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成懦弱童养媳后(种田) > 穿成懦弱童养媳后(种田) 第49节

穿成懦弱童养媳后(种田) 第49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成懦弱童养媳后(种田)!

大沟村一切如常,祁母前不久才收到顾青青的信,行李已经提前收拾好了,在家里盼了十来天,总算把顾青青给盼回来了。

顾青青走后,祁母一个人在家里待着,实在没劲。所幸丁婶时常过来陪她,这日子才不至于太过难熬。

三个月不见,祁母一肚子的话,聊了好半晌,祁母才想起了正事,赶紧回房将祁望的信件拿给了她。

顾青青见这两封信的封口都没拆,有些纳闷。

祁母解释道:“这两封信都是夹在家书里面的,望儿千叮咛万嘱咐,不许我拆,一定要亲自交到你的手上。”

顾青青一听,眉头紧皱,祁望这般郑重其事,又不许祁母看,想必这信里写的不是什么好事。

顾青青避开祁母,一目十行地看完这两封信后,才知道她离开京城后,她买下的小河庄便紧跟着出了岔子。

事情不大,一些纠纷而已,但涉及到了嫁妆,这便算是家事了。

像这类家务事一向说不清,所幸顾青青买下庄子时,所有的手续都准备得十分齐全妥当,卖主她也见过面,钱货两讫,事情便到不了她的头上。

不过她不往里掺和,这麻烦会自己找上门来,处理起来不仅费神,还很是棘手。

祁望留在京城,跟着跑了好几趟,才让事情有了转机。

祁望的第一封信是为了将此事的来龙去脉告诉顾青青,第二封信隔了几日,祁望便已经将事情处理妥当了。

小河庄虽说在最后关头,出现了些许差池,但好歹成功接手了。

顾青青看完,总算松了口气。

祁望这人,她在的时候,他便事事都要来找她商量。顾青青人一走,他又能担得住事。

不过这件事也多亏有了他从中转圜,不然只剩下一个丁三顺,这事肯定不会有这么顺利。

当天夜里,顾青青将何大石和几个工坊管事都叫到家里吃饭。当着众人的面,顾青青便正式将工坊交到了何大石的手上。

何大石是跟着她最久的一个徒弟,该教的也都教了,对他,她还是比较放心的。

顾青青此番上京,重心会转移到小河庄上,若是没有意外,近两年她都不会回来。

何大石得知此事后,借着酒意,忍不住洒下两行热泪来。

其他几个管事,也都感念顾青青的恩情,纷纷有了泪意。

顾青青这次回来,除了接祁母,还从工坊里挑选了一批得力的年轻管事。有男有女,都是极有经验的,带去京城能给顾青青省不少心。

翌日天还未亮,顾青青和祁母乘坐马车,准备前往码头坐船。

祁家门外,许多人过来给她们送行。

除了何大石、丁婶他们,还有不少村民,工坊里的帮工,都来了。

马车旁,祁母两眼红彤彤地拉着丁婶的手,依依惜别。

顾青青眼看场面搞得还挺大,她作为掌柜,自是要说些宽慰众人的话来。

她道:“以后又不是见不了面了,大家好好干活,京城那边正缺人手,皆时肯定是要从工坊里调的。”

顾青青这话一出,不少年轻人眼里顿时出现了神采。

顾青青又转头嘱咐了何大石几句,才扶着祁母上了车。

十一月中旬,天气彻底冷了下来。

京郊外的一个码头上,一艘商船缓缓靠了岸。

船舱里的人都出来了,他们在船上晃悠了一个月,一身的骨头都快被摇散架了,此时都急着下船踩踩实地。

因甲板上的风大得很,吹得人直发抖,顾青青便陪着精神不济的祁母在船舱里又等了一会,直到大家都下船了,她们才从船舱里出来。

码头上,丁三顺正在召集车子,准备拉货。

他提前收到了顾青青的来信,一直在心里算着日子,估摸着这几天就能到。所以他平常没事,都会过来碰碰运气,果然今天下午就把人给接到了。

而船老大也开始指挥船员们将船舱里的货物搬下船,这些东西要先卸到小河庄,等夜里再重新归置一遍,明日清早,再拉到铺子里,准备营业。

因码头距离小河庄没多远,沿着外面的这条大路,往前再走个一刻钟就能到地方了。

绣娘们也就没再等着坐车,纷纷跟着顾青青和祁母,步行前往小河庄。

船老大指挥船员将货一路送到了小河庄,又另外留了人在码头上看守商船,其他人便都可以自行休息了。

顾青青离开的这些日子,祁望和丁三顺也没少干活,山坡上又加建了好几间房子,刚好能供船员们休息。

至于那十来个绣娘,因都是些女眷,便另外安排到那个两进的宅院里住着。

这几个月,丁三顺已经和附近的佃户们都混熟了,就一会的工夫,便请了好几个手脚麻利的大婶过来做饭。

众人吃完饭后,各自回去休息。

次日清早,顾青青便带着祁母等人进京,丁三顺则是留在小河庄继续打理琐事。

一行人到达铺面时,已经快中午了,祁望自是不在家。

顾青青放下行李,先带着祁母参观了下前面的铺面。

她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虽说离京前,她已经把自己的要求告诉了祁望,但就怕他来个自我发挥。

