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携刀照雪 > 携刀照雪 第42节

携刀照雪 第42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携刀照雪!

广陵王府的晚宴极尽奢华,灯红酒暖,丝竹悦耳,美人在侧,让这段时间久在山林中打滚的谢王臣有一种再次回到人间的感觉。这些原本是谢长公子人生中最不可或缺的东西,可是不知为何,他觉得毫无兴致,唯识杯中滋味。

不多时,便醉得一塌糊涂。

第二日,谢王臣醒来之时发现自己正在李昶的床榻之上,李昶正在一旁伏案而眠。他忆起昨日失态,觉得自己对李昶或许太不公平了。平心而论,李昶除了才能平庸之外并不失为一代仁君,他待人谦和,礼贤下士,对批评的声音都能听取并审慎对待,绝不专断横行。更重要的是,在过去的五年,他始终全心信任自己,将自己视为最重要的朋友。

李昶或许并没有错,他错只错在有一个光芒远胜于他的哥哥。

自己欠李放的情分,那一份“万金丸”已足够偿还。难道为了一份恩情,就要摒弃自己辅佐了五年的主君吗?那和背信弃义又有何分别?

他暗下决心,当前要务,是帮助李昶好好稳固江淮防线,若有机会再图北伐。至于李昶与李放二人谁将来能成为南周储君,本非他所能决定,又何必自寻烦恼。

早膳之后,便是广陵王府的小朝会。

李昶掌管的广陵府称为东府,署理广陵一州的军政事务,手下人才济济,仿如一个小朝廷一般。

谢王臣环视一周,场上大多数是江南望族世家的子侄辈,都是些他熟悉的老面孔,这些人才能一般,大多只是因为家族的安排,在广陵前线混个军功,只需要保住自己的小命不死便行,等回到金陵,家里早已安排好将来的升迁。不过好在都知道自己的深浅,不过是做应声虫而已,并不会提出什么“真知灼见”,因此谢王臣也乐得拉拢他们。

以往这种朝会多半是由他主持,他坐在上首的位置上,驾轻就熟道:“殿下,龙渊剑已经彻底归于慕容青莲之手,淮北军势必气势大振。今早得到探子消息,就在前日慕容青莲便已回到稷都,与慕容傲暗中商议南征之事。我认为当前我们应该暂避锋芒,多修壕沟工事,据险以守。对方若不能一击制胜,士气必定受挫,我们则可再图反击。”接着他便提出自己的计划。

按照以往的流程,这样的讨论多半是走走过场,他提出方案之后,那些世家子弟便会出言附和,随后讨论更为具体的方案。到这个时候,这些世家子弟便会各展长才,争论出个子丑寅卯来。反正三个臭皮匠,也能抵一个诸葛亮。他也并不贪功,方案既定,他在后筹谋,一般也出不了什么乱子。

可是今趟,他说完了之后,却是满场寂静,并无一人应和他的话。

“王臣此言差矣,我不同意。”这时,一道浑厚的嗓音响起:“慕容傲当年伏杀卓将军,导致龙渊剑失踪。今慕容青莲窃占我大周至宝,我大周将士无不悲愤莫名。殿下,我认为当务之急,应该激起将士悲愤死战之心,全军北渡淮水,重新将龙渊剑夺回。届时殿下龙渊剑在手,天下之间又有谁可与王爷争锋?”

谢王臣回头一看,只见一人气宇轩昂,从外走来,对李昶轻施一礼,道:“殿下,谢之棠早上有事耽搁,因而来得晚了,请殿下恕罪。”

李昶将他扶起:“之棠与王臣同为李昶的左臂右膀,本王又怎会怪罪。之棠快入座吧。”早有内侍搬过另一张椅子,放在上首,与谢王臣的座位并排而列。

谢王臣神色一僵:“谢之棠,你怎么会在这里?”对谢之棠他绝非陌生,谢之棠出身谢家三房,乃是他的堂弟。虽小他两岁,但是机敏通达,这几年颇得谢老爷子青眼。谢家这样的高门大族,绝不会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直以来谢王臣都是谢家默认的接班人,而谢之棠主要负责谢家生意上的经营。他万万没有想到谢之棠会出现在广陵王府。

李昶笑着道:“王臣,这两个月你不在。东府很多事情都有赖之棠帮我处理,你们都是出自谢家的英才,本有兄弟之份,能一同辅佐本王,本王很是欣喜。若是有分歧,应该好好商议,切莫伤了兄弟的和气才是。”

谢王臣一愣,未想到自己不在的这段时日。谢之棠竟已加入东府,并获得李昶的信任。这件事情,是谢老爷子的安排还是谢之棠的自作主张?不,谢之棠绝对不敢自作主张。难道爷爷对自己已不信任?是因为朱明弓谱之事还是因为竟陵王李放?

