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东宫娇娥 > 东宫娇娥 第67节

东宫娇娥 第67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东宫娇娥!

至于赵王,给太子下毒绝皇嗣一事,他的确是后来才知情的。不能算主谋,最多就是同谋。给赵王定什么罪,也得皇上来定。

此事拖延了一段时间,但早已经闹得满城沸沸扬扬。

城内传到了城外,于行宫内看押罪妃郭氏的两个所谓贵妃宫里的宫婢得知了此事,在郭氏面前说了几嘴。郭氏知道了自己女儿竟然被下了大狱判了凌迟之刑,心中俨然知道靠儿子营救没了指望,所以,她只能把手伸去了贵妃那里。

当年,她之所以能得偿所愿入宫为妃当贵人,何尝不是得了贵妃(当年还只是太子身边小小昭训)的相助?这李贵妃从小伺候在皇上身边,又是皇上的第一个女人,她对皇上极为爱慕。

可惜皇上心里压根没有她,一心只扑在天之娇女的孟氏千金身上。迎娶孟氏入东宫为太子

妃后,当时还是李昭训的贵妃,就更加不得重视。

她心中恨孟氏,这才也起了心思。当年,若不是孟氏怀齐王,不得常来探望尚且襁褓中的太子,她又何来的撮合她这个乳母和皇上的机会?她知道,贵妃帮她,不过是希望她可以分走皇后的宠爱罢了,她看不得她心尖尖上的男人心中全然只有另外一个女人。

她甚至更知道,若她一个出身卑微的乳母都能入得了东宫,心高气傲的皇后,肯定会与皇上彻底隔了心。当年那么多乳母,她之所以选中自己,不过也是以为自己性子柔软、老实,好掌控怕了,怕是她也从没想过,当年的乳母,竟能凭着自己手段走进皇上心中,得了二十年的恩宠。

若当初她有预知未来的本事,怕是如何都不会选中她去分宠吧?

贵妃啊贵妃,可真可怜,也真可笑。

四妃之首又如何?皇上的那双眼睛,从来就没放在她身上过。连老了得几分宠,不过也是皇上看在魏王府的两个小皇子面上罢了。

她这辈子就没有得宠的命,可她就是不认命。若是她这个能分皇后宠的废妃郭氏真的死了,她当年的处心积虑,岂不是白费?

没人再能抗衡皇后和太子,东宫依然是东宫。魏王位高权重功高震主,她难道就不怕太子登基后对付魏王吗?

留候在行宫的这两个宫婢和几个粗使婆子,都是贵妃的人。除此之外,贵妃每隔几日都会派亲信之人到行宫来看看。废妃郭氏是皇上和皇后信任她,让她看管着的,她也怕赵王和郭氏母子从中耍什么奸计。

这日贵妃宫里的人又来行宫探望,亲自见了淑妃,淑妃给了她一个锦囊,要她带入宫去给贵妃。贵妃看了锦囊里郭氏写的字条后,气得不轻,生了不少纹路的尚算姣好的面容上,因生气,显得整个人表情十分凌厉。

“贱人郭氏!胆敢拿捏本宫!”贵妃气得砸了一拳在案几上,稍稍消气后,才又问那宫人,“那贱人还说了什么?”

宫人如实回道:“那郭氏说,她要的只是荣华富贵,是郭家不倒,而不是至高无上的皇权。如今他们母子与东宫彻底撕破了脸,自然希望最终会是魏王登基称帝。若娘娘您能拉她一把,她定会助您与魏王一臂之力。”

听得此言,贵妃气倒是全然消了。很明显,她有在认真思量郭氏的话。

郭氏虽贱,可她也不是全然没用处的。这个贱人模样不如何,却十分得皇上的心,哪怕如今失了势,可她陪伴了皇上二十年,皇上是重感情之人,只要有人适时在皇上耳边吹吹风,她也不是彻底无望。

她是压根不信她无意争夺皇权的,若无意,何必使下作手段害太子?只是,眼下的境况,她的确还需要他们母子。

贵妃有不臣之心,也有独占皇宠之意。她想着,如今郭氏与赵王母子即便逃了一死,保住荣华富贵,但有残害太子一事在前,日后皇上与他们母子总归是隔了条心的。所以,就算郭氏再回宫,她也不会如从前一样得宠。

而皇后就不一样了,皇上心中本来深爱的人就是皇后,如今又因为郭贱人一事对皇后十分愧疚。如今皇上的心,怕是完完全全都只在皇上一人身上了。

若是如此的话,那她当年有意助郭氏的一臂之力,岂不是白费神了?

