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养女锋芒一一千金嫡女 > 养女锋芒一一千金嫡女 第43节

养女锋芒一一千金嫡女 第43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养女锋芒一一千金嫡女!

宇文莲的话正中安夫人下怀,横竖她们没有承认簪子在她们手中,湘王也奈何不了她们,正好拿这个簪子大作文章。

这母女俩皆是那种一条道上跑到黑的主,只要是自己看中的,管他是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变成自己的就是了,诸如此类的事情她们一向做得是得心应手,于是,安夫人偕女儿回了一趟娘家明远候府。

过不多久,京都就流言四起,传的那是有鼻子有眼的,内容不外乎就是湘王早和宇文莲私订终身,有订情信物白玉簪为证,簪身还有湘王亲手刻的一阕香艳诗词……

这些姑且不说,恰好京里正隐隐流传着顺元帝不日就会为湘王赐婚,赐婚对像中便有宇文家的小姐,安夫人一听,暗喜“天助我也”,这真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安夫人一有功夫就逮着宇文老爷吹枕边风,极力陈述宇文莲与湘王结亲的好处,鼓吹宇文老爷去向顺元帝跪求赐婚旨意,以期让宇文莲当上湘王的正妃。

奈何宇文老爷虽然好色成性,绝对算不得个好丈夫,却不失为一个好父亲,他心里同样装着小九九。

在宇文泰的心目中,几个子女都差不多是一样的疼爱,决不会厚些薄彼,虽然因罗夫人去世后对宇文腾两兄妹多有疏忽,但在他心里,宇文腾是他的长子,宇文凤是他的长女,自是非同一般的得到过他的疼爱,再加上宇文腾委实出色争气。

为人父母的,多少对争气的那个孩子略微偏爱了那么一点,偏爱的同时也是抱以了厚望,所以宇文泰私心认为,真要与湘王结亲的话,还是宇文凤合适一些,理由也充足,其一,宇文凤比宇文莲大,其二,去世的原配和逝世的楚贵妃是好友,兼之罗国公府和湘王走的也更近一些。

因为心里有这些个想法,宇文老爷言语之中不免露出一二点来,结果不光被精明的安夫人看出了一些端倪,便是外人也窥得了一二份,所以就造成了京都里的另一则流言蜚语四起。

安夫人母女想利用众口铄金的舆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充分利用了一把白玉簪,散出了流言,造成湘王和宇文莲有私情的假像。

倘若湘王敢跳出来分辨这是流言,那们她们就把白玉簪拿出来为证,横竖世人皆不知那白玉簪是湘王送给若樱的,料想若樱也绝不会跳出来澄清这根簪子是她的,不然世人会问,既然是你的?怎么落在人家母女手中?难不成若樱还有脸说出是因为她逃跑而弄丢了簪子……到那时候,湘王不娶宇文莲都不行了。

这样一想,母女二人越发的有恃无恐,现在白玉簪在她们手中,那就是湘王赠给宇文莲的定情信物,合该为她们所用,所以这母女二人皆心安理得的把白玉簪据为己有,绝口不提还簪子之事不说,还把白玉簪当宝贝一样的找了一个绝密的地方藏了起来。

可是过不了多久,不知怎地,京里的流言就渐渐的变了,有人言之凿凿地道赠送宇文二小姐白玉簪的人是另有其人,并不是湘王,这样的话如同在沸腾的热油中倒入一瓢冷水,无异于让京城里八卦热情高涨的人炸开了锅,纷纷四处求证那送簪子的人倒底是何人?都想知道那个人的庐山真面目。

与此同时,又有人拿了一根刻有艳词的白玉簪在黑市高价兜售,要价奇高,并直言不讳地道这根白玉簪乃是他向骠骑大将军府里的仆人高价买来的,正是传言中湘王送给宇文二小姐的那根簪子,只是先前的传言做不得准,他手中这根簪子可以证明这赠簪子的人并非是湘王,的的确确是旁人所为!

“嘘!”众人嘘他,谁知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啊?