不对,如果爷爷已经彻底不信任自己,在已经有谢之棠的情况下,绝不会让自己再押运大批粮草来竟陵。爷爷虽然对自己动摇立场不满,却并没有彻底放弃自己。如果他能证明自己比谢之棠有能力,更有资格带领谢家前进,爷爷最终还是会选择自己的,谢之棠应该只是爷爷对自己的敲打与警告而已。

只要广陵王李昶站在自己这边,在接下来的淮水一线攻防战取得胜势,一切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他心下已定,沉声道:“王爷,我之前在蜀中曾与这位淮北王慕容青莲交手,此人狡诈多智,沉着有度,得到北梁有着‘帝师’之称的闾丘明月支持,北梁四圣使皆听命于他。更兼他曾拜无方剑楼诸葛希夷为师,武功高强,如今有了龙渊剑更是如虎添翼。我军贸然北进,风险太大。若是殿下折戟而归,岂非平白叫西府竟陵王占了便宜?”

谢之棠针锋相对道:“堂兄这次输在慕容青莲手中,被他吓破了胆,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北伐之事,朝廷已经筹备了整整一年,难道就要因为不得龙渊剑而退缩吗?”

“我并非是退缩,而是审时度势,以静制动——”

他还未说完,便被谢之棠打断:“说来说去你便是怕了。俗言道狭路相逢勇者胜,似你这般畏首畏尾,未战先怯,又怎能胜过北人——”

“谢之棠,你——”谢王臣气得不轻,抬头看向场中诸多东府幕僚,这些人素来与他交好,只需有人帮言几句,情势自然大大不同。孰料这些人都是鼻观口口观心,一言不发。他眼神漂移,望向端坐上首的广陵王李昶。李昶不敢碰触他的目光,低下了头去。

谢王臣心中顿时一沉,李昶竟是支持谢之棠的想法。是了,李昶原本寄厚望于拿到龙渊剑便可压过竟陵王一头。如今龙渊剑从竟陵王手中失去,若李昶能堂堂正正将之从战场上夺回,势必盖过竟陵王的威风,狠狠打了那些认为他不如竟陵王的人的脸。这样的成就,光是想想就足以让人兴奋,他又怎么可能愿意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

可是若一旦失败,失去淮水防线,江南半壁岌岌可危……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我知殿下久在广陵,急于建功。然而兵凶战危,胜负难料。一旦兵败,又如何与竟陵王抗衡?”

谢之棠冷冷道:“如果没有竟陵王,自然就不需要与之抗衡。”

谢王臣一愣:“此言何意?”

谢之棠轻轻拍手,议事厅的那些世家子弟纷纷站起来,告辞而去。转瞬之间,议事厅便只剩下李昶、谢王臣、谢之棠三人,显然接下来的事情才是重头戏。

谢之棠淡淡道:“很简单,只要竟陵王一死,自然没有人能与王爷竞争储君之位。当今陛下虽还有几个儿子,却年龄皆幼,不成气候,又如何能与王爷争锋?”

李昶低声道:“王臣,我已与之棠商议过了。只要刺杀李放,再败慕容青莲,夺回龙渊剑,趁势攻入稷都,入主中原,父皇必会封我为太子。东府之中,只有你的武功最为高强,最适合刺杀的任务,而且你与他在巴蜀已有交情,他必对你放松戒心,不难找到机会……”

谢王臣不可置信地看着他:“你们……谢之棠,你疯了,若是没有竟陵王,荆襄防线该怎么办?”

谢之棠发出一声冷笑:“我看疯的是你才对吧,荆襄防线少他一个李放就能垮了不成?朝中多少武将希望往襄阳建功立业,你心知肚明。否则你又如何敢在岷江之畔截杀竟陵王?怎么,你敢杀他一次,不敢杀第二次吗?还是说因为竟陵王救你一次,你便下不了手了?还是你早已暗中投靠竟陵王,根本不愿意杀他?”

谢王臣脸色苍白,哑口无言。

李昶在一旁打圆场道:“王臣与我相交数年,又怎么因为区区一件小事背叛于我,我想他只是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罢了。”他轻轻晃了晃谢王臣的衣袖,继续道:“王臣,你不在的这段时间,就由之棠暂理军务。你放心,我必不会忘记你与谢家的功劳。只要我将来登上皇位,必封你为安国侯,届时谢家将比现在更为荣耀尊贵。王臣,你就答应帮我这次吧……”

他言辞恳切,恩威并施。谢王臣心中泛起一阵冷笑,原来之前的城门亲迎、抵足而眠不过是笼络人心的手段,只怕当日竟陵王救了他的消息传回,李昶便已对他心生怀疑。今日这一场局,正是专门为他而设。如果他真的愿意前去刺杀李放,事成之后,自然一切好说。如果不愿意,李昶虽不能将他如何,却再也不会信任他,谢之棠会顺势取代他的位置。

自己终究还是太高看他了。国难当头,不思抗击外辱,却思兄弟阋墙。

他不再看李昶,转头看向谢之棠:“这是你的意思,还是老爷子的意思?”

