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吴砦传说之拯救秦腔 > 第13章 花亭相会

第13章 花亭相会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吴砦传说之拯救秦腔!

两人在河边玩了一会儿,桂英突然来了兴致想教建孝跟她一起唱戏,让建孝扮高文举,她当张梅英,跟她学唱“前边儿走地的高文举……”

“前、前、面--”建孝试了几次憋的脸和脖子都红了,嗓子里好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样就是唱不出来。桂英不免有些失望,因为这段秦腔正是需要一男一女两个人对唱的,桂英之所以会唱秦腔,是因为他们家人都喜欢秦腔,他们家的人名都取自秦腔里的人物,她家有一台全村唯一的录音机专门唱秦腔,她跟着一点一点学的。

建孝放牛回家,吃过晚饭,就跟着爸爸和哥哥一起到爷爷家去玩,爷爷有全村唯一一台收音机,几乎每天晚上全家人都会准时坐在一起听中央新闻广播,用守仁的话说,这就叫“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听完新闻,紧接着就是天气预报,预报结束后秦五爷便把收音机调到陕西广播台听秦腔。说来也巧,那天晚上正好唱的是桂英教建孝唱的秦腔:“前边儿走的高文举,后面紧随张梅英……”

建孝没注意听前面的介绍,这时便问爸爸这戏叫啥名?唱的啥意思?

秦守仁不免有些意外,之前他特意给他们讲解秦腔故事,他们都不愿意听,难得建孝今天主动询问,便认真起来,告诉他这就是秦腔折子戏《花亭相会》,说的是宋朝涿州范阳人高文举,自幼父母双亡,在姑父姑母家长大成人,并与表姐张梅英结下娃娃亲。张梅英教高文举梅花篆字,读书苦学,喜中状元,被温丞相强招为婿,并将高文举家书改为休书。张梅英上京寻夫,因贫困卖身温府当了丫鬟,温相之女秀英得知梅英身世遂起妒心,对梅英百般虐待,一天无事打三顿,三天九顿不离身,最后打入花园为奴。一日,张梅英与高文举在花园相会,互述衷肠,夫妻相认。文举一纸诉状将老丈人告到开封府,包拯将温通削职为民,文举和梅英才得以夫妻团聚。

建孝听得津津有味,一时沉迷在了秦腔的世界里。那时候,村里还没有通电,没有手机和电视,唯一的文化娱乐就是唱戏、耍社火。诚如后来贾平凹先生所说,从秦腔里,他知道了奸臣害忠良,知道了小姐思相公,知道了杨家将的英武,知道了白娘子祝英台的痴情,秦腔故事是他道德启蒙的第一课,也在他感慨世事时引用得最多。

在这个穷乡僻壤里,当年交通极不方便,走路全靠两条腿的一个叫做吴砦的地方,每个人都是在秦腔的熏陶下慢慢长大的。

立冬之后就是小雪了,再过几天就是二十里外“吴砦城”里一年一度的城隍庙会了,大家都在扳着手指头算日子,离“看戏”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这是除了过年最热闹的时候,前后半个月时间,在那座悬崖上的古城里,即将呈现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人们争先恐后挤在戏楼下,或站,或坐,或骑在高高的墙头上,风雪无阻,不分白天黑夜看秦腔的情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