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她在我身边 > 第5章 青州

第5章 青州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她在我身边!

虽然此间人偏居一隅所知有限,不知此界是为何界,此方是何方。但青尘还是从村中老人以及那些常年走南闯北的贩夫走卒的只言片语中对此方世界有了大概认识。

此间世界广有九州四海,九州分别是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四海分别是东海、泽海、蜉蝣海、苍冥海。

而此方世界所谓的州,与青尘前世古时候定义中的州有很大的区别,换而言之就是,青尘前世古代一国数州,而此方世界一州数国。

由此可见,此方世界之广博辽阔。

青州地大物博,横卧东南,东临沧海,北并衮州、南隔徐地、西扼衮、徐、豫三州之交,期间遍布山川河沼、沙原冻土、莽林草野,河海相交,是山川地理最为繁杂多样的一州大地,而复杂的自然孕育了多彩的人文,青州之地也素以异彩闻明。

其间有三大帝国,以及与之关系错综复杂的数十小国,而在青州边界一隅,也是与衮、徐、豫三州交汇之处有一弹丸小国,名曰倾城国,疆域横跨数万余丈广,其内有大大小小七郡四十余县,乡镇百余,以及数量不知凡几的大小村落。

而悬耳村就是其间平凡之极的村落之一。

据传悬耳村原是富饶繁盛的大镇,原名坠仙镇。只是坠“仙”之后,这“坠”字便独剩一耳。

“仙”者人山也,山者五行属土也,那么“坠”去其二,便单剩一耳空悬,这也是悬耳村其名的来由。

而青尘数探西山,以至于落崖受伤,如今行动不便,便是源于此间渊源故事。

“坠仙”二字来源,素有传闻。

“青尘哥,坠仙崖,我、我们还要再去吗?”

听到坠仙崖三字,青尘颇有些头疼。

在青尘“借尸还魂”之初逐渐对此方世界有了一定认识,此方世界是一方妖、仙、魔、佛、异、怪、鬼等共存的异彩世界,起初青尘不以为然,想是此方世界文明发展仍是滞后,就如前身维度中,哪个朝代没有神鬼之说,不过是无知或是较高阶级的统治奴役之法的使然罢了。

只是在得知,甚至是一些村中老人有亲身的妖祸经历之后,他才怔然认识到此方世界。

然既有妖,焉少仙乎?

青尘在怔然的当初,第一个念头竟是前身世界《西游记》中菩提老祖传授悟

(本章未完,请翻页)

空神通时,猴子的那一句脱口的询问:“可得长生否?”

可得长生吗?

也正是这一句话,这个念头,让青尘暂时摆脱了前身离世的错乱与繁杂,情感与羁绊。并有些忙乱的开始了他的寻仙之途,也便有了后来的坠崖一事。

此间村落没有村长一职,但有三位村老,情形倒是大同小异,三老素有分工,但村中大小事情多是为此三人相商决定。

三老之中有一老姓阎,村人敬称阎老。

阎老倒是三老中唯一一个识文断字村老,只是他并不是传统的学子书生,一生所识多为后天揣度自学,倒也是才艳之辈,故事之人。而村里留存不多的村志就留放在他家,犹如残烛般延续的村志也是由老人落笔,受他管护。

老人倒也温善,还不待青尘将赵魁从他爹那儿偷来的半瓮野果酒敬上,一番交谈,老人得知青尘竟能识文断字,并且欲要借阅村志一观之后很是惊异,又一番打量之后,啧啧称奇。

青尘这个孩子他自是认识,确切的说是对这个孩子的娘,那个泼辣的后辈印象深刻,倒是眼前这个孩子一向表现平平,唯一印象大概便是这是个懂事沉稳的孩子,不曾见今日这般,谈吐自然,举止大方,眼神中的神采自信也不曾得见,出于惊异好奇,他便当场对青尘考教了一番。

令老人咋舌的是这孩子除了用词多新意,倒真是识文断字之辈,只是不通经史,转念一想倒是自然。此间落魄如斯何来经史?

老人的惊异倒是自然,要知道,村里虽然办了学塾,但建立之初,筹集的银两多从村中富户而来,自然而然福户的孩子和贫户的孩子有了区别,于是学塾便有了内外堂之分。

内堂自然是堂内听授,不受风雨,而外堂就是隔着一道窗户或是先生敞开着的门,不但听授有了阻隔,而且受风霜雨雪天气所限,加之读书本也是刻苦之事,有所收获已是难得,更何况如青尘这般识文断字的变更是难得中的异类。

青尘倒是可以理解内外堂之分,这倒也不能苛责村民人情薄凉,付出就应所得,否则,施舍远不是长久之计,反而是灾祸酝酿的人性深潭。

老人再得知青尘不但能识文断字,而且颇好史典,只是迫于环境苦求不得,就更加开怀了。便欣然答应,将青尘领到一处屋中的小隔间。

推开小屋房门之际青尘倒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有一瞬的失望,隔间可以说是狭窄,里边藏书也不是很多,仅有寥寥十数本,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陈列满堂。

只是待青尘走进去翻阅之际,他才发现,尽管隔间狭小,但清扫的干净,可谓是纤尘不染;书籍虽少,但摆放整齐,青尘甚至发现了在书籍的下边垫有一层此方鲜有的红绸布娟,非所爱不能如此这般。

事后想来,如此没落小村,能有这十数本村志留存,已然是很了不起了的事情了,倒是他心中急切,有些过分苛求了。

在离开之际,他将那半瓮果酒悄悄留了下来,倒是他之前自视卓然,在拜访老人之初想得市侩,落得下乘。完全没有将他前世那一方世间淳朴作风带了过来。

翻遍村志仅有这样一句记述,是谓:高宗次年,夜,日月同辉,光华耀耀如白昼,鸡鸣狗吠,父起,欲往农事,一刻,日坠西山,天复夜,月依然,村民异,昼起闻于县,乃惊不知,方知异象显一隅也,颂为仙迹。

显然这一句话并不是什么正经的志述,倒像是摘得一个经历了日坠仙迹的村中农人的后人的记述。而且从这句话中可知,那次异象仅仅出现在村子附近,最后异象坠于西山,而村子西方并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大山,更遑论是一个叫西山的大山,倒是村南崇山峻岭,林莽草茂,而村西唯一可疑之处就是坠仙崖。

青尘曾经对坠仙崖与坠日异象的关系寻访过上了年纪的村中老人,他们一者声称坠仙崖一称自古便有,而日坠仙迹尤在其后,是先有坠仙之称后才有坠仙之迹,两者并没有多少必然关系;一者声称日坠仙迹后,村人寻迹而至,发现一崖畔而止,而原此间并无山势崖畔,之后那处骤然间出现的地势才有了“坠仙”一称。

青尘虽不知哪种说法更接近真实,但“仙”之一字有着魔力,更遑论前缀一个“坠”字。坠仙崖一地,他探寻之必然。

想起那日坠仙崖一行,身体不由得无意识地一颤,如若不是他及时抓住了崖壁上的那一条藤蔓,想来此时,他伤的不仅仅是一腿一臂而已,亦或就没有了现在。只是遇险之事有好多不明之处,令他百思难得其解。如那条足以拴住壮牛的麻绳,因何坠了一个身形瘦弱的如他这样的少年,就在期间突然断了。

他微微叹气,看着身前乖巧询问的赵魁轻声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徐徐图之。”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