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地恩情 > 一十五. (一)您好,月白居士

一十五. (一)您好,月白居士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地恩情!

《起步》

天时万丈送东风,地利占尽顺势起;

人和得道民心齐,我辈肝胆敢作为。

在党未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风华正茂的“月白居士”苏月白在惠州城区下角村拥有一块将近一千平米的地皮。彼时,他想将这块地建成商铺,苦于资金问题,只能作罢。在党的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提出把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鼓励人民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干实事,全心全意谋发展。

苏月白思考一番,将地皮不建商铺,决定建为厂房。他瞧着资金可能还有些缺口,可依旧是说干就干,信心满满。他规划了一个600平米的厂房,在开始动工之时已经东拼西凑去筹借资金,与借款人约定偿还日期、偿还利息等。厂房一边顺利兴建,他也一边积极招商引商。在这招商过程中,他主要动用“以商引商”和“以情引商”的战略,接待了许多的商人,有外地商人、香港商人、台湾商人等等。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得多了,见识自然开阔起来,把握人物的良好性格,脾性品质,善良诚信成了他的首选。他经过筛选对比,决定将一位香港商人视为重点招商对象。这香港商人除了人脉资源广、销售渠道多,更可贵的便是他作为商人的诚信品质和待人谦逊。苏月白除了每年能拿到租金,还能无偿获得这香港商人所办企业一年15%的干股,只是这干股不是一直存在,仅是第一年而已。

这香港商人名叫李一鸣,他与苏月白在厂房落成之时一起高兴剪彩,接着是顺利办起了制作工艺品的企业,实为“三来一补”的企业。三来一补是“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这企业的员工队伍也是逐渐壮大,从20来人到100多号人,也为当地一些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他从香港或者东南亚那边获得许多工艺品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串珠、灯饰、漆器、木雕等等,将这些材料运到惠州企业这边做来料加工;做成成品之后,打包出厂往香港销售,部分圣诞工艺品出口到欧美。不过半年时间,这企业可是做得热火朝天、风生水起。

似乎这“三来一补”的企业如雨后春笋,在整个广东沿海城市是到处涌现兴起。而李一鸣的企业作为早期最成功的一批,许多商人是慕名而来拜访学习,求道取经。每天不同的小轿车停驻于路边,各路衣着光鲜的商人进进出出,好不热闹。在最开始的时候,每到饭点时刻,由于企业饭堂伙食一般,不是招待客户朋友的好去处,而李一鸣都会要苏月白给他推荐当地的饭馆,以便好接待客户朋友。

苏月白一开始给李一鸣推荐了城区几家饭馆。稍过一个月时间,他从中了嗅到了一些商机的味道。那就是李一鸣企业隔壁闲置的300多平米空地,他决定携手儿时的发小黄大发,如今的包工头一起干特色茶楼饮食。他选择黄大发的原因,一是其在年轻时学过厨艺,二是其父亲在村里能动用多少人力资源。两人一拍即合,苏月白出地出部分资金,黄大发调动工人及建筑材料,各占一半股份。两人选好日子,立即动工,占地300平米的两层建筑历时四个多月矗立而起。这么短的时间能建起一栋这么大的房子,可以说是惊为天人。黄大发调动的人力资源,一天能苦干12个多小时,每天天没亮就开干,除去中午午饭时间大半个小时,一直能干到天黑,真是吃得苦耐得劳。

苏月白与黄大发一起将茶楼取名为“勤创茶楼”,一楼设为大厅,二楼设立十个包间,主营早茶及正餐客家菜。早茶是各类炖盅、小炒小食、面点等,品种繁多,食材新鲜;正餐主推客家菜,五六十样菜式,可辣可不辣,由君决定。在茶楼开业之时,苏月白邀请李一鸣作为重要嘉宾一起剪彩。这下李一鸣认定茶楼两间包间为其定点食堂,并送上一副其亲自题名的牌匾。

勤是致富路径,创乃时代智慧;

