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田园医农 > 第145章 无终寻酒闻八景,麻山种玉出奇迹(一)

第145章 无终寻酒闻八景,麻山种玉出奇迹(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田园医农!

第二天,吃过早饭,几人相互告别,吴冰独自开车赶往无终县。本意是将银行卡给老人的,这次不但老人拒绝,两兄弟也拒绝了。

“兄弟,听哥说。一是老爹有我们呢,花不到多少钱的,其次,我们不会惦记并不意味着那些亲戚不眼红,到时老爹又该烦了,放在你手里反而最踏实。”

吴冰打趣道:“万一我花了你们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们有手有脚的,再说了,钱本就是你的,也谢谢你一直替我们尽孝。”

“收着吧,干爹这里还会直播的,他们再坑也就是手机里的钱,真有那么一天的话,啥都没了,我就去找你!”

“嗯!先放我这。”

网上查阅了一下,发现无终老酒最出名的就是“义兴隆”和“义德泉”两个烧锅酿酒厂,于是一脚油门直奔无终县林仓镇。偏僻的地方收起了车,一个人背着背包进了镇子。

“老人家,麻烦一下,我想问下咱无终老酒的厂子怎么走?”

“来工作?”

“不是,想买一点有年份的酒。”吴冰一边递烟一边说道,“外面的就不够劲!”、

“哈哈,你这是有人指点吧?无终酒的真正根源就在这里,并不是外面传闻的那些酒厂,同样的老字号,根在这里......”l

老人家侃侃而谈,后来边上的几位也加入其中,吴冰并不急,反而很有兴致的听着。难得聊起文化,老人讲的更起劲了。

“真没想到酒厂的文化这么悠久。”

“不止,无终产玉石,还有最美的八景呢!”见吴冰竖起了耳朵,老人继续开讲,“这八景分别是麻峰种玉、龙穴甘泉湣1浦飞沙、唐水涌蓝、层崖石鼓、燕山叠翠、无终丹灶、灵洞涪风。”

“老人家能详细说说么?有时间我想去逛一逛。”

“好呀!麻峰种玉说的是县城北5公里处的麻山,山上有麻山寺,寺内有“古人种玉处”碑。龙穴甘泉是城东的小泉山,山脚下有多股泉水从石缝间汩汩流出,统称为小泉,后来有了荣辉河。城南2里处,曾有两个方塘,塘内为天然喷泉,喷泉之水温度较高,不断升起蒸汽,弥漫上空,也就有了暖浦飞沙之说。唐水涌蓝位于唐自头镇陀头山下,山下曾有数道泉水涌出,其水甚清,其泥如靛,所以人们称之为蓝泉。层崖石鼓则是同一个地方的石鼓山上,也是无终县内最高的的山。春夏之际,漫山遍野郁郁葱葱,远远望去,就像一条条碧绿的锦缎横铺在那里,就是第六景。最神奇的是无终丹灶,位于无终山顶,山顶曾经建有一座小巧的阁楼,阁楼内有一座炼丹炉,可惜了和灵洞涪风一样成了传说,那是位于红石岭的一个山洞,山洞里空气流动很快,所以古人称其为风洞山。”

“玉还能种?”

“很美的传说!”

吴冰干脆放下背包一屁股坐了上去,然后将烟发给了众人,大家也不客气,心里则是暗夸这孩子会来事。

他则是第一次听到这一段动人的传说。

那是春秋时代,中原一带的大小诸侯你争我夺,连年打仗,老百姓过不上一天安生日子。不少人离乡背井,东逃西散。有个名叫阳伯雍的小伙子,千里迢迢来到麻山安家落户。这里虽然偏僻荒凉,人烟稀少,可不必担惊受怕,受人欺凌。没有住处,他就造起一间茅草屋;没有吃的,他就煮野菜充饥。他又开出了一片山地,撒下了从中原带来的种子。过了几天,绿油油的禾苗出现在眼前。他高兴极了,锄呀,耧呀,把禾苗当成了命根子。

谁想,山区本来缺水,这一年又遇上了大旱。直旱得河枯了,井干了,禾苗的叶子都打了卷儿,还是一片云也不见,一滴雨也不下,这可怎么办?阳伯雍焦急万分。想来想去,小伙子决定到远处去找水。他不等天亮就起身,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越过一条又一条深谷。终于找到一股清泉。他像得了无价宝,饱饱地喝上一顿,满满地灌了两桶,急急忙忙地往回赶路。

天气太热了,太阳像个大火球,烤得石头嘎巴嘎巴直裂缝。阳伯雍担着沉重的两桶水,艰难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只觉得肚子饿得咕咕叫,嘴里渴得直冒烟。他望了望木桶里清凉的泉水,真想一口气喝它个干干净净。可是不行啊,地里的禾苗眼巴巴地等着喝水呢!他咬了咬牙,紧了紧腰带,加快了脚步…….

日头大歪了,阳伯雍才赶回麻山脚下。刚想浇灌禾苗,迎面走来一群逃难的姓。看到阳伯雍的水桶里盛满清水,哀求说:\小伙子,行行好吧,让我们喝上几口水吧!\望着他们风尘仆仆、饥渴难熬的样子,阳伯雍什么也顾不上了,他放下水桶,热情地说:\乡亲们,快来喝吧!喝得饱饱的,好赶路啊!\

逃难的人们喝下清凉的泉水,打起了精神,说了不少感谢话,往前走了。可是,满满的两桶水只剩下少半桶。阳伯雍提起水桶,小心翼翼地浇到禾苗上。一边浇一边抱歉地说:\小苗啊,我知道你们渴得慌,可是逃难的人们更渴,救人要紧啊!你们就忍一忍吧。明天,一定给你们多喝一点!\

第二天,阳伯雍又挑来两桶清泉水,可是又遇着一群逃难的百姓。同昨天一样,阳伯雍先给他们喝足了,每棵小苗却只能喝上几滴水。就这样,一天,两天,五天,十天,阳伯雍不知救了多少逃难的百姓,可地里的小苗却早死了许多。

这一天,阳伯雍送走了逃难的人们,正想把剩下的一点水浇到禾苗上,却听到不远处传来了呻吟声。他连忙放下水桶,急匆匆地走过去。原来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倒在地上。他俯下身,问老人怎么样了。老人费力地睁开双眼,微微颤动一下干枯的嘴唇,说不出话来。阳伯雍一见老人又渴又饿,眼看就不行了。他毫不犹豫地把剩下的水,给老人喝了下去。然后把老人背到自己的茅草屋,扶他躺到炕上,等老人安安稳稳地睡熟了,他才去看地里的禾苗。可是,哪里还有禾苗呢?全都枯死了,阳伯雍真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可是不行啊,茅屋里还有熟睡的老人呢。他只好忍着悲伤,咽下眼泪。不等天明,又去挑水了。逃难的百姓要喝水,垂危的老人更需要水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