谢之棠摊手道:“你说呢?”

“好,好。”谢王臣连说两个“好”字,道:“我的武功远远不是李放的对手,否则,他早死在岷江。我已经失败了一次,你们又如何认为第二次便会成功。”

“凭这个。”谢之棠从怀中掏出一个白瓷小瓶,“此毒名为金盂神水,出自南疆,无色无味,无论是淬在兵器之上还是放置在饮食之中,皆让人难以察觉。堂兄你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谢王臣将那白瓷小瓶接到手中,自嘲道:“原来还是用毒,真是毫无新意啊……”

他不再看李昶与谢之棠,转身离开了广陵王府。

李昶看向他的背影,微微蹙眉,喃喃道:“你说,谢王臣真的会前去刺杀竟陵王吗?”

谢之棠发出一声冷笑:“他杀不杀竟陵王无关紧要。只需殿下抓住机会,夺得龙渊剑,再加上谢家与江南世家的支持,陛下必定会立殿下为太子。现在广陵兵精粮足,殿下又何惧之有?”

李昶点点头:“传令下去,全军整备,明日进军,直取东海城。”

第67章 暮寺沉香

次日, 卓小星醒来,天色已近午时。

红酥已备好早餐,温言浅笑道:“王爷早上回来, 因见卓姑娘还在睡觉,所以并未打扰。他让我转告卓姑娘,说近来南北边境恐怕将起战事,不太平静, 所以卓姑娘北上的计划恐怕要耽搁一段时日。请卓姑娘安心在府中住下, 等到战事初定,再行北上。”

“王爷要对北梁动武?”卓小星一愣, 昨晚李放不是正为粮饷之事发愁吗?按理说军队缺粮少银之时不是应该暂息干戈,等备足粮草之后再行征伐之事。

她想起李放所说的“亏空的事情,我来想办法”,难道这就是他说的办法?

红酥若无其事地道:“红酥不过是替王爷掌理府中内务,这种行军打仗的大事我亦不知情。不过王爷从不打无把握之仗,卓姑娘只需在此耐心等待便是。照萤阁乃是王爷的书房, 王爷专门交代, 卓姑娘可以随意出入。姑娘若是无聊, 自可读书消闷解乏。”

卓小星点点头,她素来随遇而安,固然心急着早点见到四叔, 现在她既知李放处境, 还是少给他惹麻烦的好。

她心中对李放一直隐隐约约的敌意不知何故竟然消失了, 虽然始终对李放因何格外在意她怀有疑虑, 不过她隐隐觉得, 李放或许对她尚有隐瞒, 但并没有恶意。

既然如此, 反正自己也无所可去,天下又何处不可为家呢。

竟陵府的早饭并不丰盛,可是在素淡中别有滋味。吃完之后,她发现在桌上竟还摆着一只食盒。这食盒朱漆云纹,雕刻繁复精美,竟与当日她在蜀道之上所遇白衣女子留下的那个食盒毫无二致。

她不由问道:“这是什么?”

红酥笑道:“差点忘了,这是王爷早上专门吩咐留给卓姑娘。”她将食盒打开,露出里面酥润甘怡、清香馥郁的桂花糕。

卓小星心中一动,道:“那位身着白衣使剑的姐姐呢,她可在此?上次我对她多有冒犯,若有机会,希望能向她当面致歉。”

红酥一愣:“什么白衣使剑的姐姐?这桂花糕是王爷早上亲自做的,听说是以前宫中的御膳方子。”

“什么?这是王爷亲自做的?”卓小星一愣,不过她转念一想。似乎也不奇怪。这一路同行,膳食都是由李放安排,做个桂花糕也毫不稀奇。既然这是宫中已有的膳方,或许那位当初白衣女子也曾习得此方。

红酥露出羡慕的神色:“王爷对卓姑娘可真的是极好,我久在王府,可从未见王爷亲自为什么人准备膳食,就连他自己也不过是有啥吃啥,从不讲究……”

卓小星讶然,这个李放不是天天自己做饭的吗?

“难道红酥夫人身为竟陵王的……爱……”她忽然感到有点结巴,她本想称呼“爱妾”,似乎有点不太尊重,又想改成“爱妃”,但又觉得两人之间并不算亲昵,于是改口道:“身为王府的女主人,没有见过王爷亲自下厨吗?”

