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六百七十四章 不服

第六百七十四章 不服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李谕在论文中首次引用了“自旋”一词,比历史上提前了三四年时间。

他于文中说明斯特恩-格拉赫实验出现两个点,就是因为电子具有自旋这种与生俱来的内禀属性。

后世的高中生都可以理解,学过化学肯定知道,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体现出来的。而自旋有两个值,1/2和-1/2,即表现为了两个点。

只是由于斯特恩-格拉赫做的实验没有那么完善,所以没有过于深入去解释。

但字里行间中,李谕已经或明或暗提出了电子的自旋不能同时在两个方向有确定值。

“自旋”这个词有那么点唬人,乍一听以为是电子在旋转,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很多人可能都忽略了一个现象:电子这些基本粒子并没有测得过体积下限,更像一个概念点。或者说有半径无体积,——确实不太好理解,但量子力学不好理解的事情本来就很多,先知道就可以。

如果真有大小,这东西转起来,计算一下,表面远超光速,肯定不对。

反正李谕正式把这个实验摆到明面上了,给了理论解释,并且定义了自旋这个内禀属性。

当然后续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东西,就不劳李谕了,泡利等人自会出手。

对于量子领域,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发现,玻尔看到文章后,随即从哥本哈根来到柏林。

李谕、爱因斯坦在车站接上他。

“玻尔教授在哥本哈根的理论物理研究所事务繁忙,抽出时间来柏林真是不容易。”爱因斯坦说。

玻尔无奈道:“确实太繁忙了,甚至无法继续做研究工作,而我当初申请建设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目的就是做研究。”

“人手不够?”李谕问。

玻尔说:“的确如此,整个研究所加上我一共四个人,负责科研的只有一个科学助理。我向丹麦教育部发申请,希望增加一名助理,可惜被教育大臣驳回了。”

李谕说:“听说卢瑟福教授又给你发了聘书,许诺一间实验室和极高的经费,并且不需要担任其他工作,完全投入科研,你没有答应?”

“我还是想待在哥本哈根。”玻尔说。

李谕笑道:“那你可以假装不小心让教育大臣看到卢瑟福教授发来的聘书和信件,说不定他会改变主意。”

“好主意!”玻尔高兴地说,“我要想个办法做得不留痕迹。”

几人开车来到爱因斯坦的住所,玻尔把两个盒子放在桌上:“你们一人一份,里面是丹麦特产。”

“曲奇饼干?”李谕开玩笑道。

“并不是,饼干还是法国的好,”玻尔打开盒子,“是我们丹麦的奶酪和黄油。”

爱因斯坦说:“东方人似乎不吃奶酪和黄油。”

“偶尔吃点还好。”李谕说。

爱因斯坦叫来自己的妻子爱尔莎:“务必让李谕先生吃到最正宗的蜂蜜奶酪配香肠,今天刚买的牛肝也用黄油微微煎一下,绝对人间美味。”

“非常期待。”李谕说。

欧洲人一直吃动物内脏,而且吃得比大部分中国人都全,几乎没有不吃的部位。以前大家以为西方人不吃动物内脏,是源于在北美生活的华人,美国人确实吃内脏相对要少一些。

玻尔聊起这次来的目的:“已经有人证明了麦克斯韦先生的概率曲线是正确的,对量子理论非常重要,揭示了概率以及偶然性在量子理论中的决定性地位。如今李谕先生更是用理论解释了一个神奇的实验,在其中也能看到偶然性的作用。”

爱因斯坦说:“玻尔教授认为物理学应该放弃连续性和因果性?”

玻尔坚决道:“我对此深信不疑,鉴于目前的证据,放弃严格的确定性是唯一出路。”

“虽然现在量子理论已经在原子结构方面有了非常大的突破,随机性也给了我很大的印象,但我时常感到忧虑,”爱因斯坦感慨地说,“也许我自己本来也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但果真如此的话,那将意味着物理学的终结。”

李谕说:“现在大厦不是刚刚建起来嘛。我觉得随机性反而是最关键的,就像数学中的混沌,很多东西我们根本无法预测,哪怕只是细微的扰动,也会带来无法预知的结果。数学是科学的皇后,需要用以解释其他科学,数学本身都蕴含混沌,又何况物理学?”

“我赞成李谕先生,”玻尔说,“比如最基本的光子辐射,我们根本无法确定一个光子会沿哪个方向射出,而且无法确定它什么时候射出。”

李谕补充一句:“如果一个原子处于较高的能量态,可以计算它在某一特定时刻发射光子的概率,但不论拥有多少信息,都不可能精确确定发射的时间和方向,就像掷骰子一样全凭偶然性。”

“偶然性吗?”爱因斯坦说,“这样就威胁了牛顿力学的严格决定论,破坏了经典物理学的确定性信念。”

玻尔说:“就像刚才李谕提到的,因为混沌的存在,即便知道了一个系统的所有位置和速度,也不可以确定它的未来,数学与物理学都没有确定论。”

这是量子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不过显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保留严格的因果性,所以他才反对量子力学。

“将物理过程归结为偶然性,怎么看都像不负责任的行为,是理论的弱点,”爱因斯坦说,“如果认为宇宙在本质上是随机的,事件可以没有原因地发生,不仅让我深表不安,大多数物理学家一定也都有一样的反应。因为随机性会破坏物理学的整个纲领。”

李谕说:“如果随机性才让这个世界这么丰富多彩哪?”

爱因斯坦说:“我不知道,但我不会在因果性这一点上妥协。我将寻求哥廷根的帮助,他们或许有其他办法解释光量子的吸收与发射。”

玻尔说:“哥廷根大学的玻恩教授与我通信几次,我们聊到过电子的跃迁,他似乎并不反对随机性。”

“连他都妥协了?”爱因斯坦有些绝望,“他竟然也认为一个暴露于辐射的电子竟然会凭借其自由意志不仅选择跃迁的瞬间而且选择它的方向?!”