不料这人很是气愤,觉得自己被冤枉了,为了证实自己所言非虚,竟然当场让人把簪身上的艳词拓了几份下来,四处乱传,艳词内容不堪入目,这里就无须赘述了,只是这艳词打头一入目便是一个冰清玉洁的“莲”字,结尾却是引人深思的一个“韩”字……

哇!一石激起千层浪,先前传这簪子是湘王送的,毕竟没人拿出实物出来,可以说是纯属捕风捉影,如今可谓是“有图有真相”,众人无不想抢购这根白玉簪,姑且不论这根簪子值不值钱,就是这簪子本身的噱头也够吊足人的胃口。

于是,奇货可居,价高者得,有个喜欢香艳情事又有钱的富商出手阔绰,购下此物,同时也澄清了湘王的清白——流言真真是害死人!就说冷峭如玉,矜贵雍容的湘王殿下怎可能干出此等不入流的风流韵事,毋庸置疑这是那些见不得湘王好名声的人泼的脏水……

如火如荼的流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熙京铺天盖地的传开了,全城的以及外城的人无不津津乐道地在臆测,这个“韩”字代表的是谁?

这些个混帐事很快就传到安夫人母女的耳朵中,使得安夫人大为恼火,宇文莲则痛哭流涕。

却也不怪她们,须知,京都贵女的名声多么重要啊?随便一个流言就能让一个贵女辛苦维持多年的好名声悉数毁掉,那些个贵夫人和宫里的娘娘们则是不管流言是真是假的,她们只会觉得无风不起浪,没影子的事谁会乱七八糟的传啊?又不是吃饱了撑的,天下那么多人的闲话人家不传,独独传这位小姐的,定是这女子本身品行不端才会惹人非议。

如此这般,休说宇文莲妄想嫁湘王,便是那些京里的高门大户她以后都甭想嫁了,如果不能快点找出这“韩”字人了结了此事,怕极有可能祸及到宇文本家的其他待字闺中的少女。这就叫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世人都会猜测,谁知道你们家族的女子是不是都跟二小姐一样与男子有私情啊?

起初安夫人铤而走险自己传流言,一是想利用流言的威力迫使湘王就范。二则是她们非常自信握有湘王和若樱的把柄,断定湘王为了自己高贵的身份和颜面,绝对不敢对世人承认,他在簪子上刻香艳诗词这种有伤体面的行为,只能打落牙和血吞,乖乖的娶了宇文莲。

再则就是湘王是龙子凤孙,金尊玉贵,既便是宇文莲跟湘王真的私订终身,那也是宇文莲高攀了,别人羡慕妒忌恨都来不及,最多只会把这当成无伤大雅的凤流雅事来传扬,可若是换成不知姓甚名谁的韩姓人,那可就不好说了,用句不中听的话来形容:谁知道那人的身份是和尚还是道士啊?还是哪个犄角旮旯蹦出来的啊?

所以现如今为这簪子之事弄成这么不堪的局面,也是安夫人母女始料未及的。

但事情并未到此为止,八卦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个个都有追根究底的精神,当下就有那好事者率先提出,这“韩”字不用多想,一定是指的韩国丈府的韩国舅,论人品风流以及下流无下限,京城里的纨绔之弟无人能出其左右。当然,宇文二小姐的二哥的浪子名声亦是不遑多让,可如今人家不是浪子回头了么。

众人突然一下犹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对!韩国舅最喜风月之事,这种艳事怎么少得了他呢?不作它想,一定是他!

故而说书的又忙活开了,问也不问当事人,连夜杜撰了一段韩国舅与宇文二小姐暧昧至极的韵事,在那些勾栏瓦舍广为传讼。

这则流言前后一波三折,剧情跌宕起伏,主角扑朔迷离,牵涉的俱是灸手可热,红极一时的人物,可想而知火到什么程度,很快就凌驾于其它流言之上,稳居流言榜第一。

而被千夫所指的韩国舅却有些摸头不知脑,倘若说是睡了的女人他有忘记的,那情有可原,他睡太多了记混了,忘了也是有的,但这种风雅趣事,他能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自己没干过这种事,只是他这人身上的风流逸事本来就多,虱多不痒,债多不愁,添一桩这样的韵事对他来说原就是稀松平常的小事,没必要去刻意渲染和刻意解释,一笑置之则可。

不料,他的老子韩太尉听闻此事之后,却跟他的反应截然相反,韩太尉当下就眼前一亮,顿喊:“天助老夫也!”

国丈大人正发愁寻不到方法能打入宇文家族的内部核心,这下可不是天赐良机么?不如顺水推舟与宇文家结亲,一可以拉拢宇文腾和明远候府为太子所用,二则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宇文家走动,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可以把那个他日思夜想的檀木牌弄到手呢!