其实她是不甘心的,论感情,她陪伴在皇上身边最久。论子嗣,她所出的魏王又比太子差多少?她原也不是那等贪婪之人,非要一人霸占皇上的心,可皇上自从要迎娶孟氏女后,便再也不把她放在眼里。

甚至当年她意外有了身孕,他还犹豫过,要不要拿掉她腹中的那个孩子,就怕孟氏不高兴。就算他后来到底仁德,没有那样做,可他毕竟犹豫过!

她承认自己有错,可她就是不甘心。皇上的心里,难道从来就没有过她吗?哪怕一点点也行啊。

他连贱人郭氏都能容得下,她哪里比不上郭氏了?是姿色比不上,还是仪态比不上?那郭氏竟也能走进皇上心里,呆了二十年之久。

或许曾经她并未觊觎过储君之位,可如今,她儿子这般优秀,她倒是起了点心思。郭贱人说的对,魏王军功显赫,日后太子登基为帝,未必能容得下魏王。何况,贱人给太子下了毒,如今东宫难有子嗣,倒也的确是太子的软肋。

贵妃想通后,问身边的宫婢道:“本宫记得魏王说过今儿会过来的,你去瞧瞧看,魏王入宫了没有。”

宫婢才应着话准备去外面看一看,就有人来说:“魏王殿下过来了。”

第090章

魏王踱着又稳又疾的步子走进贵妃宫殿, 离得近了,抱手弯腰行礼道:“儿臣见过母妃。”

“快起来。”贵妃面含笑容, 眉眼慈爱。

贵妃这辈子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唯一引以为豪的, 便就是这个儿子了。她的平儿从小就稳重,在诸皇子中,威信也高,除了太子外,底头那些小的们,最愿意听的就是他的话。

都说长兄如父,平儿虽不是嫡出, 可他身为兄长的威严一直都在。他从小习武,练就一身本事,十四岁就毛遂自荐向他父皇请旨跟着军队外出南征北战, 立下无数军功。于军中, 更是大有威严在。

若她这个儿子平庸也就罢了,可他这么优秀, 又凭什么不能争一争那个位置呢?贱人虽贱, 可有些话说的倒是在理,她的这个儿子,的确不比太子差。

“平儿,坐下来说话。”

魏王稳重克几,哪怕在自己母妃面前,他也不会像别的皇子一样放松半刻。该有的礼数规矩, 一个都不会少。

“儿臣多谢母妃。”魏王道了谢后,方才落座。

贵妃冲贴身侍奉的大宫女辞月使了个眼色,辞月会意,曲腿行一礼后,带着殿内的宫婢太监们去外头候着了。见状,魏王眉梢一动,心下有所了然,但他没说话。

殿内只剩下母子二人后,贵妃问魏王道:“郭氏的案子,审得如何了?”

魏王回说:“该审的都审了,一应案宗都已呈送到御前,就等着父皇定夺。”

贵妃道:“那你父皇都这些日子过去了,一直迟迟未定夺,你可知为何?”

魏王道:“父皇近来身子欠安,鲜少处理朝政。不过儿臣问过太医,父皇无恙,过几日就能好。”

贵妃索性直言道:“平儿,赵王母子一旦再无翻身之地,这个天下,可就真的只能是太子的了。若他们母子能够逃过此劫的话,或许,你还有……”

魏王在从贵妃将近身宫婢都打发走的那瞬间,就猜得到自己母亲要说什么。他没主动提,是想让母亲亲口点出来。不过,魏王没让贵妃把那些大逆不道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

“若他们母子二人侥幸逃过此劫,儿臣也只会是亲王。”魏王态度坚定,“如今所得,皆是父皇所给。保家卫国,乃是儿臣的责任。想为天下百姓做点事,不一定非得登上那个高位,儿臣驻守边疆,一样可以。”

“可你分明有这个能力!”贵妃意难平,“你若只是平庸之辈也就罢了,可你位高权重,军中更是有威望在,你可与太子一搏!”

