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怎么有这么多的我 > 第十四章 起家

第十四章 起家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怎么有这么多的我!

当杨渊成为一流武者的时候,他就必然会享受到与实力相匹配的地位,同时承担起对应的职责。

如果是在东岛鼎盛时期,或许还有可能让他继续作为一名弟子把精力都集中在练武上,但是现在的东岛吗,肯定不可能有这样的余裕。

所以很快,谷神通就考虑他的意见,安排他去负责东岛一部分的生意。武者也是人,是要吃饭、穿衣、花钱的。

东岛本名“灵鳌岛”,加上附近的小岛,其实就是前世的澎湖列岛。岛上数千上万岛众可不是靠捕鱼养活的,而是利用地理优势,从事海洋贸易,勾结沿海权贵进行走私谋取暴利。

此时正处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猖獗,不仅祸害了大明无数沿海百姓,也极大损害了东岛的利益。

走私固然暴利,但是风险也是极大。再加上倭寇的影响,这些年东岛的生意大受影响。生意不好、钱粮不足,也是影响东岛恢复元气的主要因素之一。

若是在东岛鼎盛之时,高手如云,强者如雨,又有谁敢不给东岛三分薄面。

但是现在的东岛虽有天下第一高手谷神通坐镇,无人敢犯,终究分身乏术,难防暗中宵小。

杨渊自然欣然上任,不仅是报达东岛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也是为了进一步历练自己。想要巅峰造极,就绝不能闭门造车。

当杨渊接手生意后,自然不甘心只做个普通的海商。

他的目标是剿灭倭寇,控制制海权,彻底垄断亚洲的海上贸易,成为亚洲的海洋霸主。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岛虽遭万归藏东征损失极其惨重,但依旧是大明沿海最强的海上势力之一。

仅仅只是归属自己管辖的那一小部分船队也足以作为自己起家的本钱了。

而他的第一步就是......

“什么,你想要带人去大员岛垦荒,你脑子没发烧吧?”

东岛前辈质问道。大员就是日后的台湾,不过现在的大员岛可不是物产丰饶、经济繁荣的宝岛,而是人烟稀少、条件恶劣的瘴疠之地。否则东岛之人也不会对近在咫尺的大员岛视而不见。

“杨渊脑子当然没有发烧,还请师叔一一听我道来。”

杨渊伸出三根手指,说道:

“一:灵鳌岛地方狭小,物产贫瘠,能养活东岛这些人全靠海洋贸易。可大家都知道海上风浪无情,又有倭寇打劫作乱,一不小心就是血本无归。到那时难道让东岛众人统统去喝西北方吗?垦荒大员就是为我东岛提供一条后路。”

“二:我东岛向来与倭寇势不两立,杀了那些倭寇简单,可是解救出来的老百姓却难以处理。送他们回家,他们的家乡只怕已经化作一堆灰烬了,大明朝廷可不会管他们的死活。带回灵鳌岛,这岛就这么大,哪里容得下太多人口。不如带到大员垦荒,他们得以自食其力,东岛可以收取赋税,岂不两全其美。”

“三:灵鳌岛太小,养不了多少人口,人口少出现武学天才的几率就小。没有武学天才别说振兴东岛了,长久下去东岛别说发展壮大,只会一步步衰落下去!”

杨渊说的话虽然都有道理,但东岛前辈们也不是没见过世面,可不会这么轻而易举地被他说服。

这些道理他们难道不懂吗,是他们做不到啊。东岛的先人早就尝试过了,耗费极大,见效甚微,得不偿失。没有一个大一统王朝做支撑,区区东岛的体量根本撑不住这样的耗费。最终只能放弃,死磕大陆。

“想的还是太简单了,垦荒大员岛要多少钱你算过吗,大员岛上遍地瘴疠要死多少人你知道吗?”

某位前辈质问道。

“这些问题我自然都考虑过。需要的银钱我自会想办法解决,瘴疠我也有良策可以化解。唯一需要的就是各位的支持,让我放开手脚大展身手。”

杨渊诚心说道。

他管辖的那一小支船队是东岛的,不是他自己的,不可能任由他私自调用。就连他本人也要服从东岛的安排,只有得到东岛的集体允许,才能让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杨渊,我知道你少年了得,胸中充满豪情壮志。想要做出一番功业,证明自己。可是垦荒大员,毕竟不是较量武功。现在的东岛也经不起大的折腾,我看还是从长计议的好。”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赞同。

看来自己还是太过心急了点,应当等过个两三年立下不少功绩再提出来不迟,杨渊心道。

“我同意。”

忽然一道声音盖过了在场所有人的意见,正是谷神通、谷岛王。

“杨渊是我看着长大,他这个人我是了解的,一向不爱说大话。既然他敢提出这个想法,那说明他心中已有丘壑。我是信的过的。”

谷岛王可以说是东岛现在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他一拍案决定,无人敢反对。

“不过你需答应我一个条件。原本那支船队每年上缴的利润不仅不能少,而且要是原来的两倍,你可能做到?”

“小菜一碟,杨渊必不负岛王所托。”

“好,那你我击掌为誓。”

二人掌心相碰,相视一笑。

有了东岛的放权,接下来杨渊的工作就好办多了。不过他手下人可不怎么觉得。

“统领,咱们要怎么赚到那么多钱啊?”这支船队负责管账的先生问道。

杨渊的一切计划都离不开钱的支持,没钱一切皆空。他实在不知道杨渊该怎么赚到这么多的钱。

“不用急,我的法子不少。但是成本低见效快的只有一个--贩私盐。”

自汉武帝首创“盐铁官营”之后,历代王朝无不垄断食盐买卖,以盐利代替税收。这一方法固然极大提高了财政收入,维护了封建统治,但也导致盐价高涨,百姓吃不起官盐,自然催生出对私盐的需求。朝廷自然对私盐严加打击,绝不宽赦。

作为东岛之人自然不会把明朝的禁令当一回事。问题是私盐买卖并不是那么好插手的。

说起来以前盐帮还是东岛的下属势力呢,但是因为万归藏的东征,东岛损失太惨,盐帮也就脱离了东岛的控制。之后东岛虽然重建,但是实力不足分不出手,并未恢复对盐帮的控制。

“看来接下来,我就要去找盐帮的人好好谈谈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