就这样,韩国舅受他老爹指使,以大无畏的精神站出来,承认自己就是那个送二小姐簪子的韩字人风雅人,并且立马请了媒人上宇文家提亲。横竖女人对他来说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再则他后院里女人虽多,外面的风流野账也不少,恰好就差个正经嫡妻,这宇文莲不但家世好,长相方面也是个出了名的美人,买卖稳赚不赔,他何乐而不为呢?

“呜!不嫁,那种人比二哥的名声都要烂。”

面对这样混乱的局面,安夫人母女是骑虎难下,国丈府来提亲,听着像是荣光无限,挺让人羡慕的一件事,却让宇文莲失声痛哭的如丧考妣,就算她足不出户,也是知晓韩国舅那犹如破落户一样不堪的名声的,要她把终身托给这样的人,还不如让她死了算了。

“娘也看不上这韩国舅。”安夫人是心大之人,也极为不喜有韩国舅这样的女婿,她有一个这样的到处留情的相公,一个这样的放荡的儿子就够头疼了,实在犯不着再添一个这样的女婿来让自己短寿。

思前想后,母女二人觉得,反正因为那个“韩”字,已然是坏了宇文莲的闺誉,索性不如赌一把,将那真正的白玉簪拿出来与众人对质,以此表明的确是湘王所赠,也好顺势推拒掉韩家的亲事。

于是,安夫人带了妥当之人,亲自到到后堂一处隐秘之所取了白玉簪,用盒子装好,抱在怀中到前堂与韩家人分辩个分明。

就这前堂到后堂的一段路,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并不知道,只知当安夫人似胸有成竹,一脸高贵从容,甚至是傲慢至极地打开盒子,拿出所谓的湘王所赠的白玉簪时,安夫人却当场脸色遽变,因为她发现白玉簪已经被人掉包——白玉簪还是白玉簪,但绝对不是那个价值连城的宝贝了,就一普通玉质的簪子。

安夫人最喜欢珠宝首饰了,这点眼力见儿还是有的,一眼便能分辨出珠宝的真假。偏这还不够,安夫人不信邪地把簪子上的的字辨认出来,正是那阕前有“莲”,尾有“韩”的艳词……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就在安夫人摇摇欲坠,不知是装昏倒还是应下韩家的婚事的时候,二少爷宇文飞却浑身鲜血淋离的被人抬了回来。

据跟着侍候二少爷的小厮哭哭啼啼的哭述,二少爷寻花问柳的老毛病犯了,今日去思华年喝花酒,叫的乃是燕语姑娘相陪,不知怎地,楼子里来了一个外地人,同样看上了燕语姑娘,同二少爷起了争执,一言不和就失手把二少爷打了,他们要抓住那个人时,那人却跑了个不见踪影……

这会子安夫人可顾不得韩家的事了,痛彻心扉外加惊惶失措,幸好因韩家来提亲,宇文老爷和宇文腾都在家待客,急忙使人寻了太医来医治宇文飞。可是还没等太医来,宇文飞抽搐了几下就咽了气。

“啊!”安夫人惨叫一声,就软软的晕倒在地。

闻此噩耗,在明远候府的宇文三少爷和明远候府众人也赶了过来,并马上派兵四处搜捕那个外地人。

只是那个外地人就如飞天遁地了般,怎么搜也不见踪影,而思华年的燕语姑娘自知闯下了弥天大祸,一根白绫往脖子上一挂——香消玉殒了。

……

萧冠泓人纵然在封地,但京城里闹的沸沸扬扬的事他全知道的一清二楚,除了宇文飞的死与他无关以外,其它的事本就是他一手策划的。白玉簪如今已是完壁归赵,安然回到他的手中。

他这人就如若樱所说,睚眦必报,锱珠必较,也如远山所感,只会抢别人的财宝和威胁别人,哪里轮得到安夫人母女来他面前指手画脚,放肆叫嚣。

白玉簪是他送给若樱的第一件首饰,固然若樱对首饰不看重,但萧冠泓却把白玉簪的份量看的是格外的不同,赋予了这件首饰非同寻常的意义,后来他骚情大发时,还在上面刻了表达闺房之乐的淫诗,这么重要的东西,他怎么能允许它流落在外!

如果安夫人母女早点把白玉簪送还回来,他也就大人大量的不予她们计较了,不料她们居然敢私自扣着白玉簪不放,还敢拿他作伐子,青天白日的胡乱造谣。安夫人母女既然做了初一,那也就怪不得他做十五了!

好,姑且不提白玉簪的事,但就宇文莲对他下药的事,他总有权力和宇文莲算一算账吧!