茶品人生百态,楼台接天百尺。

黄大发是个粗人,但也好歹历练人生几十载,对这藏头诗可是赞赏不已。他起哄着苏月白也来给茶楼题名一首,顺便给他这个厨头加个番号,点缀点缀。

《水调歌头》

西湖酿中酒,把盏言欢语。宾客几许甚多,晨昏云来淡去。发记煎炸烹煮,自当油酥味香,赞道赞道。小巷缘知深,香溢飘四方。

勤为道,创为新,和为贵。烟雨楼台,经得起风云旦夕!东坡乐天精神,还寄人间今朝,胜却古来人。不为尘世间,盼得一芳名。

苏月白这么随手作下一首词,李一鸣看在眼里,立马拍手称赞。倒是黄大发看见自己名字“发记”,以为他是调侃自己的小名,一时尴尬傻笑。李一鸣给黄大发解释称这是赞美他手艺了得,做得一手好菜,可是闻名远外。

当茶楼正式开业经营之后,果然吸引了很多食客,这里环境新净、服务周到、食材鲜美、价格适中。结婚宴席、小孩弥月、生日聚会、企业聚餐等等大型活动,一应俱接,在一有好日子时,总是场地爆满,生意兴隆。

李一鸣本是有点学识的人,见苏月白诗词了得,便与他一起探讨天文地理,歌赋诗词。在生意方面,也介绍了许多商人进出茶楼,其中不乏一些台商和****。这其中,苏月白认识了一名姓邓的台商,其自称是国民党爱国名将邓演达的后裔。事实上这位邓姓台商是不完全确定自己是邓演达的后裔,只是他的先人确是国民党的退役军官。央央神州大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不乏有许多爱国抗日名将,湖南邓文仪、邓军林,甘肃邓宝珊等等,都是邓姓人氏。

这姓邓台商,名叫观中,其有一同父异母的年幼妹妹,名字叫邓茹芸,尚在台湾读着艺校。她也是深爱中国大陆,一直想回来这边寻根问祖。而邓观中与苏月白除了寻根问祖之外,更多的是探讨生意商机。

彼时,中国台湾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发展迅速,有儒家文化基础背景,又与西方价值体系和经济体系接轨,地区开放,思想开放。邓观中头脑里一直是灵活商人头脑,雄厚实力和宏观眼界并存。他喜欢包装自己,也喜欢包装商品。他对投资百货商店很有一番见解,一个小小的物品商品,在经过一番精美包装之后,价值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倒是价格放大了。最初,他在惠州这边也开有“三来一补”的企业,由于租期原因,更多是避税原因,巧弄办法将企业关停并且注销。他将商业目光投向商业步行街那边,商业之手触向了商业百货。

邓观中看重苏月白为当地人的身份,并且对方是熟悉西湖商业街的一些商贩。他在苏月白的牵头上,成功参股西湖的一间百货商店,参股比例达到40%。这百货商店在20世纪70、80年代被列为“GD省十大商场”,被誉为惠州商业第一品牌。而苏月白在邓观中美言相劝之下,购得他10%的股份,在当时已是占了他大部分的身家。苏月白为此还作诗一首寄望于商场繁华,祝福与邓观中的关系长久良好。

《寄远方》

留得东江一湖水,只取一瓢沁心脾;

拨云须得凉风来,见日光芒照四方。

本是同根一家亲,奈何他走花落去。

我与观**结缘,尘土化泥更护花。

由于百货商场运营良好,收入可观,不需苏月白与邓观中怎样打理。而勤创茶楼那边也是一直顺风顺水,邓观中见苏月白难得清闲,盛意邀请他去台湾省走一走,旅游一番。苏月白见对方一直邀请,实在是盛情难却,也是想出去外面走走,曾经对日月潭可是无比向往,如今有机会参观,便答应下来。

