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铜镜世界 > 第三十五章 陪侍郎官

第三十五章 陪侍郎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铜镜世界!

原泽海没想到,这个诗会,竟然是为了迎接自己的到来而举办的,目的是为了选出“陪侍”自己的郎官,心里不由得有些好笑。倒不是好笑大夏国朝廷,将要如此隆重地接待自己,而是好笑自己竟然也参加了为了迎接自己而举办的诗会。

见一边的小胖子跃跃欲试的样子,不由得心里一动。自己两日后来到大夏国,如果能有刘燮这么个熟人在一起,自己一定会轻松许多。小胖子先前许诺自己要鞍前马后地为自己效劳,自己何不助他成为十位陪侍郎官,好让他兑现对自己的承诺呢?

前世自己当了一辈子教师,记忆里咏柳的诗词不知凡几。不过自己不知道在这个世界里,有没有像唐宋两朝的那些诗词大家,也不知道他们的那些巨作有没有在这边问世。不过,自己可以把一些咏柳的诗词,一股脑地传授给小胖子,想来他自会作出甄别的。

于是原泽海用神识笼罩着刘燮,将自己前世记忆里关于咏柳的诗词,尽数传授到刘燮记忆深处,然后静等着刘燮的反应。

果不其然,没过多少时间,刘燮便提起了笔在纸上开始答题,刘燮先在一张宣纸上写了一首七言,豁然是唐朝贺知章的咏柳。

只见宣纸上龙分凤舞地写着: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落款却是写着“刘燮”二字。

刘燮郑重其事地拿出一方印章,在印泥上轻轻蘸了些丹朱,在自己的大名下方郑重地盖了章,等墨迹稍干,拿起自己的大作开始仔细端详了良久,才对原泽海道:

“小弟一时来了些许灵感,得了这一首七言,想请原兄为小弟润色一番,还望原兄不吝赐教”。

原泽海装模作样地从头到尾来回看了几回,一边看,还一边不住地点头,看了良久方才对刘燮道:

“兄弟真是大才,这首诗立意高远,比喻巧妙,先从大处着眼,然后分部描述,越写越细,把柳树的外形,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题目是咏柳,但又不仅仅是咏柳,更像是咏春,歌咏天地造化”。

“全诗由“碧玉”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将那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比拟为“剪刀”,一环紧扣一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风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构思非常巧妙,好诗,好诗,当为兄弟浮一大白”。

说罢端起酒杯举向刘燮。

刘燮也拿起小几上的酒杯举向原泽海,先双手将酒杯举过头顶,然后又向原泽海的方向略略地一拱,见原泽海也作了同样的动作,两人方才将酒杯中的美酒一饮而尽。

刘燮的诗性仿佛未尽,又提起笔来,在宣纸上书写起来,等刘燮写完,却是前世名着《红楼梦》中,曹雪芹笔下薛宝钗的一首词。

只见宣纸上端端正正地写着:

临江仙·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落款还是写着“刘燮”。

只见刘燮再次郑重其事地拿出印章,在自己的大名下方盖了章,然后略带兴奋地请原泽海为他“新作”的这首临江仙点评。

见刘燮选了这首词,原泽海暗暗点了一下头,心里暗赞小胖子身上有股子不屈不挠的韧劲。此词虽然出自是曹雪芹笔下的一名女子之手,但是却将柳絮这一飘渺之物,赋予了新的内涵,词风端庄大气,最后一句,“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更是将诗人不甘平庸,积极向上的心态表现出来,也正是小胖子刘燮目前的真实写照。原泽海心里暗想,刘燮有缘遇到自己,自己做一回刘燮的“好风”又当如何?嘴里却说道:

“此词立意深远,词风端庄大气,又巧妙地借物咏志,正当是一首绝世佳作。你我二人再浮一大白如何”?

说罢两人又干了一杯酒。此时有小厮过来向各位才俊收取诗词,刘燮将两手诗词叠到一起交给小厮带走,却不见原泽海有什么作品,悄悄问原泽海道:

“听原兄点评小弟的拙作,可以看出原兄对诗词一道,也是个中翘楚,原兄没有一展才华着实有些可惜,何不也做出一两首来,让在座的才子们见识见识”?