红酥闻言一愣,摇头道:“事实上,我与王爷并非你所想的那种关系,我也并非王府的女主人,不过是王爷看重我的些许才干,安排我掌管府中的职事。可一来师出无名,二来也怕外面那些轻薄儿为难于我,才假意宣称我是他的如夫人。我之所以寄身王府另有他故,希望卓姑娘不要因为我对王爷心生误会……虽然我与卓姑娘相识不久,但我知道卓姑娘在王爷心中必定有非同一般的位置……”她脸上溢出一抹神秘莫测的微笑:“说不定,有一天,卓姑娘你会成为王府真正的女主人。”

这次轮到卓小星大吃一惊:“我?这怎么可能?”

红酥低头道:“卓姑娘恐怕不知道,我自幼便自负美貌,十四岁便成为江南第一名妓,天下的男人莫不倾倒在我的石榴裙下。那些男人看我的眼神,心中都满是贪欲与色/欲。唯有两个人,眼中看着我,我却知道我从未在他们心里。昨日,我看到竟陵王看着卓姑娘你的眼神,我才明白,我之所以从未在他心中,是因为他心中早有别人了。”

卓小星摇摇头:“红酥夫人恐怕搞错了,我与王爷不过相识两月而已,而且也并非你所想的那样……”李放确实救过她多次,然而平常对她绝谈不上热络,甚至还有几分疏离。而她身负血海深仇,除了有北梁这个共同的敌人,怎么看也与贵为南周西府统帅的竟陵王不是一路人。

红酥笑而不语。她的笑容恬静,眸色顾盼之间自有绝世姿采,总是在不经意间让人神魂尽夺。如此美貌,如果自己是个男子,说不定也要拜倒裙下。

卓小星心中不由怦然一动,好奇问道:“那个从未将夫人放在心上的另外一个人是谁?”

红酥美目中倏尔露出无限怅惘之色,轻轻叹道:“他啊,是一个和尚。”

“和尚?”

***

仙人矶。

此处原本是汉水之畔的一处野渡,许是战乱的缘故,竟逐渐荒废了。

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位白衣僧人,在这仙人矶头盖起了一座小庙。

小庙名为沉香寺,面积极小,仅仅只有一座正殿供奉着佛祖释迦,正殿后有一偏殿作为僧人的起居之所。偏殿旁有一片用篱笆围起来的菜地种着新栽的蔬菜,绿意盎然,很是可爱。

许是小庙建成未久的缘故,少有香客光顾,香炉积下的香灰少得可怜,香案下的功德箱空空如也。

这日黄昏,却有一人一身黑衣,伫立寺门之外。

小庙内木鱼声咚咚,禅香幽幽,黑衣来客始终静立门外,默然不语。

不知过了多久,小庙的庙门终于吱呀一声打开,白衣僧人看着来客:“既然来了,何不进去?”

李放面带微笑:“不敢耽误师兄晚课。”

白衣僧人笑道:“你出门之前说少则半月,多则一个月。可是到昨日已经整整六十天,已误我生涯无数念了,又何惜区区一个晚课的时间呢?”

李放道:“李放来此,便是特地向师兄致谢,感谢师兄在我不在的这段时日坐镇襄阳,否则李放焉有余暇他顾。”

白衣僧人摸了摸自己的光头,道:“凡俗多忧怖。若非我早已剃度,恐怕便要生三千烦恼丝了。若下次再有这样的事,请千万莫再记得小僧才好。”

李放微笑道:“谁让师父仅收了你我两个弟子,让李放仅有你一个师兄呢?李放此来,便是要告知师兄,不日之后或将再有远行。”

白衣僧人无奈地叹了口气:“这次远行,你还未解开长埋心中的结吗?”

李放摇头:“再见到她,我心中的结不但未解,反而越缠越乱,越解越多。”

僧人合什:“身缚尚可解,心缚不可脱。心既为欲缚,常受诸苦恼。师父说你本是世上一等一的聪明人,为何这件事却始终勘不破?”

李放笑骂道:“我若能堪破,岂非早像你一样剃发当和尚去了,还当个什么竟陵王?”

孰料僧人大惊失色,连连道:“不可,你若是出家,师父岂不是要骂死我,你还是不要堪破的好。阿弥陀佛,小僧愿日日在佛前祷念,求佛祖庇佑师弟早日脱离苦海……”

李放笑着从袖中拿出一块明晃晃的令牌,其上刻着“竟陵王”三字:“只需要师兄收下这块令牌,便可消去师弟最少一半的烦恼。师兄与其求佛,不如求己……”

白衣僧人清隽的面容瞬间皱成苦瓜:“师弟已经回来,又何须师兄我坐镇王府。”

李放叹息一声:“今日收到东府战报,东府二十万大军已经渡过淮水,打着夺回龙渊剑为卓将军复仇的旗号,直扑淮北而去。东府战事既兴,西线又怎么可能独善其身,自然需要师兄替我坐镇后方才行。”

白衣僧人一愣:“怎么会,就算李昶是个呆子,他的身边尚有谢王臣坐镇,难道谢王臣跟着一起失心疯了不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