到了台湾省的南投县,路上作陪的还有邓观中的妹妹邓茹芸。这位20出头的妹子可谓是多才多艺,并且说话嗲声嗲气,一路气氛是非常轻松。她时而唱歌,时而跳舞:唱的都是时下台湾流行歌手的歌曲,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韩宝仪的《粉红色的回忆》、蔡幸娟的《水中花》等等;跳舞的时候则像是一只翩翩的蝴蝶,体态轻盈,神情投入。

苏月白一路饱览着日月潭的无限风光,同时又欣赏着邓茹芸的淑质英才,可是心胸开阔,畅怀之极。邓茹芸在得知苏月白可能是大文豪苏东坡后裔之后,对他可谓是不依不饶,因为她对苏东坡及唐宋的一些诗词也是有所了解。邓丽君的歌曲《但愿人长久》、《独上西楼》、《在水一方》等都是灵感于古诗词而作,经典永恒,回味无穷。她也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里面介绍苏东坡的人生起伏,几乎是被流放大半个中国,但他旷达的个性、独特的魅力,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大文豪,书法家……再多的溢美之词都无法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书中里,她也非常欣赏苏东坡的红颜知己王朝云,能歌善舞,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

所以,邓茹芸对这位所谓苏东坡的后裔可是想深入了解一番。苏月白无论去到哪里,都是喜欢带着一个本子,见到独特美景、发现新鲜事物,总会记录下来,写写心中感想、即兴作诗写词等都是基本操作。邓茹芸看在眼里,毫不忌讳地要借他的笔记本来看。苏月白也毫不吝惜,大方地递与给她,任她翻阅。

邓茹芸一下子默读了里面三四十首诗词,有些晦涩难懂、有些奇辞奥旨,对方果真是有点墨水之人,不可小觑。她一下子翻到最后,品尝起最后一首诗。

《日月潭游记》

阴云蔽日潭中水,山水迷月愁满肠;

奇女佳笑荡水漾,燕子飞时低鸣潮。

日向东方龙吟啸,月近环绕存银河;

望定中原接海峡,阴晴圆缺共婵娟。

邓茹芸大概是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对方一路出游,赞叹日月潭美好风光,小动物玲珑可爱,夸赞自己是才女。但他也有自己的家国情怀忧思,对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更是寄予盼望。两次提到日月,月亮离不开太阳,太阳一直悬着月亮,天涯此时只共一个明月,骨肉相连,血浓于水。她将这个大概意思娓娓道了出来,她也希望台湾能早日回到祖国怀抱,与大陆人民共饮一湖春江水,共赏一轮圆月夜……

苏月白听完,惊讶这个小女子对自己诗歌的理解,也欣赏她的爱国精神,一时对她刮目相看起来。整个台湾之旅,两人聊得甚欢,可以说是志趣相投,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不过在苏月白的心底里,两人存在着20多岁的年龄差,更何况自己是个有家室的男人,一直都是忠于自己的妻子,不会沾花惹草,伤害自己家庭。不过他倒是喜欢这小女子嘴里侃侃说出来的一些台湾文化,除了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和南岛文化之外,曾经台湾被日本殖民过,后来国民党又亲近欧美,所以又是融合了日本、欧美等地的一些文化。

而在整个中国国民文化素质里面,苏月白感觉台湾省的人民文化素质非常高,毕竟在解放战争之后,逃亡台湾岛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及其家属超过百万。这里面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军官、有科研人员、有政府高官、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军官太太,可以说是一大批的知识分子和高等人才。他们到了台湾,在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之后,本身是读书之人,特别重视自己小孩的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里面,可是淳淳教导,生活勤俭节约、凡事亲力亲为、温和对人对事等等;学校教育则是要,尊师重教、待人真诚、乐观积极等等。

苏月白在感叹台湾岛是一块瑰宝的同时,也感叹战争的残酷。约翰·邓恩曾经说过:“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战争跟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身处战争年代,无论个人最终结局如何,命运其实早已被战争改写。元代清官张养浩曾写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只希望宝岛台湾快快回到祖国大陆怀抱,两岸人民是心连心、手牵手,共创美好新时代。愿和平鸽所经之处,再无战乱,幸福安康!