玻尔点了点头:“玻恩教授似乎接受了,并且准备着手研究这个问题。”

爱因斯坦顿感无助,但嘴上还是坚持道:“我认为这种思想不可容忍!要是这样,我宁愿当皮匠,甚至赌场中的雇员,也不愿做物理学家。”

“赌场也不见得全靠随机性,爱因斯坦先生,”李谕笑道,“您肯定没有玩过几次牌。”

玻尔也笑了:“看来我的奶酪与黄油不能收买爱因斯坦教授。”

爱尔莎正好端着煎好的牛肝和香肠走过来:“下次可以多带一点,爱因斯坦很喜欢,说不定可以让他有所改观。”

“恐怕不是容易事。”李谕说。

纵观一生,爱因斯坦始终抵制在量子力学领域概率和不确定性统治着自然。

虽然此时有很多反相对论者,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曲解为终结了自然中的确定性和绝对性。但事实上,爱因斯坦并非这样想的。

爱因斯坦认为相对论导出了一种更高级的确定性,即基于四维时空结构对确定性和绝对性更深的描述,他自己称作“不变性”。

所以爱因斯坦才会那么反对量子理论的不确定性,甚至这种反对已经上升到哲学层面。

但不管怎么说,爱因斯坦还是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发来的正式信函中,专门写明:“为了表彰爱因斯坦先生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特别是因为他发现了光电效应定律”。

相隔不久,诺奖评委会的信则说得更直白:“该奖的颁发没有考虑您的相对论和引力场论在将来获得证实之后将拥有的价值”。

因为光电效应获奖对爱因斯坦来说属实是个黑色幽默,这项研究在多年前首先就是基于死对头莱纳德的一些成果。

而莱纳德得知爱因斯坦获奖后,也异常愤怒,气急败坏地给瑞典皇家科学院写了一封信,声称“爱因斯坦误解了光的真正本性,而且他还是一个追名逐利的犹太人,其做法与德国物理学的真正精神背道而驰。”

这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收到的唯一一封正式抗议信,不过结果已经做出,奖项百分百要颁发的。

李谕受邀去参加颁奖典礼,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李谕遇到了化学奖得主索迪以及他的导师卢瑟福。

索迪是卢瑟福“诺奖幼儿园”的成员之一。

见到李谕后,索迪略显激动地说:“当初就是看到院士先生关于同位素的假说那篇文章,才让我走上了对同位素研究的道路,能够获奖,有您的一份功劳。”

李谕笑道:“提出假说有什么难的。”

卢瑟福说:“你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假说,有时候我们私下里讨论,都觉得你是一个科学占星师或者预言家,每句话都说得非常准确。”

化学奖的颁奖演讲中,索迪果然在致辞中感谢了李谕和卢瑟福:“首先,我非常感谢诺贝尔委员会对我的认可。在今晚的颁奖典礼上,能够与各位共享这一刻,我深表荣幸。因为在台下,就坐着对我的事业至关重要的两位先贤,李谕教授和卢瑟福教授,我想引用李谕先生家乡的一句谚语,没有前人种下的树,就没有后人可以乘凉的树荫!”

众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卢瑟福对李谕说:“他也看过贵国一位叫做辜鸿铭的学者所写的中国谚语成语大全。”

李谕笑道:“引用得很好。”

到了物理学奖颁发时,诺奖委员会主席阿雷尼乌斯首先致辞:“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先生。众所周知,除了刚才提及的李谕先生,也许没有哪一位其他的在世物理学家能够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那样出名,而大家的讨论都集中在他的相对论。”

阿伦尼乌斯话锋一转,用带着近乎轻蔑的口气说:“它本质上属于认识论,因此一直是哲学圈里争论的热门话题。”

接着他按照惯例简要介绍了爱因斯坦的工作,然后给出科学院对他获奖原因的解释:“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定律已经被美国的密立根和他的学生以极为严格的方法所检验,并且出色地通过了考验。就像法拉第定律是电化学的基础一样,爱因斯坦的定律已经成为定量光化学的基础。因为,委员会还是决定将奖项授予爱因斯坦先生,以表彰他在光电效应上的卓越成果。”

光电效应说起来也算量子领域内容,是爱因斯坦后半生一直比较反对的。

而阿伦尼乌斯提及的密立根,本来是为了找出反对爱因斯坦的证据才做的实验。

这一连串巧合,也是够逗的。

但大家其实心知肚明,在相对论面前,光电效应只能说是一项相对普通的工作。爱因斯坦成名就是因为相对论,甚至有了日食观测证据。诺奖评委会必然要给他授奖,至于授奖原因,权当随便找个由头吧。

爱因斯坦没有因为阿伦尼乌斯的发言有什么不满的情绪,在他的致辞中,几乎全是谈及相对论,而非光电效应。并且在最后强调了他新工作的重要性,——即统一场论。

这倒是让不少听众感觉非常振奋,大家早就想把怪异的量子理论整合到经典物理学中了。

此时的瑞典克朗还挺值钱,瑞典在一战中没受到什么波及,反而赚得盆满钵满,富得流油。

爱因斯坦获得的奖金是121572瑞典克朗,约合32000美元,比一般的大学教授年薪高出十倍还多。

在这个德国马克疯狂贬值的时期,毫无疑问是一笔超级巨款。

只不过按照与前妻米列娃的离婚协议,爱因斯坦要将一半的钱直接寄给她。

两人好像还商量了一些理财规划,米列娃用这些钱在苏黎世购买了三套公寓用于出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