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苍狼悲歌 > 第四章、危机

第四章、危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苍狼悲歌!

塔拉亥公主特意先让人赐给伊思马忽一碗果茶润润喉咙,结果伊思马忽喝完后竟然大胆的又要了一碗。喝完之后,大礼拜谢公主赐茶。

在公主的同意下,他开始讲自己发现问题的经过,娓娓道来。

原来,上次伊思马忽在河间王府吃了闭门羹以后,就再也没有来花钱找不痛快,而是回到衙门开始处理公务。

河间府总管李翀对于这个只有五品的代理河间路达鲁花赤,没有颐指气使的拿出三品官的官威,而是很客气的主动来找伊思马忽。

他听说了伊思马忽在河间王府门外吃瘪的消息,很大方的从府库中拨出20贯钱,说是作为给新上任官员的礼金。

而且他还说,虽然伊思马忽只是个五品官,但是毕竟现在干的是从三品的差事,所以这俸禄肯定有差额。这些钱就是给他的一些弥补。

伊思马忽对李翀千恩万谢,李翀也挑明了,这钱不是白给的,也是希望伊思马忽能尽快干出成绩来。有了政绩,他也好把伊思马忽,名正言顺的引荐给河间王府。

他跟伊思马忽说,最近朝廷抽调了中书省辖区不少镇戍军部队作为签军,支援西疆前线,结果这一代的兵力减少,盗抢事件频频发生。

尤其是在河间路的任丘、莫州,还有隔壁保定路的雄州,大都路的霸州都有抢劫过往商队,甚至还有劫掠官军物资的事情发生。

说这,他就命人拿来一大沓子公文,从其中找出枢密院批下来的紧急公文。

就在十天前,一批路过的军需物资就被抢了。不但有十几名押运官兵出现伤亡,护送的兵丁也被贼人杀散。而后,在周围的镇戍军赶到之前,整整500斤精铁还有大量布匹和硬木木料被劫走。

三天前,有人秘密向李翀报告,说在五官淀附近的芦苇荡中,发现了运载这些物资的官车残骸被人家扔到湖中。

李翀知道伊思马忽虽然是个文官,但是出身探马赤军,甚至小时候还上过战场。再加上他刚刚来,没人认识他。所以就特意来拜托他去一趟五官淀查询一番。

伊思马忽拜谢了李翀后,特意换了一身汉人的圆领长袍,系上靠腰,外面披上开襟的长袍,内里别着一把护身的牛角匕首吗,头戴一定遮阳的范阳笠。

因为他没有剃蒙古人的那种三搭头,所以当时他就直接把辫子松开,像汉人那样将头发盘在头顶,用一块粗布巾扎束起来。

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像汉人,还特意粘了两撇小胡子在嘴角。

就这样乔装打扮成一个汉人游侠的样子,去了河间北边的五官淀。

其实五官淀这个地方到了后代已经干涸了,但是跟五官淀在一起的另一个小湖泊却名扬四海——白洋淀。

五官淀在莫州首府莫亭城的东边,白洋淀在西边。这两个湖泊周围,水草丰茂,物阜民丰,有大量肥沃的农田。自然也有不少城镇。

过了莫州往北就出了河间路的地接,进入保定路东边的雄州和安州。没错到了21世纪,这里正在建立一座新城——雄安。

人生地不熟是伊思马忽的劣势,但是也是他现在的依仗。因为谁也没见过这位新来的达鲁花赤,因此也就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就跟当年他小时候在探马赤军里面侦查敌情的时候一样。伊思马忽最喜欢这种藏在暗处打探消息的感觉,很熟悉,甚至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当他来到五官淀之后,发现这里其实挺热闹。原来正在赶大集,于是他就揣着从李翀哪里化缘来的一百多文钱,一边假装吃喝玩乐,一边悄悄的打探着消息。

