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离婚后,我成了首富[八零] > 离婚后,我成了首富[八零] 第26节

离婚后,我成了首富[八零] 第26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离婚后,我成了首富[八零]!

有了冰棍车的宋绣和宋泠,斗志更加的昂扬,三十七八度的高温都阻止不了两人赚钱的决心。但晚上结束后,就有点蔫蔫的,被累也被热到了。

“走,带你们去南门小广场睡觉去。”宋锦见两人无精打采,有点不忍心,想了一招。

宋泠抬起头:……我没听错吗?小广场是可以用来睡觉的吗?

等到她们拿着凉席,拿着枕头,走到南门小广场一看。哟呵!一家一家的,位置都快要占满了!

南门小广场并不算大,也是柳市建造得比较早的一个市民活动点。其实在宋泠看来,这个小广场和后世的完全没法比,充其量就是城市放大版的“坪”。现在看到大家都抱着家里的席子直接铺到地面上,然后或坐或卧的聊天,就更像了!

她默默的眨眨眼,好吧,就……还挺有趣的。也只有现在这个时代,可以有这样的场面。在后世,怎么可能这么多不认识的家庭一起露宿小广场?

宋锦和宋一成带着宋绣宋泠找了一块边角上的空地,把席子铺上去,放上枕头。

“来,休息一会儿。等散了热,我们再回家。”

宋泠好奇的在席子上坐下。其实这块小广场白天被太阳暴晒,地面比家中地面还要热,但好在是露天,没有室内的烦闷,风一吹还是很舒服。

她躺在竹席上,看着头顶的夜幕。现在空气好,夜色非常通透,还能看到朵朵云朵,星辰璀璨。大人们聚在一起聊天,还有下棋和打扑克的,而周围的孩子们在嘻戏,一阵阵欢笑声传来。

“泠泠不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吗?”宋锦问。她现在有点担心她女儿的交友情况,好像自从进了城之后她就没和同龄的小朋友们玩过,倒是在乡下时和宋英宋莲俩姐妹玩得不错。

宋泠看了一眼那些闹腾的小孩子,有点嫌弃,枕着手臂幽幽的道:“妈妈,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都可以自己赚钱了。”

宋一成噗嗤一笑,对着她姐点头:“可不是,我们家泠泠现在可是个小富婆。”他转过头去问:“小富婆,打算什么时候请我们吃顿饭啊?”

“嗯,择日不如撞日,要不就明天吧。”宋泠翘起嘴角,大方的应承下来。

“放心吧,姐。”宋绣看出宋锦的心思,安慰她:“等到九月上小学了,泠泠认识了同学,就会有玩得来的小伙伴了。你现在有啥好担心的。”

宋锦这才放下心来,拿了一把大蒲扇,一下一下的给她扇着风。

宋泠舒服的眯起眼,凉风习习,她竟然在喧闹声中就这么睡着了。不知道过了多久,迷糊中感觉有人背起了她,然后听到有人小声说:

“轻点儿,别吵醒她,这几天这孩子累坏了,让她好好睡一觉。”

是熟悉的声音,宋泠找回了自己的安全感,继续沉沉的睡了下去。

第31章

广州十三行。

凌晨到上午,这里是全国各地批发客的倒货天堂,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而中午一过,批发客们散去,但档口老板和雇员们也并不是立刻就能回家睡觉,他们只能稍事休息后再继续忙碌,忙完了才能回家。

黎姐就是其中一员。她原本是一家老牌国营纺织厂的员工,前几年听到国家允许个体户注册经商之后,毅然从效益很不错的厂子里辞职下海,成为这十三行中最早的一批档主。一开始的时候,起早贪黑,而且那会儿国家的政策还不算太稳定,风声一日三变,当时所有人都觉得她疯了,但只是短短的两三年过去,她就成为了这一批个体户中的佼佼者,万元户!所有的人又都觉得她有眼光、有魄力。

人生,就是如此的充满了戏剧性。

黎姐忙完上午的生意之后,短暂的午休一下,然后就要开始处理一些老客人的电话订单。这是她每天的固定工作,顺着BP机上留的电话,一个个的打过去,记下来他们都要些什么货,如果是有现货的就立刻打包,再让档口里的小工拖过去火车站办理货运。

