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绣云仙阁 > 第14章 三缄野外遇女妖,七窍又错失偶遇

第14章 三缄野外遇女妖,七窍又错失偶遇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绣云仙阁!

这时,葛仙围着三缄陪酒献媚,使尽浑身解数去撩拨挑逗,三缄心中不起涟漪,没有波澜。

葛仙撤去了筵席,带他走进了卧室,床上坐着一大美人,美的世上难见。

三缄说:“我明天就要启程,需要很早起床,为什么不叫仆人和我在这里一起睡呢?”

葛仙说:“郎君如果不嫌弃陋室,暂时多休息几天,饮食如果粗粝不入口味,妾自然会天天殷勤侍奉。”

三缄早已精疲力竭,慵倦而睡。魂刚入梦,见一老道笑着说:

“你误认蛇蝎之地为寺庙福地,明天你就有危险了,我不得不事先告诉你。”

三缄说:“道长仁心宅厚,不会忍心坐视不救的,是吗?”

老道说:“我用一粒金丹,放入你口中,自然不能迷你魂魄,伤你身体。”

三缄想要再问几句,突然被老道一掌推击而醒来。抬头看了看,见一女娘正坐在床上。

三缄说:“女娘太多情了,为什么不回自己房间?如果被人发现,难免要被唾骂了。”

葛仙说:“我师父紫薇仙子常说,郎君与妾有缘,会结为夫妇。我已等候你好多年,今天才得以相见。

今晚此时,正值红鸾入命的好兆头,只要幸福愉快百年好合。为什么要怕人家说呢?”

三缄知道已经落入牢笼,暗暗想着对策,说:

“我没有一点聘礼,你又容貌较好,匆忙许配于我,人家必说你是一个贱姑姑。

等一等吧,明天我把仆人身上带的玉鸳鸯给你,就当婚配凭证,这不算迟吧。”

葛仙无奈,只好暂时放手,回了自己的洞府。

第二天一大早,洞外吵吵嚷嚷,一片哗然。

葛仙连忙出来观看,见是荞仙、桂仙等诸仙,有的捧着红绫,有的捧着仙花,有的捧着玉器,聚集在洞前,贺喜说道:

“昨夜织女喜会牛郎,恐怕金梭都成平慵的谈资了。”

葛仙说:“仙郎如是铁石心肠,还需要几天待婚。”

桂仙说:“仙郎既然答应了婚姻,自然要有佳期。今天先办酒筵,给我们喝喜酒。”

葛仙立即吩咐小婢女设筵招待。荞仙、竹仙、桂仙轮流劝酒,葛仙推托不了,一时酩酊大醉,昏倒在筵席上。

竹仙于是吹起黑雾,荞仙挟持三缄,直接带到了桂仙洞。

桂仙从筵席上回来,跟三缄说:

“葛仙是妖,恐怕有损你身体,我姐妹才打抱不平,所以前去救你。”

三缄作揖,感谢不已。

葛仙苏醒后,发现仙郎不见了,知道是落入了桂仙的圈套。

气的马上想前往讨罚,估计自己实力不够,于是来到后山请求援助。

梅仙、荼仙、水仙、兰仙、桔仙、枳仙,一听都气的就要纷纷出动。

荼仙说:“夺人之爱,不是仁人。葛姐姐如果用好言好语去讨回仙郎,不是办法,肯定不同意送还。

不如兴师动众直捣洞府,展现各自的道法,谁的道高,仙郎就归谁。”

桔仙说:“这决定好极了。”

