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欲买桂花同载酒 > 欲买桂花同载酒 第46节

欲买桂花同载酒 第46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欲买桂花同载酒!

阿桂和方喻同早就想找地方落脚,如今陈爷爷将一切都打点得妥妥当当的,两人自然高兴。

再则在南马村共患难时,他们就已将陈爷爷当成了彼此之间的亲人。

方喻同没有推脱,拍胸脯表示:“陈爷爷,租这房子的银钱我来出。”

阿桂在旁边笑着摇摇头。

这小孩,优等的赏银连边儿都还没摸着呢,就忙着许诺这个许诺那个。

陈爷爷也笑,“你这孩子,哪来的手段挣钱。倒是别小看爷爷我,我如今每日都点了豆腐拿去外头街巷叫卖,买的人可不少哩!”

阿桂倒是知道陈爷爷以前在村中就是专门做豆腐的,手艺不错,大人小孩都爱买来吃。

“所以你俩孩子不必操心这银钱的事,我能靠点豆腐将我儿女们都拉扯大,如今也自然能养活你们。”陈爷爷笑起来,眼尾都是褶皱。

虽然他已年迈,点豆腐不比年轻时候,如今吃力许多,但他倒是更舍不得这两个孩子。

阿桂将手在袖口上擦了擦,笑道:“先不说那般多了,我将这鱼宰了,好不容易重逢,咱们好好庆贺一下。”

方喻同眼睛一亮,连忙跟在阿桂身后,咳了咳道:“阿桂,我记得你说过,你最爱吃鱼。”

所以,他才腆着脸皮,找山长要了这条生鱼。

阿桂完全不知道他脸皮这般厚,不然,定是要说他的。

如今只是点头随口道:“是啊,我知你记性好。对了,你去将火烧旺些,天儿冷,咱们炖个鱼汤暖暖身子。”

“好嘞。”方喻同挽起袖口,连忙去捡柴火。

……

两人退了客栈的房间,终于在嘉宁城定居下来。

嘉宁书院要等开了春再开课,所以方喻同这些日子仍旧无所事事。

阿桂没来得及找别的活儿干,跟着陈爷爷学了学如何点豆腐。

等陈爷爷点好了豆腐,方喻同便陪着她一块走街串巷去卖豆腐。

毕竟陈爷爷腿脚不便,还是他俩去更轻松些。

几日下来,两人对南角楼这片已然十分熟悉。

转眼就到了小年这日。

两人仍旧卖完了豆腐,方喻同正闷头数着手板心里的铜板,嘴角忍不住微微咧开。

阿桂笑着戳了戳他脑袋,“瞧你这财迷样儿,开了春就马上是读书人了,如何还这般见钱眼开。”

方喻同轻哼道:“这可是你教我的,我读书可是朝着‘书中自有黄金屋’去的。”

阿桂无奈,“你可别说是我教的,免得以后你们书院的老师要来找我麻烦。”

方喻同嗤笑出声,晃了晃铜板串儿,歪头问她,“阿姐,你上回不是想吃糖瓜儿么?咱去买。”

他拉着阿桂兴冲冲要去。

阿桂任由他拉着,纠正道:“不是我想吃,是灶王爷想吃。”

方喻同一愣,回头看她。

阿桂指了指街巷两旁,偶尔能看到几户正在扫房擦窗刷洗锅瓢的人家,还有不远处张三娘那生意比平日里火爆许多的烧饼摊,“今儿是小年,你忘了?”

方喻同挠挠头,不解道:“记这作甚?”

“小年要祭灶王爷,买些枣和糖瓜儿,叫他吃了嘴甜。”阿桂解释完,好奇道,“你家从前不弄这些?”

方喻同闷声说道:“我爹只叫我读书。”

阿桂没再说话,只揉了揉他脑袋。

两人在街上采买置办完年货,不仅今儿赚的铜板全花光了,前几日的也都用了出去。

就连阿桂一直攒着捏着的碎银,也花了一小半。

鸡鸭鱼肉瓜果火烧都买了一些,带回去祭灶。

又裁了几匹好布,给方喻同还有陈爷爷做新年衣裳。

经过书坊,阿桂又一并将方喻同来年入书院要用的笔墨纸砚也一并采买了。

趁着年节这会儿,还能便宜一两分。

回了家。

陈爷爷早就乐呵呵地等着了。

大家一块将请回来的灶王爷神像贴在灶锅旁边,正对着风匣的墙上。

又将买回来的糖瓜儿、火烧等一应物品都摆放在桌案上。

还要磕头祝祷。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因“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这磕头的事儿就由方喻同来,阿桂在旁边看着,化了纸钱纸马之类,一并送灶王爷神像焚烧“升天”。

