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县令大人:小女子要搞钱 > 第140章 肃宁城被围

第140章 肃宁城被围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县令大人:小女子要搞钱!

“爹,明儿,把那个院子里的粮食也卖了吧!” 肃宁城的粮价,虽然被杨县令盯住,每斗依然涨了二十文。

罗老三思索,最后一咬牙,“卖了也好,手里放着银子也更安心。大不了,没了粮食铺子关了就是。这战事打个一年两年的,仓房里的粮食,也足够咱们一家人吃的了。”

“就是,那明儿,我就找几家粮铺问问,找个价高的,让他们拉走。” 罗安已经提了好几次了,这次终于说通了她爹,想到那批粮食又能到手几千两银子,心中十分欢喜。

想着手里的银子,她也更有把握,一家人在战乱中活下来,享受新朝的太平安定。

又了了一桩事,罗安轻巧的也下了地,帮着她娘准备起了晚食。

可是,罗安的计划,还是被打破了。

天气越冷,鞑靼人的攻势越猛烈,嘉靖关、靖北关,先后被破。

关下的泰安、顺昌、兴中、兴元四府,首当其冲。

夜里,罗安突然睁开了眼睛,心中一阵不安。外面的夜静的让人心慌,今夜没有月亮,却不像以往那样黑沉。

她披上袄子,推开门,去了院子里。

旁边小隔间,严至也推门出来。

兄妹对视一眼,严至一个纵身跳上了院墙,又跃上了屋顶。

罗安也从房檐下搭着的梯子,爬上屋顶。

向北望去,冲天的红光。

兄妹两个脑中嗡的一声,这一天终于来了!鞑子兵围城了!

第二日一早,严至就去了衙门,跟着杨县令上了城墙。

城外五里,黑压压的驻扎了一片营帐。

鞑子兵昨夜到了肃宁城外,就先发动了一场进攻,今日却是围而不攻。

守城的正是程将军,穿着铠甲,威风凛凛,气势沉稳的调兵遣将,部署城防。

肃宁城的街道上,覆盖着皑皑白雪,百姓都躲在家里,偶有外出的,也是行色匆匆。

羊食馆子,罗安也准备关了,她把掌柜伙计、后厨的婶子嫂子们,都召集在一起。

“今天晚食后,铺子就关了。这个时候,大家也能和家人守在一起!”

罗安把早就准备好的银钱粮食分给大家,“每人半袋粮食,十两银子。若是。。。。各自保重吧。”

伙计婶子们,给罗安鞠躬行了一礼,“多谢姑娘”,现在的半袋粮食,更为珍贵。

在铺子里做工的这些日子,她们挺直了腰杆子,是姑娘给了一条活路,心中多少不舍。

戌时,大家伙收拾干净铺子,规整了桌凳,背着粮食鱼贯走出了铺子,“姑娘保重”。

罗安和罗老三,也把铺子上了门板。

罗安把小六子叫了过来,“小六哥儿,你带着小四子家宝他们,都搬到鲜食馆子后院住吧,也好互相有个照应。”

小六子点头应是,“姑娘,铺子关了。还有二十多只羊,六七头猪,草料也没多少了,怎么办?”

罗安想了想,“都杀了吧,放在外面冻上。”

“是”小六子应了一声,就回了城北租住的院子。

当初跟着严至的那些半大少年们,就开始收拾起了东西,零零散散的,这一年来也购置了不少,俨然已经是一个家的模样。

小六子又想到了做乞丐的时候,三餐不饱,衣不蔽体,无处安身。

现在的日子,与那时简直是天壤之别。无论如何,以后跟着姑娘和严大哥就是。

罗安记得上辈子,围城半月后,肃宁城就被攻破了。

她让一家人都收拾好包袱,就放在柜子上。安辰也准备好了各种的药丸子。

四驾马车里也都放了肉干和粮食。

馄饨、包子也都做了好几大包,冻在了外面的马车上,郑氏还烙了一摞子干饼子。

罗家人准备充足,随时准备逃难,夜里也都是和衣而眠。

郑氏让安辰把古妈妈也接来了罗家。

罗安算计着日子,半个月过去了,肃宁城城外依然被大军包围了,三两日攻上一场,双方伤亡都不大。

一个月过去了,快过年了,肃宁城外大军压境,城内依然平静。

过年那日,肃宁城也零星几个爆竹声,无知小儿也不再缠着阿爹阿娘买糖吃。

城内的有些穷苦人家,已经开始食稀粥了。

谢屠夫,好不容易在城北收了两头猪,却是花了大价钱,自然,售卖的价格,他也是翻了倍的。

过年猪肉已经卖到了五十多文一斤。

罗家老宅,也就买了三斤肉,加上白菜、豆腐,凑足了五个菜,整治了年夜饭。

往年的蜜饯糖果,零嘴糕点,更是一样也无。草草的吃过了饭,也不曾守岁,就各回各屋了。

长青大街的罗家,蜜饯糖果零嘴也没有买,无他,肃宁城被困了两个来月,杂货铺子里已经没有存货了。

白日里,罗安规整了后院的仓房。

除却十几头猪的冻猪肉,铺子里之前买的海货,冻鱼、干蚬子、干扇贝、干海菜、小虾米、一共剩了有三大麻布袋子。

腊排骨也还有四十多扇。

还有二十多头羊的羊肉,抹了盐晾起来。还有冻在仓房里的十几头猪的猪肉。

罗安每样都捡了一些,拿回正房,整治年夜饭。

古妈妈不由感叹道,“家里有粮心里不慌,现在什么都比不上家中有吃食啊!”

一家人一起动手,在灶间忙活,压抑多日的宅院,倒也有了过年的气氛。

县衙里的杨县令却是孤零零。他一个月以前,就接到了京中的家书。父亲信中说,他与林家嫡长孙女的婚事,就在年底,让他回京成亲。

杨大老爷对儿子也算了解,此时边疆战乱,他不可能弃城回京。信中还说,若他不能回来,就让家中二弟代为迎亲。

杨县令却是在回信中言明,战事已起,若他死于战乱,岂不是耽误了林家姑娘,婚事就此作罢吧,信送出去,心里一阵的轻松。

北地四处战乱,应天府的百姓,京畿腹地,却依然得享太平盛世。

从腊八就开始热闹了起来,到了过年,贴春联、燃烟花、走亲访友、打马游街、诗书茶会,好不热闹。

官宦家的夫人小姐,刚出了脂粉铺子,就听到大声的 “驾,驾,驾,闪开,都闪开。”四人四骑,奔驰在长安街上,惊扰了街上的繁华热闹闹。

随后,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呈送御前。

继卧龙口、嘉靖关、靖北关,先后被破,潼关也被鞑子大军攻陷。

现在的大庆朝,天灾不断,北境又起战事,流民集聚,西南,东南,先后出现了好几支义军,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攻下城镇,自立为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