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广盛原传奇清朝篇 > 第十八回王太医变革大同城 李清化调任阳和卫

第十八回王太医变革大同城 李清化调任阳和卫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广盛原传奇清朝篇!

咱们上回书说到,韩进返回大同城见任仲行正在收拾行囊,说是准备到太原府求学,韩进就感到有些纳闷,一问原因,任仲行说道:“进叔叔,是这么回事儿:当年的御史袁继咸袁大人现在已经调任山西提学,在太原府整顿三立书院,破格选拨人才。我想去太原拜在袁大人门下求学,日后如能在太原府求得一官半职,我再将妻儿带去太原,如父亲愿意,将来也可去太原府养老。”

这里我们提一句,什么叫提学呢?也就是提督学政的简称,这个山西提学呢,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山西省教育厅厅长的职位,正厅级,说起来级别够高的吧?其实呢,对于袁继咸来说,算不了什么。人家袁大人之前是御史大夫,那可是朝廷重臣啊。我们前文书讲过,因为袁继咸在京城会试中,与参考的举子们交流比较多,被人指责说是监考不严,引起皇上震怒,因此才被贬到了地方上。

听了任仲行的话,韩进就说了:“仲行啊,你可真够有心,三十岁了还想求学考取功名?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能在太原府扎下根立住脚,那也是一件好事啊。”

但是任仲行的父亲,也就是任方却有不同意见:“仲行啊,我已经是年近七旬的人了,哪也不想去了,就老死在这大同城中吧。仲行,你如果能在太原有个出息,把妻儿安顿过去就好,如果外边有什么困难,那就还回到大同,和你哥哥一块继承这普济堂的家业吧。”

韩进心中却是暗想,这任仲行没用自己操心,主动离开了大同,将来还可能将妻儿也带到太原,看来自己还是不要先瞎操心劝着哥哥一家离开大同。想到了这些,他也就暂时没把左卫城中广盛源的地契取出来给任方。

花开两朵,咱们另表一枝。话说这王太医初到大同,除了整顿地方医政,从来也没特意针对过什么人,韩进也就不把他跟当年那个诬陷自己的王太医结合在一起了,毕竟当年,事发突然,王太医只是为了推卸责任而诬陷韩进,而且后来经朱英出手,王太医也付出了代价,现在到了人家儿子这一辈在大同主持医政,并没有针对任家有什么出格的行为,所以呢,韩进也就渐渐把这个事情淡忘了。

王太医是在崇祯三年到任大同的,前几年平安无事。可是到了崇祯七年,王太医突然搞了一些大的举措,但这举措仍然不是针对某家某户的。王太医这一次采取的这些举措,对普济堂和雷家的药材加工坊打击不小。

比方说,王太医鼓动大同现任知府,向大同城内居民按人头收取了一笔不小的税银,居民到药局抓药,可以用预先交的税银来折抵,但药局只接受官办医馆开出的处方,民间医馆开的方子不能用。这样以来,一般的病,老百姓只好去官办医馆和药局了,钱已经花了,再到民间医馆,那不是花成两份钱了?另外,官办药局以前定期向当地的药材加工坊购进药材,这其中自然包括雷家,现在不了,一律从祁州(今河北安国)进行采购,这一来,民间的药材坊生意一落千丈。

王太医的这些举动,对民间医馆和药坊可谓是沉重的打击,但韩进也无法说人家王太医做的不妥,人家这定下的是政策,我又没有针对你某个人。而且,到现在也没人知道王太医的来历,事实上只有韩进一人知道这个大同医政官,是当年诬陷韩进的王太医的后人,这还是听马总兵说的。

任家的普济堂,如今由任伯知坐诊,任方像当年的任服远一样,只是在遇到些疑难杂症的时候才出手,平时呢就是指点一下孙子辈的医术和学业。普济堂的生意冷清,但还能勉强过去,而且凭借任方举人身份,府学每年还给一些补贴;可是呢,雷家的加工坊就不一样了,没了药局的生意,可以说是损失惨重,雷家只能从本地收购一些药材,到祁州药市等地进行销售,勉强维持生计。

时光飞逝,又是两年光阴过去了,到了崇祯九年五月的一天,韩进正在真武庙里打坐,任伯知的小儿子任雨,来到庙中找韩进,看着这面相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岁的叔爷,任雨就说道:“叔爷爷,我父亲请您到城里的家中,商量些事情。”

韩进有点疑惑,因为任方一家平时没事不会主动来找韩进的,于是问道:“雨儿,是家中有什么事情吗?”

任雨回道:“雷爷爷和李爷爷都过去了,还有雷家的两位叔叔,两家都说是要搬离大同,父亲也说是想搬离大同,另外还有我叔叔的事情,您去了就知道了。”

任雨说他叔叔的事情,韩进根本没听进去,他是听到前边说的雷家、李家甚至是任家都要搬离大同,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直想要的事情,现在几家人都要离开大同了,可是这又是为什么呢?

韩进随着任雨来到普济堂,但只见满满一屋子的人,当然能坐到桌子前边的,是任方、雷亮、李昌加上下一辈的任伯知、雷恒、雷岳,令韩进意外的是,李清化居然也在场,八仙桌前坐着他们七人,空着的一个座位自然是给韩进留着的了,其他小辈和一些女眷都在周边垂手站立,看见韩进来了,大伙儿纷纷打招呼着。

“清化,你这进京前后有六年时间了吧,看样子是衣锦还乡了。”韩进和众人打着招呼,重点问了句多年不见的李清化。

李清化连忙站起来施礼:“进叔,您这是笑话小侄呢。我在太医院医学院中学习五年后,去年被安排在太医院任了一个八品小官,这期间,祖父仙逝都未能回家奔丧,实在是不孝,但也是官命难违啊。”

韩进笑了笑:“不错,和你进叔当年在太医院的职位一样啊。”

李清化不好意思地摇摇头说道:“进叔,说实话我可不想在京城做这个小官,好在今年太医院有一批地方医政官调整,我打听到大同府的阳和卫有个空缺,就找了太医院的院使大人,送了些礼物,如今我被调任阳和卫管理地方医政。”

韩进说道:“清化贤侄学业有成,如今走上仕途,可喜可贺啊。”

李清化连忙说道:“实在是不敢当,清化能有今日,都是众位叔伯的指导教育,清化在此先行谢过了。”

李昌也是笑道:“是啊,我家一直从医,当年我想着以后肯定能当个大夫,所以学习就不太认真,后来还是家父托任伯父的一番教导,我才开始用心学习医术。清化小时候学医的时候,除了他祖父之外,也多蒙众人指点,清化如今的成绩,确实是多亏了各位,今天晚上我们几家聚餐,由我李家请客。”

这个时候,李清化又压低嗓门说起一件事来,“几位叔伯,我猜想现在大同府管理医政的王太医,定下的这些举措,是专门针对任伯父的普济堂和雷伯父的药坊。”

除了韩进,其他几人都是一愣,啊?为什么呢?

要知这李清化为何说起王太医针对任家之事?且待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