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纨绔的全盛时代 > 第5章 浑身解数

第5章 浑身解数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纨绔的全盛时代!

林隽对自己的画功,哦,应该是对人工智能假手自己的画功,毫不怀疑。

这数十份画像,已经还原出了前身记忆中少年书生的模样。

可惜的是没有颜料,不然就和彩色打印应该没啥区别了。

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把画像进行最大范围的推广宣传?才是让林隽头疼的问题。

本案涉及军功勋贵和文臣望族两大集团,皇帝陛要处理得不偏不倚,才能让双方都没有意见。

而且鉴于民意沸腾,这种焦点大案,一旦重审,势必会进行面向百姓开放的最高规格三司会审。

林隽赌的就是:案件闹得整个朝歌城街知巷闻,那个少年书生但凡有点良心,就一定会出现在审案现场!

这,就是他计划中,最快找到证人的办法!

林隽向堂上三位大佬道:“在画像传阅期间,小子想对案情进行一个自辩陈述,望三位大人允许。”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三位大佬爽快同意。

差役甩了数下响鞭,大声喊道:“人犯陈述案情,肃静!肃静!”

连喊数声,喧闹的人群渐渐安静了下来,都把目光集中到了林隽身上。

林隽咽了两口唾沫,深吸一口气,以一种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方式和腔调,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小子本住在朝歌皇城边,

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

昨晚在留仙居,朋友欢聚饮酒宴。

喝到呕吐到小巷,撞见王云欺良善。

可怜无助俏书生,被逼墙角情势险。

两个帮凶拉手脚,王云扯衣又摸脸。

我义愤跟他来翻脸,反被三人狂海扁。

我酒醉手酸脚又软,被打鼻青又肿眼。

挨揍了一百遍啊,一百遍!

啊~小子被逼无奈,拔刀于腰间……

从来不曾习武艺,双手发抖又打颤。

体弱多病无气力,白刃离人八......尺远。

身后突然传巨响,惨被震倒在街边。

昏死之前心庆幸,书生逃脱于眼前。

醒来身陷天牢内,判我真凶何其冤?

书生你若来听审,快来大堂的前面。

原原本本说清楚,公正无私讲证言。

午时一过斩我头,速来救我出生天,出生天!

林隽吐词抑扬顿挫颇有韵律,一边口中说唱,一边还有节奏地敲击手腕上的镣铐配乐。

他越说越快,说到最后几句的时候,转过身来朝堂下大声疾呼,以便围观人群能听得更加清楚。

所有人都听得如痴如醉,更有甚者,居然跟着这段rap的节奏一起点头摇摆。

“天”字尾音拖完,堂下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

堂上诸位都是见惯了大世面大案件的人,却也看得呆若木鸡,连三位主审官都没有出言制止林隽。

林隽说完,有些意犹未尽,只恨不能像星爷在《唐伯虎点秋香》里一样,再来一段酣畅淋漓的架子鼓表演以抒胸臆。

旁听席上热闹非常,大家纷纷向秦国公林勇竖起拇指,对林隽的表演表示欣赏。

秦国公身边的朋友圈瞬间就为他点了无数个赞。

林勇有点尴尬,也有点自得,还有点感伤:自己这个活宝儿子闹腾了半天,还是没看到少年书生出来作证。

时间流逝,所有的人都在翘首期待。

围观群众左顾右盼,现场一片嘤嘤嗡嗡。

“看到证人出来没有?”

“见过这少年书生吗?”

“怎么还没人来作证?”

“哎哟,日头要到当中了,快午时了!”

林隽心中热切的期待,随着时间慢慢冷却。

他偷眼看看日晷,离午时已经不远了。

刑部尚书李德清清嗓子,威严说道:“林隽,没有新的证人和证据出现,只能维持原审结论。一炷香之后,我等三人就会将情况报知陛下。”

李德说完,有书吏点起一炷香,插在炉中,摆在堂前。

另有一个书吏,把沙漏倒转,摆在香炉旁边。

双重计时,以示公正。

林隽额上沁出汗珠,大声道:“我有异议!”