原泽海玩笑道:

“我就算了,有兄弟的珠玉在前,我若是胡乱拼凑出几首来,徒得让你见笑,我可不能让你再得意”。

此时,小厮们已经将所有才子的作品收到台上,左相令两位才子上台,当众诵读大家的诗词,好让几位大人和下面的才子俊杰们,一起对这些诗词做点评。

被请上台的两位才子,一位是修士智衡,一位却是王煜之的族人,刘燮的同窗王笃,看来这个王笃也不像刘燮说的那样不受家族重视。

两人上台给几位大人见了礼,然后开始逐一诵读各位才子的大作。读完一首,上面的大人们都会点评一番。在原泽海听来,这些作品大都平平无奇,中间也有几首算得上是比较不错的,但也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没有来得及仔细反复地润色,一些字词用的略显晦涩,使整个诗词好像缺了些什么,就好像挠痒痒一样,似乎快要挠到痒处,却总是差那么一点儿,让人不能尽兴。

又过了大概半炷香的时间,就听得台上的王笃诵读道: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刘燮”。

王笃刚诵读完毕,左相王煜之拍案而起道:

“好一个‘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燮是谁?快到台上让老夫一见”。

刘燮正眯着眼睛听王笃诵读自己的咏柳,猛地听到左相大人让自己上台,身体不由得打了一个机灵,然后悄悄对原泽海道:

“原兄,小弟有些紧张”。

原泽海为了让刘燮放松,故意半开玩笑半轻松地道:

“没事,丑媳妇总要见公婆,也许这是你的一次际遇也说不定,上去好好表现,如果能入选陪侍郎中,定会有你许多好处,去吧”。

说完用神识笼罩住刘燮,用自己的精神力控制着刘燮排众而出,在别人看来,小胖子步履轻松坚定,深色从容自然,虽然外形有些讨喜,却又给他平添了些许生动。

小胖子刘燮走到台上,抱拳向台上的几位大人行礼,口吃清晰地道:

“晚学末进刘燮拜见王相公,拜见各位大人”。

见刘燮一副讨喜的模样,却装出一副小大人的做派,让左相王煜之对刘燮增加了些许欣赏,不由得道:

“好好,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佳作面世,不知道出自那里,这首诗可是你当场所做”?

王煜之这么问是有缘由的,一般爱写诗词的人,平时都有一些作品写出来记录在自己的诗集里没有在众人之中展示过,遇到就像今天这样机会拿出来参加评选,也是允许的。但这些作品往往是经过了作者反复推敲润色,不是即兴之作,也就不能体现作者的真是文学造诣和急智,所以王煜之才有此一问。

见王煜之问话,刘燮躬身答道:

“学生出自蜀州刘氏,当下正在国子监修读经史,这首作品正是学生今日当场所做,请相公斧正”。

王煜之见刘燮深色从容,回答的也自然得体,心里不由得对刘燮又增加了些许赞赏,嘴里却是问道:

“今天只作了这首是吗?后有没有其他作品”?

刘燮道:

“学生还胡乱写了一首词,却不知是好是坏,如若不好,请相公和各位大人体谅学生年级还小,随手涂鸦之作,一笑而过即可,能为相公和几位大人添一些笑料,也是学生的本分”。

王煜之是越来越喜欢这小子了,怎么自己的子侄中就没有这么个既讨喜又机灵的晚辈啊?听刘燮还有一首词,连忙说道:

“哦?还有一首词?快快找出来,你亲自读与我和几位大人听听”!

王笃下一首要诵读的诗词,就是刘燮的临江仙,听王煜之让刘燮自己诵读,连忙上前,欲将写着《柳絮》的宣纸递到刘燮手里。刘燮却道:

请师兄将诗稿奉于相公即可,上面的内容小弟记得,听我诵读即可,说罢面面向王煜之和几位大人,开始诵读自己的临江仙·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刘燮身为少年,可能还没有变声,朗读起来声音清脆悦耳,加之这首诗在他的脑海里真真正正地过了一遍,诗中的意境和欲要借风上青云的气概,被刘燮展现的淋漓尽致。等刘燮读完,正要向王相公和几位大人行礼,就听王煜之再次拍案道:

“好,好,好,此词立意深远,词风端庄大气,又巧妙地借物咏志,小小年纪有此志向,刘氏一门出了一位俊才啊,好,好,你切退下,今天还有一个题目是《梅》,下去好好准备一下,如若还有佳作问世,老夫就点了你去做陪侍郎君,去吧”。

刘燮向王煜之和几位大人行了礼,恭敬地道:

“学生告退”。

刘燮回到原泽海旁边的座位坐下,好久都没有从刚才的兴奋中退出来,等台上两人诵读完所有诗词,王煜之当中宣布了评选结果,又公布了下一个题目后,才从兴奋中缓过劲来。

接下来刘燮“如有神助”地写下两首咏梅的诗词,一首是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虽然短小,却是朴素自然,立意深远,王安石身为宰相,作品当然不是泛泛之辈可比,显然又对了同为宰相的王煜之的胃口。

另一首却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卜算子,仿佛又将刘燮身份低微,却不屈不挠,努力向上的性格尽情地反映到诗词里,又是一首以物言志的佳作。直让王煜之和几位大人拍手叫绝。王煜之当场兑现承诺,将刘燮点位十位陪侍郎官之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