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压寨小郎君 > 第19章 出城济民

第19章 出城济民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压寨小郎君!

临江楼在大肃其他地方或者籍籍无名,但是在靖州,提起酒楼,临江楼总是第一个被提起。

临江楼可以说是整个靖州最大的酒楼,每个县城都有他的分店,而且,在当地,就算不是最为顶尖的酒楼,那也必然是排名前三。

当赵然他们三人赶到临江楼的时候,远远地就能够听见酒楼里面吆喝的声音,走进一看,一楼整个大堂,座无虚席。

每张桌子上都摆满了佳肴美酒,每个人都喝得面红耳赤,好不热闹。

三人扫了一眼之后就沉着脸直奔三楼,县令大人身份尊贵,自然不会出现在这嘈杂喧闹的大堂里。

酒楼的小厮早就发现了赵然三人,可是他上前询问的时候,闻元之根本不搭理他,将他一把推开,就直奔三楼。

小厮见状,还以为有人闹事来了,连忙招呼了几个打手跟了上来。

“砰!”

脾气暴躁的闻元之,一脚踹开了三楼最豪华的一间包间,里面的场景立即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清瘦男人,敞着上身,正搂着一个衣着单薄的女孩野猪拱白菜似的啃着。

在他两侧,还各有一个男人作陪,都搂着一个女孩上下其手。

荒唐的一幕瞬间被赵然三人看到,后面跟上来的小厮和打手也都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三个女孩顿时发出了厉声的尖叫,拽着自己的衣服连忙找地方躲过去。

而三个男人,尤其是居中而坐的山羊胡子,更是吓得“花容失色”,一双油腻腻的手拼了命地想要挡住自己的脸庞。

闻元之看到这一幕,一张老脸顿时难看至极,待三个女子都藏进里屋之后,他冲进包房,抓起山羊胡子身上仅剩的衣服,劈头盖脸的怒骂:“王先志,城外上千百姓冷饿交加,你却在这里搂着娼妓喝花酒,你信不信老夫立即上奏陛下,告你狎妓,罢了你的官!”

王先志一听这个熟悉的声音,拿开手一看,顿时吓得更加慌张了。

平时他为了不给人留下把柄,尤其是避开闻元之,所以即便他不去救济难民,也会找各种理由推脱,更不会出现在这样的场合。

大肃王朝并不禁止官员赴宴,也不禁止官员喝酒,但是却严禁官员狎妓!

这是大肃建国初期就有了的规定,而且朝廷对这事抓的还比较严。

也就这十几年,随着大肃王朝的逐渐衰败,这条规矩就形同虚设,很多人都无视法规,偷偷地去逛青楼。

反正只要不被当场抓到,那就都可以糊弄过去。

只是今天他耐不住别人的怂恿,这才来临江楼尝了个鲜,没想到就被闻元之给抓了个现着。

闻元之虽然影响不如昔日了,可是毕竟曾是从二品大员,朝中依旧会有几个人为他说话,如果他真的把自己的这些丑事捅到朝廷,那就算陛下不处理,敌视他的人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想到这里,他也不顾自己形象了,抓起闻元之的手腕,喊道:“闻老,下官就是一时……一时把持不住,还请闻老高抬贵手!”

本来想要冲进来将闻元之拉走的小厮,见状也瞬间明白了这三人的来历不简单,于是立即让人都散了,顺便把掌柜地也拦了下来。

掌柜一听这里面的人是谁,当机立断把其他无关人员都招呼走了,然后房门一带,只留下赵然几人。

闻元之气不打一处来,这一激动,就把自己来的目的差点给忘了,还是经过赵然的提醒才想起来。

“不写这封奏章也可以,但是你必须安顿好城外的百姓!”

这么好的机会,闻元之可不会放过。

王先志这个时候哪里还会讨价还价,先把自己的官帽子保下来再说吧。

“好好,下官听闻老的,马上安排人去安顿!”王先志想也不想地答应了下来。

闻元之的脸色稍微好了一些,看着王先志还衣衫不整的样子,沉声喝道:“将衣服穿好,如此放荡,简直损我大肃形象!”

