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傅沅的后宅生活 > 傅沅的后宅生活 第31节

傅沅的后宅生活 第31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傅沅的后宅生活!

等到送走客人,老王妃才将手中的茶盏重重搁在桌上,胸口因着生气不停地起伏。

梁嬷嬷上前替她顺了顺气,宽慰道:“您消消气,二少爷自小就是这样,性子一上来,再多的规矩都不顾了。他心里头,还是敬重您这个祖母的。”

听着梁嬷嬷的话,老王妃看着梁嬷嬷,沉声道:“我是气他知道他兄长的性子,却是一点儿都不劝着。咱们王府,难道要兄弟阋墙,叫满京城的人都看了笑话?”

老王妃一个气不顺,咳嗽起来,梁嬷嬷忙倒了茶水上前伺候着她喝下,好不容易才回转过来。

梁嬷嬷使了个眼色,叫屋子里伺候的丫鬟婆子全都退了下去,这才低声开口道:“您忘了当年的事情?若不是因着那件事,二少爷何至于变成如今这样凉薄的性子。”

“事情都过了十五年,他还放不下。当年旭哥儿也才八岁,哪里有那样狠毒的心思,不过是被身边的乳母翟嬷嬷教唆了。”

“这事情不是查清楚了?翟嬷嬷被王爷当着满府下人的面杖毙,一家子也都被发卖出去了,还牵扯上旭哥儿做什么。怎么,这事情府里还有人私下里议论?”

老王妃说着,语气中带了几分不满,她从来都不信,旭哥儿小小年纪,就敢做出残害幼弟的事来。更何况,这些年旭哥儿处处让着砚哥儿,尽足了兄长的本分,便是王爷也挑不出错来。

梁嬷嬷听老王妃这样说,心里有什么想法也不敢再说下去,只回道:“王爷治家严,府里没人敢议论,只老奴琢磨着这事情在二少爷心里怕还没过去,若是王妃能时常劝劝就好了,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再大的误会也过去了。”

梁嬷嬷提起王妃陆氏来,老王妃哪里能不明白她话中的意思。只是,她这侄女平日里对她孝顺恭敬,可唯独这事情,她怎么劝也听不进去。闹得现在两个儿子好像只旭哥儿是她亲生的一样,而对砚哥儿,却是疏远苛责得很。

老王妃一想到这些就直叹气:“当年就不该去奉国寺,不然也不会出了这样大的事情。”

当年老王妃去奉国寺上香,谁也没料到等到回府的时候府中竟是出了大事。

旭哥儿和砚哥儿玩闹,不知怎么就走到了冰室里,还将砚哥儿关在了冰室,若不是伺候的人寻不着砚哥儿,满府找了起来,也不会发现了冰室里早就冻得晕死过去的砚哥儿,才将人救了出来。

王爷回府知道此事,当场就拔出剑来,倘若不是被赶过来的王妃陆氏护住了,旭哥儿的性命早就没了。

因着这事儿,王爷笃定旭哥儿生性狠毒,这些年对旭哥儿很是疏远冷漠,对砚哥儿却是纵容的很,甚至能叫人觉出几分溺爱来。

旭哥儿自幼在陆氏跟前长大,而生了砚哥儿之后陆氏身子不好,精力也不如从前,砚哥儿自小就是跟着乳母长大的。

再加上后来查清楚旭哥儿是受了嬷嬷的挑唆,才差点儿害死了自己的幼弟。陆氏心里便偏袒了几分,觉着倘若不是小儿子一直揪着这件事不放,王爷也不会这些年待大儿子这般冷淡。

再加上砚哥儿自打经了那件事之后性子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凉薄得很,又不是个会讨好人的,母子之间处的倒比陌生人还要冷淡。

