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东宫娇娥 > 东宫娇娥 第39节

东宫娇娥 第39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东宫娇娥!

唐细对他黏黏糊糊的,一直送他到殿门口,望着人走远了,然后才折身回来。回来后,赶紧吩咐人放了一大桶热水,她好好洗了澡换了衣裳,然后躺着去睡了个傍晚觉。

醒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唐细简单吃了点东西,然后拿了绸布和针线来,坐在窗边一边吹着夜晚的凉风一边做衣裳。

太子于前殿忙完公务回来,已经夜深。才走至庭院内,就看到屋里灯还亮着。窗户纸上映着一抹纤柔的女子的身影,女子正勾着脑袋坐着,正穿针引线,似是在做绣活。

太子负手走入内殿,果然,就见那个小女人正倚在窗边在干活。看着那样式,那绣在衣裳上的图案,显然做的是一件男子的内衣。

“这么

晚了,怎么还不休息?”他启口问了一声后,弯腰挨着她坐下来。

唐细做事入神,没在意太子回来了。而殿内伺候的宫婢要请安的时候,被太子扬手制止了,所以,她倒是真不知道太子回来了。

见状,忙要起身行礼,太子按住了她。

唐细又坐了回去后,才回说:“记得殿下和臣妾说过,若是有心想为殿下做点什么,便做些贴着身子穿的衣物为好。臣妾心里一直记着殿下的话,所以,打算先给殿下做件睡袍……”

“孤瞧瞧。”太子拿过去,倒认真看起来。

唐细催着他说:“殿下快去沐浴更衣吧,不早了,也好早点休息。”

唐细是心疼他,是正正经经催他去洗澡睡觉的,但太子却想到了些不单纯的东西。目光玩味瞥了身边的人一眼,带着笑意去了净室。

唐细有些后知后觉,等他人走了,才回味过来那个笑是何意。昨儿已经被他折腾得腰酸背痛,早上坤宁宫的晨安都没去,她可不想明儿还不去。

好不易皇后对她的印象好了些,她可不想因为这个再把婆媳关系搞得糟糕。

也是她真累了,等太子从净室回来的时候,她已经入了梦乡。太子裹着赤色睡袍,黑发披腰,微露出的胸膛上,还滴着水珠,赤脚入了内殿。见人睡着了,他于床边静坐了会儿,之后才吹了蜡烛歇下。

尹家那事儿,皇后不答应,太子不答应,太后也不答应。也就淑妃,不论皇上说什么,她倒是都顺着他说的。

但顺了几句,见他气儿顺了,也会适时说几句。

“皇上的好意,太子会明白的。只是太子眼下才娶了太子妃,小夫妻正是如胶似漆的时候,自然眼里容不下旁人。或许,此事再放一放,等再过几个月看看。左右为了一个尹二姑娘,伤了你们父子和气,倒是不值得的。”

“朕就是想不明白,不过就是东宫塞个新人进去,怎么就这么难?”他是真的不明白,气哄哄在淑妃的长春宫来来回回走了许多遍后,终于一屁股坐在淑妃身边去了,问淑妃,“难道去了一个尹姑娘,就能伤了太子太子妃的夫妻感情了?”

淑妃一边抬手拍着皇上胸口,帮他顺气,一边说:“太子妃很得太子的喜欢,太子又正年轻,小夫妻感情好,太子多听了太子妃几句,也是正常的。皇上若是真为了那尹姑娘好,这个时候倒真不合适送她去东宫。若到时候太子对尹家姑娘不闻不问,可怎么是好?岂不是白白耽误了人家姑娘?”

淑妃话里有话,皇上听出来了,倒是十分歉疚。

他攥住淑妃手说:“朕听说了,太子独宠太子妃,自从太子妃嫁入东宫,太子从未踏足别的姬妾房里半步。你那侄女,受委屈了。”

淑妃道:“其实这也正常,太子妃年轻又生得花容月貌,而珑儿姿色平平,难怪入不得太子的眼。”

“肤浅!”皇上冷哼,“长相不过一副皮囊而已,初看是惊艳,但看得久了,怕也就那么回事。太子到底年轻,被美色迷惑了双眼,等日子长了,他会明白过来的。”

淑妃却说:“那太子妃人美心也善良,虽然出身不高,但既然能那般精通棋术,想来也读过不少书的。臣妾可是亲眼所见,她棋艺的精湛,可是把太子都比下去了。她也是有些才情的女子,想来能和太子长长久久。”

皇上却似乎很不喜欢聪明得过于心机的女人,所以,太子妃精通棋术,在皇上看来,这就是心计深沉爱算计。不老实,会生事。

“依朕看,这个太子妃,心机深沉。太子这般迷恋于她,真不是什么好事。”

第048章

淑妃却笑着说:“太子妃是太子明媒正娶的正妻, 又不是随随便便的哪个姬妾, 太子和太子妃能这般恩爱, 是好事,也算是给群臣做了个表率。这是好事, 皇上何必生气?”

