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胶园,版纳知青岁月 > 第十四章 捕鱼

第十四章 捕鱼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胶园,版纳知青岁月!

夏莲带着屋里的人来到河边,看见地上堆放的木薯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好奇的问,  “哪来的?”

“今天上场部老工人给的。”韩红伟拿起一根热烘烘的木薯递给夏莲。“你尝尝。”

夏莲接过木薯,轻轻一拉,剥去一大块带着香味的皮。看着雪白的木薯,闻着诱人的清香,忍不住一口咬上去。

甜甜的、面面的,松软可口,嚼在嘴里香喷喷,没有筋筋膪膪。她很奇怪,同样是木薯,为什么刚来时觉得口感极差,咬一口苦透脑门,而现在,连苦味都变成了极为舒服的香甜味了?

“唔——真香!真好吃。”夏莲愉快地说,“这是城里人享受不到的东西,要给队长提个建议,把开出来的荒山种上木薯,这样我们就不用挨饿啦。”

“好主意。”龙小鹰赞同道,“我们生活在这里,有土地有劳动工具,应该自力更生解决口粮问题。现在眼前就有一条河,为什么我们不到河里钓上几尾鱼,饭后喝上一口鲜鱼汤呢?”

“没有钓鱼竿啊。”

“鱼线和钩我带来了。”

听说龙小鹰有钓鱼工具,大家兴奋起来,把地上的木薯皮都清扫到河里去喂鱼。男的负责砍竹子做鱼竿,女的回宿舍拿脸盆准备装鱼。

不一会,钓竿做好了,就差鱼饵。

在石块下面翻了半天找不见蚯蚓,夏莲就在小草尖上捉了一只七星瓢虫交给龙小鹰,对他说道,“想必野鱼都是长牙齿的,用这个吧。”

龙小鹰把小甲虫套在钩上,想试试水线,结果钓钩一丢下去,就被湍急的流水冲跑了。

他索性捡起块小石头拴在鱼线上,扑通丢入水中,对大家说道,“水流太急,抽漂闷漂都没法看,拴块石头让饵沉底,躺下休息,就等着鱼儿来拖竿吧。”

把鱼竿往岸边青草棵里一插,抱头躺在草地上,等着河底的大鱼来咬钩。

张雅倩拿起装鱼用的脸盆,满怀希望舀上半盆水,一直等到眼睛都看花了还不见鱼儿来拖杆,着急地站起来说,“看来小甲虫不合鱼的胃口,我去捉几只苍蝇来试试,说不定鱼儿吃的是飞在水面上的小虫。”

“我捉到一条菜青虫。”王辰盛叫起来,“拿起竿来换这条虫,生活在急流中的鱼想必都不是吃素的。”

“哈哈哈!”一个粗犷声音从身后传来,“这儿的鱼也不一定要吃荤,钩上挂个小豆粒也行。”

“啊——是熊队长。”看见副队长熊国杰走过来,韩红铃高兴地叫起来,“熊队长!快来帮我们钓鱼。”

熊国杰是退伍老兵,别看长了个五短身材,干起活来却是一把好手,在知青眼里也是个以人为善,很会处人处事的人物。

熊国杰面带笑容对大家说,“看见你们几个在河边转悠,我说是要干什么?原来是想钓鱼。让我来告诉你们,在流水中钓鱼不用漂,装上饵后要不停地拖动鱼杆前后运动,让鱼以为是在水里游动的生物,这样还很容易钓到大鱼。”

“熊队长,蚯蚓在哪儿找?”夏莲急忙问他。

“找不到蚯蚓可以在河滩卵石下面找个小虫,河里的鱼就吃这种小沙虫。”

翻开河边卵石,下面果真藏着小虫。

熊国杰接过鱼竿,挂上小虫,劈劈啪啪挥杆就往水面上打。

“干吗?这不把鱼儿都吓跑了。”龙小鹰不解地问。

“不会。我这样做是为了引起它们的注意,告诉河里的大鱼,饵来了,快来吃饭。”

熊国杰把鱼饵丢到水里,等了一阵子,还是不见鱼儿上钩。

韩红伟对他说道,“熊队长!你当过兵,听说可以用炸药炸鱼,你会吗?”

“当然会。”熊国杰骄傲的回答,“仓库里就有雷管炸药,我管着钥匙。”

“那太好啦!去拿炸药。”

“不行。听说要禁止了,会把河里的小鱼苗炸死。”

“那还不趁现在没有禁止时露两手给我们看看。”

熊国杰犹豫了一下。

“熊队长。”女知青们也央求道,“在这里等了半天也钓不到一尾鱼,我们想看看河里的鱼是个什么样子?你就放一炮给我们看看行吗?”

“好吧。”熊国杰同意了。“你们去找个水深的地方,在那儿等着我,我这就去开仓库拿炸药。”

在河湾找到个深水塘,熊国杰提着雷管炸药走来了。他拿出一颗雷管,把导hs剥开往雷管里面塞。

要塞多深?大家兴奋地探头去看。

“离我远点!”熊国杰连忙招呼道,“这玩艺不好惹,压力稍大一点就会爆炸。”

大家赶快后退几步,站在一旁看他操作。

把引线塞进雷管,拿起一筒炸药倒出一半,再把雷管放到炸药筒里。

将几筒炸药和雷管捆绑成一包,找块石头绑在炸药包上,熊国杰起身说道,“好啦,你们脱衣服做好准备,我把炸药点燃丢下去。爆炸后你们要尽快跳下去捡鱼,动作慢一点漂起来的鱼就会被急流冲跑。”

每天收工后都要下河洗澡,对这条河的水流、深浅和礁石再熟悉不过了,还会让到手的鱼跑掉?龙小鹰在下游安排了人。

看到龙小鹰他们做好准备,熊国杰说,“我要丢炸药了,千万别急着跳,一定要听见爆炸声再往河里跳。”说着点燃引线,将绑着炸药的石块丢进河里。

轰!的一声闷响,水面冒起很大一团浑浊浪花。

“冲呀——”龙小鹰兴奋地跳进河里。

一阵浪花过后,大家在水面冒出头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见人头不见鱼?隔了一阵才见浑水里漂起一条小鱼。

“熊队长,怎么搞的,这河里到底有没有鱼啊?”

