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保密厂 > 第二三章 初待业家长心如焚 进集体雏鹰露锋芒

第二三章 初待业家长心如焚 进集体雏鹰露锋芒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保密厂!

孩子整天无所事事,急了家长。

这天中午,老石在食堂吃过饭,趴在办公室的桌上休息,老彭和老段穿着工作服来找他。老石看到俩人同来,知道为孩子的事情。见办公室就老石一个人,老彭随手关上门,老段先开口:“孩子都毕业了,我刚找老彭说了,咱们要抓紧找厂里,赶紧给他们找个事干,老是呆在家里也不行啊。”老彭说:“这个班是子弟学校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应该引起重视。可以先和李厂长私下说说,你们经常见面,毕竟他儿子也是这个班的。”老石看着老彭说:“彭嫂是工会主~席,让她也一起说说,会更好。”老彭道:“要说的。我说她几回了,整天自己娃儿的事情都不操心,瞎忙。”老石说:“我闲聊的时候和李厂长说过,他也考虑过这事,现在没有招工指标,要招工指标先写申请,然后到部里审批,也不会很快。暂时先干个临时工,等到招工指标下来了就可以进厂了。”老段说:“说是这样,但是要等到猴年马月啊?你不去找就一直拖着,先安排个事情做也好啊。”老石说:“要不这样,等到星期一开生产列会的时候,我再把这个事情提出来,但是我一个人力度不大,老彭回去和彭嫂说说,会上一起提提。这样效果最好。”老彭:“没问题,我更着急。”老段:“趁着李厂长在任,抓紧办了。一朝君子一朝臣”。老彭纠正道:“天子。”老石:“先干临时工,这个问题不大。我上次也和李厂长私下说了孩子们毕业的问题,李厂长说这不是一个毕业班的事情,以后每年都有一批孩子毕业,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关心的大事情,必须一视同仁。要规范化,要有规章制度,这需要在厂委会上讨论决定,共同商讨。”

星期一的生产列会惯例的在三楼会议室召开。开会的中层干部有二十几个人,掏出钢笔打开笔记本。李厂长说:“现在国家有了新的政策,改革开放,权力下放。要借着这股东风,要把生产搞的更好,效益更高。现在形势喜人又逼人,要完成任务,就愈要我们更加的努力。我们要学习乡镇企业的经营理念,灵活多样地去开拓市场。克服工作和生产上的困难,要打破过去坐等上门的旧观念、老思想,拿出新的成绩,向三十周年献礼。”环顾一下众人:“这是大的形势。现在说说我们的工作进展吧。各个部门把自己上个月的生产情况和下个月的计划说说,还是老惯例,先从一车间开始。”

一车间主任老朱说:“我们这个月拉丝总长度要超过一千万米。通过魏工的指导,技术组的攻关,即解决了断丝的问题,也提高了拉丝的速度。长话短说,总之,保证完成任务。”接下来二车间耿主任拿着笔记本,说道:“我们这个月任务可以提前完成,下个月也没问题。就是现在库存的原材料不多了,希望采购部门抓紧供应原材料,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各个生产部门都说完了,李厂长询问关于职工的生活还有哪些事情需要解决的。工会主~席彭嫂打开早已准备好的笔记本:“图书室的图书太少,种类单一,计划再进一批,书的类别也拟定好了,等领导批示。还有电视室14寸的黑白电视有点小了,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多,申请换一台21寸的彩电。”李厂长:“图书派采购部去采购,到时你们工会跟个人去好了;关于换彩电的事情,还是要先报计划,由上级调拨。这还要等待一段时间。”彭嫂一一的记录下来。  会议接近尾声,李厂长见都不说话,没人提问,惯例地问道:“谁还有问题?”

老石和魏工对视了一眼,又看到李厂长也在注视只自己,于是放下记录本,缓慢说道:“我说个题外话。咱们厂子弟学校今年毕业了一批高中生,这是子弟校第一批毕业生,这些孩子跟着父母来到三线,从小离开了城市,看着他们一点点长大,现在毕业了,需要有个事做。我们在山里,也没有其他的就业渠道,看看厂里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知道厂领导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能不能在会上说说。让我们都知道。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轻装上阵,安心的工作。”彭嫂补充道:“李厂长快说吧,我们都很关心这件事情。”

李厂长笑道:“关于应届毕业生的问题,我们核心小组已经讨论过了,这是咱们厂子弟校的第一届毕业生,所以一定要解决好就业问题,为下届毕业生的安排总结经验,打好基础,要一样的对待,一碗水端平。”

