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凤难为 > 凤难为 第5节

凤难为 第5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凤难为!

没什么是吃一顿饭不能解决的,如果真有,那就吃两顿。

他们二人并坐在床边,一起吃糕点,虽是一时无声却在不觉间更添了几分亲近。过了一会儿,李清漪又小声道:“殿下,我有些渴……”

裕王浑然没有被人差遣的自觉,拍了拍自己的脑子,羞愧道:“看我糊涂的,我去给你倒杯水来。”

李清漪轻轻的在后面补了一句:“还是端酒吧,还没和殿下喝过交杯酒呢。”

听到这话,本就羞涩的裕王这下子连耳根都红了,小心翼翼的用眼角偷看坐着的李清漪。

他的目光一时也移不开,只能定定的看着她那羞红的面孔,几乎要生出花来。好半天,他才挣扎着起身,小跑着去倒了杯酒过来,他深深的吸了口气,沉声道:“先生曾经教导我‘夫妻一体’,今日本王与王妃共饮交杯酒,愿与王妃誓‘此生不相负’。”

说罢,他仰头饮了半杯酒,把酒杯递过去。

窗边的烛光微微摇曳,映着窗上的影子也跟着摇晃,火焰烧着烛芯,发出“噼啪”的声响,犹如庆贺一般,屋中一时之间都只余呼吸之声和窗外的轻轻风声。

李清漪石头一样冷硬的心,此时亦是免不了微微一动。她深深的看了裕王一眼,只把人看得面红耳赤,方才伸手接过酒杯,微微颔首,柔声道:“君不负我,我不负君。”

李清漪忽而展颜一笑,把唇覆在裕王留在杯上的唇印上,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第9章 牛乳粥(修)

李清漪甚少喝酒,这次喝得急,很快就被呛到了,咳得脸都红了,好似花蕊中央绽出的一点红来,越见娇艳。

裕王见着这模样,手足无措,伸了手又不敢去碰她,只得在旁又急又慌:“没事吧,要不我去叫人太医来?”

李清漪险些被他这话逗笑起来,连忙仰起头,摇头道:“不妨事的,只是呛到了,没事的。”

裕王越发觉得是自己不好,口上道:“是我不好,不该叫你喝酒。”此言一出,他心里不觉更是羞愧,在他心里,李清漪就是那餐风饮露、仙女儿一般的人,他竟是拿酒水给她,确是大大的不好。

李清漪心里叹了口气,伸手拉了拉裕王的袖子:“是我自己想喝,不怪王爷。”顿了顿,她只得主动开口道,“天色已晚,不若让我伺候王爷歇息?”

裕王顿时犹如被调戏的小姑娘一样跳了起来:“我,我自己来就好了。”

李清漪忍俊不禁,只得看着四体不勤的裕王爷手忙脚乱的替他自己更衣,她则是靠在床柱边上,慢一拍的回忆着看过的画本子上的姿态。

未等李清漪想出些什么,裕王已经急匆匆如小狗似的扑上来。他挺直的鼻尖摩擦着李清漪的琼鼻,灼热干燥的唇径直覆上来,试探似的舔了舔。

烛光昏昏,裕王垂眼望着披散着一头乌发、只着雪白丝绸寝衣的李清漪,一时之间只觉得心跳如雷,情难自禁。

就像是少时,一夜好梦醒来,满怀期待的推开窗,见庭中压满花枝、云霞一般成成叠叠的桃花,那样秾丽繁盛的花朵,那样鲜妍明亮的颜色,那样甜美诱人的芬芳,犹如另一个巨大的美梦在眼前徐徐展开,口干舌燥、心驰神往,只恨不能久留树下,仰嗅花香,俯拾花枝。

李清漪素来是个行动上的矮人,苦心孤诣的撩了半天人,真到了要紧时候反倒是生出几分罕见的羞意来,拉住裕王的袖子,连声道:“灯还亮着呢……”

裕王忍耐许久又生了心火,哪里忍得住,也不给她后退的机会,伸手把挂起来的床帐子拉了来,哑声道:“没事,那些人看不见……”

李清漪靠在他的怀里,不觉的仰起头来,乌发自肩头滑落,露出和寝衣几如一色的脖颈,那露出的一段雪肤在莹莹的烛光中好似当真仿若冰肌玉骨。她瞪大了眼睛去看裕王,潋滟的杏眼含着粼粼的波光,痛得连眼泪都出来了,隔了一层的薄薄的水雾,犹如雾里看花一般朦朦胧胧的。

这一刻的裕王只恨不能整个儿都沉到她的眼波里,沉醉不知归路。他情不自禁的低头吻了吻她的额角、鼻梁、面颊,还有粉唇,敷衍道:“再等等就不疼了……”

