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辞职后的乡村悠闲生活 > 第七十七章 欢聚一堂

第七十七章 欢聚一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辞职后的乡村悠闲生活!

吃完午饭以后,该谈的问题都已经谈妥了。

就是结婚日期还没有定下来。

因为大过年的,算命先生也在放假呢。

生辰八字都有了,就等着算命先生上班,去择一个良辰吉日就行。

老妈江维芳和丈母娘曹淑碧在地坝边继续聊了一些闲话。

下午兰海要和蔡敏以及两个孩子回蔡敏的老家走亲戚。

丈母娘曹淑碧的老母亲还在世,老丈人和丈母娘今天下午也得去娘家那边探亲。

过年嘛,就是亲戚之间相互串门拜年。

“亲家,时间有些赶,我就不留你们了,等到空闲了,我们两个老姐妹坐下来慢慢聊。”

“要得,要得。替我向伯母问个好。”

“一样的,一样的。”

按理来说,兰蕙歆和徐风扬还没有举办婚礼,她是应该跟着父母去走亲戚的。

兰蕙歆虽然放了假,但是她属于科室机动组人员,位列5号。

吃饭时兰蕙歆已经接到单位通知,由于今年科室病患很多,明天晚上她就得回科室上夜班。

没有办法,她只能临时调整假期计划,今天晚上就必须得回内昌县。

因为明天是上夜班,她必须要保证在夜班前有充足睡眠。

这个行业不同于其他,工作时必须要严格认真,万一出现较大疏漏,可能就会让病患失去生命。

徐风扬和兰蕙歆商量以后,决定今天傍晚在外婆家吃了晚饭以后他们就往内昌县赶。

丈母娘准备了很多家乡特产,一股脑塞到徐风扬租来的车里。

临到分别,兰蕙歆抱着她母亲哭哭啼啼的。

女性更偏于感性,这是人之常情。

丈母娘给兰蕙歆说了一些贴心话,让她努力工作,和徐风扬好好相处,遇事两个人积极沟通,平时要勤快点,小毛病要懂得收敛等等诸如此类。

等到徐风扬和徐兴业开着车离开以后,丈母娘和老丈人站在公路边仍有些依依不舍。

“以前姑娘没找到婆家吧,天天就想着把她给嫁出去。现在终于嫁出去了,心里头又有些舍不得了。”丈母娘望着远去的汽车说到。

“你就是一天吃饱了撑的,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用你瞎操闲心,回去收拾东西了。”老丈人有些不耐烦催促。

“晓得了,晓得了。”