太子太子妃夫妻伉俪情深,是群臣楷模,那他这个皇上呢?

在群臣眼中, 是不是都认为他这个皇上在处理后宫之事上的不称职的?与皇后不睦, 偏宠淑妃,是不是很多人虽然嘴上不说,实则心里在骂他,背地里在议论他?

皇上脸色十分难看, 一时间,倒也不说话了。

淑妃见龙颜微怒, 忙也不再提这一茬,只换了别的来说:“皇上, 要说这时间过得可也真是够快的,太子小时候的事情臣妾还都历历在目呢, 没想到,如今他都娶妻了。这一晃眼, 可就是二十年啊,太子大了,臣妾都老了。”

提起从前来,在淑妃面前, 皇上总有愧疚。他侧眸看来,紧紧握住淑妃手,诚恳道:“这些年来,着实委屈你了。”

淑妃却摇头,反过去用自己的双手紧紧抱住皇上的:“有皇上这样疼爱臣妾,护着臣妾,臣妾有何委屈的?臣妾本是生在泥地里的女子,是皇上力排众难,给了臣妾这样的荣华富贵。如今这样美好的日子,臣妾再是心满意足不过的了。”

皇上也笑起来,眼里有光,他顺势揽淑妃入怀。

淑妃伏在皇上胸口,继续道:“当年若不是有皇上护着,臣妾和赵王,早没了命了。皇上,您是我们母子的恩人,臣妾一辈子都忘不了您的恩情。”

皇上却说:“皇后专横跋扈,连皇嗣都想害,朕如何能允许。只是即便有朕在,这些年,你也没少受委屈。皇后……皇后就是那性子,朕了解她,的确,当年是朕有错在先。”

“只是皇后……朕一再容忍迁就,皇后却一再得寸进尺,朕实在忍无可忍。”

淑妃道:“皇上,虽皇后娘娘待臣妾不算好,但臣妾却能理解她。当年,也是臣妾辜负了皇后的栽培和期望,皇后气臣妾到如今,也是没错的。何况,当年臣妾哺育太子久了,太子离不得臣妾,皇后因此生气,臣妾也能理解。毕竟,太子殿下是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

“这些年,皇后气臣妾,气太子,臣妾也是有儿子的人,懂那种心情。好在如今太子大了,住进了东宫,又娶了妻,再鲜少来臣妾这儿,又有太子妃日日去坤宁宫看皇后,皇后和太子母子关系倒是日渐缓和起来,臣妾也高兴。”

皇上却问:“太子鲜少来长春宫看你了吗?”

淑妃笑说:“太子是储君,帮皇上理政就够忙的了。再说,他刚成亲,自然需要多花些时间陪着妻子,哪能那么得闲。何况,他不来臣妾这儿,皇后高兴,皇后一高兴了,自然万事大吉,臣妾日子也好过。”

皇上心里更心疼,也很生气,觉得那母子三人合起伙来欺负人淑妃母子。

“你虽不是太子生母,却于他有几年养育之恩。他身为储君,又是读圣贤书长大的,这点道理该懂。若是因怕皇后不高兴而对你日渐疏远,那日后朕走了,他登基为帝,你和安儿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淑妃急忙抬手捂住皇上的嘴:“臣妾不许皇上胡说,皇上是万岁。”

皇上却笑:“万岁是骗人的,朕又不信这些。”

淑妃说:“可臣妾却信!臣妾不但信,臣妾还要日日诵佛念经,保佑皇上千秋万载。”

皇上只笑,却不再说话。

淑妃的话,皇上句句记在了心中。于勤政殿再见到太子的时候,父子谈完政务,太子正欲退下,皇上却留住了他。

“你先别走。”

太子以为皇上又要提尹兰池一事,忙抱手表明态度:“儿臣对那尹二姑娘无意,还希望父皇成全。”

皇上蹙着眉心说:“今儿朕留你下来,不是说尹家那丫头的事儿。朕想问问你,你有多少日子没去长春宫探望淑妃了?”

太子眼皮一跳,立即抬眸看向龙案后面的男子,弯腰抱手请安的姿势却没变,他只说:“是淑妃娘娘告诉父皇的吗?”

皇上道:“淑妃是什么人,你和朕心里都清楚,她是那种会私下里朝朕告小状的人吗?朕虽然老了,但眼却没瞎,你去没去长春宫,去过几回,朕心里有数。”

太子忙请罪说:“儿臣有错,父皇教训得是。”

皇上说:“朕知道,你夹在皇后和淑妃之间,也为难。但淑妃毕竟养了你几年,又贴心贴肺的对你好,你就算再难,也不能寒了淑妃的心。淑妃在这皇宫里无依无靠,如今靠朕,日后就是靠你了。”

太子可不敢接这样的话,忙说:“有父皇在,父皇会一直护着淑妃,淑妃娘娘不会有事的。至于儿臣……儿臣自然也是会待淑妃好的,儿臣并非那忘恩负义之人。”

