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你的泪水背着光 > 第六章 打脸

第六章 打脸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你的泪水背着光!

田建宇似乎也很享受自己作为焦点的感觉,清了清嗓子,朗声道。

“我国文学史发展与演进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朝代所尊崇的思想;上到官僚贵族,下到市井小民的生活情况,也就是经济背景息息相关。”

我点了点头,看来他也不算是个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

“要给‘文学’做‘史’,难度也可想而知,目前为止,没有一部作品能够作为标准来阐述文学史,我个人很崇拜郑振泽和他的着作《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但是他与他的着作只能算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所能达到的成就,缺少当代性。”

“再者说来,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思维模式,都会诞生出不一样的文学史,比如诗词歌赋,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历史地位,区别较大,不可一概而论,这就像是文学史一样,我们从不同学科来看文学史,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管在现在或是未来,研究文学史的局面都应该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田建宇这一番话立刻圈粉无数,大家对他都是佩服的很,纷纷像他投去艳羡的目光。

“呵!”我冷笑了一声,这家伙真是虎头蛇尾,本来以为他也算个厉害的角色,没想到却死搬硬套课本里总绪论的内容。

只是这一声冷笑声音有些大,正要表扬田建宇的老骆愣了一下,然后笑眯眯的看向我。

“这位同学是有什么不同意见么?”

“啊?我?”我指着自己的鼻子疑惑道。

老骆点了点头,“难道刚才的声音不是你发出的么?”

我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站了起来。

“本来以为班长的发言如同天雷一炸能让我茅塞顿开,却没想到是肛门发言(炎)——放屁!”

“哈哈哈哈。”

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哄笑,田建宇的脸如同猪肝一般,就连老骆也是皱起了眉头。

我接着说道:“第一点,麻烦班长同学下次在崇拜一个人的时候,先搞清楚他的名字,你刚才说的郑振泽,我猜应该叫郑振铎吧?人家名字里第三个字是duo,不是ze!”

“哈哈哈!”

台下的哄笑声更多了。

“第二,谁说诗词歌赋区别很大了?”

“虽然说诗者缘情,赋者体物;诗不忌简,赋不厌繁;诗之妙在内敛,赋之妙在铺陈;诗之用在寄兴,赋之用在炫博。”

“但魏晋以后赋吸取了诗的特点,抒情小赋兴盛起来,这是赋的诗化;而在初唐,诗又反过来吸取赋的特点,出现了诗的赋化现象,例如卢照临的《长安古意》等。再如,词和诗不但体制不同,早期的词和诗的功能、风格也不相同。”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词本是配合音乐以演唱娱人的,是十七八岁女孩儿在绮筵之上浅斟低唱、佐欢侑洒的娱乐品。有关政治教化、出处穷达的大题目自有诗去表达。词不过是发泄诗里不能也不便容纳的背面的感情,诗和词的界线本是清楚的。可是从苏轼开始,以诗为词赋予词以诗的功能,诗和词的界限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模糊了。周邦彦吸取赋的写法,以赋为词,在词所限定的篇幅内极尽铺张之能事,诗和赋的疆域又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而辛弃疾以文为词,词和文的距离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又如,诗和文的界限本来也是清楚的,宋代以后却模糊了。宋人之所以能在唐诗之后另辟蹊径,打开一个新的局面,正是他们以文为诗,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个界限的结果。又如,中国的小说吸取诗词的地方很多,唐人传奇中的佳作如《莺莺传》、《李娃传》、《长恨歌传》等,无不带有浓厚的诗意。宋元以后的白话小说,也和诗词有密切的关系。宋代说话一般都是有说有唱,那些唱词就是诗。所以有的小说索性就叫‘诗话’、‘词话’。在中国戏曲的各种因素中,唱词占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唱词也是一种诗,离开唱词就没有戏曲了。”

“所以说,一种文体与其他文体相互渗透与交融,吸取其他文体的艺术特点以求得新变,这是中国文学演进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不是班长口中的‘区别较大’。”

“我说完了。”

我向着老骆鞠了一躬,主动坐在了座位上。

老骆这才反应过来,对我微微点了点头。

“啪啪啪。”

不知是谁先起的头,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这阵掌声中,我回头看到了田建宇眼神中的仇恨是那么明显。

我同桌是个一直一言不发的女孩,此时她没有鼓掌,而是偏着头,一脸好奇的看着我。

我俩四目相对,她有些慌乱的把目光移开。

“不错,知道的还挺多。”

我也有些尴尬的笑了笑。

“哪里哪里,这都是课本第九页的内容……”

女孩有些不太相信,打开了自己的书翻到了第九页一看,可不就是我刚才的那番言论么!

女孩翻了个白眼,“你叫什么?”

在美女面前,我可不会托大,笑着回答道:“秦墨。”

“敢问姑娘芳名?”

“梁静。”

梁静撇了撇嘴道:“本来还以为你是个大神呢。”

我托着下巴,小声道:“其实我就是看不惯班长那不懂装懂还要装成是不求甚解的样子,打击他一下,要说起诗赋那学问可就多了,同化归同化,区别还是有的,汉代初期以骚体赋为主,当时的代表作家就是大名鼎鼎的贾谊。”

“贾谊之后,骚体赋继有人作,即便在汉大赋如日中天,光芒掩罩的武、宣之世,骚赋的创作也从未间断过,与汉大赋一明一暗,并行不悖。”

“其中如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哀秦二世赋》《长门赋》,杨雄的《太玄赋》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抒情小赋只是赋又细化的一种文体。”

梁静专注的看着我,眼睛都不眨一下。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我老脸一红,答道:“这是课本上160页写的。”

梁静有些不信,哗哗哗的把书翻到了160页,仔细看了看,确定了那就是我刚才跟她讲的内容后,又赏了我个白眼。

“切,无聊!”

我没搭理她,趴在桌子上听老骆讲总绪论。

大概过了十来秒钟,梁静突然转过头,眼睛睁的溜圆,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我。

“靠!你这家伙不会已经把整本书都背下来了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