于是驾起黑雾,直扑桂仙洞。小婢女速去汇报,桂仙迎了出来,满脸堆笑宽慰葛仙。

葛仙不愿答理,枳仙连忙取出一条红巾,抛向空中,化为烈火,紧紧包围住桂仙洞,旋转不停,烧的热火冲天。

桂仙急忙从身上取出葫芦,向火光中抛去,片刻大雨如注,红巾坠入泥坑,火势逐渐熄灭。

兰仙愤怒取出金剪,荼仙取出金针,桔仙取出金镯,同时朝桂仙洞内抛去。

桂仙知道不能胜敌,驾雾而逃。荼仙入洞,救出三缄,交给了葛仙。

桂仙很不服气,转辗来到瞿塘峡,约来鹿仙、猿仙、虎仙、獐仙,又向葛仙洞讨取仙郎。

枳、桔诸仙出洞交锋,各显道法,酣战许久。

兰仙被竹仙用铁节竹塔一击,打下了云头。

正坠落时,遇一女仙用手把她接住了,并叫着兰仙的名字,叫她跪下。

兰仙跪在地上,抬头一看,上面坐着的原来是黎山老母。

老母说:“这群花妖修道也有几年了,已成正果。为什么还要兴妖作怪,来吓人呢?”

兰仙低着头说道,将葛、桂二仙,争夺仙郎一事,细细禀告了老母。

老母说:“他不是仙郎,而是虚无子投生人世,是来阐明大道的。你们这些妖,胆子真大,为什么敢违背天律?”

然后用手一指,霞光万道,射向群妖斗殴的地方,群妖吓得纷纷停止了争斗。

老母大声斥责,不守妖道,如此非礼。

群妖全部乖乖地,向老母谢罪离去。

葛仙献出三缄主仆给老母,老母指点他们向南前行。

刚走了三天,途中遇到童子靠在柳树下睡觉,主仆二人也选在了柳树下休息。

一会儿,童子醒来,眼睛紧紧盯着三缄说:

“你主仆风尘仆仆这么辛苦,究竟是在为名呢,还是在为利呢?”

三缄说:“名利都不是我的追求,我只追求老子的大道。”

童子说:“老子是什么人?道又是什么道?”

三缄说:“老子,是道中的祖师。追求大道的人,就是在追求深奥微妙的道。”

童子说:“大道就在人的身上,你不自求,却在风尘中徒劳奔波。这种求道的方式,哪里能够得到道。”

三缄说:“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特意来访求良友,不论是得是失,只是先用来参考。”

童子说:“学道的人要敦促五伦,就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伦,需竭尽心力。

然后清除杂念,减少私欲,保持心地宁静。才能凝神聚气,修养身心,控制情缘。涵养由生俱来的性情、品质等天性。

久而久之自然得道,为什么需要别人?

我恨那些野道,专炼旁门歪道,最根本的东西已经丢失。怎么能得到仙真,反而造孽了他自己的恶。本心一失,令人厌恶。

为什么你主仆要风尘仆仆?快回家里去,静养门庭,清心寡欲,炼气归神。”

三缄见他说话不落俗套,因此叩拜,说道:“你是学道中人吗?”

童子说:“虽然不是学道中人,只是常听到过一些学道的方法而已。”

三缄说:“能谈大道的人,肯定有一位高师。你跟我说了这么多,就像我的老师,让我懂得这些道理。哪一天我若道果有成,也有你一份的功德。”

童子说:“我师不是别人,是老子。”

三缄说:“你师此时可平安健在?”

童子说:“在天上。”

三缄说:“你下凡红尘有什么事?”

童子说:“昨天宫内走失了一头青角板牛,师父特命我下凡收回。”

三缄说:“此牛现在投生在什么地方?”

童子说:“板牛本来就不愿意投生,刚出南天门,全身牛毛被强烈的飓风吹得净光。”

三缄说:“牛毛吹光了,牛身还存在,这牛是不是很厉害啊?”

童子说:“害了世人。”

三缄说:“为什么会害世人?”

童子说:“牛毛乱散,投生到人世,对父母的养育,是不会知恩图报的。反则动不动就谩骂父母,种种忤逆的人,就是牛毛投生的人。

不孝之人,不仅不能生在人类,而且也不能生在物类。用羽毛来比,很轻。用牛毛来比,简直更轻。师父所以命我收回,以堵绝逆子逆媳肆虐天下。”

三缄说:“今天的不孝之人,原来是牛毛所化。古代的不孝之人,又是什么物类投生的呢?”

