要的书带到了。”曹公公急匆匆的跑过来,手里挥舞着两本线状的书,书的封皮用羊皮鞣制而成,颇为讲究,“官家,武经总要共二十卷,听管理书库的文官说,火药的秘方是在这本上”。

赵国苗听到这句话,不觉得太监尖细的声音难听,他此时甚至想抱着曹公公猛亲上一口。

“快拿上来。”赵国苗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自己要的火药的配方,可能就在上面了。

赵国苗拿到书,却没有第一时间翻开,他深吸一口气,缓缓的揭开武经总要这本书,文字是繁体字,倒也不难辨认。赵国苗翻着目录,仔细的辨认每一个字。

毒药烟球:球重五斤,用硫黄一十五两,焰硝一斤十四两,草乌头五两,巴豆五两,狼毒五两,桐油二两半,小油二两半,木.......麻皮一两,沥青二两半,黄蜡二两半,黄丹一两一分,炭末半斤,捣合涂傅于外。若其气熏人,则口鼻血出。二物并以炮放之,害攻城者。

“这不是火炮吗,不过看样子怎么像是臭气弹?”赵国苗循着目录翻到毒药烟球法,“还掺着砒霜,好家伙,化学武器啊,还真是阴损,日内瓦公约是不是明令禁止了化学武器的使用?管他呢,还能跑到宋朝来管我不成?”

火药法:晋州硫黄十四两,窝黄七两,焰硝二斤半,麻茹一两,干漆一两,砒黄一两,定粉一两,竹茹一两,黄丹一两,黄........黄蜡、松脂、清油、桐油、浓油同熬成膏,入前药末旋旋和匀。以纸五重裹衣,以麻缚定,更别熔松脂傅之。以炮放。

“这看起来就是我想要的火药的配方了,果然是膏状的。”赵国苗点点头,终于找到自己想要的火药配方了,下一步如果能改良火药,那造出来火枪应该不在话下。

“就是它了!”赵国苗用力的把书摔在桌上,指着火药法那三个字。

秦桧与杨存中顺着赵国苗的手看去,看到是火药法的配方。两人眼神交流了一番。

还是秦桧开口,“恭喜官家寻到配方,只是这火药配方,并不足为奇,寻常作坊里便能制作,又有什么大用处?”

“卿家有所不知,朕听闻有种火药,是粉末,燃烧起来可以爆炸,若是能应用在我军,定是攻城掠地的利器。”赵国苗兴奋的回答着,全然没看到秦桧眼中一闪而过的厉色。

一旁的杨存中瞧的真切,但也没有做声。

“曹公公,你去差几名手下,照着这火药方子,去弄些材料回来。”赵国苗吩咐着,如今有了方子,自然要开始实验。

日上杆头,太阳已爬上了正南的天空,方下过雨,天色一片碧蓝。

赵国苗肚中有些饥饿,吩咐太监着御膳房准备午餐,忙活一上午,自己早上吃的那点东西早就消化掉了。

又是几碟精致的素菜,因得秦桧与杨存中也一道,因此多了两碗米饭。

杨存中瞧见都是素菜,有些不满,他身为武人,食量大,又好食肉,只吃这些,自然吃不饱,只是御赐膳食,又怎么敢推辞。

赵国苗倒是吃的颇为开心,前世自己风里来雨里去的,除去吃剧组的盒饭便是泡面,这等精致的吃食,哪里消受的起。赵国苗端起碗来,捡起筷子,大口的吃起来,吃的极为香甜。

“两位卿家别客气,吃啊。”赵国苗嘴里嚼着米饭,含混不清的说着,“这笋干炒的相当不错,存中你也尝尝。”

在炫完一碗莲子羹后,赵国苗酒足饭饱,满意的放下碗筷,拍拍肚子。

一旁的太监递上一杯茶水,茶汤澄澈,嫩绿的茶叶在茶碗中浮沉,散发着阵阵清香。

太监还未及阻止,目瞪口呆的看着赵国苗一饮而尽,“官家,饭后饮茶太急,与身体不好。”

“有甚要紧,人活百年,终有一死。”赵国苗不以为意的挥挥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