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胶园,版纳知青岁月 > 第四十六章 迎接新战友(1)

第四十六章 迎接新战友(1)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胶园,版纳知青岁月!

兵团成立后,迎来大批支援边疆建设的知识青年。

上海知青来了,严国定赶到营部去接人时,让罗震江通知大家提前下班,要为上海知青赶制油灯,并换上干净衣服等着迎接新战友。

吃过晚饭上海知青还没来,龙小鹰又来到上海知青的宿舍做最后的检查。拿起为他们准备的劳动工具一摸,发现有的锄把还不够光滑,拿起锋利的砍刀,要把那些有点刺手的木把刮一遍,免得伤到上海知青稚嫩的双手。

还没来得及把所有工具都检查一遍,屋外乱了起来。听见拖拉机响声,龙小鹰跑出门一看,一前一后,两辆满载上海知青的大拖拉机开进连队。

罗震江正忙着组织站在路边的知青鼓掌欢迎。

拖拉机停稳后,坐在驾驶员身边的严国定跳下车,大声招呼车上的人下车,伸出双手要把他们扶下来。

看见拖拉机上的上海知青都站着不动,龙小鹰帮忙喊道,“同志们,辛苦了,你们已经到达连队,大家都下车了。”

见到车上的上海知青面面相觑,夏莲立即提醒龙小鹰,“他们听不懂你说的云南土话,快讲普通话。”

龙小鹰改用蹩脚的普通话跟他们打招呼,“战友们,你们好!路上辛苦了,大家先下车,我们会帮你们拿行李,带你们到宿舍。”

“这就是我们的营房?”车上的上海知青看着草房怀疑的问。

营房?龙小鹰马上转过弯来,回答道,“对!这就是我们的营房。”

“做啥你们都不穿军装?”又有人在问。

“先下来安排营房,其他的事,等你们住下后慢慢再说。”

由于准备充分,分房工作进行得很顺利,等把上海知青安顿下来,天也就全黑了。

夏莲想到自己刚来时孤独寂寞的心情,担心上海知青见到昏暗的油灯会想家,就约着龙小鹰一道去看望他们。

来到新房子,发现许多上海知青沉闷地聚在一个屋里,夏莲就对龙小鹰说道,“都集中到这儿了,可能有思想情绪,进屋跟他们谈谈心,问寒问暖让他们能安定下来。”

龙小鹰走进去,用普通话跟上海知青打招呼道,“大家好!我们是从昆明来的知青,来看看你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侬契香烟(你抽烟吗)?”一个上海知青递来根烟。

“谢谢!我不抽烟。”虽然没有听懂,但龙小鹰知道是请他抽烟,不过没有注意,用当地话回答他。

见龙小鹰不接烟,上海知青拿着香烟愣在那儿。

夏莲看出来发生了什么事,赶快用普通话对那人说道,“他的话你没有听懂吧,他说谢谢你,但他不抽烟。”

“噢——”上海知青转回头去跟同伴们说道,“格桩事体倒满复杂咯。”

“什么意思?”龙小鹰也发现听不懂他们的话。

“阿拉港(我们在说),语言不通,这件事倒是满复杂的。”一位女知青用夹带着上海话的普通话回答他。

龙小鹰反应过来了。“看来我们之间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隔阂问题。”他开玩笑的对上海知青说道,“唱山歌吧,如果我们都用对歌的方式来说话,大家就能听懂了。”接着就用电影《刘三姐》的歌谣唱了一段。“嘿哎——我说的话能听懂吗?嘿了了啰。”

“哈哈哈!”惹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龙小鹰问递烟给他的上海知青,“你叫什么名字?”

“刘东海。”

“你好!”龙小鹰握住他的手介绍道,“我叫龙小鹰,旁边这位叫夏莲。”

看到夏莲已经在跟身边的女知青拉家常,龙小鹰就对屋里的上海知青说道,“朋友们!大家离开父母,离开繁华的大城市来到这个荒凉山沟,思念父母的心情我们能够理解。虽然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你们在这里并不孤独,连队是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大家到了这里就跟到家一样,有什么困难和想不通的事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尽力为你们解决。”

愁闷的气氛暂时缓和下来,上海知青最关心的是发枪、发军装,再就是要吃些什么苦头?龙小鹰就把兵团现状,下乡后所遇到的艰难困苦和要怎么克服告诉他们,鼓励他们在思想上要有所准备,勇于战胜困难。

第二天在露天召开迎新大会,新战友由罗震江带队集中在一起。

各班列队站好后,严国定把连队的情况做了个简短介绍,然后对大家说道,“下面,我就把新来的战友分到各个班,念到名字的同志请举一下手,各班长要注意及时认领新战友。”

