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川东往事 > 第十章 时代风起云涌,百姓遭殃

第十章 时代风起云涌,百姓遭殃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川东往事!

过了月余,世进和世忠终于赶在新学期开学前回来了,他俩风尘仆仆、一副心力憔悴的模样,王老太爷细问才知道,从上海回来这一路上并不太平,外面军阀混战愈演愈烈,常有士兵拦路设卡搜刮百姓钱财,交战区更是房屋尽毁,百姓流离失所,还有好多地方壮年男丁全被拉去从军,一场大战下来尸骨如山。

听着两孙子讲起外面的事情,王老爷子也知道这世道越来越不太平了,恐怕山匪惯盗这些也即将到来,于是交代家人为人做事尽量低调,不要穿金戴银穿奢华的衣物,不要吃奢靡的食物,以免招来歹人惦记。

当世进和世忠得知世荣妹妹已经嫁到陕西了,万分遗憾没有亲自回来送亲,虽然知道杨万为人不错,但却不知道他家到底在紫阳何处要怎么走,自然放心不下。但是王老太爷叮嘱几人道:“嫁出去的妹妹,今后娘家人要尽量少去叨扰,以免引得婆家不满看不起咱们家的人;同时也要叮嘱你妹子少回娘家,不要动不动就往娘家跑,不然婆家还以为带了多少好东西回来!”,听了王老太爷的话,几兄弟只得默默记下,不再考虑去找世荣。

而没过多久,山匪果不其然就来了,几伙强盗相继从湖北和陕西涌入了万源。这伙人躲藏在大山深处,白天时不时出来打劫各路商人,晚上就去各村抢粮食和钱财。县里找上面要了队伍去剿匪,却连根毛都没有找到,一时县里人心惶惶,家家自危。但是好在这伙贼人做事留了一线余地,虽然四处抢掠,但从来不主动杀人放火。

这年冬日的某一天,王老太爷去山下孙家吃喜酒,回来的路上,也遇到了一帮山匪。一匪徒让他交出身上钱财,这王老太爷大方把手一摊,说道:“你们看上我身上什么东西,就都拿走吧!”,说着就让歹徒自己来搜。歹徒看见这王老太爷穿的这一身丝绸衣服质地不错,料想是个有钱的主,于是剥下外套后,又想去摸里面的衣物是否藏有钱财,却发现里面的棉袄补了无数个补丁,比自己身上穿的都还破,再往里脱,更是烂朽朽的破衣烂衫,领头的问道:“你莫不是芭粽山上的王老太爷吧?”,“鄙人正是啊!今日让各位见笑了,还请不要传出去,让人笑话!”,王老太爷又说道:“我等祖上有家规,子孙后代个个要生活勤俭,代代人都如此,只是外人不知!”,这时一个年轻土匪吼道:“勤俭?我看是抠门吧!这也太抠了,居然一件破棉袄比我身上的还要破!”说着就笑了起来,领头的对着这人头上就是啪啪几下,让他下去,接着对王老太爷作了个揖说道:“以前听别人说王家德高望重,还以为是徒有虚名,今日一见,才知是真。今日得罪了,还请见谅我等的无知!”说罢,就把衣物还了回来,带着一行土匪离开了。王老太爷回家说起此事,家人才惊呼道:“真是有惊无险!好在那帮山匪还有点天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芭粽山上也来了山贼的消息传开后,家家户户白天都尽量结伴下田种地,晚上则是听到哪里有狗叫得厉害,立马就所有人起床,妇女老少躲在地窖,全村男子则拿上刀叉出门大声吆喝。

这样日防夜防的日子一晃就是三年,这日,县里又传来了个惊天大消息,说是有个叫李家俊的青年在固军坝发动了农民武装起义,还建立了游击队。此时王家人并不知道什么是农民武装起义和游击队,更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李家俊这人是个有为青年,还在县城洋学堂里念过书,有过一面之缘,后来还考上了上海同济医学院,回乡也在当地创办了小学,想来起义是官逼民反,为了反抗当地豪绅的压迫。这以后,李家俊领导的每一次战斗都牵扯着王老太爷的心,他不希望如此有才华的青年死于非命。

