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天命封正人 > 第32章 世道如此

第32章 世道如此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天命封正人!

白乐天气冲冲的离开了县衙,带着随从不知去了何方。王学礼随后也着人背了小轿,先拜访了周家,后又去了淮家,却无人知道谈了些什么,只知道入夜,轿子才回到县衙。

而闲逛了一整天的余生也在杨柳青青的陪同下转遍了整个重泉府。若说是亭台楼阁无数那是夸耀了,只是在府城的南城,诸多气派的大宅子还是让从未见过恢弘古建筑的余生大开眼界。

其中有两座大宅子尤为显眼。粉泥墙壁松冉冉,砖砌围圜竹斑斑,高堂壮丽,大厦清安,门前竟少有行人穿梭,偶有抵进者莫不是低头耸然经过。

只有门口高挂着的大灯笼上分别写着周、淮二字。问杨柳青青,也只是淡淡的回应,这是本地两大富户,却再无开口介绍之意。

不过一天的闲逛也让余生对所谓两大富户有了充分的认知,府城内所有的产业,但凡有头有脸的门面,上面莫不挂着周家或者淮家的灯笼字样。

这一天走下来,居然也只有下榻的平步书楼例外。承蒙黄掌柜盛情相邀,二人也就在书楼后院的屋舍内安歇了。

第二天,余生和杨柳青青洗漱完毕后,去前院书楼,准备问问自己所需的书籍准备好了没有。却见门外人声鼎沸,许多人吵吵闹闹的叫个不停。

余生奇怪的叫住了正在看热闹的店小二,询问他发生了何事,黄掌柜又在哪里,且容他道声感谢。

店小二扭头看见是余生在叫自己,赶忙满脸堆笑的迎了上来。昨日的有眼无珠让他非常忐忑,生怕被掌柜的辞退,丢了这份体面的工作。

耳听着余生的疑惑,忙不迭的答道:

“回余老爷的话,我家大老爷一早就出门了,不知何往。留下吩咐了,您看上的书尽管带走,本店分文不取。至于这门口嘛,一群刁民而已,也不知从哪里听说了硕鼠妖的事情,这府城内的粮店今日又都没有开门,这不生怕饿着了,吵闹着要去找县尊大老爷讨个说法。”

咦,这倒是奇事了,余生若有所思的看着门外。

封建王朝时代,一县之内,何人最大,所有人都会说,当然是县令了。那大小政令,何人说了最顶用呢,又有人说,自然也是县令了。古代就有说法,叫作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这权力之大可见一斑。

然而很多人忽略了一点,所有史书记载的破家县令均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总有寥寥数笔记录,与当地豪族勾结,鱼肉乡里。而按照史书的特点,笔墨越少,干系越大。

县令的委任来自朝廷,这是皇权的象征。但手下的大小胥吏却出自当地,这些人往往世代为小吏,和当地豪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县令和豪族两相勾结的时候,自然是两边讨好,而当两方对立的时候,这些小吏们的选择就很值得商榷了。

有道是流水的县令,铁打的豪强。小吏们的选择最终往往会倾向于豪强一方。弱势的县令主政一方期间,政令能不能出衙门自己说了都不一定算。

而在重泉府,主簿以下居然都是周淮两家之人。当地甚至有民谣,稳不稳,周家做了准,乱不乱,淮家说了算。

硕鼠妖本就不是什么烂大街的妖物,且刚出现就被灭杀,而官仓之事更是机密。此刻妖物出现和官仓空虚之事居然尽人皆知,还愈演愈烈,其身后事耐人寻味啊。

余生本就是好奇之人,他并不清楚此间的干系。只是觉得没有和黄掌柜道谢就这么走了不太礼貌,而且又充满了好奇心,当下决定和杨柳青青随大流一齐去县衙看看热闹。

重泉县衙,王学礼正阴沉着脸看着眼前笑意盈盈的二人。半响,才哼了一句。

“不知二位大管家来此何干,本官昨日去二位府上已经把话说明白了,莫非还有变故。”

两位身着青衫小帽的富态中年人也不着急,都笑的极为和蔼可亲。

二人对视一眼,略微高些的那个人才笑盈盈的开口:

“县尊大人见谅,昨日得县尊大人拜访,我周家大老爷也是思虑良久,觉得县尊大人果然爱民如子,深感佩服。只是您昨日的说法需要略作修改。”

话音刚落,那个稍微矮些的富态人也笑嘻嘻的接口道:

“是啊是啊,我淮家大老爷也是一般的看法。这粮价嘛,就依了县尊大人的说法,溢价四成足矣。只是这赋税嘛,三年有些欠缺,四年我家老爷觉得甚秒啊。”

王学礼觉得自己的眉心有些按捺不住的跳动,这些贪得无厌的吸血鬼,着实让人恼怒。而这只来了两个官家欺人太甚的态度更是让人无法忍受。

只是还不待他开口,先前说话的高个富态人抚掌欢笑道:

“妙级妙级啊,不成想两位大老爷想到一起去了。我周家大老爷也是这么觉得的。替县尊大人考量,我们两家已经关掉了门下的粮店,只待您下令,我们就重新开店。”

三尸暴跳不足以形容王学礼此刻的感觉。缺粮不可怕,恐慌才是最可怕的事情,料理不好便会激发民变。

百姓艰辛,一年到头的存粮也只够半年的生活,另外半年全靠官府接济和做点零工攒些辛苦钱,从官仓、民店里购买粮食紧紧巴巴度日。

如今正好时青黄不接的半年里,当下官仓无粮,民店也不开,这不是逼着百姓来闹事吗。

面目狰狞的他正想发怒,却见门口一个衙役大叫着奔跑进来,口中不住碎碎念。

“祸事了,祸事了。”

王学礼压下心头的怒火,摆摆手让那名衙役住口。咬着牙问:

“何事如此惊慌。”

衙役对着王学礼着了一礼,又看见大堂上坐着的二位官家,慌忙又各行了一礼。才开口说道:

“刁民们不知在何处知道了粮荒的事情,纷纷聚集到县衙来,说是要找县尊大人要条活路啊。”

“什么!”

王学礼猛然坐起,正想发问。却看到躺下老神在在坐着的二位大管家,本就冰雪聪明的他一下都明白了。也就只有这两家,才能一夜之间搞出这种事情来。

这两家为了逼自己就范,居然不惜将谣言先一步散布出去,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犹豫了片刻,他就立即下了决断。面色如常,开口应允道:

“你们两家所求,本官答应了。”

一次妥协是妥协,二次妥协也是妥协。自己本就想着一次性让步到底,好换一个安生,没成想这两家贪得无厌至此,索性就随了他们的意。

“哈哈哈,王学礼好气魄,我两就狂妄代家主应下了,这件事王县尊想怎么办,就怎么办。重泉府上下绝对配合。”

还真是狂妄啊。王学礼冷哼一声,没有在这件事上纠缠,而是接着说道:

“二位是不是跟我一同出去安抚一下百姓呢。”

那高矮两位富态官家自然是连称不敢,跟着王学礼一同向门外走去。只是走在后面的两位大管家看不到县尊大人嘲讽的表情,也看不到他眼神里的决绝和狠辣。

朗朗乾坤,青青白日,王学礼肃然站立于县衙门口,威严的看着堂下熙熙攘攘的人头,耳边充斥着嘈嘈杂杂的声音,悲哀之时却又有一股愠怒涌上心头。

自己总想为民请命,民生担于肩头,却也屡屡被民生所累,万般无奈,百感交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