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咸鱼女配只想开饭堂 > 咸鱼女配只想开饭堂 第9节

咸鱼女配只想开饭堂 第9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咸鱼女配只想开饭堂!

第22章 干拌杂酱面

本以为有人竞争,会是平分秋色的场面,结果因为陈苗苗创新的新品,变成了一边倒的架势。

当加了两次菜,终于送走最后一个客人后,陈苗苗这才有空拿起自己的竹筒。之前还滚烫的水这会儿已经只剩下温温热了。陈苗苗连灌了半筒水,这才看见空空荡荡的对面:“咦,他们走了吗?”

擦着汗的石榴嘿嘿一笑,凑到陈苗苗耳边:“方才我第一回 去找林婶加菜的时候,就看见他们的摊位前一个人也没有。我回来的时候,他们就走了。”

陈苗苗手指轻轻点了下她的额头:“我们也算是今日误打误撞了。行了,别幸灾乐祸了,收拾收拾,我们回去吃东西了。”

在陈苗苗的提点之下,林婶最近开始疯狂锻炼自己的白案技能。这样的结果就是,厨房里随时都有发酵过没发酵过的面团,最近每日也至少有一顿面食。

石榴将车推进院子,将碗放进厨房时,看到案板上白白胖胖的面团时,立刻痛苦地闭上眼睛:最近累了回来老是吃面食,一不小心她就吃完了,腰围都似乎紧了些。不行,她要控制一下,要不今儿个晌午就不吃了,回去喝点儿水就行了。

然而,陈苗苗并没有听见她的心声,从身后探出个头:“今天这面揉得不错,今日我们就吃干拌手擀面吧,保证是没吃过的,超级美味!”

没吃过的!还超级美味。本就饿得不行的石榴肚子咕嘟一声。她默默咽下了推辞的话:好像不吃饭对身体不好,要不,晚上再少吃点儿吧。

陈苗苗先煮起一锅水,三下五除二就将面团擀成了片状,只看到刀刷刷刷刷几下,面片就被切成了细长的条状。正好,汤开水滚,陈苗苗抓起一把面条,轻轻抖了抖,面条仿佛倒垂的丝丝菊花瓣,轻巧地跃入锅中,绽放开一小朵一小朵水花,在水里扑腾着。

陈苗苗已经双手提刀,开始剁起了五花肉。只见刀在空中舞出残影,不一会儿肉丁就切好了。香菇切丁,泡发的干笋切丁,再来是自己做的腌干菜切丁。陈苗苗另起一锅热油,开始炒起了肉末。

开始是浓郁的肉香,随着各种食材的下锅,香味逐渐变得更加的诱人。当豆豉下去和陈苗苗调的各种酱下去后,整个厨房里仿佛被香洗礼过一番,林婶和王婆子也凑到了门口:“这什么味道,真香?”

陈苗苗熄了火,将炒好的肉酱倒进碗里,笑道:“这叫做杂酱。我做了些面,你们要尝尝用杂酱干拌的面吗?”

来都来了,怎么能说不吃。不一会儿,四个人一人手捧着一只大碗,开始拌面。

面条不需要过凉水,这样它的热正好化开微微凝固的肉酱。拌面就得用大碗,这样才能容易把面拌匀,而不会撒到外面去。等到整碗面都裹上了酱汁的棕褐色,就可以开动了。

手擀面那筋道的口感被缤纷的五味包裹着,仿佛一幅浓墨的山水,山峦起伏,层层叠叠,似是看不尽后面还有多少重。香菇的厚实,笋干的脆,咸菜的爽口,最最惊艳的,还是那五花肉丁,肥肉的油脂和瘦肉的柔韧,相得益彰。这时候再来一口刚烫好的白菜叶,那微甜的清爽口感,将所有复杂滋味一扫而空,人也整个清爽起来。

林婶咽下嘴里的食物,迫不及待地说:“姑娘,我觉得,我们可以卖这个。”

“确实,太好吃了!”石榴也立刻点头附和,“酱可以提前炒好,不过需要用碗,不适合在摊子上卖,但可以放在店里卖,一定会大受欢迎的。”

陈苗苗慢条斯理地挑起一根面条:“以后会卖的,这会儿还不是时候。”

这话让石榴和林婶有些摸不着头脑:“那,什么时候是时候啊?”