“正因为儿臣位高权重,更不能如此。母妃可知,若儿臣拥兵自重,起了谋逆之心,届时与东宫对峙,两强大动干戈,得利者是谁?”

贵妃一惊,似是醒悟了过来。她没再说话,只沉默着继续听魏王说。

魏王道:“若儿臣与太子大动干戈,必然死伤无数,民不聊生。儿臣名不正言不顺,不管是输是赢,死后都无颜见列祖列宗。太子若是无能之辈,儿臣或许会愿意去争一争,可太子才德兼备,此乃江山社稷之福,儿臣岂能有觊觎之心?”

“儿臣打小南征北战,见得多了悲欢离合,将士们为了保卫国土,不得不与家人分离。出门打仗,谁也不知道自己会是生还是死,可以说是日日提着脑袋过日子的。将士们驻守边疆为的是什么?我既明白那份苦楚,又怎能亲自做那刽子手?儿臣知道母妃乃是受小人蛊惑,其实并非有非分之心。”

最后,魏王到底还是给了贵妃台阶下,给她寻了个理由。

可贵妃却仍然有些不死心:“平儿,难道你当真就一点不想要那个位置?母妃知道,你是心怀天下的。你心中有江山,有社稷,你从小是跟在你皇祖父身边长大的,你想像你皇祖父一样,做个威震四方的明君!”

魏王:“但皇祖父也教过儿臣,一切以苍生为本。若民不聊生,儿臣可谋而代之,若国泰民安,则万不可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贵妃一愣,倒是没想到,原来先帝还真和她的平儿议起过这些。

“你皇祖父真这么跟你说的?”

魏王严肃道:“儿臣不敢假传先帝口谕。”

至此,贵妃倒也熄了心思。至少,先帝曾认可过她的平儿,先帝没有看不起平儿的庶出身份。先帝说过,若太子平庸,他的平儿是可以取而代之的!

“罢了。”贵妃说,“你我母子就没有那个命。”

贵妃作罢,魏王倒反过来问贵妃:“有人给母妃递消息?”

贵妃在自己儿子面前,倒也没藏着掖着,就把装在锦囊中的字条拿了过来给魏王看。她解释说:“当年,本宫的确是嫉恨皇上一心扑在皇后身上,有助过郭氏一臂之力。郭氏得宠,即便她做了再多不好的事,皇上总会念着几分和她的旧情在。可本宫不一样。”

“你父皇从来就不喜欢你娘,若是让他知道当年的事情还有娘插了一脚,若让他知道娘曾经那样嫉恨过皇后,他一定不会放过为娘的。说不定,凭他对郭贱人的宠爱,他还会觉得当年郭贱人是无辜的,而娘乃是主谋。”

魏王不动声色认真听完后,问:“当年母妃是怎么相助郭氏的?”

贵妃道:“不过就是……刻意给她和皇上制造一些独处的机会。如今想来,实在后悔得很。”

助了郭氏,她自己依然还是不得宠。那么皇上宠郭氏还是皇上,又有何区别?

魏王:“空口无凭之事,她又想如何拿捏母妃。”魏王皱眉,心中对这个郭氏实为厌恶,她不择手段争夺荣华富贵,又害得储君子嗣艰难,挑得如今朝中大臣争番相吵,有乱朝纲之势。

若朝中内斗太过,势必会影响边疆将士的士气。他真是为那些将士心寒,誓死守卫边土,如今坐于京城享富贵之人,却翻手为云覆手雨,意欲搅得天下民不聊生。

“平儿,你打算怎么做?”