祭祀完,便开始忙活小年夜饭。

阿桂炖了羊肉火锅,将卖剩下的豆腐一并放到锅里煮。

今日祭过灶的吃食也都不能浪费,全都洗净了,除了糖瓜,其他都能留着待会儿涮着吃。

虽然穷,但这小年夜也不算太亏待自个儿。

大碟小碟数起来,仍有十多样。

阿桂刚准备好,擦完手,就听到有人敲门。

原是邻居林家。

林家男人去得早,只剩一对孤儿寡母,日子过得清苦,人却十分好。

只见林母端着些瓜果、胙肉,特意送过来。

阿桂自然也不会让人吃亏,送了些糖瓜儿和半只鸡给她。

说来也巧,这林家的孩子和方喻同相同年纪,居然也十分争气地过了嘉宁书院的考核。

两人开了春,都将一块去嘉宁书院读书,所以阿桂她们和林家母子的关系也比巷子里其他人家关系更亲近些。

送走林母,阿桂端着她送来的吃食,到正屋里叫大家一块儿吃小年夜饭。

方喻同闻着香味早就勾得馋虫难忍,这会儿迫不及待地坐上桌来。

阿桂瞧他那小馋猫样实在忍不住笑,“去了书院,你可不能再这馋样,会叫人笑话。”

方喻同不置可否地撇撇嘴,否认道:“书院又没有你做的吃食,我才不会馋。”

阿桂笑着,趁羊肉锅煮开了,又捏了些馎饦放到里头泡着吃。

方喻同吃得欢畅,尝试着夹了一片放到嘴里,眸子瞬时亮了许多,“原来这馎饦泡到羊肉锅里是这般滋味,简直一绝。”

陈爷爷活了一辈子,也没这样吃过馎饦。

笑眯眯得嘴都不合拢,“阿桂,你这手艺若是去开个小饭馆,定会扬名。”

阿桂谦虚地笑道:“怎会,不过你们吃惯了我做的,才会如此喜欢。”

方喻同囫囵着嘴里的馎饦,还不忘晃着木箸说道:“我知这个词儿,叫...爱屋及乌!”

阿桂笑道:“是,你倒越来越有读书人的样儿了。”

方喻同又往嘴里塞了一片羊肉,感慨道:“若是能日日都过小年便好了。”

阿桂唇角笑容微微一凝,听着他没往心里去的这句话,反倒有些心酸。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她没说。

他们会觉得格外好吃,大抵是因为很久没吃肉了。

平日里为了省银钱,他们大多只吃素菜。

如今小年夜,才难得开一次荤。

阿桂默默凝视着方喻同的眉眼,心里忖着,书院的伙食应当比家里好。

盼着他去了书院,能长得更高、更快。

……

过完小年,离新年只差几日。

嘉宁城便更热闹了。

阿桂和方喻同仍每日都出去卖豆腐,这是如今唯一有进账的活计,舍不得停。

卖完豆腐便到了晌午,便回家忙着扫尘土、糊花窗、贴年画之类。

因院子小,又入住没多久,所以到了腊月二十八,家里就已扫完了尘土,只剩新桃符没换。

方喻同和阿桂这日便上街去采买,居然看到不少摆了字摊在长街上写桃符的。

一个个都还是少年模样,穿着嘉宁书院统一制式的衣袍,一水儿的青灰色。

而且各个字摊前排队的百姓还都不少。

阿桂拉着方喻同随意找了个人少的字摊等着。

说是人少,但仍有十来人围着。

她诧异道:“怎的人这般多?”

方喻同也撇了撇嘴,悄悄拉住了阿桂的手,“别走散了。”

阿桂点头,听到后头有个中年男子说道:“你们俩是刚来嘉宁城的?”

等着也是无聊,阿桂就与他攀谈道:“是啊,这位大叔,这到底是怎的一回事?”

中年男子笑道:“说起来,这也是咱嘉宁城独有的一道风景线了。这些都是嘉宁书院的学生,来这儿摆字摊也是书院给他们的一道年关考。谁卖的桃符最多,就能拿一个优等。”

阿桂恍然。

这桃符卖得好,自然是要字写得好,所以嘉宁书院这是用别样的方法考校学生们的字写得如何。

再则也可让他们年关这些日子也不会懈怠了练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