严国定转头看着龙小鹰,大声喊道,“一班长,龙小鹰。”

“在!”龙小鹰举起一只手。

“新战友们注意了,下面我就念分到一班的人员名单。刘东海。”

昨晚递烟的上海知青举了一下手,跑到龙小鹰面前说道,“阿拉来啦。”

“欢迎!欢迎!”龙小鹰连忙迎上前去跟他握手。

“李银珍、龚丹萍。”严国定念道。

又过来两个女知青,对龙小鹰说道,“班长!阿拉来报到啦。”

“欢迎!欢迎!”

见到女同志龙小鹰还不好意思去握手,心里嘀咕着,基干民兵班分来两个体质不算好的女同志,这下负担重了,细皮嫩肉的,能适应苦战吗?

看到龙小鹰不好意思伸手,夏莲连忙上前拉住她们的手,热情的对她们说道,“欢迎来到我们班,我叫夏莲,刚才听见念名字,但你们谁是谁?我还不太清楚。”

“我们都认识你,昨晚你俩到过我们的宿舍。”一位个头不高女知青告诉夏莲,“我叫李银珍。”然后指着另一位相貌清秀的女知青说,“她叫龚丹萍。”

很好识别,龙小鹰把三人的名字都记住了。

散会后时间还早,大家无事可做,龙小鹰就对新来的战友说道,“这样吧,还不到吃饭时间,我带你们去熟悉一下连队环境,好吗?”

“老勿好意思咯,耽误侬辰光。”叫龚丹萍的女知青对他说道。

“抱歉!阿拉听勿(不)懂。”虽然昨晚认真学了几句上海话,但许多深奥的上海话龙小鹰还是没法听懂。

“我是说,很不好意思,耽误您的时间。”

“勿搭界咯(没关系),是不是这样说?昨晚学的。”

“哈哈!班长,侬(你)学得好快呀。”

“先熟悉一下我们上班的道路。”龙小鹰领着新战友向河边走去。

刚走出几步,又有一个男知青跟上来,对他们说道,“等等!阿拉同你们一路走。”

转头一看,就是昨天问这就是我们的营房的那位知青,龙小鹰问他,“哪个班的?”

“二班的。”

“叫什么名字?”

“朱国明。”

“来我们班吧。”刘东海热情的对他说道,“看我们班长,挺关心我们的。”

“咦——港度。”朱国明表情漠然的回答,“哪个班还不都是干劳动。”

“港度?什么意思?”龙小鹰好奇的问。

“就是傻瓜。”李银珍告诉龙小鹰,“别人都叫他小诸葛,是个挺狡猾的人。”

“哦——”龙小鹰继续向大家介绍道,“我们身边的这条河叫南岳河,旱季水浅,雨季洪水暴涨不安全。前面是一片无人居住的原始森林,唯一道路就是过河的这座独木桥,只通往工地。在进连队的另一端还有一座独木桥,通往营部,是条小路。过桥后就会进入一片大森林,路上除了本连队的人遇不到其他人。星期天大家去营部要走小路的话,最好结伴而行。”

“听说山上有许多小蛇,在阿拉上海是很稀奇的,能抓到吗?”刘东海感兴趣地问。

“见到蛇最好躲远点,这里的蛇很毒,已经死了一个玩蛇的知青了,不要步其后尘。”龙小鹰警告他。

“班长!”李银珍愉快地说,“昨晚我听连长介绍,说你是基干民兵的班长,挺实在的,我就跟他说我不怕吃苦,要来你这个班。现在愿望实现了,我很高兴,今后要好好向你学习。”

“还有主动要求吃苦的人?要得,我们大家互相学习。”龙小鹰看了李银珍一眼,个子不高,觉悟不错,用心培养一下,或许能成为骨干力量。

第一天上山就暴露出问题,上海来的女知青抡不动大板锄,不仅吃土浅,而且挖了几锄头就要站着歇会儿。

这是正常现象,龙小鹰心里着急,也只能随她们了。

先来的知青经历过这个过程,没有人责怪她们,都在热情的帮着她们完成当天的翻地定额。

“不好意思。”龚丹萍对大家说道,“我们拖了班上的后腿。”

“没有事。”龙小鹰安慰她们道,“接下来还会腰酸背痛,手上起水泡,还会有想家的思想问题。坚持下来就是胜利,这一关过了就好了。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

当上海知青渐渐适应了整日持续不停的劳动时,又接到上级通知,准备接收重庆知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