这个时候,肥仔拿了十把折叠伞过来:“黎姐,柳市那位宋同志要的十把伞,说送到你这儿,你收好哦。”

“知道了,放这儿吧。”黎姐头也不抬的道,忙不过来。

“阿水,去大头聪那儿让他把这些太阳帽送过来。”忙完后,她吩咐自家档口的小工,把详细的货号款式报给他,想了想,叮嘱一句:“再问问大头聪,有什么卖得好的新款也可以拿一顶过来,一起给她发过去。到时候我来和他结款。”

阿水笑道:“黎姐,你对柳市那位姓宋的女同志还真是挺好啊。”

很多客户都会和档主联系,把自己在不同档口拿的货放在一家,然后麻烦那家的档主一起打包发货,这样可以节省运费成本,但一般也是和肥仔一样让他们送过来,自己不会帮忙去拿的,忙都忙不过来呢。

黎姐笑道:“当时这批太阳帽是我帮她联系的嘛,她没有大头聪的BP机号码。大家都是女人,知道女人做生意的难,就顺便帮一把咯。而且,我觉得那位妹仔,以后肯定能发达。”

“那倒是。”

阿水记得宋锦,第一是因为她长得是真漂亮,又年轻。还有就是她也挺有魄力,才合作一次,就敢放心的全款打过来要补货。他们很多老客户,都是自己亲自来广州来了几趟,也合作了好几次之后才敢这样操作,像她这样的还是相对比较少的。而宋锦呢,这次直接汇了一笔款来,结了货款后还剩余不少。黎姐联系上她,她说汇款的时间太长了,补货等不及,索性先存在黎姐这儿,下次补货直接扣,不够就再补。

阿水也只能感叹一声,有魄力!

他又道:“柳市,小城市都没听过,她卖得倒还不错。”要的还都是一些比较高价的时髦货儿。

“这货,也得看谁卖。”黎姐淡淡的道,“脑子机灵的,在哪儿都能卖得好。脑子不好使的,在大城市也未必能卖得那么好。你又不是没见过。”

现在虽说社会上开玩笑说十个个体户,九个半是赚的,但这还有半个是亏的呢。黎姐也见了不少。

“行嘞,黎姐,那我就去拿货了。”

“去吧,早点回。”

广州到柳市的车程是二十一个小时,阿水打包好的这批货,跟着火车晃晃悠悠,第二天下午就到达了柳市。宋一成早早的就在火车站等着卸货接货,然后大包小包的给扛回了家。

这批货里有长筒丝袜有短袜,还有折叠伞和各式各样的太阳帽。

长筒丝袜现在是锦泠商铺的主打商品——自从周楠这一波在柳市称得上是最时髦的人开始穿之后,这个东西就渐渐的在柳市流行了起来。从小圈子到大社会,好像忽然一下子,所有的年轻女同志们都想要有一双这样的长筒丝袜来配自己的凉鞋和连衣裙。而宋锦也终于尝到了真正的大甜头——她在几天前,忽然迎来了长筒丝袜的大爆发,几乎每天都能卖出去几十双。卖到后面,已经没有现货了,为了避免顾客失望而归,宋锦灵机一动想出个方法:

“这样吧,你们如果相信我的话,可以先付一半的定金,我马上去调货。不过因为我卖的是广州货,所以需要点时间,快的话三四天,慢的话一个礼拜左右可以到。”

这样收到的定金还可以直接用作自己的货款,解决资金周转问题。有时候,她都觉得自己还真有点小聪明!

“同志,我们就是知道你卖的是广州货,所以才来的。”

大家都很信任她,没犹豫多久就付了定金。宋锦专门准备了个本子,每收一个就记一笔账,记一笔就给别人看一下,确认无误,做得很仔细。

忙完后,她才想起来问一句:“对了,怎么这几天忽然一下子都要来买长筒丝袜啊?”