如今又出了这样的事情,老王妃哪里能不担心。

“你随我去沧浪院,看看世子去。”老王妃从软榻上站起身来,对着梁嬷嬷道。

梁嬷嬷忙扶着老王妃出了观秋堂,一路朝世子所住的沧浪院走去。

这边发生的事情早有丫鬟回禀了王妃陆氏,陆氏听了身子晃了晃,差点儿就跌倒过去,幸好是身边的嬷嬷眼疾手快扶住了她。

陆氏稳了稳心神,才急忙问道:“怎么回事,好好的怎么就起了争执,还被打伤了?那姜绍本就纨绔,是个不着调的,跟着的人怎么不拦着些。”

等到丫鬟将宋淮砚就在跟前却是一点儿都没劝着的事情回禀之后,陆氏脸上便露出一抹怒意来:“都是亲兄弟,他也不劝着些,非要叫旭哥儿被人打伤了才如了他的意。”

“你去,叫他到我这儿来,我倒要问问,这些年旭哥儿是哪里对不住他。”

陆氏说完这话,却见着屋子里的人全都站着不动,当即就怒道:“怎么不去?”

见着她动怒,屋子里的丫鬟婆子全都跪了一地,肩膀颤抖着,却是没人敢去。

府里人人都知道,这王府里最惹不起的不是世子,而是二少爷。不说王爷对二少爷有多偏爱,单单说二少爷的性子,说是心狠手辣都不为过。之前有个丫鬟不知为何冲撞了二少爷,就被二少爷叫人杖毙了,死的时候身上连一块儿好肉都没有,她们哪里敢凑上前去,除非是不要命了。

好半天,方才回话的丫鬟才支支吾吾道:“回禀王妃,方才二少爷从老王妃院里出来就亲自进宫去请太医院的院正大人了。”

陆氏听着这话,冷笑一声,语气中满是嘲讽:“这会儿他倒是会做好人了,装着给宫里头的贵人看。皇上是不知他心狠手辣,连兄弟情分都不顾,不然,哪里会这般看重他。”

身边的人虽早就知道王妃不待见二少爷,可这会儿听着这话,心里到底还是有几分诧异。

这哪里是母子,分明是仇人,便是对待仇人也不外乎就是如此了。

老王妃去的时候,就见着王妃陆氏坐在宋旭的床前一个劲儿的抹泪,当下就沉下了脸来。

“哭什么,白白的添晦气,不是说只伤了腿吗?”

“姑母。”陆氏见着老王妃进来,忙擦了擦眼泪,站起身来福了福身子,叫了声姑母。

老王妃看着她红肿的眼睛,到底是没忍心当着这么多丫鬟婆子的面训斥她。只出声道:“砚哥儿去宫里叫太医了,你也别太担心。”

听着老王妃说起小儿子来,陆氏脸上闪过一抹不自在来,眼中也冷漠的很。

老王妃见着她这样,挥了挥手叫屋子里的丫鬟婆子全都退了下去,只留了梁嬷嬷在屋里伺候。

“你心里怪砚哥儿,可这些年你扪心自问,你这当母亲的是怎么待他的。”

“但凡你对他关心些,有对旭哥儿一半的好,今个儿他也不会一点儿都不顾自个儿的兄长。当年,王爷是差点儿拿剑砍了旭哥儿,可你这当母亲的也......”

陆氏听明白了老王妃未说完的话,心里更是有些难受。她之前哪里没想过要好好待他,只是旭哥儿每每因着他叫王爷怪罪,王爷的心偏的没边儿了。若不是她护着,这世子的名头就落在砚哥儿的头上了。

兴许那道士说的没错,这儿子原本是不该投到她肚子里的。只是阴差阳错才到了王府里,他们母子本没情分,强求也求不来。

不等陆氏开口,外头就有嬷嬷进来,回禀道:“大奶奶来了。”