如今他早已查清宇文莲便是对他下“销魂散”的人,念及如果没有宇文莲突然来这么一手,他也不会顺着自己的心意强掳强占了若樱,所以他抱着有些复杂而又微妙的心情回报了宇文莲,且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的手段已是很和风细雨,并没有杀人于无形或者弄得血雨腥风什么的。

依他看来,安夫人母女就应该惜福,倘若不是看在她们是宇文家的人,他的报复只会更重更狠更猛,并且重到她们此生都承受不起!再则,他这样做不全然是为了报复,同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不会是想好心的想为韩国舅和宇文莲牵红线。太子和翼王之间,宇文腾审时度势一番,至今未做出选择,似乎是想保持中立,他的外家罗国公府也与他共同进退,明里暗里都从不曾表明站在哪一方。

萧冠泓筹划宇文莲嫁给韩国舅,等于是立刻就让宇文腾抛弃了太子一方。

理由很简单,萧冠泓虽不知宇文腾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可他对宇文腾的为人还是了解几分的,宇文腾表面上对他母亲的死没有追究计较,也不曾怨恨宇文老爷,但实际上他早就在罗国公府的帮助下,查清了罗夫人病死的原因——彼时安夫人在明远候府的支持下,弄来西域的药物,在罗夫人生宇文凤时就下了慢性毒药,致使罗夫人后来一直缠绵病榻,最终仙逝。

杀母之仇,不共戴天!宇文腾从前是没有能力为母报仇,如今他已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初步的目标了,下一个目标绝对是要为娘讨回公道了,这是毋庸置疑的。宇文腾是武将,但却是文武兼修之儒将,并不是个只知逞匹夫之勇的莽夫,他之所以没有立刻行动,一定是在等待最好的时机,力图把安夫人和明远候府一击必中,不留后患。

萧冠泓同样是在等待最佳时机,韩皇后和韩家他必然是要铲除殆尽的,看在罗公国府和逝去的罗夫人面上,他是不希望宇文腾追随太子,然后白白牺牲掉,所以才好心的帮他做出了选择,也算是为报达罗国公府昔日维护娘亲之恩。

此次同白玉簪一起到封地的,还有战战兢兢,不胜惶恐的柳青娥。

正文 第七十五章 故人重逢

“柳青娥见过王爷,王爷万福金安!”柳青娥惴惴不安,一脸黯然憔悴的向萧冠泓行礼,原是杏眼桃腮的美人一枚,不知是因为路途劳累身体不适,还是因为心思郁结导致气色不佳,整个人竟然不复当初的半分风采与美貌。

萧冠泓单手支颐,懒洋洋的高坐上首,面无表情的睨了柳青娥一眼,随后便垂下眼帘,空着的一只手慢条斯理顺着墨色锦衣的绣金云纹轻抚着,隔了半晌,他突然抬头,冷冷地喝道:“起来吧!”

见柳青娥似有胆怯地颤抖了几下,随后才娇娇弱弱地起身,一副弱不禁风的可怜模样,他嘴角轻勾起一抹似讥似讽的淡笑,复又道:“西呈细作营的细作就只有如此胆色吗?在本王面前就不必做张做致了,想必你在西呈也是听说过的,本王素来不吃这套。”

“……王爷……”柳青娥脸色一白,心头抱有的那仅有一丝的幻想也不复存在了,她是听说过不少萧冠泓狠辣无情的事情的,但总抱有一丝侥幸之心,她毕竟是一个美貌动人的弱女子,是个男人都会对她怜惜三分吧!可现在看着湘王寡淡而又毫不动容的模样,估算着他根本不会因为她是女子就会手下留情。

在将军命她随湘王府的人来楚湘时,她心头就有些不好的预感,暗息猜测,不知是因为自己身份暴露了,还是因为若樱做了什么累及自己的事情?总归不是好事。她原本还寄期望于宇文腾,指望他能看在她是他房里人的份上,护着她,不让她被人千里迢迢的带到楚湘,可宇文腾二话没说,简明扼要的命她立时随湘王的侍卫出发,务必尽快的到达楚湘见湘王。

那时,她凝视着宇文腾那张淡漠清冷的脸,为这个男人跳动的一颗心登时拔凉拔凉的,犹如大冬天里一盆凉水倾倒在身上,冷的她全身发抖,她很想求宇文腾让自己留下来,前去楚湘还不知道有什么未知的危险等着自己呢,可她深知宇文腾只要是开口说出了的话,就跟那泼出去水一样,别想着还能收回来。