“至少等我们店里正式开业再说。东西要添置,人也要添置。”陈苗苗十分淡然地起身,“我还要加一点儿面,你们谁还要。”

林婶立刻举手,王婆子也悄悄举了。石榴摸了摸自己的腰身,吸了口气,也举了手。

今年的雪下得不多,十五之后就没再下了,陈苗苗每天都去看土地冻得如何了。当阳光肆意了几天之后,陈苗苗的改造工程总算是可以如期进行了。

每日陈苗苗的店铺里都有人挑着青砖、泥土、水和石灰来来去去,晴空书院的人们瞧见之后,还问陈苗苗需不需要帮些忙。陈苗苗趁机请教了几个问题,将自己之前的方案完善了许多。

前前后后一个多月,卫生间的地面和地下工程才总算是宣告一段落。此时已经是百花盛开的春天。经过这段时日她和工匠们打交道,大概估算书院在三月下旬之前就会竣工。街上已经有风声四五月就会开学。陈苗苗开始了店铺最后的装潢和修整,准备好在竣工后就开业。

在此期间,陈苗苗的摊位还是摆着,而且是摆中午和晚上两餐了。其实不管卫生间的问题,店铺早早就可以开业,但陈苗苗一直拖着。钱是一方面,而还有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她的目标是书院的饭堂。

士农工商,工匠们排在第三位,而能够成为士的,就是读书的学子们。他们一般都是井水不犯河水,去的店也有不同。虽然陈苗苗对这样的分级很不齿,但是作为鄙视链的最低层,为了长期的生意,她也不得不惯着那些学子们的臭毛病,按着他们的喜好来布置店铺。

书院在三月二十的时候竣工了,工匠们依依不舍地最后来吃了一次米堡和饭团。大家虽然一起待了这么长日子,也知道后面估计没有什么再这样聚集的场面,都有些不舍,却也谁也没说什么,也没问陈苗苗是否会在其他地方继续摆摊。陈苗苗贴心地每人免费送了一片玉丹肉。大家微笑着谢过后,心满意足地归家了。

而随着圣旨的颁布,书院的开学日,定在四月初十。在四月初八那日,陈苗苗的店铺,总算是正式开业了!

第23章 清蒸鱼片(捉虫)

石板路上,两个人正往前走着。前头的那个穿着青色长衫,戴着同色儒冠,额头两侧已经缀满了细汗,背上还背着书箱,一看就是一位书生。

后头的书童驮着两个很大的包袱,一面用手背擦汗,一面抬头看了眼日头。太阳十分耀眼,都有些泛白了。这才进四月,怎么就热得这样了。

就在书童抬头的时候,前面的书生忽然一个趔趄,往前栽去。

书童连忙扑上前去,险险地拽住了书生,紧张道:“少爷,晴空书院就在前头。不若我背你过去吧。”

听到身后传来马车的轱辘声,书生一手撑着书童的胳膊,强行站直了身子:“丹青,寻个地方,我稍作修整,再进书院。”他一路风尘仆仆,如此腌臜,岂能就这样进书院,岂不贻笑大方?

丹青左右看了看,瞧见前头打起的招旗,眼睛一亮:“少爷,前头就是一间饭店,不若我们就去那里用午饭?”

书生点点头,握成拳的手深深掐进手心:郑立询,振作一点,这么远的路都走过来了,只剩下最后一步,千万要为全家,不,全族,争一口气。

郑立询强撑着自己走到了店门口。一跨进门,扑面而来一股凉风。他一抬头,门口是一座小小的假山,山上点缀着几棵绿植。山脚就嵌入一口浅浅的大缸。几片睡莲叶平铺水上,几尾鱼儿在其中肆意游动。这山水,将里头的一切都挡住,倒是有几分影壁的意思。

遇见这样的生动,郑立询顿觉清凉。绕过那假山,走进去之后,他才发现里头居然还挺大。柜台后的女子听见动静,抬头微笑:“客官请这边来点菜。”

发现柜台后是女子,郑立询立刻挺直了背脊,端正面容,君子的范儿立刻端了起来。随即他心中闪过一丝惊讶:一般不都是在桌上坐下后再点菜,怎么这家不一样?虽然疑惑,他还是走到了柜台前。

柜台后的不是别人,正是陈苗苗。她微笑道:“我们的午餐是套盒,一个盒子五文钱即可带走,下回来就可带来。一共有四种餐,若是状元餐,就是三十文,若是进士餐,就是二十五文,若是举人餐,那就二十文,最后是秀才餐十五文。这边有每种餐的样盒,客官可参考。”

这一番话倒是听得郑立询满头雾水,什么餐竟还分状元进士。听见有样盒,他转头看去。

木头做成的盒子一尺见方,打磨得十分光滑。里头分成了几格,分别盛有不同的菜。当他按照从贵到便宜的顺序看完后,他就明白了,这状元餐就是两样荤菜两样素菜,进士餐是二荤一素,举人餐是一荤两素,秀才餐是一荤一素。

