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县令大人:小女子要搞钱 > 第147章 招待萧少将军以及杨县令的亲事

第147章 招待萧少将军以及杨县令的亲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县令大人:小女子要搞钱!

饭食很快就做好了,腊排骨炖萝卜,红焖羊肉,猪肉白菜炖粉条,豆角丝炒肉,红烧大虾,主食是白米饭,罗老三还拿出了一小坛酒。

阵阵的香气,萧少将军、杨县令、程将军,都不由咽了咽口水。这三人,不是在行军打仗,就是被敌军围城,已经很久没有吃到如此丰盛热腾腾的饭菜了。

杨县令一口腊排骨下肚,是他熟悉的味道,养伤那段时间,每日罗家都会送一砂锅的排骨萝卜汤,给他补养。

杨县令不由看向门帘,仿佛想透视过去,看看外屋那抹忙碌的身影。

心里琢磨着,因着战事,家中书信已经中断。

年前送出的书信,让家中与林家退亲,不知道两家是否已商量妥当。

彻底解除了婚约,他才能堂堂正正去接近她。

经过了战场铁血杀伐,鞑子兵的弯刀劈向他时,什么朝堂,什么家族名望,都已经微不足道。

唯心中所念不可弃。侥幸活下来,他要按着自己的心意,娶心中所念的姑娘。

席间,萧少将军看向旁边的严至,对罗老三夸赞道,“罗三叔,至小子,这一身功夫,尽得他义父真传,不若也去军中效力。”

严至听了,不由精神一震,想到久无消息的义父,罗老三问出了他心中所想,“严大哥也在萧家军中吗?”

萧少将军点点头,“他带着人直接去了顺昌府,之后会继续北上,与大军会合。”

罗老三心中思忖,血战沙场,立马横枪,建功立业,是多少男儿的豪情壮志。

至儿若去军中,有他义父和萧少将军照拂,他多少能放心些。可战场凶险,流血牺牲在所难免,一切还是看儿子的意愿。

他看向严至,严至心中已经有十分愿意,却是还有些顾虑,他是家中长兄,若此行远去,家中再难照拂。新婚的妻子,也要饱受分离之苦。

严至微低下头,“多谢萧少将军提拔,属下与家人商议后,再回复将军。”

萧少将军点点头,“好,我等你的答复。” 心中想着,若是至小子同去,也算尽了他萧家子孙的责任,若不然,事成之后,他也可享尊容。

萧少将军张了张嘴,又闭上。许多事他也不是亲临,说不十分明白,还是等吴管家来了再说吧。

三人酒足饭饱之后,与罗家告辞,萧少将军还答应罗直,会寻摸一匹小马驹送给他,对他的喜爱更甚。

第二日,罗老三赶了马车,郑氏、罗安、安辰,都坐着马车去了城外,看着大军整装待发,看着严至淹没在长长的队伍里。

城外送行的,还有不少肃宁城的百姓,有的是感念萧家军,有的也是给家中报名参军的儿郎送行。

送走严至,一家人回去后,心中好像缺了一个角,好几日才重新振作起来。

战乱后的肃宁城,千疮百孔,损毁的城墙,城门要修建。

大片的民房损毁,也要重新翻盖。

城外被屠杀,被烧毁的村镇灾民要安置。失主的土地房屋也要重新分配。

还有,马上要开春了,春种的种子,农具还没有着落。

杨县令每日忙的脚不沾地,人手不够用了,招贤纳士也是重中之重。

罗大朗、罗三郎也都被招募到了县衙之中。罗大朗做了书吏,罗三郎则在陈都头手下当了衙役。

罗家的吃食馆子,却是还要些时日再开张。无他,没有开铺子的细面和羊肉,现在猪也不好收。

罗安一边派人四处寻摸着收粮食收猪,草原羊的吃食,现在只能先放下了。

这些日子罗安还在合计着一事。于国于民,粮食都是最重要的。

可老天爷不赏脸,今年旱了,明年涝了。百姓食不果腹,民不聊生。

她阿飘时,新皇立朝后,就命司农寺研制良种。

她家中现在已有八百亩的田地,不若隔出几块做试验田,也好看看能否育出适宜北地的良种。

此战中,罗家捐献粮食,猪肉,羊肉,也是有功劳的,战后衙门也奖赏了五百亩的田地,罗家的高义也写入了县志。

现在,城外除了失主的农田,还有那些出逃的大户人家的土地,庄子,都被衙门收回。肃宁城到处需要银子,除了分给百姓农户的,奖赏有功之人的,还有预留出来的官田,衙门也张贴出一部分土地用来出售。

罗安趁此机会,在城外买了三百亩的田田地,都是连成片的,上面还带了个小庄子。

罗老三郑氏本就对土地有一种执着,自然大力的支持罗安。安辰还提出了要划分一块地出来,试种药材。

罗安正在纸上写写画画,忙的分身乏术的县令大人,亲自揣着红契来了罗家,身后跟着一脸生无可恋的杨大,他家大人怎么还是个贪念美色的,连林家的嫡长孙女都拒婚了。

杨家已送来了书信,是杨右相亲笔。

朝廷筹集二十万大军,开拔北境,与鞑子一战中,损失十中之六,剩下的七万多大军驻守在潼关以南,与萧家军对峙。

潼关依关山口而建,东西都是延绵的山脉,易守难攻。统帅的二皇子立功心切,却毫无战法谋略。

又不顾谢老将军和杨右相的劝阻,两次攻城,剩下的兵力已不足两万,如丧家之犬,带着残部返回了京中。

因着北边的战事失利,潼关被萧家军占领,二皇子一派,把责任推到了杨右相身上。

杨右相如今在陛下面前已经失了信重,在朝堂上更是举步维艰。

杨大老爷已经借着祭祖的名义,带着家眷离京,回了岳州府的杨家族里。杨右相也借着被二皇子一派攻讦,渐渐的淡出朝臣的视野,准备告老还乡。

他就是个老狐狸,如今天下大乱,不管那处义军或是朝廷获胜,以后再找机会起复就是。

如今,还是要明哲保身,保存家族实力为要。

林大人是个死忠的太子党,现在朝堂上党同伐异,与林家的亲事,已是无可无不可,免得被夺嫡之争牵连。

杨右相在朝中势力大失,杨伯琰身陷北地可能殇于战乱,杨家怕耽误了林家姑娘,太子一系为了拉拢林大人,三方各自有自己的忖度,林家嫡长孙女已入东宫为侧妃。

杨家与林家的亲事作罢,杨右相却也在琢磨着与哪个世家大族联姻有利。

浑然不知自己最看重的子侄自己已经拿定了主意。

杨县令打马到了罗家,院门半开着,能看见院子里,罗老三正在修补着一张桌子。

他大步迈进院子,微微躬身行礼,“小侄拜见罗三叔。”

罗老三“欸,欸”了两下,有些不自然。

这杨县令从至儿随萧家军北上开始,常来家中照拂,当真是有情有义啊!

杨县令受到了罗家的盛情款待,好吃好喝了一顿,留下红契,心满意足告辞。

罗老三一家送了杨县令出门,县令大人微微躬身,“罗三叔留步。”

罗老三忙回了一礼,“县令大人慢走。”

本以为杨县令就这么走了,谁知他又来了一句,“罗三叔,我有事要请教罗姑娘,可否请她移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