李厂长翻开记事本,清清嗓子说道:“关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我们领导班子也考虑了各种因素,如果毕业就进厂是不现实的。进厂招工,要有招工指标,要招多少名额,是要到部里审批的,但是这也需要申报,申报的事项已经由厂办的秦主任在做,不能急。二是要等时间,有个过程,那么现在怎么办呢,我们不能让孩子在家闲逛。我们不是成立了集体劳动服务公司了吗?先去服务公司上班,等到指标批下来了,再招工进厂。这些我们都和服务公司的毕经理协商过了,他也是核心组成员之一。”又转向毕经理:“制定好的项目要抓紧落实。四号楼对面的二层小楼,卖些早点,油条,给职工提供方便,这些都有了,做的也不错。正在筹备的在招待所对面的空地上建一个煤场,买一台蜂窝煤机器,这个工作要抓紧实施。让职工彻底解放出来,不用每年快到冬季都排队要车拉煤,家家户户捏煤球,让我们的职工把精力都用在工作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些都需要我们有人去做,都需要服务公司去规划,这不光解决了家属的工作,也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再说远点,全厂职工吃肉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如果服务公司能够办个养猪场,吃肉的问题就有保障了。我们粗略的算算,一个人平均按一天吃二两肉,一天两头猪不够卖。这个事情你们可以仔细的考虑考虑,需要资金厂里可以帮助解决。以后服务公司的事情是越来越多,人会远远的不够用。”说完,看着毕经理。毕经理五十左右,是一位度过江的干部,皮肤白净,穿着蓝呢子中山装,自己一个人来三线,媳妇带着儿子在石家庄。由于夫妻感情不好,脾气不合,一直分居。儿子出生后起名叫矛盾,寓意夫妻在矛盾中维持,苦恼中生活。见李厂长讲完,毕经理沉思片刻:“蜂窝煤设备一到,我们马上安装,下个月职工家里都可以改烧蜂窝煤了,而且我们要送货上门,不收任何费用。对于接收这届毕业生,都是我们职工的子女,又经过厂委研究决定的,我是无条件接受。虽然我觉得孩子干活不如家属踏实,我更愿意带家属。”

耿主任说:“这届学生初中时在我们车间学工,我还是比较了解的。他们工作的都很不错,很听话,不怕脏不怕累,尊重长辈,给职工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毕经理大可放心。”宋科长说:“虽然这届毕业班没有我的孩子,我觉得整体都还不错,有父母在身边,都还懂礼貌。即使有个别顽皮的孩子,你说他,他也听话,不顶嘴。”其他人也都表示赞同,因为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要走同样的道路,所以大家的意见很快得到统一。参加会议的人七嘴八舌的对毕经理委婉地提出批评。

会议后的第三天,毕业班都去服务公司报道上班。毕经理简单的分了工作:彭连和李盼分到煤场做筹备工作。嘉运和段颂分到小食堂,早上卖些油条豆浆,下午就没事了。看到小食堂不忙,嘉运向毕经理建议,新增卤肉项目,这是一项空白。毕经理迟疑片刻,勉强说可以试试。嘉运和段颂回家找到《生活百科全书》,抄写了卤汁的制作配方,又到厂卫生所配制了中药调料,去仁村购买了松香、大锅,按照书上的比例调制,看到大锅卤汤沸腾,卤肉酥烂,香气四溢,飘到四号楼,弥漫着整个广场。很快顾客盈门,应接不暇。毕经理见到如此效果,也是喜不自禁地叹道:这几个孩子脑瓜真灵。

这年天旱,野兔泛滥。山坡上种的蔬菜,常被野兔啃食。晚饭后去河滩散步,穿过长满庄稼的小路,总有野兔从地里窜出,沿着小路奔跑,在不远处停下,回头看你,仿佛在说:你来追呀!于是善猎者在车间制作~猎~q,先是单管,后是双管。厂里自发的有了打猎队伍,出去半天,自制的帆布背包装满野兔,打兔开心,背兔累人。兔肉吃不完,送给邻居或朋友。当时可谓,家家吃野兔,天天剥兔皮,上班打开饭盒,盒盒是兔肉。但是吃过几回就不爱吃了,不是吃腻了,而是食而不香,嚼而不烂,有的吃几口倒掉,说不如青菜味美。

原来炖出来的野兔总有一股青草味,加上野兔肉瘦无油,炖出如干柴,毫无肉~香。为了减少草腥味,有人用凉水浸泡一夜,谓之‘拔’,炖后草腥味道依然,所以吃的人渐渐少了,打猎的热情也低了。一天嘉运忽然来了灵感,和段颂一起,准备了一只野兔,洗净放到卤肉锅里,卤上两个小时,捞出,整只卤兔褐色,泛着油光。老汤炖的去除了草腥味,浸满了卤汤的肥油老汁,味道极佳。于是和毕经理建议,对外加工,一只收五毛钱加工费。毕经理细细品尝,嚼嘴咂舌,欣然同意。生意更上一层楼,每天要提前预约,忙得不亦乐乎。因味美价廉,服务大众,深受职工好评。在常委会上,服务公司受到了厂长的表扬,大家的称赞。毕经理更是喜不自禁,对厂子弟一改过去的偏见,对嘉运等人更是刮目相看,赞不绝口。

十月份,征兵工作开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