以前生意虽然也不错,但这次好像是一下子爆发了一样,所以她都没有备好货。而且她观察了一下,不单是自己家,还有别家的长筒丝袜这段时间卖得都很好,而夜市街上一夜之间也多了好几家卖这个。

“你不知道吗?”姑娘惊讶的反问她:“前几天,电视上播了一个香港电影,里面的女主角,就穿这种长筒丝袜。所以现在大家都在找呢。我也是听人说你这儿的质量比较好,所以才特地过来买。”

宋锦恍然大悟。她的确很久没看过电视了,也没这条件。以前程家有一台黑白电视机,花了整整一千多买的,在整个县城都算是最早用上电视的一批,让田彩霞炫耀了整整一年。现在陆姐家没电视,她自己要看的话就去领居家瞟几眼。而宋锦这些日子一到晚上就在外面,根本没什么时间去。原来是托了电视的福!

这也提醒了她,有空的时候一定要把电影电视都补一补,要是追不上潮流了可就糟糕了。

最后算下来,在宋锦这儿预定的顾客都有六十多个,而且后续还一直在增加。这也是她把身上所有的能动用的钱都一次性的打给了黎姐的原因——相比于邻市,广州太远了。汇款加上货运的时间有点长,而时间现在对于她来说,就是金钱。

这是宋锦充分的交出自己的信任的一个举动。而黎姐,也用善意和周全回报了她的信任。她看到了货里面有很多新款的太阳帽,不由得的感激对方。

这批货里面不仅有自己要的东西,还有宋一成要的东西,接下来他又要带着这批货去到各个乡上赶集了。而除了这些,宋锦还从隔壁市给他找了不少的货,可比前几次要周全多了,活脱脱的一个卖货郎。

把东西都分分好,她才来得及去看这批新到的太阳帽。除了自己要的那几个款,黎姐给她寄的那些新样品看上去都还不错,也正好是自己急需的,东西要多样化才能留住人。

宋一成有点羡慕:“别看乡下卖得多,但说起利润高,还是这些东西可以卖得起价。”

一顶帽子就能赚个十几块钱,他卖个几十双袜子才能抵得上。

“每种生意都每种生意的做法。”宋锦瞥他一眼,“这些帽子虽然赚钱多,但量却不一定能卖起来,只能作为吸引人的招牌。真正能走量的,可能还是这些利润没那么高的。”

她指了指那几款简单大方的花布遮阳帽,这些一顶也就赚个三到五块钱,但相应的,售价也低。就像是她现在铺子上的蕾丝锦纶短袜,虽然比不上长筒丝袜利润高,但售出稳定,根本不用她操心,每天轻轻松松的卖几十双。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长筒丝袜一开始夺人眼球,吸引人过来,这些短袜也不会卖得这么好。

这么一想,宋锦觉得自己摸到了一点做生意的门道。她也不吝啬把这些自己想到的分享给宋一成。听得宋一成连连点头,早就知道他姐是他们宋家最聪明的,反正听姐姐的话,总是没错的。

陆冬林在旁边听着,也点头表示赞同,并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对,小锦这脑子也不知道怎么长的,就是聪明。如果是我要买帽子,我也会选择这顶花布的。”

她拿了那顶向日葵花朵图案的花布遮阳帽:“那几顶帽子虽然很好看,但是我可不敢戴出门去,太招人眼了。就算是年轻姑娘,保守一点的估计也是不敢的。但这顶就可以,好看又简单,大大方方。”

自从宋一成和宋绣来了后,她就把“小宋”的称呼送给了宋一成,改叫宋锦为小锦。

“陆姐,你喜欢就送你了。”宋锦不容她拒绝,直接给她戴上:“嗯,的确好看!就几块钱的事儿,咱俩谁和谁啊,对吧。要不收,我还就生气了。”

正好这款帽子是她补的货,不止一顶。

陆冬林听她这样说,也不和她客气,大方收下了,满脸带笑。所以说,怎么自己就愿意和宋锦来往呢,她说话舒坦,让人听着觉得舒心呐!而且做事情也很大气,就拿他们在自己这儿吃饭这件事来说,自己当时也没有想着赚什么钱,定了个很便宜的伙食费标准,宋锦姐弟俩就知道时不时的买肉买菜买点卤味回来。如果换成是那种觉得自己交了钱就是大爷还挑三拣四的人,她才不搭理呢。