皇上说:“朕知道你不喜欢淑妃的那个娘家侄女,但毕竟如今人已经在东宫了,你身为太子,不说做到雨露均沾,总也不能一直冷落她。当初,她一路追随你去北疆,也算勇气可嘉。后来回京,你中毒失踪下落不明,她是知情者,也是朕不放心搁她在宫外,这才做主送去东宫的。你生死未卜的时候,她都愿意跟着你,如今再怎么样,你总不能做得太过分。”

太子说:“父皇请放心,儿臣明白。儿臣和太子妃,定不会亏待了她的。”

提起太子妃来,皇上又蹙了眉心,说:“你们夫妻情深,这是好事。不过,你是储君,于她来说,先是君,之后才是夫,朕希望你万事皆要以大局为重,而不是感情用事。”

“是。”不管皇上说什么,就算太子此刻心中有再多疑虑,也都一一应下。

因为他知道,此刻他说什么,都是错的。既然如此,不如不说。

“父皇若是没有别的吩咐,儿臣先告退。儿臣遵父皇旨意,回东宫前,会先去长春宫坐坐。”

皇上笑着冲他挥手:“去吧。”

太子倒没说谎,他也不会明目张胆的犯欺君之罪。所以,离开勤政殿后,太子的确是直接去了长春宫。

长春宫大宫女素霜高兴的从殿外跑去殿内,禀告淑妃说:“娘娘,太子殿下来了。”

“太子?”淑妃倒有些意外的,但也只怔愣了一会儿,很快就高兴的张罗了起来,“快,去沏太子喜欢的雨前龙井来。”

说罢,她则起身,亲自迎了出来。

“淑妃娘娘。”看到淑妃,太子朝她抱了抱手。

淑妃高兴道:“快,快进来坐着说话。”一边请着太子进去,一边说,“亏你有心跑我这里来,瞧这天热的,你也不怕着了暑气?”

又问:“殿下是从哪里过来的?可是皇后娘娘那儿?皇后娘娘会不会……”

“孤是从父皇的勤政殿过来的。”太子说,“这些日子朝中诸事太多,孤也有些分身乏术。又想着去皇祖母那里的时候偶也能碰上娘娘几次,也就偷懒没再来长春宫。今

儿幸得父皇提点,孤才知道是孤失了礼数。”

淑妃忙道:“什么礼数不礼数?殿下是储君,本宫是庶妃,殿下能来是本宫的福气,不来也是应该的。殿下若这么说,本宫可是惶恐。”

太子笑:“娘娘虽是庶妃,却于孤有养育之恩,到底不一样。”

淑妃却道:“你能常来坐坐,本宫自然十分高兴。只是……若你来了,皇后又生你的气可怎么好?本宫知道,殿下自然有法子应对皇后娘娘,可毕竟殿下如今娶了妻子,太子妃可是要日日伺候在皇后娘娘身边的,若因此叫太子妃为难了,本宫心里肯定不好受。”

“所以,日后,殿下还是不要再来了。正如殿下说的,能在太后慈宁宫那里见一见,也就是了。”

太子正色道:“孤也是因顾及太子妃,这才怠慢了淑妃娘娘。”

“本宫明白,本宫明白。”淑妃笑得和蔼敦厚,“既来了,便喝点茶再走,外面实在太热了。”

素霜适时奉了茶过来:“太子殿下,您请用茶。”

太子端过,于鼻尖处闻了闻,笑着说:“雨前龙井,娘娘有心了。”

淑妃:“什么有心不有心,都是皇上赏的。不过殿下的喜好,本宫可一直都记得。本宫还记得,殿下喜食清淡,不爱油荤,这一点,恰好和赵王不一样。所以你们小的时候,本宫为难得很,每天都偷偷的让小厨房多备一份菜。”

淑妃回忆往昔,太子安静听着,偶尔点头附和。

淑妃没有多说,说了一些,就识趣不再继续说了。太子搁下茶来,看向淑妃问:“孤身中奇毒,不知昭训可有告诉娘娘?”

淑妃惆怅道:“本宫知道,珑儿告诉了本宫。”又关心问,“大夫怎么说?殿下身子如今可还有大碍。”

太子眉心轻蹙:“昭训懂医术,孤中的什么毒,她没跟娘娘说清楚吗?”

第049章

太子忽然这么问, 淑妃倒一时有些答不上话来。

她略沉默了一会儿, 这才叹息说:“珑儿都告诉本宫了, 本宫什么都知道。”

太子望着淑妃问:“娘娘可告诉了父皇?”

淑妃忙摇头,严肃道:“这于太子来说是大事, 本宫断然不会在皇上面前胡言乱语。本宫没告诉皇上,赵王也不知情。”

又说:“其实当时珑儿连本宫都不想告诉的,毕竟她心中也明白此事于殿下来说有多重要。是她实在害怕, 没了主意, 这才说与本宫听的。殿下,你可莫要怪她才好。”

太子道:“孤没有怪她。”

“那就好……那就好。”淑妃连着说了两声“那就好”,温言软语的,似是性子极软, 她用乞求的眼神望向太子,欲言又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