童子说:“古人的不孝之人,是鸱鹗投生,一只鸱鹗投生一个人,所以古时看到不孝的人极少。

现在大多数不孝的人,是一牛毛而生。是一牛毛生出数牛毛,数牛毛又生出百牛毛,百生千,千生万,生生不息。所以,天下已充塞许多不孝的人。

忤逆如不是牛毛生的,估计没有这么的蠢;忤逆如是牛毛生的,就有这么的多。”

三缄说:“如此,你都能全部收尽吗?”

童子说:“先把老牛收回,以免又掉落更多的毛。让不孝子不再蔓延,久而久之就自然没有了。”

三缄正想着求他带回天上,得到老子指示入道的方法。

童子忽然两手一拍,霎时身上长出一对羽翼,化为仙鹤,直入云霄。

三缄惊讶了许久,然后继续前行。约走了半个月的路程,来到聚仙观住了下来。

再说七窍回家已很久,整日思念着良朋,又策鞭远行。

一时寅回斗柄,桃红柳绿,幽雅宜人。

七窍没有目的地走着,只是随意急速前行,也不知道在途中化了多长时间。

一天,走到锁阳山。山的半腰上有一道观,叫“栖鹤”。因路途疲累,两只脚已没有力气,于是在道观内暂时住几天。

闲暇无聊时,出道观玩赏。看见一片绿野,平坦如毡,野中桑麻遍地,山花带笑,红白相兼。

七窍看着山中这么漂亮的美景不忍离开,便沿着山路游览过去。

快近中午,忽然烟雾飘满遍地。片刻之际,绿野消失的无形无踪。当烟雾散去,忽然发现有一亭阁,挺立其中。

七窍惊奇,原想去看看有没有人,又怕被妖吃掉。不去看过,又十分好奇,还是不由自主想去看看。

走走停停,已来到了亭阁下,抬头望去,金字高悬。便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登上靠近,到达顶端,望四周围看了看,恍忽尤如在半个天空之上。

靠着窗仰视,门额上只有“绣云阁”三个字。

此阁又在七窍眼中出现,十分诱惑。七窍就在此阁中自由自在地徜徉着,竟然也不问这里的主人是谁。

游到精疲力倦,将要走下台阶下阁,听到亭阁下面有一人说:

“昨天回家,忘记锁门了,如果被盗贼进入阁中偷窃,难免要受到斥责。”

七窍惊喜,就在里面等这人进来,好好与他交谈。想不到他竟然没有走进阁内,只是锁好门就走了。

七窍心里很是惊惶,推开窗子去看,这个人早已不见了。

不一会儿,太阳又向西边坠落,玉兔东升。七窍没有任何办法,只好坐在阁内。

又过了一会儿,亭阁外有人在说:“今天夜里的月亮正可爱,牛郎昨夜约好下凡红尘,想到此阁来游一游,可不知到了没有?”

又有一人说:“仙子还在云游,各有事情要做,难道像我二人能常搭肩而游吗?”

谈谈说说,竟然从窗子里进来了。

七窍看见想避开,一人笑着说:“既然已到此阁,仙缘有份,为什么要躲避呢?”

七窍于是呆立在二人的侧旁。

二人询问:“你认识我吗?”

七窍说:“不认识。”

一仙说:“我和合仙子,常游此阁。你的相貌我熟睹,估计有仙骨。你得道了?”七窍一片茫然。

另一仙说:“你道你自得,不要坏道自绝。当年是有嫉妒心,但不可在心中长期存有。”

七窍恭敬的应答着,跪求希望把他带出去。

二仙说:“随我下阁,这有什么难的?”说罢,打开窗子想直接把他推出去。

七窍害怕坠落,还痴痴地站着观望。

二仙已飞去,山风微吹,此时愈吹愈厉害,当一声巨大的震动响过,楼阁已化为乌有。

等风停止后,抬头细看,发现仍然还在栖鹤观的山腰中。

回来后,观中老道跟七窍说:“你要到什么地方去?春天快要结束。”

七窍于是辞别老道向南而远游。来到丸柏庄,遇一童子,问他:“你是七窍吗?”

七窍说“是的。”

童子说:“前三天三缄来过这里,所访的人是你。可惜已过去三天,不可能追上了。”

七窍听说,气的一上一下而生病,又驾车回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