说话间,他的乌檀似的长发窸窸窣窣的落下来,像是春天随风来的花粉,蹭着肌肤,凉津津的,微微有些痒。

几句话的功夫,他宽敞光洁的额上和高挺英气的鼻尖都蹭着一层薄薄的汗珠,一不小心落在李清漪的唇上。

她忍不住蹙着眉舔了舔唇,像是贪吃的小猫一般,脑中模模糊糊的想道:是咸的。

只是很快,她就注意不到这咸或者甜了,不自觉的闭了眼,好似被那席卷而来的大洪水淹没,连呼吸都艰难起来,只是喃喃而含糊唤道:“殿下……”

裕王津津有味的含着她的耳垂,应道:“叫我三郎。”

他的声音那样轻,可是随着灼热犹如岩浆的呼吸一同进了耳中时依旧让人情不自禁的颤了一下,好似被烈火焚烧一般的剧痛。

“三郎……”

******

按理,第二日是要入宫拜谢皇恩的,可宫里本就没有主位的皇后,皇帝又素来是个不讲规矩的,因他自己不想见儿子,早早就下了旨,免了这礼,只叫两位王爷和王妃都呆在府中便是。

故而,李清漪倒是沾光睡了个懒觉,等到晨光入室,照得纱帐里也跟着透亮,一室皆明,方才叫人入室,更衣洗漱。

她贴身伺候的乃是宫里拨来的两个宫女,虽与她年纪相仿,但因是自小入宫,皆是知规矩、恭敬守礼,一个叫如英,一个叫如玉,正是出自《魏风·汾沮洳》。

如英年纪最长,生得圆脸细眼,体态丰盈,温柔可亲;如玉年纪较小,粉雕玉琢,娇小可人,聪慧乖巧。

李清漪选中这两个丫头本就含了旁的一些心思,只是后来昨日见了裕王倒又生出些许踌蹴。她漫不经心的看了两个丫头一眼,终于还是暗自叹了口气:罢了,且再瞧瞧吧,到底都是好人家的姑娘,怎好为着一己之私误了人家?

因是新婚,她今日穿乃是大红底金线绣鸾凤的团衫,梳了高髻,上扣金镶宝钿花鸾凤冠,多以红宝和蓝宝镶嵌,正中乃是一直展翅的金累丝镶宝凤凰,身缀红宝,双翅嵌以蓝宝,色彩明艳,栩栩若生。

如英抬手打开妆盒,李清漪从里面挑了一对金环鸳鸯耳坠,鸳鸯扬颈相交,眼部缀以红宝,使她这端庄明艳的打扮也透出些许活泼来。

她装束一新,因着裕王已经提早用过膳食,她也不欲麻烦,自个儿略略的喝了一碗牛乳粥,吃了一些新鲜点心,想着左右无事,于是便叫了府中管事来,令人抬了账本来正房看——她乃是府中王妃,这些本就是她份内之事,早些接手也好。

这一看,李清漪还真是吃了一大惊:当今的长子,堂堂的裕王殿下,竟然可以穷成这样!就连外头瞧着光亮的王府,里头还有许多破败需要修缮的地方。

不过,这也并非没有缘故。须知现今还未立储,今上甚是忌讳朝臣私交皇子,自是无人敢明目张胆的去给裕王送礼,裕王又没个强势可依的母家,手头只有一点儿的亲王俸禄,户部还借故拖欠,自是不够用。偏偏死对头景王因为暗交首辅严嵩,与户部关系甚好,反倒在暗地里得了不少银钱,比起穷酸的裕王来说自是阔绰大气不少。

李清漪许久未曾为银钱忧心,此时一边翻账本一边叹气:这只出不进,这王府还不知能撑多久……

第10章 火腿莲藕汤(修)

因是新婚,今日倒也不须讲官来讲学。但高拱与裕王非比寻常,今日才早早的入府拜见。裕王令人请了高拱入书房,自己则是换了一身赤色盘领窄袖长袍,边上绣云纹,衣袍前后则缀以织金龙纹。他已行过冠礼,此时头戴保和冠,冠后为一面四山型扇,因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一眼望去英气勃然,端得是个少见的俊秀郎君。

高拱素知自家王爷秉性,见他神色里带了几分难言的喜色,双眼都是亮沉沉的,便知那王妃极合他心意,想来这对小夫妻昨日想来很是融洽。常言道“修身齐家平天下”,内宅安稳了,外事才能顺利。他在裕王身上寄望极高,很有几分真心,此时心中乃是十分的宽慰,不由摸着胡子笑道:“见殿下精神大好,臣也放心了。”

裕王少年面薄,闻言面红,更显得眉目俊秀:“是本王叫高师傅费心了。”

高拱笑看了几眼,打趣了几句,随即方才肃容说起正事:“殿下可知,今日朝中出了件大事?”