这不,厨房里还放着宋一成刚带回来的两斤排骨,陆冬林暗自决定,晚上再多做两个菜。

陆家吃晚饭一般在六点左右,为了照顾宋锦,陆冬林特意把晚饭的时间往前面提了二十分钟。吃完陆姐精心准备的晚餐后,他们就正好带上货去出摊。

刚摆好不久,周楠就带着她的表姐过来了。

“你们可算是来了,我表姐在家都催了我好几趟了。”周楠道。

“我可没催你。”表姐眨眨眼,一脸正气,“我是看你做事情磨磨蹭蹭,所以提醒你一下这个习惯要不得,得改改。”

周楠翻了个白眼。

宋锦忍俊不禁。上次她们就过来了,据周楠说她表姐是省城人,但是在省城居然都没看到这种款式的太阳帽,总之把宋锦好一顿夸。

周楠也看到了好多新款,忍不住又开始试戴起来。

“好看吗?”表姐戴上那顶带花朵的大草帽,还特意从包包里掏出自己白色的蛤蟆镜来配,问大家。

宋锦赞叹:“好看,像是画报上的明星。”

周楠也点头,她这个表姐虽然有点娇气和矫情,但的确眼光是不错的。

表姐得意的抿嘴一笑:“我就是看了电影里都是这样搭,之前在省城的时候就一直找这样的帽子,没想到倒是在你这儿找到了。”

趁着她在不停的试戴的时候,周楠把宋锦拉过来悄悄的说:“我表姐有钱,待会儿该多少钱就多少钱,千万别给她算便宜。”

她非得让表姐在这儿荷包出一回血才行!

宋锦:……

她轻笑,眼睛朝她眨一下,表示知道了。

表姐最后要了一堆东西,太阳帽就要了四顶,说要回去送人,还有几双长筒丝袜。宋锦按原价报给她,结果表姐连价格都没还,直接就付钱了。

周楠:……这个傻憨憨,白嘱咐了。

倒是宋锦觉得过意不去,送了两双蕾丝锦纶短袜给她。

她俩在试戴的时候也吸引了别人来看,等到两人付完钱走人后,也有姑娘开始叽叽喳喳的围了上来要试戴。不过的确就像是她们在之前分析的那样,对于那些造型比较夸张的大帽子,大家也都是试一试,就放下了,虽然眼里是掩饰不住的喜欢,但最后能让她们打开荷包付款的,还是那几顶简单大方的花布帽子。

宋锦估计,这大帽子,也就再卖个十来顶,除非是和长筒丝袜一样,能让大家在电视上看到,才会一窝蜂的想要买。

但即使今晚只卖出去两顶大帽子,她的收入也依然是很可观的。

“哇。”宋泠趴在床上看着妈妈数钱,好几百呢。她妈已经连续几天收了好几百了,但今天又比昨天还要更多一些。

“这些是要后续做货款的。”宋泠把大头拿出来放好,看看剩下的也很满意:“看来下个月我们就能买上风扇了。”

再攒一攒,电视机也不是梦。

她一转头,看到女儿羡慕的眼神,不禁好笑:“怎么?你们今天卖得不好?”

“怎么可能?都卖光了!”宋泠骄傲的挺了挺胸膛。

自从她们用上了外公和舅舅的爱心冰棍车之后,就轻松多了。不仅装得多,还好推,小姨再也不用脖子上挂着个箱子满城的跑了,就连她,使点劲儿都能推得动。而且那个冰棍车蓝白相间,还挺吸引注目,都不用她们开口,就会有人主动围过来要买,效果非常好。

只不过,这中间也发生过一场小风波——在她们晚上卖了一段时间之后,也有人盯上了晚上的市场。在她们来拿货的时候直接在门市部外面敲门,也要拿货。

林素娟无奈,只能放人进来。毕竟她本来就是冰棍厂的职工,负责的也是门市部的工作。而且她不想让自己私下收了钱的事情被别人知道。

来的同样也是卖冰棍的一个男人。他前两天晚上在夜市街看到有人卖冰棍,心里就有点犯嘀咕了。今天特意趁这个时间点在门市部外面蹲了一个多小时,才看到门市部的营业员林素娟返回来开门,放了一大一小两个女孩子进去,就是每天晚上在夜市街卖冰棍的那两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