郑立询本来没什么食欲,但是看到食盒里的菜色时,瞬间觉得肚子空落落的:“来两份状元餐吧。”读书人,谁不想中状元,就冲着名头,也要讨个好彩头嘛。

陈苗苗应了一声,往旁边的墙上一指:“这是我们今日晌午的菜,客官选的状元餐,每排可分别选两样。”

郑立询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墙上挂着两排水牌,一排有五道菜,上面是荤菜,下面是素菜。他按照自己口味点了,丹青也点了。

陈苗苗应了下来,随即笑语盈盈地道:“不好意思,我们这里是先结账,然后会给你们这个小牌子。随后有人会将餐送到你们的桌上,收走这个小牌子。”

这还真是,什么都不一样啊。郑立询让开了一步,旁边的丹青上前来付账。听到陈苗苗问他们是否要食盒时,丹青看了一眼郑立询,见他略点下头,又多加了十枚铜板。

清脆的铜板声响起后,陈苗苗笑靥如花地递上两枚号码牌:“这边随意坐就是。”说完,她掀开柜台旁边的帘子,走了进去。

郑立询和丹青随意寻了个桌子坐下。桌子就是古朴的木桌,每一桌的桌头上还有一只小巧的玉壶春瓶,里面插着的不是花,是郁郁葱葱的绿叶。他凑近仔细一看,竟然是小麦苗!

这家店,还真是有些不一样啊。郑立询左右看了看,目光落到了柜台旁边。

说是柜台旁边,其实也不尽然。柜台是一长溜,一小半就是刚才陈苗苗站的地方,主要是点单收钱,旁边挂着一个帘子。另一半的柜台上垂下了纱帘,纱帘后,好似放着许多菜。有人正在端菜,有人正在装盘。

这边隔得远,并不能看清那里面的场景,但是这样的纱帘,一看就觉得干净。忽然听见一阵脚步声,郑立询立刻收回了视线,正了正儒冠,眼角余光就瞄见门口有几人进来。还未到柜台前,其中一人就喊道:“老板,我们少爷照旧要状元餐!”“我们少爷也是!”

“好嘞,诸位请先看看菜。”随着清脆的女声呼应,陈苗苗已经打起柜台尾部的帘子出来,轻巧地放在郑立询他们的面前,笑道,“二位请慢用,汤请稍等。”说完,她裙摆一转,片刻后,就回到了柜台里:“诸位要些什么?”

郑立询余光瞄去,见那些人都是些书童,每个人手上都是两个餐盒,点完一份就递一份餐盒过去,给的钱也就只是套餐钱,果然如她所说。郑立询暗暗记下,拿起了筷子。

鲜笋斜着切片,与青椒和肉丝一起炒,鲜嫩得仿佛置身于青绿的山间。油菜刚炒断生,吃的就是那份脆嫩。清蒸鱼片十分滑爽,轻轻一抿,就在嘴里化开了。醋溜包菜十分开胃爽口,不知不觉饭就下去了一半。

郑立询的故乡是临城的小县城,一路往临城走,物价越来越贵,三十文也就是一个肉菜的价格。当听到套餐价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可能能勉强填个半饱。但是当他看到样菜的时候,心里有些动摇。当他将饭菜一扫而空,端起最后上的菠菜汤一饮而尽后,郑立询感到了久违的满足感:这三十文,值了!

第24章 烤红薯片

酒足饭饱之后,丹青去洗餐盒了,郑立询摸了摸自己圆滚滚的肚子,虽然很想继续赖着,但最终理智还是战胜了懒惰,端正了儒冠,起身走走消消食。

之前又热又累,这会儿他站起来,才发现这店里处处都有着小惊喜,不管是故意做成圆弧还包了布的桌角,还是每一个桌上不同形状的花瓶中插着的各种草苗,虽不是花团锦簇,却有一种难得的自然静谧。

最大的惊喜,是在他体内有些隐隐的冲动,从而找了一位男跑堂问明位置去了之后,回来时正好遇到洗完餐盒回来的丹青。丹青兴奋地冲他说:“少爷,这个餐盒其实内有玄机。”

郑立询凑上去一看。只见丹青手在角落处一拨,提着中间的格子一提,那格子竟被全部扯了起来,只剩下一个完整的木盒。丹青将格子又重新安回去,翻转到底部,扣到一处凹槽轻轻一扯,餐盒竟然是中空的。丹青笑道:“方才跑堂的告诉我,这里正好夏天可以放冰,冬天可以放炭。以后冬天,就不怕饭凉了。”

看到这小小的餐盒中如此的玄机,再想到他刚才去的地方,郑立询心中满满的震撼:这临城果然是临城,这净房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啊!他的胸中忽然涌起了激动:如果连这么一间小小的店,都让人如此大开眼界,书院里,定能打开另一番天地。

怀揣着满满的憧憬,郑立询踏进了书院的大门。两刻钟后,他站在寝舍前,听见管住宿的周夫子让他随意选择的时候的,他还有些懵:“我还能选住处?”