陆氏听着,微微皱了皱眉,对于这个儿媳,她一直都不怎么喜欢。更别说自打进了王府,阮氏一连生了两个女儿,至今都没生出个儿子来,她就更不喜欢。

只是碍着靖安公府,才不得不给她几分颜面罢了。

阮氏进来的时候,脸上满是着急和担心,她在耳房陪着倩姐儿玩闹,哪知外头有嬷嬷进来,说是世子爷被姜皇后的弟弟给打伤了。只得将倩姐儿交给乳母照顾,自己急急忙忙赶了过来。

阮氏福身请安后,才走到床前,看了宋旭半晌,眼圈一红,强忍着没落下泪来。

“可请太医了?”阮氏对着一旁的嬷嬷问道。

“二少爷进宫去请太医院的院正大人了,过会儿就来了。”

阮氏听了,眼底微微露出一丝诧异来,却是什么话都没说。

自己这小叔向来和丈夫不和,怎么今个儿却是......

对于这个小叔子的性子,阮氏从来都没摸透过。只是,心里却并不和府里的人一样,觉着这个小叔子心狠手辣,想要取代了丈夫的世子之位。

在她看来,小叔子对世子的身份,似乎并不上心。

只一会儿功夫,太医就来了,看过之后,说是宋旭腿上的骨头断裂了,要养上半年才能好。

阮氏沉默了一下,心里却是松了一口气。

她知道这些日子王妃想将自己屋里的大丫鬟给了世子,如今世子伤了腿,多半是不能了。

这边,傅沅随着祖母回了宣宁侯府,一连好几日,她的脑海中一直重复着之前观秋堂的那一幕。

那个人在南安王府,处境似乎和她想象中不一样。

傅沅更好奇的是,他本是皇嗣,怎么就被养在了南阳王府。

这两日她不着痕迹问过几次万嬷嬷,听万嬷嬷的话,好似京城里所有人都认为,宋淮砚是王妃陆氏亲生的儿子。傅沅反复琢磨,也没琢磨出头绪来。

傅沅叹了口气,将手中的书放在面前的檀木方桌上,拿起桌上的茶盏喝了起来。

才喝了两口,就见着丫鬟怀青从外头进来,手里拿着一个雕工精致的红木盒子。

傅沅带着几分疑惑看过去:“这是什么,可是哥哥派人送来的?”

怀青表情变了变,半天,才低声道:“姑娘,这是南阳王府的二公子派人送到门房的,说是之前在燕誉轩不小心打碎了姑娘的砚台,所以陪姑娘一个新的。”

傅沅先是愣了愣,才点了点头,心里却是忍不住哀嚎一声,打碎就打碎了,她哪里叫他赔了?

☆、第45章 砚台

怀青见着自家姑娘脸上的表情有几分不对,也忍不住问道:“姑娘前些日子送到燕誉轩的那台琴式端砚是被南阳王府的二公子打碎的?”

实际上,她也觉着很是不可思议,她记着当时她就在门外守着,也没听姑娘和那宋二公子有什么争执。怎么短短一会儿功夫,就将砚台打碎了。姑娘回来时说是自己失手打碎了,她们也没多问。过了这些日子,今个儿南阳王府二公子突然派人送来了赔礼,她怎么能不诧异。

难不成,还有什么事情是她不知道的。

见着怀青眼中的震惊,傅沅在心里轻轻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将那日在燕誉堂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

“我还以为是哥哥,哪里想到转过头来却是南阳王府的二公子,一时受了惊吓才将手中的砚台掉在了地上。”

怀青听了,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听着其中的缘故,她倒觉着那南阳王府的二公子是个温润懂礼的,不然,也不会特意叫人送了赔礼来。

“姑娘打开看看吧。”怀青提议道,毕竟是特意送来的,姑娘不看也不合适。倘若日后碰着了,问起这砚台的事情来,姑娘什么都不知道也容易得罪人。

听着她这话,傅沅点了点头,伸手打开手中的红木盒子,刚一打开,竟是一下子就愣住了,眼中露出几分惊讶来。

她没有想到,这红木砚匣里放着的竟是一只落款为“洛砚书屋”的端砚。

世人皆知,“洛砚书屋”乃是砚中名款,也是皇宫内造的标识。内造之物在制砚上最重材质,以本色见长,形制简朴大方、庄重、厚实。其雕磨厚重端方,精美规整,所雕云纹飘逸灵动,线条洒脱流畅,刀法遒劲,精细入微。

