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带娃种田:没错我躺平了 > 第26章 同学

第26章 同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带娃种田:没错我躺平了!

“张扬?今儿你没去城里干活儿啊?”

张扬看完自家的地,带着女儿往回走。

张燕小姑娘一路蹦蹦跳跳,时不时扯个路边萌发的小花儿小草的,兴高采烈拿给爸爸看。

父女俩乐乐呵呵地,旁人看了也要忍不住露出笑意。

猛然这么一声,小张燕好奇转头,想看看说话的人是谁。

张扬也闻声转头看过去,脸上露出几分意外,“唉!张晓,是你啊,这是出来逛呢?最近怎么样?”

这人年龄看起来和张扬差不多,个头不高、长相一般,小眯缝眼里这会儿盛满笑意。

大冬天的,穿的还挺烧包。

上身穿着七八成新的灰蓝色西装外套,敞着怀并没有系上扣子,里面衬衣套着一件红色鸡心领毛衣。

下身的单裤有点长,皱皱巴巴的在脚腕子那里堆起,膝盖上还鼓起一个包。

张扬看着这穿戴,就觉得有点辣眼睛。

虽然这是时下农村的时髦穿法,但以张扬后世的眼光看来,真的是土得掉渣。

西装宽大不合身,穿在身上松松垮垮,再加上不合体的裤子,显得这身衣服的主人又矮又挫。

张扬心头莫名涌上一句俗语:大小伙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

这二货这样穿也不怕冷啊!还敞着怀。

他自己之前因为干活儿图利索,穿得也比这家伙儿厚实点。

上身薄棉袄,牛仔裤里套着厚秋裤,扣子都老老实实系着。

当地气温是不低,但白天最高也不过十度左右。

他都想不起来上辈子自己这个年龄的时候都是怎么个穿戴,要是这样的话……不能想!

有的人是麻袋也能穿出时尚感,这货显然不归在这档次里,不管是衣服还是主人,都在互相扯后腿啊!

偏偏对方自以为潇洒,半点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走过来的姿势闲适,一副漫无目标的样子,估计是要去谁家找人闲聊,看见张扬临时停驻。

来人是他中学同学,两个人的关系一向不远不近的,平时在村里碰见顶多点个头笑一笑,这怎么想起和他打招呼了?这满脸的热情看得张扬真是不习惯。

“嗐!就那么回事吧!不像你小子,这都当上包工头了!”对方一脸的艳羡,半点也不遮掩。

张扬笑笑,“啥包工头啊!这就是凑巧,都是为了挣口饭吃!”

“嘁!还谦虚呢!”张晓撇嘴,斜了老同学一眼,走过来伸拳在张扬膀子上不轻不重擂了一拳,“村里好多人都在说,说你小子这活儿拉得值!这一趟活下来,抵我们小一年忙活。”

张扬有点不适应,对于对方突然表现这么热络有点摸不着头脑,以前两人的关系没到这个地步吧?

转念一想,估计又是这活儿闹的!村里人不少都想跟着他干。

虽然他已经说过,城里这趟活儿多少工钱不要往外说,但架不住会多少漏点口风出来。

人多嘴杂,谁知道什么时候就说漏嘴了!

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多年相处下来,亲近的人问起来不可能一点儿不说。

农村的关系就是如此。

张扬倒是不意外,他笑了笑,没有否认,只道:“没那么夸张!现在行市在那儿摆着,咋可能给你那么多!”

张晓一听也是,现在村里出去打零工帮人干活儿,一天的工钱也就七八块,城里就算高一点,但也不会高得离谱,张扬这话多少有点可信度。

但水分应该也不少,不然村里人不会都眼气。关键这小子现在算是包工头啊!自己找的活儿,怎么不得多拿点?这中间买个建材啥的可是有不少猫腻呢!

不过张晓也没说什么,两人关系一般,这次干活儿张扬连他小叔叔都没叫,他这关系平平的同学那就更不用说了。

村里不少人私下都在看张扬小叔叔的笑话,说是张扬这娃儿做得出来,都是一家人,宁愿便宜了外人也不愿意帮自家小叔叔。

他之所以上来搭话,也不过是想着拉近一下关系,万一以后张扬有活儿了,考虑人选的时候说不得就想起他了。

“不管咋样,肯定比我这闲人强!我就厚脸皮给你这老同学说一句,以后有啥活儿想着点咱啊!”张晓笑眯眯地。

张扬脸色不变,嘴里也跟着客气:“没问题!都是老同学么!”

两人又说了会儿闲话,张晓逗了逗小张燕,和张扬打个招呼就走了。

张扬看着张晓的背影,摇了摇头。

这小子和他同学,说起来岁数也不会小,到现在也还没找媳妇,不知道是太挑还是怎么的。

要说张晓家庭条件不错,至少比他们家强,估计不是人家看不上他就是他看不上人家。

农村二十四五不结婚已经是大龄青年,家里人该着急了。

看这小子刚才还笑得没心没肺的,半点儿也不见着急。

张扬到家就问他妈:“张晓这小子现在咋样?都在干啥呢?咋没出去打工?”

他也就是一时好奇,没想到张母一听,有点紧张,“你可少跟他往一起走!这娃儿不实在!听说现在在外头混,跟二流子似的!”

张扬皱眉,“不至于吧?”

“你懂个啥!”张母白了儿子一眼,“你原来都不注意村里这些事,现在人心复杂了,心多!不像以前,一村里的人都还可以,现在不行,生活好了钱多了,人反倒变了!”

张母有点感慨地说。

张扬若有所思点头,也对。

这是社会变革下的必然趋势,现在的人感叹人心不古,但搁后世这都算不上啥。

现在乡下村里人情味儿还挺浓厚,越往后人口流动越大,人心浮躁,人情味也就越来越淡薄了!

两千后以后,年轻人基本上都跑出去了,守在村里的都是老弱病残。

曾经有一段时间,网上流行的说法,称农村留守人口是386199部队。

张扬失笑,等到那时候,他也该划归99番号了!

“你别不当一回事!”张母误会了儿子的笑,厉色道:“少跟那些二流子搭腔,谁知道他们一天都搞啥子,万一连累到你,你就知道厉害了!”

张扬无奈,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再说了,他也没说啥呀!

这张晓干什么和他也没关系,不过今天碰见了打个招呼而已。

他之所以问张母,也不过是一时好奇,没想到老娘这么紧张。

“妈,我又没说啥,不过就是将将碰上闲扯几句,现在我们都没打交道,谈不上连累不连累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