“郭氏是祸害!”魏王只回了这几个字,便转身出了贵妃的咸福宫。

之后,魏王便遣了自己的亲兵护卫,围在行宫四周,暗中盯着郭氏的一举一动。而行宫外面,早埋伏有东宫的人,魏王此举,自然有人报与太子知晓。而魏王也是知道行宫外早埋有东宫的人的,他这么做,不过就是无声的去给太子传一个答案,他想告知太子,不论郭氏如何挑拨,他们母子必然会忠心东宫,不会有半分动摇。

暗探把外面的消息传进东宫来,太子听后,点点头道:“孤果然是没有错瞧魏王兄的,他是心怀大义之人。”

东宫谋臣曹君方道:“魏王殿下从小养在先帝膝下,先帝的风采和魄力,魏王殿下该是学得了一二。再有,他自少年起便披甲上战场,是见过生死的人,他心中自有丘壑。”

“我朝有如太子殿下这般的仁德之君,又有魏王那样的沙场将帅,实乃是社稷之福,百姓之福。日后,殿下万要与魏王携手同进才好。”

太子闻声,点

了点头。

次日,太子亲自去了魏王府一趟,是带着太子妃一起去的。太子妃还备了许多礼物,是送给魏王府的两个侄儿的。

魏王的诚意,太子是看到了。既然魏王朝他东宫走近了一步,他知道了魏王的忠心,太子自然会也进一步。太子携太子妃去魏王府,便是告诉魏王,他明白了魏王母子的好意。

太子与魏王前头谈事,唐细则陪着魏王妃去后院说话。

两位小王子于跟前陪了会儿,魏王妃就让他们自己去读书识字去了。唐细见瑞儿哲儿又乖又懂事,不由得心生羡慕。

“真好,真羡慕皇嫂。”唐细发自内心羡慕魏王妃,看着渐渐远去的两个小王子的身影,眼睛都是发光的。

东宫的事,魏王妃自然都知道,她心中也是十分心疼太子夫妇,对那罪妃郭氏,也是一百个鄙夷瞧不上,觉得她下三滥,上不得台面。

但魏王妃是大家闺秀出身,既然瞧不上郭氏,也不会口不择言背地里说她。所以,她只能安慰唐细这个太子妃。

“你还很年轻,迟早会有的。”魏王妃也不是很会安慰人的人,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就只能让唐细积极乐观一些,“我听说了,太子就不肯和别的女子同房,只在意你一个,通过这件事情说明,太子是真的很爱你。”

说起这个来,唐细其实挺惆怅的。

“他越是好,我越是难过。皇嫂,你说我哪里好,竟能得到他那样的厚爱。有时候都觉得,我是不是上辈子修得来的福气。”

魏王妃笑道:“你说这话,就是故意来气我的。”

唐细倒是好奇了:“魏王兄对皇嫂也是十分好的,我何来□□嫂一说?皇嫂这样说,就是气我的。”

魏王妃不是气她,说的是真心话。意识到自己失言了后,抿了抿唇对她笑笑,倒没再继续说这个。

魏王爷不是一个知冷知热会体贴人的人,她羡慕的,是像太子夫妇和齐王夫妇一样的感情。可她知道,哪怕王爷心中也有那样的柔情,也不是给她的。

魏王妃情绪拿捏得好,唐细也没发现什么异样。妯娌二人一起又说了些体己话,之后前头来人说太子要回了,唐细这才与魏王妃道别。

几日后,皇上身子好转了许多。魏王片刻没耽误,邀着大理寺卿一道入宫请旨皇上如何处置郭氏一党人。

之前呈上来的案宗,皇上已经看了。至于怎么惩处,他也琢磨了这些日子,心中也有了定夺。

“废妃郭氏一辈子幽禁在行宫中,赵王革去亲王之头衔,幽禁赵王府。至于郭氏一族……抄家流放岭南,一辈子做苦力。”

魏王道:“父皇可知那关押在地牢中的罪犯郭氏的真实身份是什么?近来有个人四处求人花重金去地牢探望这位郭氏,儿臣暗中查探后才知道,原来他是郭氏的亲生父亲,也就是废妃郭氏的前任夫婿。罪妃郭氏并非郭家千金,而是废妃郭氏与前任夫君的女儿。她为了让自己女儿过上好日子,拿自己哥哥的女儿和自己女儿换了身份。若父皇从前不知情,儿臣觉得,这又是一桩废妃郭氏的欺君之罪。”

“那郭玉珑身上留的是她亲生父亲的血,废妃郭氏曾使尽手段让郭玉珑入东宫。郭玉珑给太子下药,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在太子失去记忆的时候与自己有肌肤之亲,若她当初得逞了,生下来的孩子,便是未来的储君,而那个孩子身上留的是那个平民的血,他母亲,他祖母,可都是与那个平民有关的……”

“放肆!”天子震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