“是是是……”

王先志老脸一红,一边迅速把衣服套上,一边打量着赵然和闻墨。

闻墨是闻元之的孙子,他是见过的,不过赵然,他看了一眼,只是感觉有些许眼熟。

不过他也没有多想,眼熟的人又何止一个,他作为靖江县的父母官,见过的人不计其数,总不可能是每一个都记住吧。

他在打量着赵然,赵然也在打量着他。

王先志整个人看上去有些瘦,个子不高,大长脸,山羊胡,眼神飘忽又精明。

真正让赵然注意到的是他大拇指上的一颗明黄色扳指。

这应该就是靖州特有的靖玉了,只有靖玉县出产,因为色泽艳丽,产量稀少,向来是皇室的贡品,其他人很少能够得到。

可是现在,一个小小的靖江县县令,手上就有一个价值连城的靖玉扳指,这就足够说明很多问题了。

“闻老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王先志问道。

闻元之斜着眼神瞥了他一眼,说:“想着怎么报复透露你行踪的人,不如你赶紧把你县衙的人行动起来,外面的天气,随时都会下雨!”

王先志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立即将自己的随从喊了进来。

这随从也是倒霉,按道理说王先志在里面玩乐,他就应该站在外面守着。

谁知道他也经不住诱惑,也找了个姑娘吃酒去了,事情发生了之后,才后悔莫迭地出现。

“马上回县衙派人将县库的粮食、衣服被褥取出来送到城外去,不得有误。”

将这一切都安排好之后,王先志这才觍着脸对闻元之说:“闻老,你看这样安排怎么样?”

“下雨呢,下雨怎么办?”闻元之并不是很满意,“城外只有那几个大棚,还不够一百人待的,你立即让人打开城门,让难民们都进来。”

一听这话,王先志顿时脸色就垮了下来:“闻老,这个真不行啊!这些难民都是靖山县来的,没有朝廷的公文,擅自让他们入城,这……这不符合规矩!”

闻元之一双眉毛紧紧皱在了一起,显然王先志说的这种情况,他也是清楚的。

在场四人当中,只有赵然满头雾水。

闻墨也看出了他的疑惑,于是在旁小声解释道:“以前发生过多起叛贼假装难民混入城池,侵占城池,所以后来朝廷就有了规定,所有难民只能在所属县城里进行接济,没有朝廷公文,不得进出其他城池。”

赵然点了点头,表示了解了。

朝廷的这个做法,不能说不对吧,这样也只是为了避免更多的动乱。

毕竟难民一般人数都非常多,贸然涌进一座城,不仅会影响城池的治安,滋生各种问题,而且也对城池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那若是任由他们滞留在城外,今夜一场雨下来,那明天又得死多少人!”闻元之沉声道。

王先志沉思了一会儿,说:“闻老,你看这样行不,城外五里处的鱼鳞山有座道观,那道观现在只有几个道长,但是能容下数百人,下官的意思是一部分行动不便的人,就先安置在城外的大棚,下官派人连夜再搭几个。还能走得动的,就安置在鱼鳞观。”

闻元之抚着胡须说道:“那就先这样办吧,王先志,老夫警告你,别耍什么滑头,否则老夫让你这顶官帽子再也戴不稳!”

“您老说笑了,下官一定尽心竭力!”

尽心竭力个屁,赵然心里暗自吐槽了一句,如果真的尽心,又怎么会现在才尽心。

不过好在这狗官终于是肯放粮救民了,其他的事情就暂时放一边吧。

原本还想着自己跟着来能帮些什么忙,没想到事情的发展这么顺利。

“这位公子很是面生啊,不知是哪位青年才俊。”王先志忽然把视线转移到了赵然的身上。

“在下冉昭,见过王县令。”几人来之前就通了气,在靖江城的这段时间,赵然就化名冉昭,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原来是冉公子,不知冉公子是哪里人士?”

“从靖安县来。”赵然答道。

赵然本可以将自己说成其他地方的,只是在大肃,并没有像前世那样普及同一种语言,即便是穿越过来的赵然,也继承了原宿主的口音,如果弄一个假籍贯的话,太容易穿帮了。

闻元之见王先志似乎还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到底,冷声打断了两人的对话:“这是我一位老友的学生,恰好来到此地,老夫便照看几日。你作为靖江的父母官,难民的事情,还需要你去亲力亲为。”

闻元之的言外之意再明显不过了,识趣地没有再问什么,客套了几句话之后,就带着随从匆匆离开了。

“赵然,王先志可能对你的身份会有所怀疑,你这几天最好尽快离开靖江城吧。”闻元之皱眉说道。

赵然稍微有些诧异:“就只是见了一面,他就怀疑我了?”

这时闻墨插了一句:“赵兄有所不知,这个王先志生性多疑,但凡有点不对劲的地方,他都会去查个一清二楚,他手底下就养着几个人,专门帮他查探消息,赵兄的身份毕竟禁不起推敲,还是早作打算为妙。”

既然两人都这么说了,那赵然自然是没有拒绝的道理,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