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吴砦传说之拯救秦腔 > 第33章 张宝民回村

第33章 张宝民回村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吴砦传说之拯救秦腔!

尽管秦家村几年前就修通了公路,可变化实在不怎么大,多数人家地里还种着小麦、玉米这样的农作物,在秦五爷、李公明、秦大爷这些老人的眼里,黄土地里不种庄稼那就是不务正业,因此对于乡政府提出快速发展经济,在庄稼地里栽花椒树的倡议,应者寥寥无几。

专家们说,一亩花椒地的经济收入抵得上十几亩庄稼地,而这里的气候非常适宜栽花椒。不过,花椒从育苗到结果要好几年,咱普通老百姓可看不了那么长远,在政府的强力推广下,很多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只是在自家荒地里象征性的种了一些树,也没真指望能靠几棵树发家致富,不给用心栽培,自然就没多少收成。

不料张大拿却抓住了时机,把自家地里都种上了花椒树,而这些树苗都是他儿子张宝民专门从外地买回来的。村民们都骂这父子俩懒,头脑发热,不想种庄稼了都种上了树,图自个清闲,这花椒又不是粮食不能当饭吃,到时候看你们喝西北风去。

两年过去了,花椒还没有结果,张大拿家却揭不开锅了,就满村借粮食,到街坊邻居家里蹭饭,着实让人讨厌。秦五爷就当面数落他,让他别跟年轻时那么懒惰,要不然宝民他娘也不会跟人跑了,建议他把地里的花椒树挖了重新种上庄稼,要不然照这样下去,都没人肯嫁给宝民当媳妇了,你张家的香火就要断了。

张大拿脸上青一阵,紫一阵,他到街上打公用电话给宝民,说不如就按大家伙说的把花椒树给挖了重新种上庄稼,再不行用一半地种树,一半地种庄稼。

张宝民不同意,说秦家村的人没见过世面,目光短浅,还活在几十年前呢,不知道现在是商品经济社会,花椒树已经长那么高了,每年施肥花那么多钱,而且花椒的价钱年年都在上涨怎么能自绝财路。

这样又坚持了两年,等到第四年花椒全部结果,第五个年头产量又翻了好几倍,父子俩摘不了那么多花椒,便花钱请人帮忙摘花椒,使得张大拿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

“真没想到啊!曾经的五保户竟然成了村里首富。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只可惜咱们大多数人太过守旧,要不然秦家村家家都是万元户了……”秦守仁一边感慨,一边号召大家赶紧栽树。

“瞎猫碰上死耗子,脚底踩狗屎——走了狗屎运。”李春登的眼神里显然是多了些失落了,同时又无比的羡慕嫉妒恨了,他怎么也没想到种植花椒竟然比果树湾的苹果还要赚钱。

他这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岂能甘于人后,便开始大面积种植花椒。

张大拿红光满面,财大气粗,趾高气昂,每逢双日赶集的时候就唱着秦腔满吴砦城里转悠,不知道的人以为他这人有毛病。

张大拿最爱唱《大登殿》那一段,“长安城内把兵点,薛平贵也有今日天。马达、江海把旨传,你就说孤王驾坐在长安。龙行虎步上金殿,朝房内宣苏龙快把驾参。”

张大拿正学那戏台上的演员挥袍舞袖,左右比划着,迎面碰见了李公明,打趣道:“吆喝,我当谁这么神气呢,原来是大拿啊!你这可真是鲤鱼跳龙门,矮子放风筝啦!”

张大拿一时笑得合不拢嘴,却对李公明的话不大理解,便不好意思的伸手抓了抓自己的腮帮子问“财神爷”这话是“咋个意思”?

“我是说你——高升、节节高啊!”李公明竖起了大拇指,这话与其说是在夸赞张大拿,

倒不如是在说他自己。他今天到乡政府把邻村的一个书记给告倒了。几十年过去了,他还是秦家村乃至全乡的风云人物,方圆几十里的贪污**分子,听到他无不闻风丧胆,比起张大拿的《大登殿》,他更喜欢唱《忠保国》,“提起忠红并非轻,当年受过老王封,上殿打的君不正,下殿来又打臣不忠。”

二人聊的起劲,张大拿忍不住便告诉了李公明他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情,也是提前探探口风。原来是儿子张宝民过几天要回来,请媒人到桂英家去提亲。

李公明听到这话不由一愣,心想张大拿这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有了几个臭钱倒打起桂英的主意来了。不过这事儿他可做不了主,得问春登和红霞,只要儿子和儿媳点头同意了,他也无话可说。张宝民这混小子从小不学好,鼓动同学给老师水桶里撒尿,他从心底里是不愿意自己的乖孙女嫁给他这样一个人的,然而人有时候是会变的,不知道这些年张宝民有没有大变化,所以有些话他也估摸着不好说,就捋着自己的山羊胡煞有其事地说,这事情还得看缘分。

“看缘分吗?哎呀,我滴个亲家爷吆,这缘分肯定没错,两个娃娃在县城里都已经好上啦,就等着找个媒人上门提亲呢!”张大拿一时高兴的合不拢嘴,两只小眼睛笑成了两条缝,有点想吼秦腔的冲动,却不知道此情此景应该唱什么好,只恨自己知道的秦腔太少了!

李公明听了这话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赶紧回家把这事同儿子儿媳说了。

李春登听了不由冷哼一声,“就那个五保户,肚挤眼放屁——他是咋想(响)的。癞蛤蟆背小手——愣充地方小领导,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货色。”

吴红莲不免忧心忡忡,她关心的是自己的女儿会不会被骗了,桂英怎么从来没有向她说起过这事。因为李春登要到学校上课,第二天一早她就跑到吴砦去给女儿打电话询问情况。

桂英很是气愤,张大拿身为一个长辈怎么能瞎说造谣,张宝民是啥样的人,秦家村谁不清楚,当即告诉妈妈自己跟他没有半毛钱关系,他要敢上门提亲就给赶出去。

张宝民并不知道这些。这天,他骑着新买的摩托车,车上带着王二娃,从县城风驰电掣一般得意洋洋的开回了秦家村。皮夹克,牛仔裤,大头皮鞋,墨镜,风头,这样一身在当时当地最潮最酷的打扮,令人难以想象这就是当年不学无术的张宝民。

二人骑着摩托车特意在吴砦城里绕了一大圈子,惹得姑娘们争相观望,张宝民便借机向他们吃口哨,打响指。有那胆大的姑娘便笑嘻嘻的问他们,是不是从县城来探亲的,因为在农村很少有这样时髦打扮的年轻小伙。

张宝民还没说话,王二娃便抢先答到:“什么县城来的,咱们吴砦就不能有我俩这么英、英俊潇洒,风流、风流那什么糖的人物吗,我们是秦家村的!”

“秦家村的,那你会唱秦腔吗?秦家村的人唱秦腔可都是出了名的!”那姑娘故意跟张宝民搭讪,没话找话。

张宝民哈哈一笑:“秦腔那是老古董了,这年头谁还唱那玩意儿,要唱也得唱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啊,那你唱一个听听。”那姑娘满心欢喜,满脸期待。

张宝民和王二娃扯开嗓子唱起了《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月亮弯弯,看上溜溜的她哟……”

歌还没唱完,却把那姑娘羞红了脸,扭头就跑了。

张宝民和王二娃很是得意,放声大笑着驱车往秦家村赶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