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反清 > 第八十二章 三路

第八十二章 三路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反清!

紫禁城,武英殿。

多尔衮走出慈庆宫后,直奔武英殿而去。

他这个皇叔父摄政王与别的王爷有些不同,他不住王府,而是入居皇宫,夜宿武英殿。

武英殿,也是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登基称帝的地方。

时过境迁,一年之前,崇祯还没殉国,大明还没亡,这里站着的还都是大明朝的中枢重臣。

半年多以前,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推翻明朝,这里仍是一片新朝气象,喜气洋洋的操办永昌皇帝的登基大典。

然而谁能想到,一年之内,紫禁城换了三个主人,现在于此主政的,变成了以多尔衮为首的清廷。

而且不出意外,以后的三百年内,将会一直都是这批人。

多尔衮选择在武英殿居住,一是处理政务方便,第二也是隐喻将取李自成而代之。

当然,自然也有些许的野心作祟。

去年清军入关,多尔衮一到城内,便入居皇城之内,选中了位于东华门大街南侧南池子一带的明南宫作为王府。

眼下,睿亲王府还没有建造完成,以原明工部尚书冯铨督建,耗资甚巨,规制堪比皇宫。

冯铨在前明由于抱了魏忠贤的大腿,以阉党为满朝文武排斥,清军一入关,立刻找到新主子。

对于督建睿亲王府之事,自然是尽心尽力。

在明代,南池子地区和太庙、社稷坛一样,是专供皇家使用的场所,永乐时称作“东苑”,后来称为“南宫”。

当年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战神朱祁镇就在这里,被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幽禁。

多尔衮夜宿武英殿,选南宫作为睿亲王府修建之地,也让清廷之内暗流涌动。

入关之后,一些两百旗的支持者以顺治帝福临年幼为由,不断对多尔衮进行劝进。

多尔衮的回答一向很模糊,既不言辞拒绝,也没有任何一次表露出顺从之意。

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同为辅政王,领镶蓝旗,拥护福临继位只是为避免清军分裂的政治妥协。

他的立场,其实偏向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

只不过,粗鲁憨直的豪格,根本不是老谋深算的多尔衮的对手,更别提还有阿济格和多铎两兄弟了。

这二兄弟都是多尔衮继位称帝的铁杆拥护者,在外手握重兵,屡立战功。

清廷之内貌似团结,但依旧是暗流涌动。

武英殿外,人来人往,与门可罗雀的慈庆宫和福临读书之地截然不同,非常热闹。

多尔衮入居武英殿后,此处俨然成为整个清朝的政治中心,御玺都被拿到武英殿中,圣旨于此颁发,议政于此进行。

龙虎聚首,势倾朝野。

国家大事,军情政务,皆出于武英殿。

这也是布木布泰担忧的原因,因为和权势倾天的多尔衮相比,她们母子二人的力量实在太过单薄。

好在朝中反对多尔衮的力量也不少,这多少能让布木布泰找到些许的盟友。

随着多尔衮气冲冲的回到武英殿,一道道诏令被发到了北京城各地,消息无可避免地传扬开来。

一个接着一个的王公大臣被召集到武英殿,他们走过甬道,进入正殿后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多尔衮冰冷的脸。

整个武英殿内,散发着令人压抑的气氛。

一些心性较差的人,在这里甚至会感到难以呼吸。

潼关传回的战败消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大家都认为,攻占潼关,夺取西北,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外作战,已经成为这些八旗王公大臣各自子弟镀金历练的手段,没人觉得他们会输。

更何况,多铎带领的可是一部主力,在潼关败给流寇,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

这到底是怎么败的?

这些久经阵战的王公大臣们自然知道多铎的能力,反复在脑海中推演,也想象不到战败的可能。

这还不是简单的战败,连尚善都死在潼关了。

尚善是谁?

那可是在八旗年轻一辈中比较有能力的宗室将领,二十岁出头的年纪,便承袭其父费扬武的辅国公爵位,晋封固山贝子,成为护军统领。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前途不可限量。

可谁成想,他居然在潼关战死了!

入关以来,清军作战还从未遭受过如此重大的损失,更别提一名公爵战死了,这根本就是前所未有之事。

尚善也就此成为,目前为止清军作战阵亡级别最高的将领。

“潼关的事,各位王公都已经知道了,本王就不多说了,现在多铎正在怀庆整军,请求朝廷下一步的指示。”

“诸位王公大臣,可以各抒己见。”

多尔衮说完,看着众人。

“我看,要不退回关外算了!”

“现在退回去,倒也来得及,反正抢够了,也呆够了,还是关外老家舒坦!”

很快,出现了些许的议论之声。

很多人都是觉得,潼关和怀庆两次战败,证明大顺尚且有反击的能力,不如退回关外,等明军和大顺打的两败俱伤,再入关劫掠。

入关之后,清军中一直就存在这种声音。

一直都有相当一部分八旗的王公贵族觉得关内不是久留之地,怀庆战役后就有这种声音。

如今潼关战败,影响堪比山海关会战,居然被提到武英殿上来了。

“咳咳...”

文臣之中,居于首位的一人忽然咳了两声。

众八旗王公贵族们都将目光投射过去,议论的声音渐渐平息,但许多人的眼神中带有不屑。

说话的,是当今汉人文臣之首,内院大学士范文程。

“就算现在退回关外,李贼也定与我大清势不两立,还是要打,为什么不继续留在关内?”

范文程站起身,轻抚胡须。

“臣以为,以李贼为首的大顺流寇,不过是回光返照,兔子逼急了还咬人,何况这些穷凶极恶的贼匪。”

“当务之急,是要豫亲王在河南整军,潼关必须要打下来。”

“这次战败据臣所知,主要是因为孔有德的红夷大炮运送过慢,被李贼占了先机。”

范文程的话,多尔衮很喜欢听。

无论别人怎么说,多尔衮始终就是一个想法,汉人的江山地盘,必须是大清的。

退回关外这种想法,他是从未想过。

“豫亲王在怀庆整军过后,将红夷大炮一并带往潼关,必定能一鼓作气,攻破潼关。”

“臣听说正月十二日时,许定国在睢州诱杀高杰,高部旧兵十万,若能招抚得当,不失为迅速增兵的一个办法。”

多尔衮点了点头,沉声询问。

“豪格现在在哪?”

范文程笑了笑,说道。

“看来叔父摄政王的意思,是调肃亲王部西进,与多铎联兵,分三路攻略西北。”

“肃亲王一部主力,如今正奉命在山东追逐流寇残部,想要全部攻略山东,尚需些许时日。”

多尔衮颔首,眼中微凝。

“近日,弘光朝廷遣使北上,欲同我大清联合灭寇,范先生是怎么想的?”

“本王看这弘光朝廷,偏安一隅,未有北进之心,本王有心调阿济格、多铎、豪格三路齐集西北。”

“可若如此,东部没有防护,是不是风险有些大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