周夫子手中摇晃着一大把钥匙:“如今十停房舍有六七成还空着,你随便挑,看中哪个就回方才那边找我便是。”说完,他径直就走了。

郑立询满腹疑问地在寝舍前站了好一会儿,只看到几个零星的人路过,不禁升起了些疑问:不是都开学两日了吗,怎么看上去没多少人呢?

与此同时,江上,江中平稳行进的一艘官船上。

咚咚咚几声脚步声响起,江融推开门,怀中抱着一只信鸽:“三哥,临城来信了。”

舷窗支起格子,风轻轻柔柔地吹动着案上的纸张。江楚临窗而坐,修长的手执着一支小紫毫,临空悬腕,笔不停缀,头也不抬:“你念便是。”

江融将鸽子放到了旁边的桌上,拿过它惯常吃的豆子罐喂它,顺手拆下了它脚边的信筒。当看清信上所写的内容时,他眉间狠狠一拧:“信上说,如今晴空书院所到学子还不到预计人数的三成!”

江楚已然写到了末尾,搁下笔:“我早料到了。”

“三哥,这到底怎么回事?”江融忙凑上去。

江楚淡然地提起纸来,任它风干:“三月二十八,国子监突然张贴了一个告示:今年正值筹建一百二十年,两个甲子,多招两成学子。三日后,一粟书院也同样发布了一个告示:院舍扩建完成,多招两成学子。”

江融眉间的褶皱更深:“晴空书院可是圣上为了下令兴办的,他们居然也敢如此?国子监也就罢了,那一粟书院的院舍可是修好两年多了也没见他们用,怎么今年就用了?”

“他们有什么不敢的。若非开学是圣上亲自下的旨,多招一倍的数他们也敢写。”江楚放下手中的纸,开始折了起来。

江融脑子里乱糟糟的:“他们这样搞,真的能招收那么多人?我可没听说他们多招先生啊。万一,那些学子千里迢迢去了京城,没选上那怎么办?岂不是既耽搁了晴空书院这边,又耽搁了他们自己……”

江融说到这里,忽然脸色一变,“所以,他们根本不是存心要多招人,也根本不是为了学子门考虑,要的就是耽搁晴空书院这边入学?”

“总算是有些长进了。”江楚将书信装进信封里。

听说过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会不折手段,但是他怎么也想不到他们居然敢跟圣上打擂台。江融满是震惊地看着江楚:“可是,三哥你这次回京,圣上就将晴空书院的事宜交给了你。之前的圣旨他们都敢如此顶撞,这次你带的圣旨,他们肯定也不会配合。那你要怎么办?”

江楚将那封信递给他:“在前头码头停下,将这封信快马送到岷城去。”

江融一怔,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三哥你是想说服黄老爷子?”

江楚不置可否,复又坐下提笔:“等明日到了临城,我们先去拜访谢家。”

与此同时,店中。

石榴从打饭区掀开帘子,凑到了陈苗苗的旁边:“姑娘,方才我数了一下,晌午就只来了十五个人。”

陈苗苗挑了挑眉,递给她一块送客人的烤红薯片:“算数不错,确实是十五个。”

石榴接过红薯片,眉头微微皱起:“姑娘,我们备下了十道菜,其中有三样完全没人点,只有两三样是差不多刚吃完,其他的也都有剩。这都开学第三日了,怎么还只有这么几个人?”

陈苗苗将晌午的钱匣子放到她面前:“先串钱吧。”

石榴接了过来,还是忧心忡忡:“这个生意这样,那我们不是一直亏着。姑娘你说,我们要不要再去书院门口摆摊?”

陈苗苗手上串钱串得飞快,头也没抬:“不必。我们卖的是正餐,不适合摆摊卖。”

石榴想了想:“那不然,我们还是像之前一样,卖肉蛋堡和饭团。”

“不必着急。”陈苗苗系好绳结,又拿起另一串,“还没到时候呢。”

石榴期待地看着陈苗苗:“那什么时候是时候呢?”

“这个嘛。”陈苗苗沉思片刻,“我想,应该不会太久。”当她看到石榴双眼失去光芒又欲张嘴的模样,立刻抢在她的前头开了口:“明日我就去一趟义父家,向他那边打听打听书院的事情。顺便看看,有没有别的什么法子可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