来的路上伊思马忽就确定,如果对方偷得是金银珠宝,那必然要花销。但是对方投的不是粮食,就是木料、铁锭、兽皮。这些可都是军用物资。肯定别有所图。

但是铁锭拿东西必须要经过打造才能变成可用之物,哪怕是要做成铁锅和厨具,再贩卖到岭北,那也同样需要铁匠才行。而铁匠铺可不是哪儿都能找到的。

莫亭城里面有官军,李翀已经派其他人从官面上去查了,所以伊思马忽就是要查这些官面上查不到的地方。这种别人看来的苦活累活,在伊思马忽这里感觉尤为亲切。

问了一圈,肚子也吃了个溜圆,他探听到,最近五官淀里面的银顶大王的寨子,买了不少的石炭,还找了不少周围的闲汗帮忙运。说是为了湖里的人过冬用的。

别人不懂,但是伊思马忽一下子听出问题。

石炭就是煤,那可是铁匠铺常用的东西,热力大烧的久。而且湖中据说也就几百人的规模,怎么会需要那么多石炭?甚至需要让人帮忙运到湖里的寨子中。

于是他又找人打听往年是不是这样大量买进石炭,结果说这还是第一次。周围不少村儿里的闲汉还特意跑去帮忙运煤整点零花钱。

他赶紧打听了一下,这个所谓的银顶大王是个什么来路,才知道竟然是活动在五官淀里面的水匪头子。

说是水匪,但是跟官府沆瀣一气,经常欺压周来来这里打鱼和做买卖的普通老百姓。因为跟莫亭的官府有勾结,所以在这里称王称霸。

银顶大王还有个兄长,外号金顶大王,在西边白洋淀里活动。两边的人马经常相互配合照应,打家劫舍。而当地官府则收了好处费,不闻不问。

傍晚,伊思马忽就花钱雇了个当地渔民,划船带他进入了这片芦苇丛生、浅滩密布、河道纵横的五官淀。

他们饶了半天,终于来到一片用芦苇遮蔽的小岛上。据说这里就是那个什么银顶大王的寨子。说是小岛,其实原来就是个浅滩,人工修筑了一片堤坝,让这座浅滩成了一座隐藏在芦苇荡里的小岛。

伊思马忽一直在附近的芦苇荡中潜伏到半夜,才趁着巡哨的人不注意,潜入寨子。

寨子不大,又是夜里,伊思马忽避过了往来的水匪巡哨,顺着声音就找到了叮叮当当敲打个不停的铁匠作坊。

打铁作坊外面有武装水匪把手,伊思马忽就绕道后面,发现在后面对方了很多打好的铁器零件。

伊思马忽悄悄偷了一个做好的零件,发现竟然是长矛的枪头,还有铁刀的刀身。只不过都没有开刃,而且是做工很粗糙的半成品。

伊思马忽正在调查这些东西的时候,竟然还是被发现了。

他凭着夜色反杀了那个发现他的水匪巡哨,然后冲出包围,来到堤坝边,周围是一片芦苇荡和黑漆漆的湖水。

还好伊思马忽从小学就学会游泳。他就凭着这点水性,泅水逃走了。但是肩膀上却还是挨了一箭。还好因为在水里,所以箭簇扎的不太深。他顾不上疼痛,趁着夜色,潜到水里逃跑了。

当晚,他折断肩膀上的箭杆,扔到路上伪装成自己沿着大路逃跑的假象,藏在草丛中,一个早就废弃的捉野猪的土坑陷阱里,躲过了追杀他的水匪。

第二天一早,他趁着清晨的雾霭,悄悄摸了出去,用牛耳尖刀杀死了一个路过的水匪。抢夺了他的马匹就逃了出去。

他还记得这帮水匪跟莫亭的官府有勾结,于是没有敢去莫亭,而是跑回了河间府找总管李翀。

然而李翀不在,因为他还兼职做河间路的奥路总管府总管,所以现在正在外面忙着那些西疆作战将士们的家人安顿工作,还有伤亡人员的抚恤以及烈属子弟的甄选提拔工作。

来到府衙的伊思马忽才想起来,自己肩膀上还镶着一支箭头呢。于是,在衙役们的帮助下,起出了箭头。看到箭簇,他惊讶的发现,射他的竟然是一支朝廷制式箭簇。

他认定这里面一定不是一件小事儿。于是赶回达鲁花赤的班房,想要看看从附近能抽调出多少镇戍军,他要对五官淀附近的贼窝子进行围剿。

让他惊讶的是,他发现河间王出征后,从河间路抽调走的签军,绝大部分都是莫州和河间城地区的镇戍军。

这就导致莫州地区,目前只有三百多名城卫军。而河间城更严重。

因为前任达鲁花赤自己要去前线,在这个基础上,私自又抽调走了一部分兵丁随行,所以现在的河间城只有一百多城防兵士。

要知道,河间城在往常的时候,不算河间王府的两千王府护卫,可足足有一千五百名城卫军。

而且据他计算,河间王府现在的护卫也不会太多,顶多两百多人。

他断定,这一定是有人要趁着这个时候造反闹事啊。他们的目标即使不是富余的河间王府,也是存储着大量秋粮税赋的河间城府库。

所以他就简单的包扎了一下伤口,也不等总管李翀大人了,拖着受伤的肩膀,就直接赶来王府报告情况。

毕竟当初他也曾经得到过消息,要是河间王府出了事儿,他们这些河间的官儿,有一个算一个,都要被盛怒的大汗和辅政皇太后拉去陪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