“完了,今天逮不到鱼了。”熊国杰失望地看着上游。

“为什么?”

“你们爬上来听,远处有声音,看来上游有傣族在捕鱼,鱼儿都被他们吓得躲起来了。”

大家爬上岸,侧耳细听,果然,上游山谷传来一阵沉闷的吼叫声,似乎有好多人顺着河流走来了。

“快穿衣服,我们到上游去看傣族怎样捕鱼?”龙小鹰高兴的提议。

“不用去。”熊国杰告诉大家,“一会儿他们就会过来,你们只需要呆在这儿就知道啦。”

能看到傣族捕鱼,大家都很兴奋,穿起衣服,找了个较为开阔地方,站在河边焦急地翘首期盼。

“他们会到这儿来吗?”

“别心急,他们会过来的。”熊国杰对大家说道,“这条河到我们这里一路上没有什么大的障碍,但是到我们队就过不去了。河道两岸陡峭荆棘密布,下游不远处有个大跌坎,傣族在大跌坎筑了个鱼坝,所以他们一定会把这儿当做终点。”

“傣族常来捕鱼吗?”

“平常主要靠在河道狭窄处用树木拦断河道筑鱼坝,留个缺口支鱼篓。支鱼篓子捕到的鱼不够吃,到了旱季水浅时就会把全寨子的人都组织起来,男女老幼一齐上阵,下到河里来个大围捕。”

“闷到水里去摸吗?”

“等会儿你们就能看到。他们用手、用棍子把整条河的水搅浑,鱼儿缺乏氧气浮到水面,这个时候只管捡就是了……”

趁这个空闲时间,熊国杰向他们介绍了傣族独特的捕鱼方法。

河中心一股浑水流了下来,河道里的震动传递到岸上。一条近两米长的蜥蜴被吓昏了头,突然从夏莲脚下草丛钻出,扑通!一声跳进水里。

“哎呀!大四脚蛇,差点没被它咬到。”夏莲被吓得跳起来,直朝脚下张望。

危险临近,草棵里敏感的小动物被吓得四处奔逃,有蛇啊!大家意识到站在青草地上似乎不太安全,又都站到岸边礁石上。

捕鱼队伍的前锋出现了,河里走来几个身背竹篓子的捕鱼人,他们在岸边草窝里特别小心地抓鱼。

“可能抓到了江拐(鲶鱼)。”熊国杰解释道,“江拐身上有很尖锐的背鳍和带刺的鳃盖,搞不好就会把手刺破。”

紧接着,河湾又出现一批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将棍子伸到岸边草丛奋力搅动,另一些人则用竹篓子拼命往下扎。鱼儿想躲藏在岸边的草丛、石缝里也不行了,都被赶出来向河中心奔逃。

但河心也不太平,那儿已经有一些肩披鱼网的男子在等着它们,见鱼儿游过来,马上轮起手臂把网向空中抛出。大大张圆的网落入水中,一网打尽那些惊慌失措游过来的鱼儿。

河水变得越来越浑,吼叫声越来越近,更多的捕鱼人出现了。

转眼之间,河道里密密麻麻塞满了光着上身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挥舞着手中的棍棒和蔓藤狠劲击打水面,另一些人则将手掌放进水里拍打发出很大的响声,气势磅礴的捕鱼队伍把河道一层层堵塞得严严实实。

欢快的弄水人齐心协力嗷嗷大声喊叫着,敲的敲、打的打、叫的叫、闹的闹、捉的捉、网的网,层层围追堵截,搞出来的声响震撼山谷,就连没有耳朵的鱼也被震昏了头。

那些躲藏在水底下、草棵里、泥巴里、石头缝里的鱼儿被搅得晕头转向浮出水面,在浑水里大口换气顾不得被人捉拿。

这个时候,用手的、用网的、用棍子的、用竹篓的,站在河里的人只管将它们抓住丢进篓子里。

再往前走就进入丛林密布的无人之境,河道陡峭出现跌坎,捕鱼的队伍到此就不再前进了。

捕鱼人爬上岸来,不仅腰间挂着的竹篓里装满鱼,手里还提着磨盘大的团鱼,每个人都有丰盛的收获。

龙小鹰想到要解决每天都吃不饱这个问题,就问熊国杰,“熊队长,粮食不够吃,鱼也逮不到,我们刚才在议论,只要自己动手就会丰衣足食。山砍出来后能不能种上木薯、包谷一类的农作物,这样就可以解决我们队的粮食问题。”

“哈哈!知青同志们,这样的想法也太天真了。”熊国杰回答道,“虽说我们住在荒无人烟的山谷,但我们是国家职工,每年都要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山砍出来后趁土壤肥沃我们是要种粮食作物,要种旱谷、种花生、种包谷,还会种芝麻。土地没有肥力了,最后才种橡胶。但是我们收获的所有农作物全部都要交给国家,一斤都不能留。将来你们所干的每一件事都是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如果大家都努力工作,大河有水小河满,日子自然会好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