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种田之带着灵泉发家致富 > 第126章 女子学堂

第126章 女子学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种田之带着灵泉发家致富!

“温丫头,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顾氏将怀里的孩子放下,正色面对自己眼前的少女。

“我知道,从招娣的事情我就想了很久。”沈温知道自己说的事情办起来会很难。

“我以为你办私学是为方便孩子们求学,却没想到你存这样的想法。

女子上学本就不易,虽说大奉朝的民风比之前朝开放,没有七岁男女不同席的说法,男女大防也不如前朝严苛。

可女子能像小雅一样上学本就是少数,更别说你现在要教她们算账、木匠、纺织等等这样的东西,她们家里人会让她们抛头露面吗?

女子学三从四德,学相夫教子,如果像男子一样支应门户会被这世道所不容。”

顾氏是一个有主见有想法的女子,不然也做不出之前的事情,但沈温的想法比她自己之前的行为还大胆。

已经大胆到顾氏有些害怕,她能想到如果沈温这些话传出去,会面对世人多大的风言风语。

“那又如何,难不成所有的女子只能走嫁人生子这条路吗?所有的女子只能重复招娣的命运吗?这个时代不善待女子,为什么我们女子不能自己挣一条路?

彦文算账比姚掌柜的账房又如何?彦尔两年前就能卖东西,难道要让我的妹妹们以后嫁人生子,困在后院一生吗?

不,我要让沈温的弟弟妹妹们有选择的权利,她们可以去看塞外的雪,也可以去看边疆的风沙,她们只要想,我会支持她们去大奉朝的任何一个角落,这是我努力挣钱的意义。

糖糖也是一个姑娘不是吗?你要让她以后嫁人生子困在后院一生吗?”

沈温的最后一句话也让顾氏震耳欲聋,是啊,这个世道女子不易,为什么女子不能自己挣出来一条路呢。

屋外送货赶回来的林博就静静的站在那里,听沈温站在那里,单薄却有力量的发声,和脑子里娘亲的身影重叠。

他还记得年少还在亲生父母身边时,父母总是常年披甲忙碌的,记忆中他记得小小的自己问过娘亲一句话,为什么别的娘亲可以天天在家洗手作羹汤,而自己的娘亲常年不见人。

他还记得娘亲说,她有和父亲比肩的能力,她要做遨游九天的鹰,她要骑烈马挽大弓,幸而父亲给她足够的自由,女子本就不易,能做攀天的树,就不要做菟丝花。

林博站在那里,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在以后的岁月里生根发芽。

“林博哥怎么在外边站着,咋不进屋?”

彦武的话惊动屋里的人,这时家里人才知道送货的回来了。

“吃过饭没有?没吃的话锅里还有,先凑合吃两口。”沈温将办私塾的事先扔一边。

“我们吃过饭回来的,先别忙了。”林博将这次的货款交给沈温。

去辽城的路途遥远,带着大量的现银不安全,所以现在都是直接带银票回来。

“因为这是农忙结束后第一次运货,运的货比之前多一些,所以我做主给猎户村参与运货的每人多拿二两。”林博跟沈温交流生意上的事。

“这种小事你自己做主就行。”沈温对这种事不在意,二两而已,而且确实运货辛苦。

“你说的私塾之事我觉得可以建,而且下次我去辽城的时候可以让姚掌柜帮忙寻一些老师。”

“你支持我?”

“为什么不支持你,能让女子有一技傍身不好吗?”林博反问沈温。

“如果女子真的成就超过男子,男子不会觉得威严受到挑战吗?”在沈温的了解里,现在织锦布的这批小媳妇,因为沈温工钱开的高,收入都快超过当家的男人,家里男人还闹过别扭呢。

如果不是不舍得这份工钱,说不定连家里的男人都不让干了。

“只有没本事的男人才怕女子超过。”林博头都不抬的回答。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沈温笑得乐不可支,“那我明天就找沈爷爷说办私塾的事情。”

在沈温再次找到沈族长的时候,沈族长就知道她无事不登三宝殿,沈族长的想法更是传统老派的思想,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

沈族长先是说不成体统,就差说沈温离经叛道了,后来估计是意识到自己说话太重,又苦口婆心的给沈温分析其中的利弊。

见沈温柴油不进,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办私塾,而自己家儿子又在她手下干活,最后只能不情不愿的把族田的一块地批下来建私塾。

不管怎么说,私塾办下来沈家村的孩子们上学方便,至于沈温说的女学,沈族长想着没人上的话,可能就知难而退了。

当沈温要办私塾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沈家村的人都沸腾了,这时候没有人去纠结沈温究竟赚多少钱,又是租山又是办学的,他们只知道自己家的孩子能上学了。

会挣钱又如何,在村民眼里还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至于女子学堂的事,村民们根本不当一回事,不要束修又如何,女娃都是要嫁人成为别人家的人,有念书的功夫还不如在家割猪草。

地批下来了,算个好日子就开始动工,猎户村主动贡献的木材,毕竟私塾建在沈家村,沈家村的人做工没要工钱,本来说沈温管饭,但村民都是自觉自家吃自家,沈温乐得轻松。

私塾建成那天,沈族长红光满面的主持上梁仪式,就连上游村和其他村的人也派人送来贺礼,这让沈族长更有面子。

私塾还没建好,先生已经拖姚掌柜找好了,是一对夫妻,男的四十多岁,少年中举,但会试屡次不中,后在同窗推荐下给人做幕僚,因为不会溜须拍马再加上看不惯官场之事,所以携妻子回辽城养老。

先生的妻子是一个绣娘,跟先生回辽城养老以后,夫妻两个就是靠抄书卖秀品过活,姚掌柜经营成衣铺的时候和先生的妻子打交道多。

一听沈温所拖,就想到这对夫妻,夫妻两人无儿无女,在哪养老不是养老,先生的事定下来,就剩招生了。

报名的学生不少,但女子学堂却没有动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