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之鬼才郭奉孝 > 第11章 营间策

第11章 营间策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之鬼才郭奉孝!

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简言之,曹操少有游侠气。

众人在营中饮酒作乐。

初时,随郭嘉而来的一众游侠,还小心拘谨,但杯酒入肚,不免有放浪形骸,以至于有违礼数者。

席间,夏侯渊、曹仁、曹纯对此皆面有不满。

终汉一世,游侠都近乎贬义。

唯独曹操不以为意,言笑自若。

众人欢饮,直至天黑。

以这些游侠的身份,何曾被贵人如此礼遇?皆是大感快意,不免喝多了些。

曹操吩咐卫士将他们带去休息,而后不等郭嘉开口,便邀郭嘉“同榻而眠”。

老实说,郭嘉心里对于两个大男人“同榻而眠”有些抵触,但也知这是当世之人礼贤下士必备的手段,只能应允。

二人纵论古今,夜话多时,谈兴非但不减,反而愈加浓厚。

忽而,曹操长叹一声。

郭嘉哪里不知曹操这是有话欲说,便问道:“将军何故作此长叹?”

曹操再发一叹,喟然道。

“奉孝可知,前日,本初竟私与我言,天子幼小,为董卓所胁,又远隔关塞,不知存否。”

“为使联军不为董贼所迫,当另立圣明天子。”

“吾再三劝告,本初皆不置可否,依我观之,其另立天子之意甚坚。”

郭嘉适时露出愤慨之色,言道。

“幼主微弱,受制于奸臣,此非主上之过。”

“袁车骑无伊尹霍光之功,却欲行伊尹霍光之事,此举甚是不妥。”

“若果真改易,天下谁能安心,汉室权威亦将大损,实非忠臣可为。”

曹操颔首,说道。

“诚是此理。”

“故吾那时便与本初言明,纵然诸郡长吏皆面北,奉刘伯安(刘虞)为主,吾自西向,以为幼主尽忠!”

“将军真乃汉室忠臣!”

“若使天下人皆如将军这般,忠于王室,四百年煌煌大汉,岂会有今日之难?”

郭嘉称赞一番,而后肃然道。

“袁车骑身为山东联军之盟主,不思迎驾东归,反欲行此大逆之事。”

“其人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为制其乱,将军宜早做谋划。”

曹操目光一动。

郭嘉所言,正是他近日屡屡思索之事。

奈何时局混沌,纵然终日苦思,亦如雾里看花,难有一得。

他从榻上起身,跪坐席上,沉声说道。

“奉孝乃高明之士,必有教我者,敬请直言,操必洗耳恭听。”

“不敢。”

郭嘉亦是起身,改为跪坐,在脑中整理了番思绪后,徐徐说道。

“昔日楚汉相争之时,高祖据巴蜀之地,并有汉中,而后东出,四年平羽,遂得天下。”

“王莽篡汉时,世祖光武,亦是尽占河北之土,得幽州突骑为己用,戡乱定暴,方能再兴汉室。”

“汉室二祖,皆先有根本之地,深根固本,故进可攻伐,退亦可固守。”

“以此观之,将军欲成大事,当先取一地为立事之基。”

曹操闻言,心中大为认同。

只是,天下共有十三州,郡国合计百余。

兵家必争之地、偏僻苟安之所,各有利弊,难以取舍。

再者,州郡皆各有其主,若盲目攻伐,又与董卓何异?

他问道:“若依奉孝之见,吾该取何地为基?”

郭嘉郑重道:“兖州!”

“兖州?”

曹操讶然之余,却是心中不由一喜。

盖因其近日所思的立基之地亦是此处。

他在脑中斟酌片刻,故作不解道。

“奉孝当知,兖处四战之地,领地狭小,若遇外敌,难以周旋,一旦战势不利,基业便有倾覆之危。”

“再者,兖内多山,耕地甚是不足,且水患频发,难以根治。”

“奉孝为何欲取此地为基?”

《禹贡》有言,济、河惟兖州。

境内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澭、沮会同。

再加上其西北紧邻黄河,所谓,田兴于水,也败于水,其耕地本就不多,又面临水患,粮产自然不丰。

郭嘉游学数载,对其弊端十分了然。

可事实上,曹操正是以兖州发家,而后席卷北方。

既然有这条被证明的可行之道走,郭嘉心中自是没有另起炉灶的想法。

他答道。

“取兖之弊,将军了然于心,然依嘉之意,若取兖州为基,其利更大于弊。”

曹操凝神静听。

郭嘉从容言道。

“兖处四战之地,若是庸主主政,难制外患,必疲于奔命,然以将军之雄才大略,定之不难。”

“便是有一时之患,将军亦可得袁车骑助力,不至基业倾覆。”

“再观其地理,其处齐鲁之咽喉,沟通南北,将军取之,东可取徐青,南可夺豫,西可争司隶之地。”

“领地虽说狭小,却也并非无险可守,北有黄河、泰山为护,屯兵于酸枣,则可遏西南咽喉。”

“且将军曾仕顿丘令,后任济南相,皆政绩斐然,名传泰山,于东郡、泰山郡,可谓素有民望。”

曹操心中暗自点头。

这些利处,他亦是知晓,这才决心取兖。

但尚有一桩难事摆在面前。

兖州牧并未缺任,且刘岱为汉室宗亲,于兖素有德望,士人多附,豪杰归心。

他道:“奉孝所言,大合吾意。”

“只是刘兖州素有德望于兖,吾若起兵攻伐,恐失天下望。”

郭嘉笑了笑,说道。

“时事易变,智者当知权达变,以今日之时事而论,取兖自然不得其时。”

“但将军可先于兖内取一郡,会时局有变,或可不战而据全兖。”

“哦?”

曹操自感郭嘉话中似有未尽之意,正欲询问,郭嘉却忽而话音一转道。

“嘉闻焦刺史亦于前时起兵,欲与山东诸侯会盟,不知此讯是真是假?”

“此事不假。”曹操不假思索道。

“焦刺史好卜筮,信鬼神,擅于清谈,却无执政之能,其人赏罚混乱,以至州郡萧条。”

“以其人之能,保境尚且艰难,今统兵西出,境内黄巾再不受制,必然大乱。”

“若青州黄巾势起,必将危及兖州,刘刺史素无兵略之能,势必难制黄巾。”

“将军此时当勤练兵马,会其时,可举兵攻之,收取名望,而后静待时机,一朝变起,则可进占兖州,如此,将军基业可成。”

曹操听罢,目光顿时一亮,大喜道。

“奉孝之言,当真教操如拨云见雾,茅塞顿开!”

他亦知晓焦和、刘岱之为人,细细思量下,却是愈发觉得郭嘉所言,大有道理,极有可能在日后成为现实。

目光注视郭嘉,曹操心中不由感慨。

“此子机鉴先识至此,真可谓世间罕有,无愧王佐之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