可无人能明白她忐忑不安,矛盾不已的心情,那日若樱离京之前,她借故去见了若樱一面,当时她对若樱提及书信已经交上去了,道若樱可以功成身退了,尔后又状似无意的提起宇文老爷去向圣上跪求圣旨赐婚了,其实这两件事都是她说谎,企图骗若樱。

事实上,她们此行千方百计的盗得的书信根本是个幌子,主子全然没有放在心里,只字未提,若不是那天主子在她房间里出现,交待她以后该做些什么,应怎么做,说不得她还在担心上面惦记着那封书信,若要她交上去,她决计是不肯的,不管宇文腾怎么不把她放心上,或是弃她如敝履,她心里毕竟是装着这个男子的,要是伤害到他,她于心不忍。

那会儿她还在暗自庆幸,以为主子并不知她盗了书信却不回禀,且有了脱离细作身份的决心。不料主人却全知晓,只是网开一面的并未立刻降罪于她,但却警告她,务必要待罪立功,如此这般说不定可以脱离细作身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主子的话不免令她松了一口气,并且颇有些受宠若惊,她自认并不是细作中顶尖的,只是一名很普通的小角色,却能得到主子的亲口许诺,未免暗喜在心。且主人吩咐下来的事也很简单,仅仅是要她监视宇文老爷和听候一些无关紧经的调谴,并不会真正伤害到宇文腾。

既然如此,她就不必为难了,只要不危及将军,她其实极愿意用立功来换取后半辈子的安逸生活。

至于她谎称老爷去向皇帝求圣旨为二小姐和湘王赐婚,纯粹是因为她妒忌若樱不但占据了宇文腾的心,还被湘王看中了,想用这些捕风捉影的事来给若樱添点堵,最好若樱能跟她一样,过着痛苦失意的日子才好。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她这会子才会忐忑不安,不知道湘王找她来到底是为哪一桩?一路上那几个侍卫也全是据嘴葫芦,她想方设法的各方试探,他们皆是不理不睬,一脸冷漠,使得她的心里有些惶然。如果是因为细作身份败露,湘王要对她大刑伺候,难不成真的只有死路一条?如果是因为若樱,那就不好说了……

萧冠泓似乎看穿了她心底里的想法,淡淡地道:“你也不必琢磨来琢磨去,耍什么花招都是白费心机,本王早知你和若樱是西呈来的细作,之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因为你在我朝的所作所为暂时并没有什么危害,如果你真有本事做了什么,早将你下了大牢,还容你在这里安然无恙的站着,本王如此大费周张的把你弄来,只想你一古一实的说清若樱原本的身份,若你的回答能令本王满意……”

他顿了顿,居高临下地望着柳青娥因惊讶而看过来的眼神道:“记住,是若樱真实的身份,你说清了,本王马上使人送你回宇文将军身边,但如果你稍有隐瞒,那就休怪本王……”他话里的未尽之意满是阴森森的狠意。

“……若樱……”饶是柳青娥精明,却也懵住了,若樱真正的身份,她委实不知啊!就知道那么一点点,也不知道起不起作用,再说若樱不是跟着湘王吗?湘王为什么要查她?

迎着湘王凌厉无情的目光,她稳了稳心神,但依旧有些许惶惶不安地道:“王爷,莫不是若樱犯下了什么事儿?”

“你无须知道,将你知道的尽管如实道来。”

……

当若樱和阿旺与那额头一撮白发,眉心一颗细长白砂痣的公子不期而遇时,脑子里瞬间就冒出: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路窄,狭路相逢等等怨念极深的词。

却也不怪她,此时她和阿旺已经随着商队安然回到了西呈境内,正带着阿旺在落坪县城内一家成衣铺里替两人挑选几件换洗衣物,阿旺个子太高了,亏得老板的婆娘热心,跑去仓库好一番翻找,总算找出两三件适合他身材的衣物,若樱依旧替自己买了两套男子服饰,出门在外,还是做男子打扮方便些,且容易掩人耳目。

因为在铺子里,若樱不好总戴着斗笠,再说已回到了西呈,她料想萧冠泓的人也找不来这里,也就没必要刻意遮遮掩掩了,遂将斗笠掀在背后。

她正拿着衣物往阿旺身上比划,冷不丁却听到一句怒气冲冲的嘀咕声:“真是晦气,又碰着这两个野蛮人了,呀,原来是个娘娘腔啊!不男不女,鬼鬼祟祟的,真是世风日下……”

