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怎么有这么多的我 > 第十八章 志向

第十八章 志向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怎么有这么多的我!

谈完了武功,谷神通正色问道:“你的志向是什么?”

到现在,谷神通就算再迟钝,也能看出杨渊招揽移民开发大员岛的目的并没有他说的那么简单。

堂堂炼神高手、一代宗师,不顾自身的脸面,插手盐帮贩卖私盐也要筹集银两支持大员岛的开发,背后一定有着了不得的目的才能让杨渊愿意这么做。绝非他之前说的那么简单。

杨渊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谷神通的意思,说道:“我欲以大员岛为根基,南洋为羽翼,水师为爪牙,退则割据一方,进则进取中原,成就一番大业。”

“你这么做不怕把东岛卷入天下纷争吗?到时候东岛要死多少人,你知道吗?”

“若是再一次王朝鼎革,天下大乱,难道东岛就能置身于外、独善其身?昔日东岛先辈在元末未能实现的事情,这一次我一定要实现。”

杨渊剑指中原方向,继续说道:“如今大明立国已近两百年,已然垂垂老矣,不复鼎盛气象。君昏臣奸,朝纲不正,军备废弛,以至于小小倭寇便可横行沿海数省不能制。纵有名臣良将出世,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为大明再续数十年天命而已。”

“等到大明天命已尽、气数终结,若东岛此刻不提前筹备,那时能有何作为?”

前世满清之所以能够摘了农民起义的桃子,最终定鼎天下,便是因为它早已在关外建立了巩固的政权,以有心算无心。

这一世杨渊岂能让华夏在蒙元之后再来一遍神州陆沉,更不想华夏文明错过大航海和工业革命,以至于后人怨祖宗不给力。

“也罢,以你现在的实力我也管不了什么。只是希望你无论做什么事都先考虑考虑东岛。”

谷神通最担心的就是杨渊为了个人霸业牺牲东岛的利益,这是他所不能允许的。

“杨渊便是东岛出身,岂会做出损害东岛利益的事情。若违此誓,神通反噬化作齑粉。”

杨渊郑重地许下誓言。

随后二人就此分开,好似象征着两个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谷神通是保守派,他不想做出什么改变,只想让东岛自然休养生息恢复元气。本质上还是传统的“无为而治”那一套。

而杨渊是激进派,作为穿越者,他深知大争之世不进则退,传统的那一套已经逐渐不合时宜。若不锐意进取,迟早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之后,谷神通对于杨渊的行动依旧是不支持、不反对、不表态。但杨渊已经得到了他所需要的,有时候不表态本身就是一种立场。

现在正是创业阶段,杨渊事物繁忙、时间宝贵,不能久留,但依旧抽取时间来到山崖上观摩昔日梁思禽留下的字迹“有不协者吾击之”,希望能够有所收获。

杨渊归藏剑修炼起来突飞猛进,便是观摩了众风之门公羊羽前辈留下的字迹,从中悟到了一丝剑意。练剑,以剑意为先。若是明悟剑意便掌握了根本,高屋建瓴,进展极快,剑道大成指日可待。但若是悟不透剑意,那就能靠水磨功夫,长年累月的苦练,祈求有朝一日厚积薄发明悟剑道。

如今杨渊已经炼神,归藏剑也有了一定的造诣,若是能通过梁思禽的字迹窥得周流六虚功的真实,简直就是大赚。

枯坐在字迹面前一个时辰有余,杨渊还是一无所获,只能无奈放弃。果然梁思禽的境界对于现在的自己还是过于高远了吗,杨渊心里感叹道。

同样是练成了周流六虚功,杨渊可不会认为万归藏可以和梁思禽相提并论,一个正被天劫所困最后靠他人相助方才脱困,一个天人合一从来没有劫数加身,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知道继续强求也没用后,杨渊便转身离开了灵鳌岛,来到了台湾上移民刚刚开辟的家园。

经过这些移民的艰辛开发以及他的大力支持,如今的台湾总算有了一丝文明的繁华气象。

视察了一番后,杨渊便召集人员商议事务。

“台湾的开发现在全靠盐帮的银子支持,这实在是风险太大了。我们必须尽快在台湾获得新的财政来源,实现自给自足、自力更生。”

“这我们也想啊,可是种地才赚几个钱。而且你也许下了诺言,现在根本收不了农业税啊!”

有人抱怨道。

“这我知道,我根本没指望着靠种地赚钱。告诉你们吧,我已经在此处寻得了一处金矿,先将其开发,怎么也能收得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两银子。有了这笔银子,接下来的事情也就好办了。”

虽然并怎么相信杨渊的话,毕竟金矿哪是这么容易找到的,但鉴于他的威望,众人也只能服从,带上人马跟随杨渊出发。

此时的台湾欠缺开发,山上全是原始森林,难以行走。但依旧挡不住他们寻找黄金的**。

众人经过十几日的艰苦跋涉,终于来到了一处山谷。

“金子,是金子!”

一个士兵捧着溪流里的水,发现点点滴滴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辉的金沙,兴奋地喊道。顿时激起了所有人的热情。

“不知道统领大人是怎么知道这里有金矿的,是否可以为我等开解一番?”

一直留在台湾负责移民事务的几位元从都不曾发现这里有金矿,只是匆匆来过台湾几次视察的杨渊是怎么知道的呢,这令他们很是不解。

“不可说,不可说。”

其实原因很简单,但是不能对外人说罢了。

杨渊请求西琳调查了她那个世界台湾的矿产位置,然后他倚仗自身的高深武功亲自前去探查了一番,发现大致不差大同小异。

矿产的开发为台湾的事业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但杨渊不是坐吃山空的人,不会指望靠金矿过一辈子。回去就开始开发新的产业。

杨渊掌握着未来的科技,哪一个来到这个时代实现后都是下金蛋的母鸡。之所以以前不拿出来,完全是因为台湾一张空白、一点基础都没有,根本不具备产业发展的条件。

但到了现在,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台湾总算有了一定的人口和农业基础,杨渊自然不用再藏着了。

他的第一个产业就是--糖。糖在古代可以说是奢侈品,无数人为糖的甜味而疯狂。这个时代已经开始的大三角贸易中,糖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商品。

台湾水热资源充足,十分适宜种植甘蔗--糖的重要原料。就此在杨渊的指导下,台湾的制糖业蓬勃展开,雪白的白糖变成白花花的银子,为台湾的发展又增添了一份新的动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