裕王还满心沉浸在昨夜旖旎之中,闻言微怔,许久方道:“不知师傅说的是哪件事?”

“今日有人上折弹劾首辅大人,历数首辅‘五奸十大罪’。”

因为首辅严嵩暗交景王,裕王与他本就关系疏远冷淡,此时闻言几乎有欢呼雀跃之意,但他瞥见高拱严肃的神色,终于还是收敛了面上幸灾乐祸的神情,开口问道:“不知是哪位大人,竟行如此之举?”严嵩强势已久,朝中党羽遍布,便连次辅徐阶都是垂首帖耳,倒是不知现下居然还出了一个敢弹劾他的人。

高拱缓缓道:“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杨仲芳。”

“您是说杨继盛?!”裕王惊呼出声,满面诧异,“此人乃是严首辅亲自提拔,怎地会如此?”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可是个肥差,没有严嵩点头一般人还当不上呢。

仲芳,乃是杨继盛的字。

高拱点点头,面色微沉,显出几分复杂颜色来:“首辅大人素恨咸宁侯仇鸾,因此人与仇鸾有仇又曾攻讦他,故而才抬手提拔,以示己恩。哪里知道那杨仲芳性孤拐,一心为国,上任方才几日,便写了弹劾的折子。而且,还是是死劾。如今,首辅现今已是气急了,当即就请了旨,让人打断了腿,投入狱中!”

文死谏,武死战。千古不变之理。这是为人臣子最后一根脊梁。

死劾可不是一般的弹劾,这是拿命来赌,上折子的人的潜台词就是“如有半字虚言,愿以命偿”。简直沾着自己的血,拿着浑身最硬的骨头当笔来写折子。纵是严嵩,遇上这么一个人,羞恼之下怕也有几分惊惧。

裕王随即又生疑虑:“父皇如今正在西苑修炼,不见外人,首辅怎地这么快就请来了旨?”

“那,自然是有首辅大人自己的法子。”高拱摸了摸胡子,意味深长的道。

迟钝如裕王,此时也明白过来了:严嵩恐怕是假传圣旨,只是圣心在他,自然是遂了他的心思。

首辅严嵩权重若此且又私交景王,哪怕是裕王也不由心生出几分惊惶之意。他呐呐道:“既如此,想来杨继盛怕是命不久矣了……”

高拱摇头,意味深长的道:“这倒也未必,那杨仲芳不仅是次辅徐大人的学生,再者,首辅那边还有烦心事呢。”

裕王闻言微怔,既感慨杨继盛的孤勇又疑惑:真不知如今京中还有何人能与严家抗衡?只是,他亦是心知高拱的意思:既然严嵩已然交好景王,敌人的敌人便是自己的友党。

高拱抬手指了指外头的李树和边上的树下的黑狗,似有所指,倒是再没有开口,只是躬身礼道:“臣此来也是给殿下提个醒,如今京中风雨骤起,还望殿下万事小心。”

裕王亲自送了高拱出门,回屋时还是若有所思:也不知高拱适才指的是何人。

他这一琢磨,就到了午膳时候。

李清漪一贯会照顾人,在家的时候照顾母亲和妹妹,三妹李清容背地里还偷偷叫她“管家婆”。如今到了裕王府做了裕王妃,自然是顺理成章的把照顾裕王的事情给接了下来。还未到午膳,她就先搁下了没看完的账本,拿了裕王往日的食单过眼,倒也没有叫厨下如何铺张,只是令人简单做了几个菜。

添了一道裕王喜欢的葱爆牛肉,想了想又加了一碗滋补暖胃的火腿莲藕汤。

因下厨的乃是宫里出来的,很有几手。牛肉不同猪肉,需要逆切,一片片薄厚得当,腌得入味后用旺火爆炒,既不过生也不过熟,以碧绿葱丝点缀,浇以秘制芡汁,盛在瓷盘里,色香味俱全,实是令人食指大动。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她与裕王对面而坐,抬眼看见裕王神态茫茫,好似有些食不知味,于是便额外关切的开口问了一句:“王爷可有烦心事?”

裕王看着她关切的目光,心中一暖,稍作思索便把事情道了个清楚。

李清漪闻言却是笑出声来:“高师傅倒是会打哑谜。”她本就生得眉目如画,一笑之下华光灼人,裕王心头急跳,顿时看呆了去。

裕王被她笑得面红,轻声应道:“师傅大约是考校本王,故而如此。”

李清漪伸手拾起筷子,亲自替裕王布菜,口上道:“正好,我最会猜谜。”她顿了顿,抬目看着裕王,微微含笑,明眸皓齿,“李树黑犬,说得不正是李默李大人?”

裕王见她容色殊丽,红唇润泽,吐字犹如珠玉,清脆悦耳,心中实在欢喜极了,只得掩饰的低了头:“李默前年就被罢官为民,这时候怕是使不上力吧?”