若樱眉色不动,仅用眼角循声扫了一眼,却是那天在路上惹得阿旺砸轿的婢女,那婢女只身一人进店,声音娇柔,人也生得娇俏,只是这小嘴里蹦出的话语委实不中听。

若樱扯了扯就要变身为斗战圣佛的阿旺,淡漠地道:“理她啰唆作甚,狗咬你一口,难不成你还想咬回去,走吧。”言罢,看也不看那个脸色遽变,咬牙切齿的婢女,包好衣物就带着阿旺出了店铺。

甫一下台阶,入目所及便是那有一双桃花眼的公子,端坐在一匹通身雪白的骏马之上,被一群鲜衣怒马的人众星拱月的簇拥着。

他一袭雨过天青的锦衣华服,头戴束发紫金冠,嘴角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正微笑不语地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恭维之语,其意态风流潇洒,高贵雍容,端地是一枚浊世翩翩佳公子。

似乎感受到若樱的目光,他优雅地偏过头来,一双似醉非醉的多情目便盯着若樱瞧来,看到是若樱和阿旺,他微怔之后,带笑的乌目越发弯的像月牙,眼神迷离,可谓之媚态毕现,风情横生。惹得围着他的那些人纷纷随着他的目光将视线投到若樱和阿旺身上。

其中有人便谄媚的问道:“世子,这两人是您朋友?”

若樱收回目光,对那些人视而不见,从容不迫的带着阿旺继续向前走,顺手把斗笠戴到头上,耳中却清晰地听见一句:“是啊,一面之缘的故人!”

这声音似一道悠悠的山风,轻轻飘散在若樱的身后,但却丝毫没有让若樱停驻片刻,心里反而在寻思,这人原来是来西呈的,怪道在车遇国边境遇到他,只是不知是巧合还是人为?

自打她发现竟然有人胆敢在萧冠泓的眼皮子底下,用花篮把师傅的红玉黑麒麟玉玦送到她的身边,便对周围的人和事起了戒心,后来她又发现王芳菲趁她假寐时偷偷剪了自己的一小缕发丝,不知是作何用?她那会并没有揭穿王芳菲,索性装做不知道,还诱哄她助自己逃跑,就是想看看王芳菲究竟是要做什么?还有,芳菲是自己要这样做的还是受了人的指使?指使她的人是谁?

玉玦的到来,让她感觉许多事情并不像自己当初想的那样简单,反而显得有些复杂,加上宇文腾的木牌,还有师傅留的血书,这一切都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真相到底是什么?

出了落坪县城,入目便是高山峻岭和起伏绵延的山路,阿旺固执的不肯丢掉那背椅,还执意的蹲在若樱前面要背她,看他那垂头委屈的模样仿佛若樱不坐上去,就是嫌他或者不要他。

若樱寻思着天气越来越热,顺来的银子还有些许,过了这座山头就去买两匹马,为了让阿旺安心点,便顺着阿旺的意思坐了上去。

阿旺说了一声:“走了!”便迈开步子,背着若樱稳稳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走了起来,他个高腿长,兼之一把子力气,难走的山路他竟然如履平地,着实让若樱暗赞了一把。这也归功他这些日子跟着若樱没有饿肚子,就是在荒山野地里,若樱也会猎些野味来烤,务必让两人吃饱。现在的阿旺已与若樱刚刚碰到他时的模样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烈日当空,阿旺斗笠下微黑的脸膛挂满汗水,可是他却精神抖擞,脚下一步也不停歇。若樱把斗笠盖在脸上,被背椅摇晃的昏昏欲睡,此时她终于不在暗叹阿旺一无事处,除了吃就只会吃,连个火都不会升了,她打了一个哈欠,模糊不清地道:“阿旺……放我下来吧,要不累坏了你!”

阿旺头也不回地道:“不累,你……”他拧着眉头思索着形容词,隔了良久小声的道:“你太轻了,像……像片云……”

“……这样啊!”那片云头一歪,放心地睡过去了。

盛夏的天气孩儿的脸,这边雨来那边晴,更有甚者天空分明是阳光普照,却奇怪的来一阵暴雨倾盆,打的行人措手不及,纷纷淋个落汤鸡。明晃晃的太阳还高挂在天上,若樱和阿旺在山道上行的是一派泰然,霎时便狂风忽至,乌云密布,旋即黄豆大的雨点便噼哩啪啦毫无预兆地砸了下来,并迅速变成了瓢泼大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