大理寺寺卿崔智一脸的正气凛然:“本次会审,严格按程序进行,你还有何异议?”

林隽目视崔智道:“本案死者王云,他的二叔母和崔大人的三弟媳是亲姐妹。”

看向李德:“死者李焕,是大司寇五服之内的族侄孙。”

又看向卢悌:“死者郑甫,是卢大人门生郑显的亲弟弟。”

“所以!”林隽朗声道:“根据《大随律》第三部第二章第七十三节第一百二十条第八、第二十和第三十六款的规定,我有权请求三位大人回避此案!”

林隽以上所说的信息,就是他请求父亲做的第二件事情,来自他在被押送来的途中,于马车中所看纸条。

他的计划中,如果少年书生没有出现,他就会请求三位主审官回避,拖延时间。

案件审理,程序合法也是至关重要滴。

百官之间,尤其是几个望族,互相联姻的情况比比皆是,不过要在一夜之间把这些关系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是需要极大的能量,才可以做到。

大随司法虽有回避机制,但本次会审之前,几乎无人关注这一点。

顶格的三司会审,必由三法司的最高长官组成审判天团。

在这之前,很少出现过这种高规格的三司会审,而且也从未有人想到或要求过这三位回避。

堂上的三位大佬闻言面面相觑,李德沉吟道:“如果我们三人回避,根据律法,三司会审又不可降档进行。那三法司还有何人可以审理本案?”

林隽道:“按《大随律》第……”

李德一个头两个大,立即摆手制止:“不用说具体条款了,你直接说结论。”

吃瓜群众发出哄堂大笑。

旁听席也是气氛热烈,秦国公身边有同僚向他叹道:“令郎博学强记,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周围众人尽皆连声附和,大加赞赏。

秦国公心还悬在空中,但不得不再次对身边朋友圈密集的点赞微笑答谢。

林隽道:“现在本案三司会审已不可行,我乃禁军左羽林卫振威副尉,身任武职。按律,此案应移送五军都督府管辖审理。”

此话一出,场面一下就炸了锅,大家热烈地讨论起来。

林隽是左羽林卫振威副尉不假,不过这只是荣誉虚衔。

禁军是皇帝亲卫,所有武将勋贵嫡出子弟都挂着品级不一的禁军官衔。所挂职衔不过是皇帝陛下对武将勋贵集团表示的荣宠而已。

包括林隽自己在内的绝大多数勋贵子弟,连禁军大营的门向哪边开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去打卡上班了。

打工?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

哪怕是为皇帝陛下打工!!!

开开心心当个没心没肺的纨绔不好吗?

林隽现在抛出这个近乎耍赖的提法,目的就是把水搅浑。

一旦案件真的被移送到五军都督府,以秦国公在大随军中的威望和人脉,翻案难度必会大大降低。

崔智出言反驳道:“按《大随律》的规定,你父亲秦国公曾任北军大都督,涉及其亲眷的案件,在秦国公卸任大都督之后二十年之内,都不能由五军都督府审理。”

“秦国公卸任时间,恐怕还不到十年吧?”

他脸上露出戏谑神情:“至于具体是《大随律》中哪一条款所载,本官记得不甚清楚了。不过,你应该很清楚的,对吧?”

林隽脸色凝重,缓缓点头:“确如大人所言!”

堂下观众和旁听席一片哗然。

这种局面林隽倒不是没想到,所以才会请父亲去做第三件事情。

上堂时见父亲摇头,他就知道此事可能办得不顺利,现在如何是好?

三法司和五军都督府都不能审,难道要皇帝陛下亲自审案?

再说了,皇族和重臣之间也联姻频繁,那么皇帝陛下需不需要回避?

公堂上下陷入了诡异的僵持气氛之中。

就在此时,一个声音从堂下传来:“我来审理此案,如何?”

秦国公看到来人,黯淡的眼神一下亮了起来。

林隽看到此人,心中感慨:父亲终究还是把第三件事情办妥了,翻案有望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