李清漪思忖片刻,方才应道:“陆大都督素来视李大人为师,为他上下打点,那继任的万镗又不堪大用。高师傅此来,怕是要提醒殿下——李大人很快就要起复,殿下或可交好。”

裕王呆呆的看着李清漪,闻言不由道:“你连这个都知道?”

李清漪这才回过神来,顿觉自己说得太多,忙低了头掩饰。

偏生裕王还在边上双目发亮的看着她,那神态竟有几分孩童似的洋洋得意:“我就知道我家王妃聪慧更胜男儿,不想竟是连这些竟也都知道。”

李清漪被他这样恳切热烈的目光望着,心头微微一动,竟是生出几分莫名的感觉来——国朝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更是不喜女子谈论政事。却不想裕王这般性子,竟也如此纵着她,不以为忤反倒为她所言而喜。她垂首静默片刻,这才缓缓接着道:“李默大人当初便是因为和严首辅不和而被罢免,若得起复,更不可能与严首辅和好。且他又有陆大都督为助,未必不能和严首辅抗衡。既然景王已引严首辅为援,殿下不若趁此机会交好李默大人,也好与之对抗。”

要说这李默,也是个少见的能与严嵩较量一番的能臣、直臣。他是正德十八年的进士,因性情耿直不畏权贵,先后得罪了天师邵元节、兵部尚书王宪等人,故而仕途颇是坎坷。但他却从不言弃,一步步的从翰林院庶吉士做到了被称作是“天官”的吏部尚书。而且,李默还是从吏部左、右侍郎被提至吏部尚书这个位置的——吏部为六部之首,主管官员升迁任免,为避免官员结党,尚书一职甚少由本部侍郎直接升任,李默算是开了正德初年以来的特例。不过,也正是因为李默就任吏部尚书时数次与严嵩起冲突,引得严嵩记恨,方才会在嘉靖三十一年罢职为民。

好在,李默还有个好学生,不过一年功夫,这么快就又要起复了。

“嗯,”裕王忽然握住她的手,笑了笑,“都听你的。”

李清漪心头一颤,到底没有把裕王的手摆开,只是用另一只手端了碗汤递过去,柔声道:“今天的火腿莲藕汤不错,殿下喝一些吧。”

入秋时的莲藕是入口鲜脆,现下的莲藕却颇有些软糯,还带了点清苦的味道,细品之下却是淡淡的清甜,着一丝的甜与火腿的鲜味融在一起,自舌尖到心尖。

就像是亲吻一般。食髓知味。

裕王很好哄,闻言便放开握住她的手,双手接过汤碗,眯着眼睛笑道:“王妃若是喜欢,多喝一些。”

有了这么一出事情,小太监拿了外头抄来的杨继盛弹劾的奏折递给裕王瞧,裕王也没避着人,干脆叫了李清漪一起来看。

这年头,天下读书人一门心思都要登天子门,学问好的不一定能中进士,中进士的学问必是不错。杨继盛能中进士,自然也算是个才子。为着这奏折,他还特意沐浴斋戒了三日,一腔浩然正气盈于胸,挥笔洒墨,果是写得好文章,里面那句“臣观大学士严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着实是写到了裕王心底里,后头的“臣敢以嵩之专政叛君之十大罪,为皇上陈之”,更是字字如刀的骂了个痛快。

只是,酣畅淋漓的把此文看罢,哪怕是裕王也忍不住叹了口气:“他写了这么一份东西,父皇看了少不得是要气疯的。”他自小就每日琢磨皇帝老爹的心思,一看这奏折就知道是要气疯对方的东西。就算严嵩不矫诏,皇帝必也是要把人打断腿关起来的。

李清漪垂眼细看,纤指在纸上微微一动,声音不自觉的就沉了下去道:“王爷,快令人去请高先生来。”她白玉似的指尖掠过其中的一句,俏脸微白,咬牙解释道,“高先生今日晨间来的,时候尚早怕是未曾看过折子的全文,故而才没有发现。只是,陛下素来多心,若是看到这一句话,怕是要多想。”

裕王心里本还有几分为杨继盛的文采而暗叹,此时顺着李清漪的提醒看去,顿时也是悚然一惊,额上冷汗险些下来。他实在顾不得其他,仓皇的站起身来,衣带匆忙间勾动案上的碗筷,可急切之下却看也不看,只是一连声的吩咐门外的太监,口上道:“快,快去叫高师傅、陈师傅他们来府中一叙!就说是本王有要事相商。”

门外的小太监正好对上裕王急的冒火的目光,哪里敢耽搁,连滚带爬的起来去唤人,他还未跑出院门,便又慌忙跑回来:“殿下,高先生来了,说是有急事要商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