一晃一年多就过去了,形势时好时坏,这李家俊带着队伍也壮大到了几千人。人多,自然就需要稳定的粮食共给,因此,游击队时不时会来山上募捐一些粮食。王老太爷总是叮嘱家人:“李家俊是个有才华有志气的人,我相信他做的事自有他的道理!能多给点就多给点吧”,于是王家悄悄地就成为了捐粮的大户。但是接下来的日子就不安宁了,国民政府派出了万余军队,对游击队疯狂围剿,游击队被打垮了,后来听说李家俊还被杀害了。这王老太爷心疼得捶胸顿足,这个年代培养一个大学生是多么不容易啊,那是要付出好多代价的,就这么说没就没了。

原本以为游击队的事情,到此就结束了,不曾想第二年,又有大批红军主力入川了,据说是红四方面军,还建立了川东革命根据地和红色苏维埃政权。这日,在县城念书的世进、世忠和世良几个孙辈,匆匆跑回了家里,他们气喘吁吁地说道:“爷爷,不好了,县城乱了。听说红军要建立红色苏维埃政权,县政府的人一早就跑光了,县里乡绅大户们个个都急着搬家跑路,街上小偷小摸的都出来了,还有人明抢。我们几个担心外面兵荒马乱,就赶紧收拾了东西跑回来了!”。王家人一听,也顿时紧张了起来,全家上下都一脸迷茫,不知道红色苏维埃是什么,更不知道为何大家急着要跑。这世进才解释道:“红军就是工农武装,他们打土豪分土地,所以这些乡绅大户才会跑!”,众人一听,吓得不得了,自家不就是有很多土地吗?这可也属于打土豪的范围,不等世进说完,就立马询问起王老太的意见,是否大家也跟着搬走。王老太爷想着全家上下两三百口人,要搬走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说道:“我等世居于此,为此祖上还种下了一排大柏树,希望后世子孙克服万难毅力于此,怎么能轻易离开这世居之地?我们家也并未有什么恶行,也就只有一些良田和房屋,大不了让人把家产全都分了就是!”,话虽如此,众人还是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该不该听老太爷的话。

此后,各地不断有大大小小的战斗打响,乡邻们都躲在家里不敢外出,只待战斗结束才下地耕种。但是这些战斗反反复复,一会儿是敌人追着红军跑,一会儿是红军又打回来了。子弹可不长眼睛,时不时就有在山上种地的人没有来得及跑被误伤,那些在战场附近来不及撤离的人,很多都被双方当成卧底眼线就地正法。如此的日子让乡民们惊恐不已,一是担心良田没有人耕种,来年要闹饥荒饿肚子;二是担心战斗打起来跑不赢被当成卧底枪决。但是又不能成天窝在家里眼睁睁看着良田荒废。

这日,李寡妇不听村里人劝告,偷偷用背篓背了土豆块就准备下地播种。上次战斗打响之前,国民党搜山,把家里唯一值钱的耕牛牵走了,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自然耕田的事就被耽搁了。如今时值隆冬,如果再不能趁着时节播下土豆,来年真的只有喝西北风。如今乡邻们因为打仗,庄稼播种收割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能否养活家里人都是一回事,更别说接济他人。因此李寡妇心急不已,她家穷没有存粮,必须得搏一搏。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带大的李二娃,她止不住的流下了泪水,但随即转过了脸去,说是眼里进了沙子,她给二娃说道:“家里还差点来年耕种的种子,你去王老太爷家借点回来,就说明年收获了我们还他就是了”,李二娃思虑简单,眼见她娘发话了,拿了把弯刀就出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