《山坡羊·祖国统一》

隔海相望,亲切如故,往昔相随今犹在。忆大陆,沉思苦。

了却民愿家国事,兄弟手足断不了楚。和,力无穷;谐,知兴旺。

到了晚上,一行几人吃过晚饭之后去了台中市的酒吧一条街,选择了平时邓茹芸驻唱的酒吧。邓茹芸抱着吉他站在台上,英姿飒爽,台风自如。她连续唱了两首歌,《外婆的澎湖湾》和《月亮代表我的心》。她略带鼻音的歌喉,同时伴着吉他的清唱,甚是空灵悠扬,令人沉醉非常。苏月白对这两首歌还是比较熟悉,自然而然地跟着节拍,微微动着嘴唇跟着歌唱,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无比怀旧。

苏月白的台湾之旅,可以说是收获满满,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了台湾的民俗文化、见识了台湾人的经商处世之道。他在回到祖国大陆之后,跟黄大发聊起了关于创建企业文化的事情。黄大发虽然是个粗人,但他听了对方分析创建企业文化的作用及意义之后,可是非常赞同。

不久之后,勤创茶楼创建了企业文化,十几个员工经过一周下班之后的一些礼仪培训,灌输企业文化的意识。他们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对客人是“引客入座,客坐敬茶”、“礼貌待客,服务周到”、“客叫有应,应有解决”、“客走相送,毕恭毕敬”等,整个人的工作状态为之一新,特别精神。

当苏月白与邓观中的商务合作开展得非常深入的时候,两人成了特别要好的伙伴关系。在海峡两岸还没有实现通邮之前,邓观中三头两个月会回一次台湾的家,每次再来大陆的时候,都会给苏月白带回几个信封。信封里面有书信、有相片、也有卡式录音磁带等,都是邓茹芸要求哥哥带给苏月白的。书信里邓茹芸会介绍自己的一些生活日常和工作日常,她已经走上了艺人之路,在酒吧驻唱、在商场传唱、去校园开立歌友会等等。她也会写一些现代诗附带在信里,都是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带有情意的感觉。信封里的相片都是她个人的生活照,甜美爱笑、自信有光。至于录音带,则是她自己为自己录制的歌曲,不过大都是些翻唱别人的歌曲,李翊君、孟庭苇、陈明真、苏慧伦等,基本没有她自己的主打歌或代表作。

苏月白一开始对收到这些东西不以为然,但是在一年里连续四次收到这样的大信封,他已是明白了对方的心思和情意。而在第四次收到同样的信封里面,还附带着一首她创作的现代诗:

远方

你的那头是海阔天空,

温暖和春风。

我这边有许多想要实现的梦,

却是无奈与迷茫!

我似乎有一颗爱过的心,

是心灵渴望幸福的向往。

我真想逃离这令人伤心的过往,

飞跃多疑的海洋,

轻轻来到你的身边。

不管对错,

抛开世俗,

愿作子霞伴左右,

诗酒趁年华,当歌笑红尘。

苏月白念过这首诗之后,心里感觉怪怪的,自己40多岁的年纪,竟会有小女孩喜欢自己,只不过一面之缘,对方的感情却是如此真挚!只是自己已经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动力、爱人是鼓励、小孩是责任,怎能破坏了这和谐的家庭氛围,伤害这相敬如宾的婚姻关系!他很想对此置之不理,只是对方一直这样坚持下去,对许许多多的关系,终究不是办法,亟需与对方道清事实,走上积极正确的人生道路。

《南墙》

缘是三生修来福,盼守吾妻终一人。

云散烟消尘世间,劝君莫叹光阴里。

书可解你心中忧,亦可祛你思中愁。

愿梢处船抵彼岸,化作鲲鹏天上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