丈母娘大步流星朝着家里走去。

反观老丈人驻足不前,望着自家闺女离开的地方,觉得心里有些空落落的。

当父亲的,在女儿懂事以后就不和他亲近了,和他说话也少了,甚至还显得有些生分,但是无言的父爱不比热烈的母爱轻多少。

另一边。

外公外婆家可就热闹非常了。

外公和外婆这两天突然精神头都好了起来,饭量也变多了。

外公依然躺在他的太师椅上,看着儿孙后辈欢闹嬉戏,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

外婆不服老,和后辈们一起忙里忙外的。

今天在这里的人确实很多。

辈分最高的自然是外公和外婆。

从外公的角度来讲。

首先就是大儿子江廷友一家人。

有大儿子江廷友和大儿媳妇孙春芳,有孙女江莉和孙女婿唐寅,有孙子江伟,还有5岁的曾外孙女唐琳琳。

然后就是大女儿江维芳一家。

有大女儿江维芳和女婿徐崇远,有外孙徐兴业和外孙媳妇方静,有外孙徐风扬和新加入这个大家庭的外孙媳妇兰蕙歆,还有两个双胞胎曾外孙徐永辉和徐永耀。

接下来就是二女儿江维君一家人。

有二女儿江维君和二女婿李援朝,还有外孙李尚兵。

再接下来是小女儿江维芬一家人。

有小女儿江维芬一人,小女婿石昌隆已故,江维芬没有再找。

江维芬育有一子一女。

外孙石波已经结婚生孩子了,外孙媳妇谢春红,还有一个4岁多的曾外孙女石嫣熙和还没有满月的曾外孙石启航。

因为谢春红还没有出月子,所以这家四口人没有来。

外孙女石欣虹年纪不大,正在读初中。

最后就是小儿子江廷泽一家人。

有小儿子江廷泽和儿媳妇陈艳,夫妻二人育有一女,叫江兮悦,在读小学二年级。

今天这一大家子人难得聚拢在一起,除了石波一家确实来不到,其他人都在这里了。

其实在外公外婆家里的不止这些人。

还有幺外公的一大家人。

幺外公是外公的亲弟弟。

两个兄弟分家以后,房子是挨着不远建的。

幺外公和幺外婆已经因病走了,今天来的是幺外公的大儿子一家人和二儿子一家人。

从徐风扬的角度来讲,幺外公的后人对他来说就真没有什么关系了。

但是对于上一辈人,特别是大舅和老妈,对他们的感情还是挺深的。

这一大群人按照年龄和家庭以及职业来扎堆。

几个小孩子早已经玩在了一起。

那些年龄比较大的孩子,比如江伟和石欣虹,就是躲在某个角落里玩手机。

当代的青少年很多都是这个样子,家长想管也不好管。

你说不让他们玩手机吧,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很快就犯困去床上躺尸。

还不如玩手机呢。

徐风扬虽然觉得他们玩手机确实有些不好吧,但是也不会说什么。

想当年,他读书时不也是个网瘾少年吗?

当年他在读高中时,周末经常是泡在网吧里。

现在不也是亿万社畜的一员嘛。

每一代青少年都有每一代青少年嗜好的东西。

就像上一代人在少年时喜欢追星四大天王,喜欢收集各种歌曲磁带,不也是不务正业嘛。

唐寅和江莉属于体制内的,幺外公的后人也有在体制内的。

他们聚在一起讨论各种政策呀,社会制度什么的。

像徐兴业和李尚兵这些社会灵活就业人员就聚在一起讨论如何搞钱搞事业。

而老爸徐崇远不善于摆龙门阵,约着同辈人打板子炮。

今天人多,不仅有两桌打板子炮的,还有小媳妇们搬来桌子打手搓麻将的。

兰蕙歆这位手足无措的新媳妇就被方静拉去凑数打麻将了。

里屋厨房正忙,外婆啊,大舅母啊,老妈呀,幺姨啊,都在忙着切菜炒菜什么的。

都挺好的。

外公辈分最大,年纪也最大,活了几十年,最想看到的就是今天。

子孙后辈成群结队的,叽叽喳喳闹个不停。

平时这个家死气沉沉的,但是今天变得热闹非凡。

老人家一年到头来就是图一个儿孙团圆。

数千年华夏传承,乡野小民最看重的就是在新春之际能阖家团圆。

很多人为了生活不得不背井离乡。

但是在新年团圆之际,他们不远千里都会赶回来和亲人短暂相聚。

这种刻在骨子里的传统,随着时代发展已经越来越淡了,但是只要老一辈人还在,家乡的根还在,这种优良传统就不会丢。

往年徐风扬根本没有时间沉下心境来看看他们,看看这些和他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他坐在外公旁边,给外公按摩后颈,继续用小石头给外公洗伐身体。

或许他是坐在外公身后吧。

他从外公的视角看着这些人。

昨晚他操纵小石头到处飞精神消耗很大,在精神恍惚之间,突然觉得这种生活才是最好的。

宁静,安心,踏实。

在魔都打拼十年,看遍繁华,万千霓虹迷乱眼,但是都不抵这一刻的心安。

从这一刻起,徐风扬摒弃了最后一丝杂念,真正想着做一个守村人。

此时他的思想有一种蜕变,不说变好或者变坏吧。

他有一种感觉,这种思想变得巩固以后和小石头更加契合了。

徐风扬慢慢给外公按摩后颈,也静静体味着和小石头更近一步的心神联系。

很有可能……

并不是他偶然发现了小石头,而是小石头主动选择了他。

外公很享受这种美好时光,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这时候李尚兵拿着一副新扑克走过来。

“来,斗地主,还有兴业。”

“哈哈,来吧。”

徐风扬端来凳子和亲哥以及表哥坐在一起斗地主。

太阳今天很给面子,洒落下温暖的阳光,把地坝照得暖洋洋的。

地坝边的桃树已经长出了小苞,等着一场春雨就能发芽开花。

都挺好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