眼前这砚台,石性温润,质幼而嫩,触摸起来给人的感觉像是婴儿的肌肤一般,握之片时,砚上水滋。方形的砚台上刻有鱼脑冻、玫瑰紫青花、鹅毛氄青花等花纹,像是天上洁白的云朵,色泽清晰透澈,如松软的棉团一样,给人一种吹之欲散,触之欲起的感觉。

傅沅拿在手中看了良久,才将这只“落砚书屋“的端砚重新放入了红木匣子中,抬头看了一眼站在面前的怀青。

“这事情可还有别人知道?”

怀青愣了愣,明白过来自家姑娘话中的意思,忙摇了摇头:“奴婢去时只门房的段嬷嬷在,她给了奴婢这砚台,说是南阳王府的二公子派人送来赔给姑娘的。奴婢想着这南阳王二公子既光明正大送到了府里,便是旁人知道了也没什么,不好再多嘱咐闹出别的事情来。奴婢就只拿了东西回来了,别的什么也没说。”

傅沅听着,点了点头,她和怀青想的一样,与其藏着掖着叫人不要说出去,倒不如坦然收下。

很多时候,都是多说多错,倒不如不说,免得落了话柄叫人起了疑心。

傅沅想了想,心里终究觉着有几分不妥,便放下手中的茶盏站起身来,对着怀青道:“随我去给祖母请安吧。”

怀青明白过来自家姑娘的意思,忙应了声,拿了那砚台跟着出了蕙兰院。

也是,虽说多说多错,可姑娘若是将这事情报备给老太太那就不一样了。

只有这样,往后才不会因着这惹出什么事来。

毕竟,姑娘家的名声是最重要的,姑娘收了这砚台若是被有心人拿来做文章,非要给姑娘安上个私相授受的罪名,姑娘便是满身是嘴也解释不清了。

傅沅不知,在她去宁寿堂的时候,这件小小的事情也很快就传到了黎氏耳中。

传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门房段嬷嬷认的干女儿,名叫红玉的。这红玉只是外院一个粗使的丫鬟,和段嬷嬷认了干亲,为的就是寻着机会好往上爬。

“砚台是南阳王府的二公子送来的,奴婢趁嬷嬷不在的时候,打开看了看,好像砚台上落的是洛砚书屋的款识。”

黎氏听着她这话,微微愣了愣,突然笑出声来:“你这丫鬟厉害,竟还知道洛砚书屋?”

翠儿听着,忙恭敬地道:“太太谬赞了,奴婢幼时随先生认过几个字,后来家道中落才进了府里当差,虽是在外院,可有嬷嬷们指点,奴婢才长了几分见识,不过也只认得那几个字,并不知具体这砚台是哪里来的。”

“你不知就对了,下去吧,往后若再有什么事情,都可过来告诉我。”黎氏说着,就拿起手中的茶盏喝了起来。

大丫鬟翠夏上前一步,拿了赏银给了红玉,红玉得了赏,跪下来磕了个头,声音里满是欢喜:“奴婢谢太太赏。”之后才站起身来,转身退出了屋外。

陶嬷嬷看着红玉离开的背影,眼底闪过一抹不屑来。又是个不安分的,在前院做事是清苦些,可也有一点儿好,少见着主子便少得罪人,便是犯了错也不过是一顿板子了事。可若是进了内院,说不准哪日就丢了小命。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丫头虽不安分些,倒是个机灵的,知道借着四姑娘的事情往上爬。

只是,南阳王府二公子既然敢光明正大送到府里,多半也不是不能叫人知道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