所幸祁望还算听话,目前的装修效果并未偏离她之前的设想,奢华中又不落俗套,风格在整个京城里,算是特别了。

下午,祁望终于回来,祁母时隔大半年,总算见到了儿子,自是喜不自胜。

祁望这些日子,虽说也忙,但心情不错,吃的也好,经过两个月的调养,身上总算长了点肉,不像之前那般单薄了。

第49章

至此,一家人才算是团聚了。

当晚,祁母做了一桌子的拿手好菜。

祁望许久没尝到祁母的手艺了,吃得大为痛快。

桌上除了他们一家,还有两位三十来岁的妇人,皆是顾青青从江南聘来的管事,对于绸缎生意是极有经验的。

她今日将她们从庄子上带来,也是想提前为开业做准备。

铺子虽装修好了,但还没有规划好货品的摆放位置。

除此之外,招工事宜也不能再耽误了,需得雇上几个对京城的情况了如指掌的伙计和管事才算稳妥。

因顾青青心里惦记着明天要做的事,吃饭时,话便少了些。

被顾青青临时拉来的两位妇人似是也觉得拘谨,快速用完饭后,便借机回去整理仓房。

顾青青因还有事要交代她们,正好她自己吃得也差不多了,便紧跟着散了。

很快,桌上就只剩下了母子二人还在闲话家常。

直到天色彻底黑透,祁母才想起来祁望明早还要上差,忙赶他回去休息。

祁望也不多留,顺势起身。

正好,他今天都没跟青青说上几句话。

然而等他从饭厅里出来时,对面房里的灯早就灭了。

祁望垂下眼睑,叹道:罢了,来日方长……

翌日,祁望从翰林院下值,顾青青已经不在城内。

她下午便回了京郊外的庄子,毕竟绣娘们都是大老远从江南请来的,可不能轻易怠慢了。

虽说庄子上还留了个丁三顺,但他到底是个年轻男子,难免有想不到的。

顾青青这个做主家的,还需多露露面,才能让背井离乡的绣娘们尽快安心下来。

至于招工告示,顾青青清早便贴了出去。除了铺子里的人员,她还有意再招揽些本地的绣娘。要求和待遇都白纸黑字地写明了,为了节省时间,面试被统一安排在了三天后。

顾青青这一去,直到面试当天才回来。

因她工钱给得不低,过来面试的人还不少。

这伙计倒是好挑,绣娘却是要内行人来好好掌掌眼的。

顾青青将庄子上绣艺最精湛的绣娘一并带了过来,两人好一番精挑细选,只留下了八人。再加上几个女伙计,招工的事便算暂时告一段落。

十一月二十二,顾青青的锦绣楼如期开业。

名字是她定下的,简单好记,一听便知道做的是什么营生。

原本的香粉铺子,如今焕然一新。

当初供店内伙计夜里休憩的阁楼,被重新加建成小二楼。这分区便简单了,一楼卖各种绫罗绸缎,二楼则是专做定制成衣。

一般来说,大户人家的小姐都不喜抛头露面,楼上便只招待女客,不仅隐蔽,也方便女裁缝给顾客量尺寸。

铺子里的布置也很有巧思,为了更好的展示成品,顾青青甚至还设计了好几个橱窗。

就连开业前的宣传,她也费了不少心力。

与京城好几家正时兴的首饰铺子、香粉铺子都展开了合作,当购物达到一定数额时,便免费赠送锦绣楼特意定制的各式香帕、荷包、优惠券等等。优惠券上除了注明开业时间,还有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抽奖活动。

因有顾青青的提前预热,开业那天,还真吸引了不少世家小姐。

临近年末,宴会一向多,各大老字号的绸缎庄都忙着为客人赶制冬装。但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差池,导致小部分人的新衣无法如期完成。

这个时候,相较起那些零零散散的裁缝铺,新开业的锦绣楼,便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在准备开业的期间,顾青青已经让庄子上的绣娘们提前制出了不少样品,供客人选择。

客人只需选好自己喜欢的花色和样式,再量好尺寸,绣娘们便能开始着手制作了。

开业初期,里里外外的事情格外多,直到腊月初八,考虑到工期的原因,锦绣楼开始只接年后的单子,生意这才慢慢清淡下来。

到了二十八号,锦绣楼正式歇业。

上午,顾青青分发了她准备好的节礼,当地的伙计和绣娘们就能自行回家了。

至于那些跟随顾青青远离故土的,便统一被她安排在小河庄过年。

那边地方大,人也多,大家聚在一起也能热闹热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